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都督 >

第326部分

大明都督-第326部分

小说: 大明都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文龙就郑重点头:“我已经定在十月二十,也就是五天之后出兵,不,是出使朵彦,估计半个月或者最迟一个月就回京了,你请皇上耐心些,然后告诉魏忠贤,在西山给我批一片地,我答应给那一万战死的公公们建立祠堂的事情我一回去就动工。”

    这个太监就眼含热泪的询问:“毛帅,您有钱吗?要不我们当初凑的那点先给您?”

    毛文龙就得意的道:“公公放心,等我从朵彦回来,钱大大的有,盖一个祠堂不过是九牛一毛。”

第617章 出兵草原() 
十月二十,毛文龙翻看了一下黄历,黄历上说这是一个好日子,按照黄历上说,宜祭祀,宜出行。

    于是毛文龙就在这一天,严格的按照黄历的规定,带着所有的兄弟,还有遵化所有的守军百姓,进行了祭祀和出行。

    在深秋的微寒里,带着一万四千复辽军,毛文龙杀三牲,祭拜上下四千余年来,为大汉民族生存而开疆拓土的死难将士,在这次祭祀中,毛文龙做了震动天下的重要讲话,并且号召大家一定要仔细学习和体会自己重要讲话的重要部分。

    这其中就脸不红心不跳的郑重剽窃与篡改:“近年以来,在为边疆稳定而舍生忘死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两百六十年以来,在为中华安定与生存中牺牲的大明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四千五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因而,我将带领不屈的未来英雄们,追随先烈的脚步,让这光耀大汉,开疆拓土的伟大事业永垂不朽。

    此宣言一出,祭祀广场上所有将士无不肃然动容,毛仲明,毛有德,毛承勇,戚军率先单膝跪倒,抽出战刀,对天一举,他身后,一万四千把雪亮的战刀直指长空。

    “天地英雄,永垂不朽。”

    然后毛文龙做了一个后世伟人专属的动作,一手夹起毛文龙秘制的炸药包,一手将战刀斜指边关“出征。”

    大军出关,当然要百姓夹道欢送,在晴朗的天空里,在猎猎的军旗旁,有无数百姓在怀着期盼的心情,欢送这些将士旗开得胜。

    百姓总算知道了磨刀霍霍的毛帅的目的,无不欢欣鼓舞,因为毛帅胜利了,边境就将安全了,到时候没有鞑子来打草谷,那家就可以过上一段安稳的日子啦。

    女孩子们也期盼着大军的凯旋,这不但有许多收入,最主要的是,多少女子等待梦里人为自己送来聘礼,然后过上安稳的日子。但她们又会知道,有多少成了无定河边骨,成了深闺梦里人。

    而毛文龙为了解决自己的负担,特意通知了自己的商行派出商队跟随自己,现在就在这里随行。

    结果这世界上就没有不透风的墙,毛文龙准备灭了朵彦,抢掠牲口人口还有珠宝的消息转眼之间就不胫而走,虽然官场还没有反应过来,但商人们最先反应过来了。于是,无数商人就蜂拥而至。

    大商人更是期盼啊,纷纷拉住毛文龙的战马,谄媚的哀求:“毛帅,这次可不能让你的商行吃独食啊,带上我吧,我可以立刻收购大军赃物,不是,是大军缴获,让大军轻装上阵,继续抢掠,您老看我这嘴,是让大军继续轻装上阵杀敌报国。”废话,这世界上什么最赚钱?当然是战争财啦,那可是十倍百倍的收入啊,而最不懂经营的是谁?还不是这些大头兵?你只要给他三瓜俩枣的,他就会将他抢掠的东西卖给你,这时候不抢什么时候抢?

    毛文龙就为难的笑了,然后无比为难的道:“大军行动,危险万分,怎么能让诸位父老有危险?我的商行跟着我,那是没有办法,你们还是别去了。”

    “正所谓富贵险中求,不危险怎么能赚大钱?尤其,这是我们的义举,是义举,您不是最喜欢欣赏义举的人吗?”

    毛文龙就再次道:“不想啊,鞑子战力凶悍,这是去拼命去啦,这是为我的将士复仇啊,这是为完成内阁交给我一劳永逸解决朵彦部的问题,不是去抢掠啊,我们是有大义滴。”

    这个内阁不惜一切代价,一劳永逸的解决朵彦部,不让他们再借道给建奴侵略京畿的帽子是实际,但这个实际其实不一定为朝堂大佬所接受,这时候,大造声势,给自己扣上一个天大的帽子这是必须的。当然,这个帽子是冠冕堂皇的。这也是在为以后自己和朝堂大佬打嘴巴官司做准备的,纵观自己与敌人斗争的历史,哪次不是都要先站在大义的制高点上?然后对敌人展开无情的炮轰?

    这下子更让商人集团有了理由:“我们虽然是商贾,但我们是义商,大人既然一心为国,我们当然要紧随其后,为国出力。牛羊啊,马匹啊,我们什么都要,绝对价格公道,就是那些不值钱的石头啊,青铜啊,烂大街的珍珠啊,玛瑙啊,钻石啊,反正什么不值钱我们就要什么。”

    “哈哈哈,这些东西倒是一定很多,因为他们抢掠了我们几百上千年,我们一定都要取回来。”然后一转眼,看看跃跃欲试的自己商行的总管:“你给我派一个懂行的跟着我,我带着人在草原将这些东西发卖,然后让他们都将银子存到你的商行里,如果哪个家伙敢阳奉阴违,不按照我们商量好的价格付账,我就断绝和他们的合作。”

    商行的总管眼睛立刻一片血红,只这一经手的买卖,今年商行的利润就几十倍几百倍啊,看来自己孤臣党今年要过一个丰厚无比的年了。

    “告诉沿线商行,都这么办理。然后告诉我们的将士,我将将我的缴获收入的三成分给他们未来娶媳妇。”这是毛文龙临时想起来的,让商人随军收购贵重物品,减轻行军负担,同时让军人们当场看到现实的利益,更能激发抢掠的热情,然后再让自己的商行赚上一笔,到时候自己拿出一笔丰厚的利润给大家分红,那自己的孤臣党还不转眼就壮大起来?何必如现在这样,阿猫阿狗三两只,现在,自己都不好意思和阉党东林比人数,质量就更比不了了。

    而最多的却是突然冒出来的一群各地边军派出来的探子,等大军一动,立刻以没有过的速度向西向东,向延边的军寨飞奔。

    看着比火烧了屁股还急的各地探子,毛文龙就笑了,笑的嘎嘎的,心中暗道,这要是再给点月票打赏什么的,就一切完美了。

第618章 边军的骚动() 
大明蓟镇长城来凤隘口,驻扎一个千总,管着沿着长城十个峰墩两百里的距离。虽然是千总,但现在也就五百多人,千总王友财名字很富态,但人老诚,上面把五百空额吃了,到他这里也就没有可吃的了。克扣军饷?你拉倒吧,上面吧该克扣的都克扣完了,如果他再克扣,那就只能等着上各个峰墩给兄弟们收尸吧,不但如此,这都九个月欠饷了,已经穷的上顿没有下顿,自己的媳妇已经拉着孩子去内地要饭去了,这都走了十几天了,也不知道是饿死在了半路上了,还是走的更远了。

    前些时候,建奴从喜峰口进了京畿之地大明蓟镇长城来凤隘口,驻扎一个千总,管着沿着长城十个峰墩两百里的距离。

    虽然说闹了一场,被毛帅给打了出来,这样的灾难却给大家带来了一点好处,那就是上面看到了延边如同筛子一样的长城漏洞,总算是在要求大家打起精神不能再出现这样状况的同时,为了让大家好好的卖命,给大家发了一点钱粮,算是接济上了日子。同时皇上恩典,魏公公体恤,一个人给发了一套几年没看过的棉衣,这下子,这个冬天总算是不会再冻死那些守在风口上的兄弟了。但其实这不过是杯水车薪,眼看着就要入冬了,那可是要命的节气啊。

    蹲在自己的军营,其实也就是村子前的山坡上,吧嗒着旱烟袋,辛辣的味道让他不断的咳嗽,但还是让他不断的大口吸着,这样才能减缓自己的苦恼。

    冬天是一年比一年冷,肚子里没有食物是绝对不成的,但指望朝廷再发下钱粮,根本就指望不上,大家都知道,大明那不多的军费,全部填到山海关关宁上去对付建奴去了,法子只能是自己想了。

    但四五百口子的嘴巴,再加上兄弟们的家眷父母,合计起来那就是两千来的肚子啊,怎么填,拿什么填,自己的老婆和孩子都出去讨饭了,还能有什么办法?

    但就在这时候,遵化的驻军毛文龙毛帅突然展开了大练兵,这个怪异的举动,让延边军镇都感觉到好奇,好奇的同时大家似乎感觉到会发生点什么事情。

    于是向王友财这样的穷官就派出自己的机灵心腹过去盯着,看是不是有什么机会。

    正蹲在半山腰的寨子门外,向南面遥望,希望能看到媳妇和孩子的身影,却看到自己的心腹亲兵,连滚带爬的跑了回来,神色是既惊慌又兴奋,一看就是给自己带来了好消息。

    站起来,迎上去几步,这个亲兵就气喘吁吁的对着他大吼:“头,好事啊,天大的好事啊。”

    一听说是天大的好事,王友才立刻警惕起来,对着这个亲兵低声的道:“走,回寨子再说。”然后转身回到了寨子里自己的议事堂,其实也就是自己的家。

    那个亲兵前脚跟进来,后脚还在门外呢,就迫不及待的汇报:“毛帅出兵草原啦。”

    王友才一愣,一把抓住了这个亲兵的手:“毛帅出兵草原?不能吧,上面不是说,朝廷让毛帅出使朵彦部吗,说的是出使而不是出兵。”

    “不是,是真的出兵,毛帅就在昨天晌午,在遵化誓师,小的听的真真的,是出兵朵彦,要教训一下朵彦这次偷偷借道给建奴的罪过,他已经明令将士,这次就是去抢,牛羊马匹还有一切。”然后兴奋的追加了一句:“还有就连朵彦的人他都要。”

    “要人干什么?”王友才就纳闷的询问。

    “据说他毛帅准备将他们变成奴隶,发卖给内地的富户老爷,定下的价格是一个人头平均五十两。”

    “嘶——”王友才这次是真的惊呆了:“将出使变成出兵,这个毛帅就已经非常大胆了,结果明明白白的对属下说去抢,这就有违人们常识了,都是草原人抢我们,什么时候汉人抢草原人去了,而更狠的是,竟然不管什么都抢,连蒙古人都抢,这也太狠了吧。”

    “是狠,而且还明目张胆的要他的商队总管做评估员,号召一群商人跟在他的身后,随时准备收购他抢掠的东西啊。”

    王友才就眯着眼睛想了一下,然后猛的睁开:“你赶紧点燃召集峰墩墩长的烟火,让他们赶紧回来,我有重要的事情说。”

    这个亲兵就莫名奇妙,但还是转身出去点燃特殊的烽火去了。

    在等待各个墩头赶来的时候,王有才一直在地上焦躁的踱步,越走越快,最终狠狠的跺跺脚:“拼了,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了。”于是大步走到门外,招呼寨子里的几十个兄弟:“兄弟伙,将刚刚发下来的棉衣扛上,我们去山下镇子上的当铺,赎回我们的刀枪。”

    这样的将令一下,当时就让这几十个兄弟纳闷了:“头,怎么你家有急用吗?”

    大家都在这里世世代代蹲着,早就忘记了谁谁长官将军,其实大家都成了亲戚了,一家有难,大家帮衬,这已经成为活下去唯一的办法了,王友才第一次将大家的东西要典当出去,大家伙也没有怨言,只是感觉头家是出了大事了。

    “不是我家出事了,我是要大家将棉衣拿到当铺去,赎回我们典当在那里的刀枪弓箭。”

    这个决定更加让大家莫名奇妙了,其中一个上了点年纪的就问:“棉衣可是我们今年过冬的凭仗啊,用他换那些没有用的刀枪弓箭做什么?”

    王友才就咬牙道:“我们要打仗了。”

    一听说要打仗这个陌生的词汇,大家一时间没反应过来,这些年,大家都快忘记了自己是个兵了,打仗厮杀,离大家已经很远很远了:“打仗?为什么打仗,跟谁打仗啊。”

    也难怪,现在大明取的守势,根本就不对外用兵,而草原人打草谷,也不来自己这个连城墙豁口都没有的地方,大家其实就是这么担着一个名头,在这里拿着时有时无的钱粮苦挨着日子,其实,大家已经成为农民了,世世代代在贫瘠的山坡上开垦出零零散散的田地,将战争已经忘记了。

    看到一脸蒙逼的属下亲戚,王友才懒得跟他们说:“赶紧的扛上棉衣,我们下山赎回刀枪,然后我会给你们一个富足的冬天。”

    既然头这么说了,那大家也就毫不犹豫的扛上库房里刚刚得到的棉衣下了山。

第619章 蜂拥而出() 
来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