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都督 >

第474部分

大明都督-第474部分

小说: 大明都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觯纤涝诓〈采希丫抢咸煲木旃耍窃谌χ械模丫税瞬恪F涫嫡庠对冻俗谥鞴母怕剩烤故撬运恚帜芩档们宄

    既然说不清楚,那也就不说也罢,反正按照改朝换代的历史经验来说,当初半夜跟着自己走出来的文武百官,都已经成了自己战车上的傀儡,一旦这次平叛失败,大家只有死路一条。

    “既然如此,这件事情就这么决定,以我的名义和议政院的名义,继续向天朝上国上书,请求毛文龙协防铁山以北,只要大明朝廷同意毛文龙协防铁山,就等于变相的说明,天朝上国还是认同我这个国王的,如此一来,在这个压力下,那些左右摇摆的人,就必定要团聚在我的身边。

    同时再向毛文龙贷款50万银元,购买粮草军械,如果毛文龙依旧同意,更说明毛文龙是支持我们的,简简单单的一个办法,就能试探出整个大明王朝对我们的态度,这事必须紧急办理,不能有半点耽误。”

    朴金辉一面欣然的同意,但也一面痛苦的咬牙:“不管毛文龙做出什么选择,最终他表明支持我们,向我们贷款,但他的条件每一次都非常苛刻,上一次就拿了我们的铁矿和铜矿,也不知道这一次他会再提出什么样狮子大开口条件,我们要有心理准备啊。”

    毛文龙在整个表现上,的确是有偏向自己这个小朝廷的意愿,就比如说,向李适贩卖军械,但绝对没有贩卖他威力无比的炸药包,如果当初他真的卖了这个东西给李适,现在的局面早已经不是这样了。

    同时,他贩卖李适军械,都是真金白银,只要是一时之间的金银短缺,毛文龙就立刻断绝贸易交往。

    反过来对自己却是另当别论,只要自己需要,除了炸药包也不卖给自己之外,真的是有求必应。

    而最关键的表现就在于,自己现在没有钱,但只要提出要求,毛文龙有股份的建行,就立刻毫不犹豫的向自己发放贷款,虽然利息高了些,虽然抵押的要求严苛了些,但至少表明一件事情,毛文龙对自己有信心。

    而更关键的是,现在毛文龙掌握的建设银行,最大的股东就是大明朝廷的天启皇上,这也是有用另一种方式表示出,大明皇帝对自己的变相支持。

    解开了这之间的套,李倧立刻变得兴奋起来:“这一次我们贷款不要50万,而是一百万,用这个办法来试探一下毛文龙和天启皇帝的意思。”

    朴金辉当然明白这个国王的意思,也的确如此,只要欠了毛文龙和天启皇帝巨额的债务,他们要想让自己还上这笔钱,就必须支持自己,否则所有的钱都打了水漂。

    欠债是大爷,到什么时候都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天下共主的周王,还不得被债主们逼得债台高筑。

    当然,那个年代是绅士的年代,现在这年代,绅士就是一个屁,流氓才活的长久。

第886章 天启的决断() 
天启皇帝越来越勤政了,这让许多真心为国的大臣们欢欣无比,尤其是他的经筵听讲,更是让大儒们感觉到天启这个皇帝学生是孺子可教,于是不管是担任的所有讲师们的三党任何人,都开始欢欣鼓舞。不管党派如何争斗,能教导出一个中兴明主,都会被留名青史的,这是文臣们的最高追求。

    这一次的集英殿的经筵结束,讲师大儒们已经感觉到精疲力尽,因为现在的天启,不但听,而且还问。有时候问的东西非常深奥,让一些大儒帝师们感觉到穷于应付。所以,这次经筵之后,大儒帝师们赶紧纷纷告辞,准备回家养养精神,以便应付下一个被提问的困难。

    一个倦怠的皇上让大家操心,但一个勤政的皇上让大家闹心啊。

    结果正在大家起身告辞的时候,天启却没动,直接吩咐,继续进行平台召对,让外面等着的大臣都进来,进行国事咨询。

    大儒们只能站着,参加这次的召对。

    有事情汇报的文武鱼贯而入,行了常礼之后,两面站定,装备皇上垂询。

    天启却没有询问国事,只是皱着眉,支着下巴,满脸疑惑的突然问了一个让大家措手不及的故事:“诸位爱卿师傅,重耳杀怀公而自立,当时得到了秦国的支持,结果成就五霸,不知道重耳是对还是错,秦穆公是对是错。”

    重耳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后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立。

    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贤能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后于城濮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这事情大家都知道,但这个时候天启询问这个问题,大家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解释了。因为所有的人都是人精,大家立刻就明白,天启是用这个故事,来说朝鲜,来解决一直争论不休的对待朝鲜的问题。

    李倧政变,被正统的文人官员定性为篡位谋逆,虽然已经成为事实,但大家还是为了维护正统,坚决不答应天启对李倧出册封。

    这个时期,在朝堂已经争吵了三个月了,东林是坚定的反对派,因为,东林之所以占据朝堂最大的话语权,就是因为他们他们占据着道德和大义的制高点,他们在维护正统,也就是一个王朝的根基。

    实用主义者孤臣党,则是秉承了毛文龙的意思,用实用的精神,坚决的支持承认李倧为朝鲜国王,以稳定朝鲜局势,以联合朝鲜抗金。

    其实孤臣党说的也绝对的对,这是从现实出发的。

    李倧推翻的那个光海君,的确不是东西。在光海君继位后,对王位威胁者不断展开肃清,杀人无数,也算是倒行逆施。

    这其实和大明也没有什么关系,人家一家人杀来杀去的,大家也管不着。

    但是,光海君对大明和后金的策略,其实是对大明真的没有半点益处。

    光海君对明和后金是拒绝援助明朝,秘密书信后金,在大明极力封死后金的情况下,这个家伙直接开通了朝鲜的贸易渠道,等于变相的支持后金建奴。

    而李倧一直是大明最坚定的支持者也是最反对建奴的,如此,其实李倧上位,还是对大明有利的。

    但这个年代要命就要命在,一个正统的坎就绕不过去。

    天启挽留了诸位大儒师傅,提出了这个问题,大家当然知道,这又是一个朝局的决策,天启在虚心的请教下,其实已经通过这个提问故事,在向大家表明,他已经有了决断。

    皇上有了决断是好事,但决断要是不附和最大利益集团,那就是一个坏事难。乾纲独断,在永乐之后,内阁和文官集团强势崛起之后,就再也不存在了,而在土木堡之变,勋贵集团集体覆灭之后,状况更甚了。也就是说,在内阁开始强势崛起之后,其实就是文臣在利用内阁和和皇帝争夺权利,结果就是,文臣话语权越来越强,皇帝的话语权越来越弱,最后到了这几十年,再出了于谦张居正几个杰出的强臣之后,皇帝几乎就没了话语权。你还乾纲独断?你连放个屁,都得内阁准许。

    也正是如此,在太平年间,才出了几代其实是可有可无的了大明的皇帝,只要强臣把控,内阁运转正常,大明依旧兴旺发达。从这一点上看,皇权过于强势,对这个老大帝国不是一件好事。

    不过,内阁掌权,就当然会出现派系,互不服输,于是,政务上也就难免的出现了扯皮和党争现象,为反对而反对,慢慢的成为了各党派的绝对座右铭,就好像后是的台湾一样,最终在这种偏执的理念里,消耗了一国国力,乃至国运。

    而在乱世之中,需要团结一致,做事需要雷厉风行,这样,就需要一个乾纲独断的人来,于是,在乱世,上需要一个强势的皇帝的,这就好比后世,一个国家每有战事,立刻形成战时总统的原因,而所谓的内阁两院,就不再是决策者,而是战时幕僚。天启,正处在这个关键的时候,需要一个强势的皇帝,一个善于拾遗补缺的幕僚内阁。

    就在群臣患得患失之中,天启从袖子里拿出了一个手札,对着大家摇摆了一下,语气平和,充满了请教,但意思里已经是意志坚决的说:“昨天,毛帅给朕写了一封信,不是奏折,是信,这是我们君臣之间的交流。”

    一个臣子的奏折,被皇上说成一封两个朋友之间的信件往来,这已经超越了臣子和君王的界限,也因此大家这次算是彻底的明白了,天启对毛文龙的倚重,毛文龙对皇帝影响了。

    天启不等诸位大儒和师傅大臣回答,就拿着毛文龙的信,背着手,走下台阶御案,慢慢的道:“毛帅给朕讲了一个故事,其实也没有什么深意,就是重耳的故事,这让朕一夜没有安枕。”

    在座大儒就更加欣慰了,一个贪恋木匠的皇帝,开始为国事而彻夜不眠了,这简直就是天大的变化,这绝对可以大书特书的事情。

    “诸位师傅也知道,重耳复国,其实也是杀了正统的侄子怀公,才成就了春秋霸业,这和李倧是如此相似。”

    看到大家没有回应,也实在是没法回应,在正统的儒学里,重耳是叛逆,但他取得的辉煌也被儒学推崇,这是一个非常矛盾的,谁也说不清的事情。

    “而当时面对重耳的复国,秦穆公却是出力不小,没有秦穆公的支持,重耳根本就不能复国。”

    这个典故大家都知道,而也就是因为如此,坚持正统的儒生对重耳,对秦穆公都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因为,不管是秦穆公还是重耳,虽然在道义上有所欠缺,但两个人都是春秋时期,成就最大的两个人,是非功过,实在是说不清。

    “那么,现在的李倧,虽然也是推翻伯父,在道义上是说不过去的,但在现实里,对我们内忧外患的大明,却是有着实际的意义的,因为他一直坚持亲明恶金。”

    一个东林派的大儒就越听越不是滋味,于是站出来想要反驳。

    但天启却一摆手道:“师傅想说什么朕是知道的,但朕更知道,大明的江山已经风雨飘摇,建奴已经成了我们的心腹之患,解决建奴后金,是我们大明的当务之急。而朝鲜对建奴的态度,关乎到整个战略,朝鲜对毛帅的东江镇的重要,更是关乎整个大明对后金建奴的态势。辽西关宁,让朕真的很失望。”然后痛苦的摇头:“建奴再入京畿的故事绝对不能再重演啦。”

    此言一出,全场默然,这是天启第一次表示了对孙师傅的抱怨,但也的确是事实。

    “为了复辽,朕应该做一回秦穆公。”

    这个话一出,大家肃然。

    “所以,朕今天决定,对于朝鲜的事情,大家不要再争吵了,一切都是为了大明,为了复辽,朕今日就乾纲独断,决定承认李倧的地位,决定让毛帅出兵朝鲜,帮助李倧平叛。”

    几个大儒还想站出来说什么,天启淡然,但神情坚决的道:“是非功过,后人评说,朕担着,与诸位爱卿师傅无关。”

    所有的人都闭上了嘴。叶向高和韩爌高兴的看到,皇帝变了,不是变的独断专行,而是变得有担当,有主见了,这才是中兴之主的气度。

    毛文龙的目的达到了,这也不知道对大明是好是坏,也不知道这个家伙,借着这个借口,又兴起什么样的幺蛾子。

    不过不管他兴起什么样的幺蛾子,只要对大明有利,就随他去吧,反正最终这种事,不是内阁,而是皇帝给他擦屁,股。

第887章 圣旨到() 
天启四年四月,在渤海北部开海之后,千盼万盼的圣旨总算是下来了,这让毛文龙简直像浑身松了绑一样轻松起来。而本来是翌年六月初三,才由明朝使臣太监王敏政、胡良辅主持册封典礼,这次还是这两个人过来,准备一面传旨,一面主持典礼。而随着来的,还有一个毛文龙绝对没想到的人——内阁阁员马维忠。

    从这一点上看,大明的朝廷办事的效率已经明显的提高了,这是孤臣党上台之后巨大的改变,是好的改变。

    “两位公公,皇上还有什么圣旨口谕什么的带给下官吗?”毛文龙欣喜的询问。

    王敏政郑重的道:“口谕没有,中旨没有。”

    毛文龙就有些失望,但接着王敏政就一笑,在怀中小心翼翼的拿出了一个厚厚的信封,双手托到毛文龙的面前:“这是皇上给毛帅的书信,还请毛帅在晚上没人的时候仔细阅读。”

    毛文龙就彻底的愣住了,天家无私事,他所说所行,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