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都督 >

第477部分

大明都督-第477部分

小说: 大明都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欢喜非常的语嫣却道:“国朝选后自有法度,是不会在官员家中选择的,你高兴的太早啦。”

    毛文龙就得意的说道:“那得看谁,天启皇帝绝对能干的出来,他也一定能这么干。”

    语嫣就换上了一副忧心的表情:“夫君,奴虽然读书少,但也知道些,如果夫君手握重兵,再加上一个国丈的身份,难道你还能在大明活下去吗?”

    毛文龙倏然而惊。

第891章 皇帝的抱怨() 
放下刚刚升起的野望欢喜,毛文龙冷静下来,自己要是在这大明真的做成国丈兼东江镇总兵官,那自己就是在往死路上飞奔,得亏媳妇提醒,才最终能保住自己后面的性命。

    酒菜上来了,但兴趣却没了,语嫣就安心的陪着丈夫继续看天启的书信。

    “信王长大了,所以,我准备让他出宫别住,我就这么一个兄弟,我是要好好的待他的,他想当八贤王,我当然高兴,但大明的疆域过于广阔,南方也好,北方也罢,总是不安生,我仔细的想了下,信王颇有才干,而且还多次代替我出外办差得到了历练,因此我寻思着,准备将信阳做为他的封地,让他坐镇那里,掌控当地局面,不知道毛帅认为可行吗?”

    这又是一个重磅炸弹,这个炸弹的威力是别人绝对感受不到的。

    信王没有如历史上那样天启无论如何也不放手,让他一直呆在京师,而是现在想要他出藩信阳了。

    而信阳是什么地方,地处河南省最南部、淮河上游,东连安徽,南接湖北,为三省通衢,连接大明南方钱粮财赋和北方京畿枢纽,是江淮河汉之间的战略要地。

    明朝现在共有87个藩王,郡王九百二十四,驸马公主更是不知道多少,每个亲王郡王都有自己的食邑封地,这些封地几乎占据了大明所有大大小小的城市,甚至一个城市有两三个王爷或者郡王,但这里,唯独信阳没有一个藩王或者郡王受封,只有过一个小公主呆过,她死后,就再没有对外封赏,其原因,就是这个地方太重要了。

    然而就是这个历代皇帝都不敢分封出去的地方,这一次,却被天启决定封给信王。而且听那意思,也不是如其他藩王那样,施行圈养,而是给与他镇守之权,代替天子镇守此处要冲。

    变了,历史真的变了,变的天启不会再厌倦皇位想死了,大明将有太子了,崇祯可能也不会再出现了。自己这个大活人,上蹿下跳,终于改变了大明的走向,一股巨大的成就感,让毛文龙喝酒的兴趣再次上来了。

    毛文龙通过仔细的观察,最终得到一个心得,那就是在这个大明兄弟两个人之间选择一个做帝王,天启还是比崇祯要更好一些。

    现在看来,自己对天启皇帝的影响已经明显显现,现在天启能将这个皇帝好好的做下去了。

    但不过现在毛文龙也替天启担心,那就是将一个桀骜不驯的弟弟,放到这三省通衢之地,同时又放权给他,将来会出现什么样的恶果呢?

    天启的厚道,在对他弟弟的表现上,尤其表现的突出,在一个厚道的哥哥,能不能有一个厚道的兄弟,天知道。

    而一旦这个大明出现第2个靖难之变,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并不是因为谁对谁错,而是因为时候不对,大明经不起折腾,这才是本质。

    先放下这有的没的,毛龙就继续往下看,结果越看越是惊心,因为下面的内容,刚开始对自己的这场巨大的功劳,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也在情理之中,尤其是他对于毛文龙现有挖掘了努尔哈赤龙脉之作,在萨尔浒一战胜利之后,却是对辽西孙师傅充满了不满。认为自己登基以来,为了整顿辽西对建奴的事情,前后花了一千八百万(明实录记载)简直就是打了水漂,如果这笔钱若是花在东江镇,辽东早就恢复了。

    这样的心态让毛文龙大惊失色,刚刚上来的喝酒兴致就再次消失了。

    辽西的重要性,是绝对不能被忽略的,孙师傅的重要性,也是绝对不能被忽略的,自己的作用,也是绝对不能被夸大的,从天启皇帝对孙师傅的抱怨上来看,他有明显的倾向,要削弱辽西的作用,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自己的身上,如果真的这么办了,没有了辽西对建奴的压迫,自己现在或者以后恢复辽东,其实就是一个梦想,因为无论如何,战场的主导方向,这个是根本不可能改变的,一旦本末倒置,那恢复辽东就真的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还有一点就是,师傅在整个蓟辽督师的任上,真的是战功卓著,虽然看着现在辽西没有战事,每一次发生危险的时候,第1个想的就是让自己出击,为他解决危机,这让人感觉到孙师傅是可有可无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人们有一种误判,那就是孙师傅,根本就是一个碌碌无为的人。

    但事情是真的这样吗?绝对不是的,孙承宗坐镇辽东的四年,与天津巡抚徐光启、登莱巡抚袁可立遥相呼应,“关门息警,中朝宴然,不复以边事为虑矣。”也就是说,正是这三位,才让大家安心的在京城吃喝,不再为边事担心了。

    在这样相对安定的大背景下,按照战功来衡量,似乎孙承宗有些碌碌无为。然当时的实际兵部左侍郎,真正的代替尚书孙师傅主持兵部的王永光,对孙承宗积极防御的一番作为作过很中肯的评价:“兵家有云,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两年下来,孙阁老和袁军门一直没有发动大战役的机会,而发动战略总反攻把后金赶出去的机会又不成熟。但反过来说,孙阁老在无形中为朝廷省下了许多军费,确保了山海关安然无恙,使明朝有了更多的机会养精蓄锐,充分显示了天朝的不战之威。

    也正是有孙师傅在辽西苦心经营,在气势上压迫的努尔哈赤喘不过气来,才有了自己东江镇的赫赫之功,而一旦将孙师傅撤销,或者是对辽西的支持减弱,那么整个恢复辽东的愿望就将彻底破灭,而要想恢复辽东,除了孙师傅之外,除非让自己当蓟辽督师。

    当这个念头一冒出来的时候,简直吓了毛文龙自己一跳,这是一个什么套路?自己的野心是不是越来越大了?这个危险的想法要不得,因为东江镇不能没有自己。即便孙师傅被撤销,未来将有高第上台,高第就是一个蠢货,结果袁崇焕将顺利的提前登场,那自己的祸事就降临了。

    虽然现在袁崇焕并没有表现出和自己咄咄逼人的敌意,但毛文龙深深的知道,袁崇焕对权力的欲望,已经深埋在他的心里,和自己是绝对格格不入的,只要他一上台,自己和袁崇焕的冲突必将爆发,那么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自己和袁崇焕之间的矛盾爆发,将对整个大明的打击是致命的。

    而现在能压制住袁崇焕的,也只有孙师傅。

    当然,按照历史上来说,孙师傅在天启四年,还是没有被罢官的,罢官是因为柳河大败之后的事情,但现在历史已经被自己改的面目全非,谁知道这一次又会出现什么状况?

    不行,自己必须了解一下朝堂上到底出了什么事情,然后自己以朋友的身份,给天启这个小皇帝写一封信。

    在天启小皇帝刚刚兴起对皇权的兴趣时候,绝对不可以有任何的打击,在十八九岁的年纪,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打击,都会再次毁了一个人的。

第892章 皇帝和督师的嫌隙() 
因为天启皇帝信中,毫不掩饰的展露了他对孙师傅的失望,毫不掩饰的展示了对辽西的失望,这让毛龙心惊胆战,但由于自己孤悬海外,孤臣党虽然时不时的有书信往来,但这个重要的消息却被他们忽略了。

    好在有一个最详细了解这件事情的人在自己这里,那就是马维忠,自己必须从他的嘴里,得到最确切的实际情况,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于是毛文龙就迫不及待的喊来毛承龙:“你立刻去请马维忠大人过来。”

    睡眼惺忪的毛承龙简直被毛龙折腾的烦不胜烦,一边揉着眼睛一边抱怨:“大伯,你看看这都是什么时辰了,你不睡觉别人还睡觉呢,你瞎折腾什么?”

    毛文龙简直就气炸了肺,抄起酒壶就想摔过去:“给你脸了不是?敢和我顶嘴了,这还了得,我不打你一顿,你是不知道我是你的伯父了。”

    但高举着酒壶,最终还没有砸过去,侄儿就是侄儿,真打还是舍不得的,而最主要的原因,这酒壶里的酒真贵呀。

    于是就脱下拖鞋,直接甩了过去:“别和我磨磨唧唧,即便是马大人睡下了,你也从被窝里把他给我掏出来。”

    看着狼狈跑出去的毛承龙,毛文龙捡回来拖鞋,这就对了嘛,小孩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要打就用这怎么也打不坏的拖鞋,没有成本啊。

    时间不大,马维忠竟然是着装整齐的过来了,从这一点上看,这个小兄弟竟然没有睡觉,看来他也有心思。

    两个人都是好兄弟,根本就没有废话,当马维忠坐到自己对面的时候,还没有等他将酒杯端到嘴边,毛文龙就直接抖着手中的书信,焦急的询问:“皇上对孙师傅的态度突然大变,这到底是为什么?”

    马维忠听到毛文龙询问这个关键的问题,不由得长叹一声,将手中的酒杯放下,说了现在朝堂上出现的状况。

    “因为皇上上次在经筵结束谈论朝鲜问题的时候,流露出对孙师傅的不满,所以,孙师傅得到消息之后,上书请辞督师一职。”

    这个消息毛文龙才知道,当时大惊:“孙师傅这是意气用事,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皇上绝对不能允许,内阁绝对不能通过。”

    虽然他知道,孙承宗的求去是不会被允许的,他的被罢免,是在天启五年的事情呢,但毛文龙之所以这么着急,是因为,自己在这个历史上的做为太过抢眼,抢眼到似乎已经掩盖住了孙承宗的作用和光芒。

    谁知道正是因为如此,皇上和内阁会不会就认为孙承宗可有可无,就真的同意呢。现在历史被自己已经改变了不少,在这上面的改变一下也不是没有可能,这可绝对不能改变,接替孙承宗的高第就是一个废物,那对自己绝对不利,自己还要孙承宗在辽西为自己牵制更大的努尔哈赤的注意力,好让自己在这两年时间之内,得到发展布局呢。

    看到毛文龙如此紧张,马维忠长叹一声,“也不是孙师傅制气,而是他也有不得已的难言之隐。”

    毛文龙远离朝堂很久了,朝廷上的事情的确有些生疏,虽然孤臣党不断的将情报传过来,但毕竟还是有中间的时效性,自己没有身临其境,也就不能真实的感受,好在这次马维忠过来了,自己一定要弄明白前因后果。

    马维忠就痛苦的摇摇头:“辽西的不战,和咱们东江镇的赫赫战功相比较,本来这件事情,就让许多人诟病孙师傅,上书弹劾他徒费粮饷,畏敌不前,这已经让坚决支持孙师傅的皇上,感觉到左右为难。而最关键的是,最近一阶段,孙师傅向朝廷请求的东西越来越多,有抓权之嫌啦。”

    这样的状况的确出乎了毛龙的意料之外:“孙师傅的人品我是知道的,绝对是一心为国的人,怎么能变成一个贪恋权力的人呢?这绝无可能。”毛文龙坚决的否定了马维忠的说法。

    自己崇拜而肯定的英雄,绝对是不许别人诟病的,毛文龙的心声就是这样。

    结果马维忠长叹一声,说出了这一段孙师傅的种种作为,当时也让毛文龙哑口无言。

    就在毛文龙不在的时候,天启和孙承宗的确关系上出了嫌隙,其实主要的原因,还是出在孙师傅过于心急了。

    天启三年,孙承宗推荐阎鸣泰当辽东巡抚以后,却发现这个自己推荐的人,根本就没有实际才能,只会夸夸其谈,但当初是自己推荐的,也不能说什么,所以军事上的事很多都不跟他商议。然而阎鸣泰却不认为自己无能,反倒认为孙师傅跋扈瞧不起人,因此感到不高兴,屡次上书朝廷,诟病孙师傅。

    天启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对他所信任的人,有着无比的依赖心理,不管是客氏还是魏忠贤,乃至毛文龙,而孙承宗更甚。

    在前一个历史上,天启皇帝根本没有实权,已经被东林架空,但依旧能坚持自己的意志。何况现在天启已经掌握了一部分话语权,于是在天启的坚持下,朝廷议论后,将阎鸣泰罢免,用张凤翼接替。

    但张凤翼胆小,又主张退守山海关。孙承宗对此感到不高兴,出关巡视宁远,召集众将开会,多数将领都想退守山海关,马世龙建议守中后所,袁崇焕等主张守宁远。孙承宗采用袁崇焕的主张,于是让祖大寿修建防御工事,令袁崇焕、满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