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华夏争鸣 >

第38部分

华夏争鸣-第38部分

小说: 华夏争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您的意思是,我们”

    宇流明点点头,道:

    “没错,我们现在还没有资格去和这样的人交往。”

    后续的交货非常顺利,林青非常爽快的一次性付清了货款,宇流明等人为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没有再在永昌过多的停留,当天便返回了龙马乡。

    刚回到乡里,下人丘八便跑来向宇流明报告,说李平大人从县里派人送来一批东西,说是必须见到宇流明里正后才能交付。宇流明心中一动,连忙跟着丘八来到馆驿前厅,发现货物共有两车,押送货物的是一队士卒。士卒当中领头的是一名小校,那名小校似乎以前见过宇流明,不需旁人引荐便径直来到宇流明的面前,对着宇流明行了一个军礼,然后说道:

    “里正大人,奉李平大人之命,我等特运送两车货物前来,现当着里正大人之面予以交割,请大人查验。”

    宇流明让士卒把两车货物都推进馆驿的后院,然后将无关人员都清除后,命人将盖在货物上的布幔揭开,只见第一辆马车上整齐的码放着二十张油亮亮的硬弩,而第二辆马车上则是二十把崭新的帝国军刀。看到这一幕,所有人都被眼前这些武器所吸引,因为它们代表了强大的毁灭力,远远不是普通农民手中的锄头棍棒所能比拟的。一旁的二牛最先忍不住,伸手拿起一把马车上的军刀,猛的抽出来,只听“噌”的一声脆响,明晃晃的刀刃便展示在了众人面前。刀身呈现出一定的弧度,刀刃开锋的地方闪着晶莹的油亮,显然是经过了很好的保养。二牛看着手中的军刀,忍不住啧啧的说道:

    “这家伙真他娘的带劲!”

    鉴于他粗鲁的言辞,一旁的周亚夫户长忍不住瞪了二牛一眼,二牛顿时讪讪一笑,不敢再说。此时,一旁的宇流明也伸手拿起身前的一把硬弩,轻轻的抚摸着硬弩光滑的弓背,当摸到弓弦的时候,宇流明轻轻的用自己的食指拨弄了一下,‘嗡’的一声脆响后,弓弦犹自在不住的晃动着。宇流明被弓弦割得手指生疼,但是同样他也感受到了弓弦上的那一股强劲的劲道。‘这种程度的硬弩射出的箭矢可以射穿普通帝国士兵穿的制式铠甲’宇流明在心中默默的想到。

    此时,赤哥等人也围着两车武器不停的指指点点,时不时的议论着什么,从他们的目光中都透露出一种无法掩饰的渴求之色。这时,宇流明回过身来,对站在一旁的小校说道:

    “李平大人是否有什么口信带过来?”

    小校躬身答道:

    “大人只说,国之利器不可轻示于人,请里正大人好自为之。”

    宇流明点点头,没有说话。小校交接完毕后,便即带着部署离开了。这时,院内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宇流明,他们都在等待着宇流明前来分配这些制式武器。

    看着众人希冀的目光,宇流明微微一笑,然后说道:

    “二十把军刀我们全部留下,二十柄硬弩让赤哥带回去,交给色目嘉老族长。”

    宇流明这样的安排显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彝族部落常年在荒野中游猎,对于弓弩的使用具有独到之处,把这些硬弩交给他们调配可以最大限度发挥他们部落的优势,而剩下的二十把制式军刀则可以用来武装二牛近期训练成型的二十名精壮,这些人都将是未来龙马乡治安小队的骨干力量。

    当一切安排都已经完毕后,宇流明回坐到馆驿大厅内属于自己的椅子上,轻轻的端起下人送上来的一碗茶盏,口中轻啜着茶水,享受着这份忙碌之后的宁静。这时,只听院里有人喊道:

    “下雪了!”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了屋外,宇流明把目光投向屋外的天空,看见纷扰的雪花从天而降,蔚蓝的天空被这些星星点点的银白装点得格外的美丽,情不自禁的喃喃说道:

    “又是一年了!”

    这一年,龙马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来的户长宇流明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成为了里正,周亚夫老夫子成为了乡里的户长;这一年,龙马乡三大乡绅之一的张庆被抄家灭族;这一年龙马乡的佃农们除了租种东家的地之外还可以选择租种官家的土地;这一年龙马乡上缴的粮税数量成为了全县第一;这一年,色目嘉老族长的彝族部落再也没有人因为饥饿而死亡;这一年

第71章 偶遇() 
冬去春来,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同样也是耕种的时节。宇流明和周老夫子二人今日联袂出游,漫步在乡间的小道上,望着田地间正埋头耕种的佃农,宇流明时不时的指指点点,然后和身旁的周老夫子低声的交流。

    由于宇流明在龙马乡推行公田的租种,使得全乡的乡绅不得不主动降低地租用以吸引佃农,佃农的劳作积极性也得到了普遍的激发,所以才一开春,就已经能够看到农田中出现的众多的忙碌的身影。看着眼前的景象,宇流明的心中是喜悦的,在自己所辖的地域内,很多人都充满了希望,他们能够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养活自己,这是宇流明心中最大的满足。

    此时,只听一旁的周亚夫说道:

    “里正,老朽在这龙马乡待了很多年,却是头一次见到像今年这般早便有佃农下地干活儿了。”

    宇流明淡淡一笑,说道:

    “租子下调了,大伙儿的积极性也高,今年开了一个好头啊。”

    周亚夫由衷的感叹道:

    “大人到龙马乡任职的这一年是龙马乡发生变化最大的一年,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全赖大人之功啊!”

    宇流明笑了笑,摇了摇头,说道:

    “不,要说百姓安居乐业,我们还差的很远,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我只希望在我任内能够实现百姓少有所养、老有所依、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所”

    恰在此时,只听一个浑厚的声音说道:

    “好一个少有所养、老有所依、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所!”

    宇流明循声望去,只见一名端庄的老者立于一旁,此人年约五十,身高七尺,颇为挺拔,剑眉如峰,长髯捶胸,眉宇之间颇有几分威严之气,一看就是出自官宦人家。在老者的身旁跟着几名下人,都是精壮,像是这老者的扈从。

    宇流明没有见过此人,但看这气度,想必也不是龙马乡这种穷乡僻壤之人,当下不敢怠慢,躬身作揖,向对方行了一个后辈之礼。那位老者哈哈一笑,然后说道:

    “老朽适才听到二位谈话,一时兴起打断二位,还请两位不要见怪。”

    宇流明和周亚夫二人都微微一笑,并未介怀。此时,只听那位老者说道:

    “老朽姓褚,乃是巴蜀人士,此次初到龙马乡,只见这里虽然地处蛮荒,但是百姓却是勤事耕作,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实在是大开眼界。适才又听到这位小哥所言少有所养、老有所依、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所,更是觉得精彩万分,不知小哥可否愿意与老朽一叙?”

    宇流明仔细端详了褚姓老者一阵,只觉得这位老者虽然一身平民装束,但是自身却颇有一股凌然正气,当下心生好感,点头答应。

    随即,宇流明、周亚夫、褚姓老者三人便在一处田埂之上席地而坐,开始交谈起来。褚姓老者率先发问道:

    “适才听小哥所言,似乎对龙马乡目前的现状似乎还不是满意,不知小哥有何见解?”

    宇流明微微一笑,说道:

    “龙马乡地处建宁郡最南端,地域偏僻,百姓生活穷困非常,虽然现在地租下调,百姓生活有所改善,但是也仅仅也就是勉强糊口而已,远没有达到适才所言少有所养、老有所依、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所的地步,又如何能让人满意呢?”

    老者饶有兴趣的追问道:

    “那么在小哥儿的心中,如何才能够做到真正的少有所养、老有所依、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所呢?”

    宇流明怔了怔,微笑着答道:

    “这个问题似乎很复杂,不过单就龙马乡而言,我可以简单的把他归结为‘效率与公平’。”

    褚姓老者沉稳的说道:

    “愿闻其详。”

    “总的来说,若想要百姓吃饱穿暖安居乐业,那么必然就需要钱粮绵帛,这些东西怎么来,这就需要百姓去劳作,百姓生产的东西越多,他们就越有可能过上好的生活。但是这仅仅只是可能,当财富被创造出来之后,必须要有正确的分配模式把财富合理的分配到大家的手中,这就是公平。只有当这二者皆能实现的时候,百姓才能真正实现安居乐业。”

    老子笑道:

    “有点意思。”

    宇流明继续说道:

    “目前,困扰龙马乡的主要还是一个公平问题。龙马乡地处蛮荒,条件恶劣,但是这里的百姓多年来不仅在这蛮荒之地生存了下来,扎下了根,而且还在逐渐的改变着这里的面貌。这就说明龙马乡的百姓用自己的双手不断创造财富。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为什么龙马乡的百姓生活还是这么贫苦,那就说明我们分配财富的制度存在问题了。”

    说到这里,宇流明戛然而止,满含深意的看着老者,没有再继续说下去。那位老者神情严肃,目光深邃的看着前方农田中正在春耕的百姓,不自觉的点了点头,却也没有多说什么。两人仿佛都很识趣的没有再就这个话题深入下去,转而讨论一些治理城镇的一些时政性的问题。越聊二人越觉得投契,宇流明发现对方有很多施政的观点和自己较为相似,而更令自己惊奇的是对方不仅理念与自己近似,而很多想法都比自己要考虑等更加完善,更具有可行性,而且老者也更加详细的指出施政过程中可能会遭遇的困难。从老者的话语中,宇流明发现对方明显具备了丰富的施政经验,这绝对是一名久经宦海的老者。

    令宇流明想不到的,却是这褚姓老者在和他攀谈之后同样越聊越是心惊。褚姓老者原本只是想要和眼前这年轻人浅谈辄止,不想在自己抛出几个为官多年来悟出的心得后,对方不仅能够适时的领会,往往可以举一反三,提出更新的构想,这下反而激起了老者的兴趣,话题便越来越深入。渐渐的,老者发现眼前这个年轻人思维之缜密,见识之宽泛就连自己这个为官多年的老江湖也有些自叹弗如。

    两人越聊越是投契,一时间竟然忘记了时间,临近中午,二人均感到腹中饥饿方才从聚精会神的攀谈中回过神来。宇流明随即向老者言明自己便是龙马乡的里正,诚意的邀请褚姓老者前往馆驿共进午餐。褚姓老者欣然答应,带着几名下人跟着宇流明和周老夫子回到了龙马乡馆驿。

第72章 褚怀远() 
下人们备好酒菜之后,褚姓老者和宇流明、周老夫子便即入席,宇流明首先说道:

    “龙马乡条件有限,粗茶淡饭招待不周,还望老人家不要见怪。”

    说话间,宇流明端起酒杯作了一个‘请’的手势。褚姓老者‘哈哈’一笑,举起酒杯一仰头,将杯中酒水饮尽。酒席之上,众人又开始攀谈起来。

    适才在田间,宇流明发现这褚姓老者对建宁地区风物人文非常熟悉,但每每提到建宁地区未来的发展却又屡屡叹气,禁不住好奇的问道:

    “敢问老者,就在下看来,建宁虽然地处蛮荒,但是物产丰富,若是悉心经营,虽然比不上巴蜀‘天府之国’,但是其前景还是颇为看好,但是在下却发现老者似乎并不以为然,还请老先生赐教。”

    褚老叹了一口气,端起桌上的酒杯,仰头一饮而尽。辛辣的酒气刺激的褚老连连咳嗽,待稍微平复之后,只听他说道:

    “老弟说的不错,建宁虽然地处帝国西南边陲,但是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北接‘天府之国’巴蜀,实在是一个值得经营的好地方。但是,做事需要讲求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如今帝国屡屡北伐用兵,全国钱粮一应往北方输送,再加上近年来帝国北方战事不顺,水氏部族日渐做大,已成帝国之大患,帝国北方的军费一涨再涨。建宁本就是一偏塞之地,每年能够缴齐朝廷摊派的税款便已不错,哪里还有钱粮来谋自身发展,所以这其一我们就失了‘天时’。”

    说到这里,褚老顿了顿,拿起桌上的酒瓶,往自己的杯子里倒上了满满一杯,又是仰头一饮而尽,一阵激烈的咳嗽直把褚老的脸庞涨的通红。宇流明想要过去拍拍褚老的后背,褚老摇手示意‘无妨’,片刻之后,只听褚老继续说道:

    “这其二,建宁虽然北接巴蜀,但是南有南蛮,西有吐蕃,这两国虽然表面上臣服于我天朝,但却是狼子野心,早有吞并我朝西南边陲之意,除去阻断通商意外,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