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华夏争鸣 >

第81部分

华夏争鸣-第81部分

小说: 华夏争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损不下四百人。守军的顽强着实让樊能有些吃惊,但是他的脸上却没有丝毫沮丧,相反此刻他满脸横肉的脸庞却是浮现出一丝淡淡的冷笑,只听他沉声对身旁的盗匪头目说道:

    “差不多了,此时城中官兵已是强弩之末,让西面的弟兄们动手吧!”

    这是樊能的最后底牌。樊能的整个计划是首先集中优势兵力全力进攻嵩明县的东门,力求一举击破县城防御而尽全功。若是第一步失败,那么便持续加大进攻力度,逼迫官兵将所有防御力量全部集中到东门的防守上,最后再依靠兵力上的绝对优势,从西门强攻,使守军首尾不能相顾,一举将守军击溃。

    另一面,正在东门城墙上厮杀的郑则民猛然间听见有军士来报,西门外有大批盗匪集结。乍一闻言,郑则民顿时惊得肝胆俱裂,如今已把八成以上南门、西门、北门防守的兵卒都抽调到了东门,局势尚且危急到了极点,此时西门又出现了盗匪,此时此刻之下,还能有什么办法挽救危局?

    看着东门外蜂拥而至的盗匪,又想到危在旦夕的西门,郑则民一时之间不禁悲从中来,浑身涌起一股无力感:难道自己终究不能挽救这满城百姓不受盗匪的屠戮吗?想到全县百姓,郑则民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持剑高呼:

    “事急矣,全县百姓随我杀贼!今日城破,我等玉石俱焚!”

    此时,原本在城墙边运送伤员、搬运滚石横木的百姓闻言,顿时群情激奋,不少人开始高呼:

    “听郑大人的,跟盗匪拼了!”

    “上啊,跟盗匪拼了!”

    下一刻,这些县城中的百姓有的拿起了战场上散落的武器,有的随手找了趁手的家伙事儿,纷纷冲向城墙上的盗匪。原本正在与官兵全力厮杀的盗匪还没缓过神来,顿时便被汹涌的人群所湮没。

    战场之上,往往是七八个百姓围住一名盗匪,无论是木棍、军刀、木矛等等一切可以作为武器的物事,可劲儿的往盗匪身上招呼。南疆民风历来彪悍,百姓之中还有不少妇人也悍不畏死的加入了战斗,她们有的甚至没有任何的武器,赤手空拳的扑到盗匪身上,用手抓,用牙齿咬,总之是用尽一切办法要把对方置于死地。

    谁也没有想到原本危若累卵的局面会在郑则民振臂一呼之下瞬间逆转,就连郑则民自己也有些呆了,他看着那些在战场上和盗匪拼命的嵩明县百姓,只觉得自己的眼睛有些湿润,喉咙有些发涩,一股什么东西沉甸甸的堵在自己的胸口,忍不住高声呼到:

    “民心可用啊,民心可用啊!”

第153章 出事了() 
少顷,郑则民平复了心中的情绪,眼见此时迎来了千载难逢的转机,脑中顿时飞速的开始思考,片刻之后他立即对跟在身边的士卒传令,让西门立刻组织百姓参与守城,务必要扛住盗匪这一波强悍无比的攻势。郑则民隐隐的感受到:现在双方都已经到达了一个临界点,这一次无论是哪一方能够坚持到最后,整个战场的局势就会向着坚持到最后的一方倾斜。

    老百姓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此时的嵩明县就是一个最真实的写照。从与盗匪交锋最为激烈的东门开始,不断有城中百姓踊跃的加入到守军的阵营中协助守城,这种趋势开始逐渐的在县城的其他城门蔓延开来。城中的百姓原先只是躲在屋内观望着城墙上的战事,战场上惨烈的死伤和流血让他们时时刻刻都胆战心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战局越来越不乐观,所有人都开始被一种绝望的情绪所笼罩,大家都已经预见到,很快盗匪会杀进城中,夺走自己的生命,蹂躏自己的妻儿。但是,恰恰在这个时候,郑则民在城楼之上喊出了与盗匪玉石俱焚。

    绝望可以让人放弃抵抗,但是绝望同样可以让人忘记恐惧,从而爆发出自身全部的潜力。郑则民的一声怒吼,正好引导了绝大多数百姓在绝望中选择了后者。

    在西门,原本气势汹汹的盗匪在登上城墙的那一刻,却愕然的发现城墙上早已经站满了人,有官兵,有民团士卒,而更多的则是城中的百姓,他们都用仇恨的目光注视着这些登城的盗匪。而下一刻,所有人都冲了上去,向着刚刚登上城垛的盗匪冲了上去,与盗匪厮杀搏命。

    此时此刻,整个嵩明县城正在上演着无比震撼而又悲情的一刻,有无数参与守城的百姓倒在了盗匪的屠刀之下,但是又有无数的百姓的百姓冲上城头,继续和盗匪厮杀。

    城墙之上,一个叫狗娃庄稼汉被一个盗匪一刀削掉了脑袋。他的十几个同乡怒吼着‘狗娃’的名字,扑向那个盗匪,把对方按倒在地后用手中的木棍砸成了肉酱。一个农妇被一个盗匪一刀戳穿了胸膛,他的丈夫怒吼着‘孩儿他娘’,然后抱着那个盗匪一起滚下了城墙

    东门没有丢,西门也没有丢,东门守住了,西门也守住了。东门的城墙上,盗匪和嵩明县百姓的尸体交织在一起,布满了整个城墙,西门的城墙上,同样是盗匪和嵩明县百姓的尸体交织在一起,布满了整个城墙,死了的人可以得到解脱,而活着的人则继续在为生存而挣扎。最终,盗匪犹如潮水般向城外退去,这一刻,城墙上所有还能站着的人都陷入到了一种厮杀之后的茫然状态。

    “盗匪退了?”

    “盗匪真的退了?”

    “盗匪退了!盗匪真的退了!”

    整个嵩明城都在这一刻沸腾了,回过神来的人们开始欢呼,开始庆贺,开始痛哭

    在嵩明县城外,原本信心满满只等破城的数千盗匪都被城墙上的这一幕幕惨烈的场景惊呆了。樊能的脸色阴沉的可怕,原本认为自己势在必得的谋算,竟然会在最后关头功败垂成。眼看着进攻东门的盗匪败退下来,然后又是进攻西门的队伍狼狈的撤了回来,樊能最后把怨毒的目光投向巍然挺立的嵩明县城城楼。他的目光一一扫过城墙上衣衫褴褛的百姓,满身鲜血的士卒,他把这些人的面孔一一的记在脑海里,他决定当他打下县城之后,这些人,嵩明县的所有人都要死。只有用他们的死,才能消减自己的仇恨,才能平复自己的怒火。

    但是,樊能却不知道,他在看着城上的人,城上的人却也同样看着他,他对城上的嵩明县百姓充满了仇恨,而嵩明县百姓对他的仇恨又何止是仇恨,简直恨不得喝其血、啖其肉,今日一战多少人被他害的家破人亡,多少人失去了父母双亲兄弟姊妹,这些百姓的仇恨才是真正的深到了骨子里。

    此时,宇流明和骆侍卫仍旧站立在离县城不远处的山丘之上,刚才嵩明县城内发生的一幕早已经历历在目。带给两人的除了震撼还是震撼,尤其是在最后一幕,宇流明也已经认为嵩明县城陷落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骆侍卫转过身不忍去看城破之后接下来盗匪屠戮全程百姓的一幕,这时候,全城百姓却在最后关头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前仆后继的冲向手握屠刀盗匪,硬生生的用自己的血肉生命阻挡住了县城的陷落。

    看着巍峨的嵩明县城,宇流明平复了一下自己内心的情绪,低声叹道:

    “嵩明县终究是守住了!嵩明县全县官兵及民团士卒不足四百人,却能力抗三千盗匪,最后时刻全县百姓尽效死命,确保县城不失。我本以为,我已经是将会泽县全县民力用到了极致,然今日一见嵩明县,方才知郑县令实乃经纶治世之才,我愧不如也。”

    骆侍卫让人难以察觉的点点头,然后淡淡的问道:

    “郑则民既已守住嵩明县,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

    宇流明郑重的说:

    “郑县令与嵩明县百姓浴血奋战,方能使嵩明县城在三千盗匪面前岿然不动,前番某虽作壁上观,此时又岂能有所懈怠,今夜便是我等破敌之时。”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一天的厮杀让攻守双方都已经筋疲力尽。当夜,樊能一个人在自己的营帐之内来回的踱着步子。白天最后时刻功败垂成,心中的怒气此时犹自难平,但是冷静下来之后,除了愤怒,一种恐慌感却是悄然袭来。一方面,今日未能拿下县城,已然是超出了原先的预定计划,自己这三千人马并不敢在嵩明城下久待,时间长了,若是官兵从四面包围过来,那么自己到时候就走不了了。但是现在自己又不能立即退走,此时退走空折了这么多人手,却是什么收获也没有,对于自己的威望以及对部下的掌控力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同时,此次自己不听林震号令擅自攻打县城,若是再铩羽而归,只怕就是回去也也难以承受林震的怒火。第三,自己有几支后续运送的辎重的队伍直到现在还没有联系上,极有可能已经遭到了不测,那么究竟是什么人到了自己部队的身后。

    原本还不觉得,此时静下心来一想,只觉得现在四面皆是危机,樊能开始有些坐立不安了。正当他想要去营帐外巡视一番的时候,突然听见营地中喧嚣四起,一阵阵惊慌失措的呼喊声不断传来。

    出事了!

第154章 嵩明之战() 
这是樊能的第一反应,他三步并着两步走到营帐门口,撩开门帘,出门一看,只见营地之中有十余处火光冲天而起,不少喽啰们在营地之中四下乱窜,口中不断的惊呼着:

    “官兵袭营啦!官兵袭营啦!”

    樊能此时搞不清楚状况,心中惊疑不定,一把拽住一名从身边跑过的喽啰厉声问道:

    “怎么回事?你跑什么?”

    那名喽啰惊恐的喊道:

    “樊头领,官兵袭营了,官兵袭营了!”

    樊能又问道:

    “何处来袭?官兵有多少人?”

    喽啰有些慌张的说道:

    “不不知何处来袭,人人数也不清楚,营地里到处都是官兵”

    樊能知道从这喽啰口中怕是问不清楚个所以然,随即一脚把这喽啰踹倒在一旁,然后四下张望,只见营地之中的火光越来越多,混乱的人丛越聚越多,不断的向着四面八方蔓延。

    看到眼前的情形,樊能知道自己的部队完了,事已不可为,此时已然没有必要再去收拢部队挽回败局了,接下来要做的就只能是逃命了。而若是正规的军队骤然遭到夜袭,那么在局部会出现混乱,但是如果指挥官处乱不惊的话,尚可以迅速将尚未陷入混乱的部队调动起来,然后把损失控制在局部,甚至有可能对夜袭的敌人进行反击。但是盗匪毕竟是盗匪,并不似正规部队那样时刻有着严格的纪律约束,一旦出现突发情况就会按照本能行事,所有的指令对于他们绝大多数人就会失效。那么,这样的结果就是局部的混乱会迅速的向着四周蔓延,最终演变成整体的混乱,然后就是整个部队彻底崩溃。

    此时,在嵩明县城之内,白天激烈的厮杀已经让郑则民筋疲力尽,在安排完毕城墙上的防务之后,他回到了县衙。然而,就在这时,却突然接到来报,说是城外盗匪似乎发生了骚乱。郑则民不敢怠慢,又立即返回到县城东门的城墙上,接着城墙上的火光仔细的眺望着城外的情形。

    此时城外盗匪的营地之中火光已经连成一片,隐约能看见有人丛在四下奔逃,其他的情况则是难以辨明。正在这时,县里的主薄、巡检等官吏也纷纷赶到了东门城墙之上,众人眼见城外混乱的景象,顿时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大家首先意识到的,便是可能是有官兵夜袭盗匪的营地,导致盗匪陷入混乱。

    如果基于这个判断,那么此时城内的部队应当立即出击,接应城外的夜袭部队。但是,郑则民并没有立即作出决定,因为城外的情况现在并不明朗,自己也没有得到任何有官兵来援的消息,城中士卒在日渐守城之时已然损失惨重,目前能战斗的已经不足百人,此时若是贸然出击,万一有诈,只怕会有全军覆没之虞。但若是不出击,万一城外真是官兵夜袭,错过了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让盗匪稳住阵脚,只怕回过头来嵩明县城仍然难逃覆灭的厄运。

    如此事关命运的决定,郑则民也感到有些犹豫不定,最终郑则民出于谨慎,还是命城中可战士卒整装在县城东门集结待命,做好战斗准备,随时准备出城接敌。他还要再看一看形式的发展,并没有急于决定出兵或者不出兵。

    不过,无论郑则民是否出城接应,对于此战的胜负已然关系不大了。而此时的宇流明则是带着七百人的队伍在盗匪的营地之中四处纵火,截杀逃散的盗匪。混乱之中,二牛带着人对盗匪的营帐进行逐一的扫荡,有不少尚在营帐中熟睡的盗匪直接被民团乡勇手中的木矛戳成了筛子;李平则是带着麾下的一个营直接追杀大股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