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庶子谋国 >

第15部分

庶子谋国-第15部分

小说: 庶子谋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人一套,准备起来费时费力,他之前便在忙活此事。

    四宝送到,有人便落笔疾书,而有人却在皱眉苦思。

    而卫玠既没落笔,又没苦思,只是端坐在那,不言,不动,不表。

    过了良久,有人停了笔,李翊便走过去收拾纸卷。

    路过卫玠之时,因乔氏的吩咐,他便多看了几眼。

    他本不认识卫玠,是通过门房之人的辨认,这才识出来的。

    见卫玠一字不落,他没说什么。

    待将其他小郎的纸卷收完后,他复又走了回来。

    见纸上依然未着一字,他便轻声言道:“小郎君,不必强求,若是写不出,便罢了。”

    作诗本就是一种助兴的事情,强求是强求不来的。

    李翊是文人,深通此理。

    只是如今,如此多的同辈人聚在一处,本就存了攀比。其他人即便无法即兴而为,可也会将以前写的东西落在纸上。收来的那些纸卷上,无一张是空空如也的。

    李翊站在那里,极为引人注目。

    见此情形,在场众人议论了起来。

    因卫玠是初次露面,其中便不乏贬低之语。

    尤其是那卫熙,见了这般情形,他便喊道:“胭脂奴,可别给我丢人!”

    他这话一出,旁边陆子静便皱眉问道:“卫兄,此人是何人,为何你会唤他胭脂奴?”

    “陆兄有所不知,这是我家中的三郎,此次是父亲头次带他出来,让他张一张见识。”卫熙解释着,“因他生的女相,家里人便唤他胭脂奴。”

    古时有一习俗,便是——贱名好养活。

    许多人家常常会给儿女取个低贱的乳名,以此期望孩子顺利长大成人。

    男儿常唤作奴,如唐高宗李治的乳名便是稚奴;而女子又常唤作婢,如李治的母亲文德皇后,便是小字观音婢。

    儿女的贱名若是父母取的,倒也合情,可这名字出自卫熙之口,意思就不同了。

    只是这陆子静并不知其详情,听完后,他只是点了点头。

    旁边的乔宇听了卫熙的话后,却突然笑道:“我明白了,原来卫兄所指便是此人。”

    “哦?”陆子静闻言,思虑片刻,便点头道,“对、对、对,确实如此,确实如此。”他也想透了那首诗,知道卫熙说的此卫与彼卫便是代指自己与那卫玠。

    “只是,依在下看,这位卫家三郎今日怕是很难中选了。”

    乔宇话毕,卫熙便笑道:“那也是他没这个本事,怪不得别人。”

    听了二人的话,陆子静却问道:“卫兄,三郎既是你的兄弟,你何不助他化解此事?”

    “陆兄,此言差矣。”卫熙未答,反倒是乔宇接了话,“这婚嫁之事,旁人可是不好代劳的。”说完,他带着诡异的笑容看向其他二人。

    见他如此表现,陆子静只想了片刻,就会出了话里的意思。

    “这事情旁人确实替不了,是在下说差了。”

    虽说这是认错的话,可他脸上却也带着笑。

    乔、卫二人见了,便也跟着笑出了声。

    他们三人的谈笑,卫玠自然听不到,不过李翊的话,他听的很清楚。

    过了片刻,他伸手握笔,口中回道:“请先生稍候。”

    说完,那纸上终于着了墨迹。

    见如此,李翊便笑道:“小郎君请便。”

    说完,他便如此候着。

    卫玠笔走游龙,书写良久,待笔墨渐干,他便停笔去沾墨。

    诗自有格律,普遍简短。

    见他着墨颇多,那李翊起了好奇之心,走过来转身,望了过去。

    这一望,便让他大吃一惊,可他并未出言。

    只是默默的站着,读着,等着。

    润笔之后,卫玠继续写着,挥毫泼墨片刻后,这纸上便洋洋洒洒落了数十字。

    写完后,他将笔放回笔架之上,对着李翊言道:“劳烦先生久候了。”

    他的话,让李翊回过神来。

    “不敢,不敢。”李翊说着,轻声又道,“公子此时将此作送上,实在是用心良苦阿。”

    见他识出自己的心思,卫玠便笑道:“先生既已识出,还望先生帮助在下,玉成此事。”

    “自然,自然。”李翊听了,连忙应着,“公子之作,世所罕见,又是代万民言之,在下定会竭力相助。”

    思虑片刻后,他又道:“依在下所见,使君若读了公子此作,必会与公子一见。公子请此稍候片刻,在下这就去见使君。”

    说完,他便对着卫玠拱手一礼。

    卫玠见状,忙直身还了一礼:“有劳先生了。”

    李翊微微颔首,俯身将卫玠所书单独收入袖中。

    接着,他便领着仆人退出了这翠玲珑。

    在他走后,虽也有人议论方才的事情,可更多人又开始一夜的狂欢。

    翠玲珑的气氛再一次热烈起来,陷入一片熙攘之中。

第二十七章 沧浪园之会(五)() 
明道堂中,喧闹已起,此时已到酒至微醺之时。如今的气氛远比刚才要热烈许多,劝酒声络绎不绝。而萧璟身为此间主人,又是一州刺史,自然是众人劝说的对象。只是他心中有事,不敢多饮,常常托词婉拒。

    李翊归来之时,他身边便有人正在劝酒。

    于是,他便趁此机会,出言脱身。

    “立德回来的正好,速将小郎们的诗作摆出,以供诸公阅览。”

    他这话,便让堂中众人的主意力,立时转了过去。

    依他的吩咐,李翊便让仆人将收来的诗作放于几座书案上,一一展开。

    堂中煌煌诸公,随之便都聚集了过去。

    萧璟本也欲如此,可他行至半路,却给李翊拦了下来。他本想问其何故,可见了李翊让他等等的手势后,便没开口。待他人走远后,萧璟才轻声问道:“立德,出了何事?”

    “使君,并非出了事情。”李翊回答道,“是在下偶得了一篇大作,想请使君一人独览。”

    “是何诗作,让你如此行事?”萧璟皱眉问道。

    “非是诗作,乃是篇文章。”李翊说着,将卫玠所书拿了出来,“因这文章立意特别,我恐旁人见了不妥,便单独留了下来。”说完,他小心的将书卷递了过去。

    见他如此谨慎,萧璟便未多问。

    接过来后,他便将书卷展开,细读起来。

    李翊在旁候着,见萧璟眉头紧锁,便知他是被这文章吸引了进去。

    卫玠所书不过数十字,再细读,也很快就读完了。

    可萧璟读完却不言,依然锁着眉头,思索着。

    李翊见状,便立在一旁,也不言语。

    书案旁人头攒动,议论声纷起,可这里却是一片安静。

    良久后,萧璟终于开了口:“是何人所书?”

    李翊闻言,凑在他耳边,说了两个字。

    “是他?”萧璟闻言,十分不信,“你莫不是看错了?”

    “在下是亲眼看他写下的这文章,怎会有错?”李翊说完,又问道,“使君,可要见一见他?”

    “见是要见的。”萧璟说着话锋一转,“只是此处不合适,你将他请去后堂,让娘子先见一见。”

    这是原本的安排,今夜他的大事是筹粮,而乔氏的大事,却是要见一见卫玠这个女婿。

    李翊应了一声,就退了出去。

    在他走后,萧璟又将那文章展开。

    他本想再读一篇,可恰逢此时,有人唤他过去。

    他便只好默不作声的收起了那文章,笑着走到了那人群中。

    ————————

    翠玲珑内,还是那般热闹,众少年郎聚在此处,纷纷饮酒作乐。

    唯独卫玠,依然如故,端坐在那里,既不食菜,也不饮酒。

    之前他尚不引人注目,可经过刚刚一出,此时的他就被人关注到了。

    在他远处坐着的陆子璟,见他如此特立独行,便问了卫熙道:“卫兄,你这弟弟好生奇怪,来此赴宴居然一口未动。方才也是拖到最后一刻,才下笔写之,可真是诡异莫测阿。”

    卫熙闻言转了过头,望了卫玠几眼。

    之后,他冷笑着道:“胭脂奴历来如此,他本就是个怪人,陆兄不必挂怀。”

    “如此怪人,我倒是第一次见到。”陆子静说完,望向卫熙道,“在下有心与之结交,不知卫兄,可愿为我引荐?”

    “巧了。”这个时候,乔宇也说道,“在下也有此意,还请卫兄一并引我,与之一见。”

    见他二人如此,卫熙再不想答应,如今也只得应承了。

    如此三人结伴,便到了卫玠的面前。

    见兄长到来,卫玠忙起了身:“卫玠见过二哥。”

    “三郎。”卫熙说着,看向身边的陆、乔二人道,“这是陆府的二郎——陆子静,另一位是乔家大郎——乔宇。”

    之后,他又言道:“陆兄、乔兄,这便是我家的三郎——卫玠。”

    因是引人相见,他便不好再用那胭脂奴的称呼。

    卫玠听罢,便对着陆、乔二人行礼道,“卫玠,见过二位世兄。”

    见他如此,陆、乔二人也换了一礼。

    起身后,陆子静便问道:“我观三郎非比寻常,为何方才迟迟才落笔?”

    “惭愧、惭愧。”卫玠苦笑着回道,“在下脑筋比常人慢,直到最后,才想起该如何写。”

    他说的是实情,古文与白话多有不同,他初次写这样的文章,不字斟句酌便会错漏百出,故而才迟迟不下笔。

    见他如此说,陆、乔二人对望一眼,笑了下,没出声。

    而卫熙听了这话,便笑道:“二位见识了吧,这便是我家的三郎。”

    他笑容中有取笑之意,陆、乔二人瞧了出来,又互相看了一眼。

    见此情状,二人知这兄弟俩或许生有龌龊,便未再多言,告辞走了。

    此番插曲转瞬即逝,卫玠复又坐了下来。

    过了片刻,李翊回到了这里,他径直便到了卫玠身边。

    卫玠见状,便起身道:“先生。”

    说着,他拱了拱手。

    “公子,无需多礼。”李翊笑着,“在下姓李,名翊,字立德,公子唤我本名即可。公子大作在下已拜读过,实乃天下惊雷,在下读之感佩万分。”

    在送诗作去明道堂的路上,李翊便细读了多次那文章。

    他本是寒门之人,最能体会寒门之苦,因而对卫玠文章中的内容,他是有体会的。

    如今他口口称呼卫玠为公子,而非郎君,实在真心诚意。

    卫玠闻言,谦虚道:“先生缪赞了,在下才疏学浅,当不得此言。”

    “不然。”李翊拂手道,“在下虽然年长公子许多,也读过不少文章,可如此惊世骇俗之言,实乃在下生平仅见。”

    卫玠听罢笑了笑,没再言语。

    此处人多,李翊便也没多话,只说道:“公子随我来,使君请公子去后堂。”

    “好。”卫玠答应了一句,然后又说道,“不过,卫玠有一事想劳烦先生。”

    他说完,李翊便立刻说道:“公子请说,在下定会公子做到的。”

    “这些饭食是刺史赐予在下的,在下想带走,还请先生相助。”

    李翊闻得卫玠此言,甚为不解。

    他望了望,见这一桌菜肴丝毫未动,便皱眉问道:“公子,这是何意,可是饭食不和公子胃口。”

    “并非如此,这饭食很好。”卫玠答道,“这是如今苏州灾民遍野,如此饭食,在下实不能下咽,还请先生代我赠予城内饥饿之人。”

    圣人立德立言,正是因为有德,所言才有分量。

    卫玠如今想说话,自然也要有与之相配的德行。

    而这李翊取字立德,便是取了这意思。

    听了卫玠此言,他便拱手道:“公子大义,在下甚觉有愧。此间之事就交由在下去办吧,如今还请公子随我速去。”

    卫玠见状,便也未在多言,两人便就此离了这翠玲珑。

    随后不久,便有一群仆人将这未动的饭食收了起来。

第二十八章 清香园中(一)() 
随在李翊身后,卫玠穿过一漏窗粉墙,进入一座院中。刚进此院,他便闻得一阵暗香袭来。嗅了嗅,知是桂花的香气,随之望去,便见院中繁花似锦,那几株桂树上的花朵都已完全绽放开来。

    八月又称桂月,便是因此月是赏桂的最佳时节。

    关于月亮民间有很多传说,如嫦娥奔月等,而其中有一传说讲的便是吴刚伐桂的故事。

    传说中,吴刚学仙时,不遵道规,被罚至月中伐桂。但此树随砍随合,总不能伐倒,他便每日辛勤伐树不止。而只有在这中秋之时,他才能在树下稍事休息,与人间共度团圆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