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三国当驸马 >

第115部分

回到三国当驸马-第115部分

小说: 回到三国当驸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陆浪失望的是,贾诩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样子,别说说话了,哼都没哼一声。

    倒是荀彧站起来说道:“主公,目前我们与匈奴也丹结盟了,何不让陛下召见也丹,进一步稳固我们的后方,好准备与张杨的这一战呢?”

    “好主意!”陆浪眼睛一亮,说道:“我就没有想到这件事啊!看来,文若先生真是有丞相之才,那这件事情就拜托荀彧先生去找陛下商议了!”

    能进一步稳固与匈奴的关系,这对于陆浪即将与张杨开战来说,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所以在听到荀彧的建议以后,陆浪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第237章 用谁好呢?() 
做好一切安排之后,当天下午,陆浪便亲自送郭敬出了城。

    临走时,陆浪对郭敬交待道:“陛下的诏书一定要送到平原令的手上,另外,你找个时间到幽州去一趟,最好是能见到公孙瓒!”

    郭敬明白了陆浪的意思,答道:“主公放心,属下知道了!”

    嗯,送走了郭敬,陆浪才回头看着贾诩说道:“文和先生,且随我来!”

    然后陆浪带着贾诩,在典韦和一些护卫的保护下,出了太原,直接往南,到了太原与乐平的交界处。

    现在张杨部将杨丑的军队就在乐平驻扎,这个时候陆浪居然只带了数百骑就跑到乐平来,胆子不可谓是不大!

    到了这一带以后,陆浪指着前面的一片开阔地说道:“将来我军与张杨会在这里交战,文和先生认为怎么样?”

    以陆浪对贾诩的了解,不可能这都要打仗了,贾诩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的,于是陆浪以为贾诩的战法,都是比较实用的,所以贾诩不会纸上谈兵,便冒险带着他到了前线来视察地形。

    听到陆浪的问话,贾诩微微一笑,也明白了陆浪的意思,没想到这个主公这么有意思,居然如此看着自己的意见,这也让贾诩觉得自己终于受到重视了,于是对陆浪说道:“主公,先前属下有一句话一直藏在心里,只是……呵呵,其实也是属下怕自己初来乍到,主公不会听从,所以才没有说话的!现在属下才知道主公是一片明镜之心,既然这样那属下就有话直说了!”

    “嗯!”陆浪点点头,看着贾诩说道:“文和先生尽管说,不要有什么顾虑!”

    贾诩对陆浪说道:“其实……属下认为这一仗,主公应该避之……”

    “先生是说……”陆浪不解,看着贾诩问道:“如何避之?”

    人家张杨大军都已经开拔了,怎么避开?难道把太原让给张杨?

    所以陆浪有些不理解!

    贾诩说道:“俗话说,一鼓作气,二而竭,三而衰!张杨大军刚从洛阳回来,又听说了他儿子的死因,加上张杨对士兵们的鼓动,让士兵们以为他是到晋阳来勤王的,因此士气非常旺盛,这个时候和他们硬拼,我们的兵力不如他们,肯定会非常的困难,所以……主公应该在乐平一带修筑工事建造营寨防御,先避过敌军士气最旺盛的这段时间!”

    陆浪明白了,贾诩是意思不是避让,而是拖,用拖来消耗对手的士气!

    明白了贾诩的意思之后,陆浪问道:“万一张杨大军硬来求战呢?”

    “很简单,退!”贾诩指着身后一片连绵的山峰说道:“我们退守晋中一带的山中,依靠着子牙河、乌马河的地形优势,扼守住要道,让张杨大军不敢轻易冒进,然后却不与他们正面交锋,一边挫消他们的士气,一边消耗他们的粮草。则不出一个月,张杨必然退军,因为现在已经春耕了,上党那边也有大量的耕地要耕种,而且主公不是也打算联合张燕了么?到时候,张杨的军队士气越来越低落,又是在外面作战,人心很容易乱,等到了时机,主公再派人在张杨的军中制造张燕派兵攻打上党的消息,这样一来张杨必然退兵,我们再乘机掩杀,就会胜利了!”

    好一个贾诩,简单的几句话,却是处处指向了张杨的要害!

    陆浪眼睛一亮,拉着贾诩说道:“好主意,奉孝认为我们可以打,那是因为奉孝他有信心!而先生的计策,却是更为稳妥,我们先回去找奉孝商议商议吧!”

    回到了太原,陆浪将郭嘉和荀彧也叫了过去,然后把贾诩的主意告诉了他们。

    听到贾诩的主意,郭嘉和荀彧也是眼前一亮。

    这个计策,确实很完美,虽然说执行起来要复杂许多,在郭嘉看来,直接和张杨硬拼也是不怕他的,但是……如果真有万全之策的话,郭嘉当然也是会接受的。

    想了想,郭嘉对陆浪说道:“主公,文和此计甚妙,嘉也认为可行,不过……只是这样的战法,对于战局的把握要非常的精准才行!”

    陆浪听了哈哈一笑,对郭嘉说道:“这正是文和先生的强项呀!”

    听到陆浪的话,众人大笑了起来。

    最后,众人决定采取贾诩的计策,然后郭嘉和贾诩两人分别领了陆浪的命令,到军营点齐了兵马,派徐晃率领大军先一步到晋中扼守住山道扎营,又让典韦和高顺他们隔着两条河分别也安营扎寨,和徐晃的军营形成犄角之势,一副打算死守的样子!

    这样一来,坐镇中军发号施令的,就有两个军师了,那到底听谁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倒是是难倒陆浪了。

    贾诩和郭嘉,两人各有优点,也都是非常难得的人才,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都能够胜任这次战役的指挥了,虽然说郭嘉比贾诩年轻很多,而且这次采取的也是贾诩的避战策略,但是凭这样就否定了郭嘉的才能也是不行的。

    但是陆浪又必须做出选择,因为一旦开战的话,要是郭嘉这边发出的命令和贾诩发出的命令不一样那该怎么办呢?

    两军作战,最忌讳的就是朝令夕改或者是令出多门,所以会让手下的将领们不知所措的!

    对于这个问题,处理起来比较敏感,贾诩和郭嘉,只用一个的话,对另一个都不太公平,所以才郭嘉和贾诩离开之后,荀彧对陆浪说道:“奉孝善于战略,贾诩善于审时度势,两个人的才能各有所长,主公还请仔细斟酌一下!”

    陆浪点点头,然后皱着眉头回到了院子里,因为心里想着贾诩和郭嘉用谁不用谁的事情,所以便觉得有点头痛和烦闷,回到院子里以后,又听说刘协和刘静还有陆逊都到皇上那里去陪刘辨和唐姬了,连冰冰也不再院子里,不知道干什么去了,于是烦闷的陆浪,便又出了院子,看着天色还早,便在城里瞎逛了起来!

第238章 蔡邕() 
在古代,官员出门,如果不是穿着官服和甲胄的话,一般很少会担心被百姓认出来,然后要求签名什么的,古人不兴那一套。

    而陆浪现在又是一身布衣,所以身边也没有带什么护卫,他瞎逛一阵,不知道为什么,却是走到了蔡府的门口。

    蔡邕和王允,还有闵贡这些老臣到了太原以后,陆浪自然都给他们安排了府邸,这个蔡府就在王府也就是现在的王宫旁边的不远处,所以陆浪出了门,没有走多远,就到了蔡府的门口。

    好巧不巧,蔡邕正从外面回来,蔡文姬在门口等着,正好看见了一身布衣的陆浪。

    开始的时候,蔡文姬有些错愕,又有些惊讶,甚至是有些不敢相信的样子看着陆浪,自从陆浪上次回到太原,便一直有意回避着蔡文姬,这次陆浪却找上门来了,这当然会让蔡文姬觉得惊讶和错愕了。

    感觉到女儿不是看着自己的,蔡邕眉头一皱,然后一回头却发现了陆浪,蔡邕也就明白了,他摇摇头,回头看着陆浪问道:“什么风把大将军给吹来了?”

    到了太原好几天了,开始蔡邕还以为自己的女儿是真的跟陆浪在一起了,后来蔡邕便感觉到不对劲,作为一个智者,他哪里还不明白,之前陆浪说的那不过是一个借口,主要是想把自己这把老骨头从董卓那边要过来而已!

    说白了,这就是个误会,既然是误会,蔡邕当然也看得开。

    但是渐渐地,蔡邕发觉不对劲了,他看得开,但是……他女儿看不开啊!

    这段时间以来,蔡文姬的表现都被蔡邕看在眼里,同时也记在了心里,在为蔡文姬担心的同时,蔡邕也对陆浪不满了起来。

    好啊,原来你这小子是真的招惹了我家的姑娘,还跑到人董卓那里自称是老夫的女婿了,现在事情做过了,话说出去了,你却不认账了,什么表示也没有,这是几个意思?

    蔡邕是智者,是儒者,是大学者,有文化的人,当然也是有涵养的人,虽然他心里不满,不过蔡邕也知道,这儿女的事情,他再操心也是没什么用的。

    所以平时在上朝或者议事的时候,蔡邕也没有对陆浪表示出什么不满的地方,不过现在陆浪既然穿着一身布衣来登门了,蔡邕就要好好地挖苦挖苦陆浪了。

    这不,一开口,蔡邕的话里就带着刺呢!

    千万别惹有文化的人,特别是那些老夫子,因为惹了他们以后,你会发现……他们在整人方面,比谁都厉害!

    这不,听到蔡邕的话,陆浪也不知道在议事的时候还好好的,怎么这老家伙一下就翻脸了,只好赔笑着说道:“我……哦,学生只是随便走走,不想冒犯了蔡老,学生这就告辞……”

    见到陆浪被挖苦了一句就要走,蔡邕脸色一变,拉着陆浪问道:“好小子,说你一句倒生气了,怎么了?”

    陆浪的样子看起来,像是真有心事,于是蔡邕便问了一句。

    “这……”

    陆浪不知道该怎样说,因为这贾诩和郭嘉的事情,不管怎么说,两人都是陆浪的手下,所以陆浪觉得自己心里明白就好了,要是告诉了别人,难保会有人认为郭嘉和贾诩两个人之间有什么不和的,以后再传出去可就是糟糕了!

    “进来……”蔡邕淡淡地丢下了一句话,然后便转身往门内走去。

    进门的时候,蔡邕给蔡文姬使了个眼色,蔡文姬脸色一红,然后便跑开了。

    后来,陆浪被带到了蔡邕的书房,在书房里,两人一直沉默着,陆浪不说,蔡邕也不问。

    最后想了想,陆浪觉得既然自己来了,不如就请教一下蔡邕,于是问道:“先生,若你有两个非常得力的学生,一个擅长通读经义,一个擅长辞赋文章,但是却只能用一个,你该如何选择呢?”

    陆浪这样的比喻,倒也是蛮贴切的,郭嘉的长处是在于战略和远见,在学术上面,就好比是一个通读经义的学生一样;而贾诩的长处是在于实战,就好比是一个更擅长写出好文章的学生一样。

    听到陆浪的问话,蔡邕呵呵一笑,然后说道:“原来大将军是因为这个而烦恼啊,不过……有两个得力的人帮助你,这是一件好事,你怎么不换个角度想想呢?”

    “换个角度?”陆浪问了一句,然后明白了蔡邕的意思。

    对呀!换个角度想想。

    郭嘉的战略目光,还有贾诩是实战经验,这些都是他们的长处,为什么一定要只用其中一个人呢?两个人一起用不是更好吗?

    所以蔡邕才会说,能有两个这样得力的助手,是好事!

    谁的话更有道理,就用谁的;谁的战略更有远见,就听谁的,这样不是更好么?

    想到这里,陆浪眼睛一亮,然后看着蔡邕说道:“听先生一句话,真是让学生茅塞顿开啊!”

    “嗯!”蔡邕摸着胡须点点头说道:“孺子可教,哦……敢问一句大将军今年贵庚?”

    这是问陆浪的年龄,看着蔡邕,陆浪不知道这他为什么这样问,于是便老实地回答道:“学生今年十八岁……”

    “十八岁,已经是弱冠之年了!”蔡邕摇摇头,看着陆浪问道:“为何还没有字?”

    “呃……”陆浪这才想起来,自己还真是没有字的,在古代,但凡出身不低的人,都会有一个字号别名的,比如郭嘉,字奉孝……荀彧,字文若!

    本来以陆浪的身份,也应该是有字号的,但是由于陆家遭了一场变故,陆浪的父亲死的早,后来进京以后,又因为陆浪的消沉和纨绔,那些有学识的人也没有和陆浪来往,于是陆浪到了现在,还没有字号!

    “还真是没有啊……”蔡邕哈哈一笑,然后看着陆浪问道:“既然这样,老夫便送你一个字号如何?”

    “真的吗?”

    陆浪激动了起来,大学者蔡邕给我取字号?

    这是真的?太牛了吧?

    于是陆浪赶紧点点头,看着蔡邕答应了起来!

第239章 有信() 
蔡邕看着陆浪笑了笑,然后他缓缓地说了一个名字。

    “有信?”

    这是什么字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