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明鼎革 >

第114部分

南明鼎革-第114部分

小说: 南明鼎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8、9营满编编制。

    在这种情况下,杨麟决定在营这种军事单位上组建团这种编制。

    这不是杨麟有意为之,在古代本来就有团这种编制。

    中国西魏、北周时,军队就以团作为一级组织。隋朝军队出征时,以100人为队,步兵20队为团,骑兵10队为团。唐朝府兵每团300人。

    如此看来团这种编制与明朝营编制基本一致,思前想后,杨麟还是决定采用现代军队编制。

    即团、营、大队、中队、小队这种编制。

    马鸣銮所部第9营刚刚满编,但所部都是精兵强将,其战力远非一般地主武装所可比拟。

    王员外自恃地势险要,手下部曲众多,想负隅顽抗。

    谁料马鸣銮所部有五门虎蹲炮,一字排开在山寨前面一个小山坳上,然后集中火力对着山寨猛轰。

    大家何曾碰到如此猛烈火力,山寨上一阵混乱。

    而杨永泰亲率一个大队攀登悬崖峭壁而上,从后山杀上,面对防备空虚的地主武装,大家如入无人之地。

    山上地主武装大乱,但大势已去,趁此机会马鸣銮率领主力从山寨杀上,大家根本不敢抵抗,很多人扔下武器纷纷逃逸。

    王员外虽想逃跑,但又舍不得家中金银珠宝,最后被大家戴了一个正着,被关进囚车押入州城。

    在大堂之上,王员外趾高气扬,一再声言自己秀才出身,需要剥夺功名才可审判。

    王光先大怒,几个衙役冲上来对着嘴巴一阵猛抽,打掉两个牙齿之后再无先前威风,整个人跪在大堂之上求饶。

    看对方如此熊样,众人感到好笑。

    几个安排书生冲了出来,一阵数落对方罪过,直说得斯文扫地,为富不仁。

    只用两天时间,罪证基本沥青。

    这王员外表面上是一方官绅,但无恶不作,不但与姚黄勾结,为祸地方,更是侵人土地,谋人钱财,害人性命,罪大恶极,无恶不作。

    利用国家政策巧取豪夺,朝廷规定免除读书人税赋,这个王员外依仗自己秀才身份在地方欺行霸市,自己霸占了万亩土地而颗粒不交。

    处决那天,道路两旁到处都是人,押解车辆经过,民众叫好声此起彼伏,大家纷纷将各种垃圾往王员外头上扔。

    在那以后,衙门宣布,没收王员外一切财产。

    将清理的两万亩田地作为官田分给过去佃农,丰年每亩水田只需4斗大米,旱地3斗小麦而已。

    将其数百间房屋拆除分给佃农,大家只需在五年之内缴纳卖屋的银子而已

    ……。

    川东参政刘鳞长最初以为祸乱不已,但让人惊讶的是,大军开到,这些地主武装土崩瓦解。

    而周围一些蠢蠢欲动的地主头子最初还连连上访,声称处罚过重,但看到王员外人头落地之后,一个个大声鞭笞,声言其罪大恶极。

    刘鳞长看着这一幕,风闻义勇军从王家抄没钱银价值2余万两,粮食数万担,真是让人羡慕不已。

    听说这还不是其中全部,为了安抚众人,占领王家寨之后,为了安抚百姓,官军向百姓发放粮食,往日佃农,每丁一担,足足发了六七千担。

    外面血雨腥风的,刘鳞长本想劝诫,但不敢开口,只得眼睁睁的看着,静等四省总督王应熊的回应。

    如此过了半个月,巴州局势逐渐稳定,土暴子残余势力逐渐被肃清。

第173章 大悲寺事件() 
而在这个时候,外面形势再次发生巨变,过去四省总督府对义勇军多加安慰,现在看到杨麟公然拒绝南北夹击之策,王应熊大怒。

    二月上旬,钦差大臣、内阁大学士、四省总督、督师王应熊的名义,请旨委任杨麟为四川左布政使,川北总兵。

    委任钱邦芑为四川按察使,义勇军监军

    殷承柞、赵司炫、徐孔徒为参议

    范文光为顺庆府知府,谯应瑞、冯有庆、杨成、杨威为游击将军。。

    令其择期西征,以讨伐盘踞在四川的大西军流寇。

    看着这份公文,茫然的接过各种印绶,杨麟面色铁青,思潮汹涌。

    连续碰壁之后,看来这王应熊对自己忍耐已经到了极限,公然采取明升暗降的原则,将自己从颇有实权的顺庆知府提拔为四川左布政使。

    而另一方面,考虑到义勇军特殊性,王应熊也不想将关系搞僵,大力提拔能够共事的钱邦芑、范文光、殷承柞、赵司炫诸人。

    众人分立两侧,大家禁若喊声,大气不敢出,生怕出现什么纰漏。

    见众人如此,杨麟将印绶重重的放在案几道,叹息道:“唉,大家都说我们这位四省总督重名位,但这次他实在误解本人,居然来一个明升暗降,真的是煞费苦心啊。

    本人所坚持的,是如何保全四川,免受鞑虏祸害。

    想当年蒙古鞑子入川,烧杀抢掠,老人提起都伤心流泪。

    贺珍部看似旗开得胜,在关中颇有斩获,但他那两万不过是乌合之众,再加上后方不稳,蛮清鞑虏不反对则已,若是反对,必败无疑。

    到那时若蛮清占领汉中,我等诸公虽有吴阶、余阶诸公之能,要想回天,也会事倍功半啊。”

    刘鳞长拱手道:“大人,既然督师王公,川陕总督樊公如此决策,我等遵命就是了。”

    用眼角余光扫了扫下首的刘鳞长,叹息道:“刘兄,各位大人,大家可能以为我贪婪权势,贪婪权位,但我所作所为,何曾为私,不过是为普通老百姓找一条出路而已。

    既然四省总督督师王公见疑如此,罢了罢了,我解甲归田,携娇妻、带郡主告老还乡,颐养天年罢了。”

    众人大惊,大家纷纷跪下,口口声声相劝。

    杨麟站起来,长叹道:“刘兄,各位大人,大家扪心自问,自从钱监军、范知府任职以来,我何尝不是鼎立支持?

    流寇现在控制cd府、嘉定府、潼川州、龙安府全境,控制叙州府、保宁府大部,但这两年cd平原水患不断,再加上张献忠强征豪强、读书人到cd就近看押,张献忠不过是冢中枯骨而已。

    四省总督、川陕总督等朝廷大员眼里只有四川战事,而没有考虑关中战事、汉中战事可能影响,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刘鳞长下首拱手道:“大人,督师王公、川陕总督樊公等人听到张献忠残害百姓,几乎忧愤成疾,万望大人能够谅解。”

    殷承柞也跪下劝道:“大人,义勇军乃你一手所创,川北民众乃你只手所救,若大人就这样告老还乡,难道你忍心看到义勇军就此解散,难道你忍心民众再次遭到土暴子、流寇所荼毒吗?”

    众人大哭,杨麟内心暗喜,显得颇为无奈道:“罢了,罢了,蛮清入川看来难以改变,孤臣既然难以回天,我又有何办法呢?

    但无论如何,胸中所思,脑海所忧,不吐不快。

    如今汉中不稳,蛮清随时可能由汉中入川,如此全川势必震动,其威胁远在张献忠之上。

    除此之外,大西军刘进忠、赵荣贵盘踞保宁府、龙安府,威胁我义勇军侧背,如此不稳,若我率军西征,必然四面受敌,甚至可能危害我万余忠义将士的安危。”

    大家当然明白杨麟所言为实情,但另一方面又慑于四省总督王应熊权势,又不敢公开反对。

    在表达不满之后,杨麟以刘进忠、赵荣贵威胁在侧为名,一面让钱邦芑、殷承柞等人名义声言只有解除保宁方向威胁才可西征,一面积极部署进军保宁府。

    刘进忠是围魏救赵,但围攻蓬州一个多月下来全军进展有限,现在大军疲惫,全军上下士气低迷。

    杨麟当然不会回师救援蓬州,如今最好的方式就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对刘进忠也演出这一出。

    二月中旬,在经过一个半月剿匪,巴州地面逐渐安定下来之后,杨麟率军进入保宁府。

    留下杨秉义第5团、马鸣銮第9营驻防巴州、达州,稳定地方秩序,杨麟亲率护卫团、龙之帧第3团、冯有庆第7团、景可勤第6营浩浩荡荡回师杀向阆中。

    在路上探马来报,张献忠在上月残杀数百书生。

    杨麟大惊,整个人从马背上跌下,在众人搀扶之下重新站起来之后,整个人面色卡白,口中喃喃细语。

    众人乱成一团,护卫临时搭了一个小竹椅,杨麟坐在上面,良久才稍稍恢复过来。

    看着茫然不知所措的探马,杨麟问得非常细,生怕错过什么细节。

    面对各地风起云涌的再起义,张献忠听信右丞相严锡命的意见,读书人是士人的表率,牢牢控制地方民意。

    各地再起义风起云涌,实在是天下大乱断了读书人生计,实在是大西军入川以来屠戮大明官员寒了天下读书人之心。

    为今之计当给读书人以希望,大西朝廷开科取士,录取地方俊杰,如此相互影响,势必影响一大片。

    张献忠一听有道理,当即下令开科取士,派出使者前往辖区内各县,限令地方读书人克期参加,不得推辞。

    如此在战火纷飞的明末四钏出现一道奇观,一个个读书人提着笔墨纸砚,背着厚厚的四书五经赶往cd,其人数之盛,堪比太平盛世。

    张献忠比照朝廷规格,在考生中取了状元、榜眼、探花。

    但科举考试并没有挽回大西军颓势,也没有达到真正收揽民心之目的,在与明军交战中大西军反而愈来愈不利,整个战场呈现胜少败多的局面。

    张献忠越来越感到窝火,而新科状元春风得意,成天只顾着炫耀自己文采,炫耀自己武艺,不能为新朝分忧解难,而且让张献忠感到颇为难受。

    今天状元公前来拜见,满口文绉绉的,在众人一番解释下才明白其中寒意。

    明天官吏传来消息,状元公春风得意,修房纳妾。

    这天川南传来川陕总督樊一蘅、总兵杨展进兵的消息,而这个状元公实在不知趣,满嘴孔子孟子什么的,惹得张献忠无名火发作,当场让手下兵丁将其打发掉。(杀掉)

    本来新科状元公遇害应该为留在cd的诸多贡生提一个醒,谁知道祸不单行,在这个时候居然侦得有蛮清奸细混迹贡生中间,现在正联络众人反抗大西。

    而给蛮清送信的恰好是一个读书人,就像现在同学一样,那个读书人没有多少同学,恰好其中有一两个败类听到蛮清招降,看到大家被张献忠软禁,居然密谋联合蛮清,反抗大西军。

    张献忠将这帮读书人聚拢到cd,关押在一起,一则对这些读书人颇不放心,再则有就近看押的意思。

    我心向明月,明月照沟渠,一心想招揽读书人的张献忠感到自己好心当成驴肝肺,自己这几个月给这些读书人好吃好喝,将其招揽到cd供养起来,现在居然有人背叛自己。

    一个人背叛自己还可以谅解,但这蛮清细作居然在读书人中大行其道,活动这样长时间也没有那个报告自己。

    派出中军都督王尚礼带领兵马包围大悲寺,先是声言只求反叛之士,让大家相互举证。

    在宋明时期,读书人还是蛮讲气节的,现在让当众指出叛逆之人,这些读书人当然不敢。

    张献忠大怒,当即让军士将这些读书人一一揪出,全部杀害在大悲寺前面。

第174章 檄文()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张献忠屠杀读书人事件,此次被杀的约五百余人(虽然每个县有秀才百余人,但现在兵荒马乱的,很多读书人本来就反叛大西军。

    再加上官军已经控制川东全部,川北,川南一部,如此聚拢过来的读书人不到往年的颇为有限)。

    杨麟秀才出身,就像这个时候很多读书人那样,在不同私塾里面上学,再加上参加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什么的,接触很多不同读书人。

    义勇军建立之后,昔日同窗纷纷投靠,如此地方官员、军中将领、监军、帮办、司务长什么的,很多都是读书人(就像数百年后湘军那样)。

    现在听到张献忠公然屠戮数百读书人,大家愤慨可想而知,一个个跪在大营之外,请求发兵讨伐大西军。

    杨麟也颇为气恼,狠狠的将文书扔在地上,怒道:“张献忠残忍酷杀,丧失人性,竟然荼毒我辈读书人。

    读书人当然也有一两个败类,这两个败类投靠蛮清,你千刀万剐,但也不应该加害其他人啊。

    这些读书人当然有问题,但罪不至死。投靠蛮清,这属于春秋大义,当天下人攻击之。怎么能够因为大家是同窗而包庇呢?

    张献忠这可好,居然一下屠戮五百多手无寸铁的读书人,而且其中绝大多数是忠义之士,是可忍,孰不可忍。”

    众人面面相觑,钱邦芑出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