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明鼎革 >

第117部分

南明鼎革-第117部分

小说: 南明鼎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遭到突击,各部最先各自为战,现在连护卫团都已经派出抵抗,身边只有骑兵团,要支持各部,大概也只有身后这几十门火炮了。

    佛朗机火炮不断点燃,每轮射击仿佛就是告诉手下将士,他们不是孤立无援的,中军随时可以对其提供任何支援。

    突然遭到敌袭各团各自为战,没有形成统一指挥,而进攻的刘进忠、胡九思等人则叫苦不迭。

    刘进忠部号称2万人马,由于要迷惑嘉陵江上陈怀西,真正渡过嘉陵江的不过万余人,兵马本来有限。

    担心为义勇军哨所发现,大家一路突飞猛进但也造成各部严重脱节,刘进忠、胡九思所率领的千余骑兵冲杀在最前面与义勇军交战半个时辰,而后面的兵马才感到前线,不能一下投入造成义勇军慌乱。

    在经历最初慌乱之后,义勇军各部迅速的调整阵地,现在占据主要交通隘口,在两侧山道上通过虎蹲炮、鸟铳,在谷底被不断掩杀。

    面对源源不断的流寇,义勇军居然多次主持反击,接连杀伤对方。

    双方激战到黎明时分,义勇军居然反客为主占据优势,刘进忠感到大事不妙鸣金收兵,准备率领各部守住主要隘口,以待来日再战。

    刘进忠想休兵,但杨麟则不想。

    刚刚鸣金收兵,突然听到上游十里处传来阵阵的爆炸声,走到山岗上一看,庙子咀方向燃起熊熊火焰。

    原来听到流寇在上游渡过嘉陵江之后,陈怀西率领水军连夜逆流而上,现在感到上游,正集中人马焚毁浮桥。

    浮桥被毁,就相当于断了突袭流寇的退路,全营上下士气一片低迷,有的准备率军退却。

    而杨麟怎么会放弃如此大好时机?双方激战半夜各部疲惫不堪,现今更是浮桥被毁后路有失,当即令卜宁、姚崇烈分率所部骑兵一路掩杀。

    刘进忠虽然率领亲军断后,但义勇军气势正旺不能敌,眼看到义勇军越聚越多,心生恐惧率部突围北逃。

    大西军全军溃败,杨麟率部追杀百余里才收拢兵马。

    自此义勇军取得反突袭胜利。

第177章 连坐法() 
收兵回营,杨麟下令大赏三军,各团伙夫也炒肉炒菜,以示庆祝。

    此战刘进忠投入千余骑参战,在战场上战死战损马匹近百匹,现在兵荒马乱的,各地都在闹饥荒。

    战马肉酸酸的硬硬的,但由于军中没有多少肉,再说这马肉比起往日所吃的干饭、锅盔,比起没有多少油的蔬菜好多了。

    伙夫来了一大块,强忍着酸味,杨麟慢慢细爵,给人感觉享受每餐一样。

    大家边吃边谈,谈起当日战事,还心有余悸,有的更是叹息,若是被大西军突破,如此后果不堪设想。

    但此战也给大家提了一个醒,很多溃败常常是心理恐慌所致,大家后撤则没有任何处罚,如此战场上稍稍不利,一个小队一个小队向后退却,最后形成溃败之势。

    经过研究,决定颁布连坐法,规定:

    一、小队长同小队退,则杀小队长。

    二、中队长同中队退,则杀中队长。

    三、大队长同大队退,则杀大队长。

    四、营长同全营退,则杀营长。

    五、团长同全团退,则杀团长。

    六、团长不退,而全团官兵皆退,以致团长阵亡,则杀团长所属之营长。

    七、营长不退,而全营官兵皆退,以致营长阵亡,则杀营长所属之大队长。

    八、大队长不退,而大队皆退,以致大堆占阵亡,则杀大队长所属之中队长。

    九、中队长不退,而中队皆退,以致中队长阵亡,则杀中队所属之中队长。

    十、小队长不退,而小队皆退,以致小队长阵亡,则杀小队之兵卒。

    十一、各级司务长、帮办、监军亦适用本连坐法。

    听到如此号令,众人一片哗然,大家都是战场主官,作战不利撤退的话,那么自己不是掉了性命吗?

    杨麟向大家解释,比方一团人齐退,必杀团长,团长但见他一团人退时,他决不退。若是他团长一个人不退,必不能够支敌,必要阵亡在前方,我便将他部下三个营长都杀了,来偿你团长之命。

    营长见团长不退,恐阵亡了团长,就该他自己偿命,便是营长亦不敢退。

    如此类推,团长不退,把总营长不退,百总大队长不退,中队长小队长都不退,若是那个士兵胆敢当逃兵退却,当然就被小队长、中队长斩杀啊。

    如此不是所死的,止于阵亡的部下三五个人。便是百万人也要同心,那个还敢轻先退走?

    这个连坐法一行,就是全军之中,人人似刀架在头上,似绳子缚着脚跟,一节一节互相顾瞻,连坐牵扯,谁亦不能脱身。

    兵法云,强者不得独进,弱者不得独退。又云“万人一心”“万人齐力“。真是要得这个成效,非实行此连坐法不可!

    从今以后,义勇军即实行此连坐法,仰各将士奉行无违,勿视此为普通具文也。

    众人一听,纷纷点头称是。

    审查发现两个大队长、五个中队长未接敌私自退却,现在被五花大绑被拉往各营示众之后,然后被斩杀于山坡之前。

    由于将士们主要是从地方招募,对应征入伍家庭,平日每年免征一人丁赋,补助1钱2分银子,战死战伤也会有丰厚抚恤。

    现在若违反军纪受到处罚,或者战场上成为逃兵,那是会被人笑话的,是父母兄弟姊妹一辈子难以抬头做人的。

    全军上下为之一振,大家都害怕受到处罚,让家人难堪。

    看到全军上下气势昂扬,杨麟更是摩拳擦掌,如此积极主要是为了消除刘进忠这个祸害。

    历史上这个刘进忠投降蛮清引豪格兵马入川射杀张献忠,这次发兵攻打保宁府就是希望能够消除这个祸害,避免蛮清入川,以保证川人安全。

    不论是张献忠屠川还是蛮清屠川,毫无疑问明末四川川人被屠戮殆尽,现在看张献忠破坏有限,如此观之罪魁祸首大概就是蛮清了。

    为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杨麟正准备摩拳擦掌攻打阆中古城。

    而此时城内的赵荣贵惊慌失措,特别是援军败退之后更是如此,自知守城无望之后派出使者商讨归顺之事。

    与刘进忠不同,赵荣贵本为川军名将,昔日更为四川巡抚陈士奇的爱将,现在提出归顺要求,当然不能等闲视之。

    杨麟一听大喜过望,当即派出参谋处殷承柞等人入城谈判,对方虽然一口应诺,但成天关心一些礼仪方面东西。

    现在各地都流传杨麟消灭异己,无容人之量的恶名声,为了消除其中影响,虽然内心异常恼火,但也不得不耐着性子与对方周旋。

    如此僵持五天,越来越感到不对?难道对方以拖待变?内心恼火异常恼火,杨麟不顾众人阻扰决定强行攻城。

    这一日全身披挂,站在佛朗机炮阵地前沿正准备发号施令,突然看到钱邦芑一行人风尘仆仆从官道处赶来。

    护卫将其迎进,还没有等大家重新坐好,钱邦芑就拿出四省总督府,四川巡抚的公文,宣称刘进忠、赵荣贵已经归顺明军,现在被朝廷委任为副将,令其原地驻防,受四川巡抚马乾节制。

    想不到被对方耍了,杨麟恼火异常,决定不顾军令下令开炮攻城。

    突然探马来报,听到义勇军攻打保宁府的消息,大西征西将军张定国、后将军白文选率部来援,其前锋已经到达南部县城。

    瘫坐在地上,杨麟懊恼不已,想不到如此大好时机居然在自己手中溜走。

    既然对方将自己玩弄在鼓掌之上,无论如何也要恶心恶心王应熊、马乾这些人。

    想明白这些之后,杨麟连连摇头道:“钱副使(按察使的副手),各位大人,各位将军,刘进忠反复无常小人,张献忠刚入川就投奔,现在为我义勇军所败居然立马归顺朝廷。

    四省总督王公,四川巡抚马公必然为小人所迷惑,远在千里之外居然听信谗言,四川形势已经不可挽回,全川百姓将来必然受刘进忠之害啊。”

    钱邦芑摇头道:“大人,如今国事艰难,刘进忠赵荣贵虽然兵穷势衰归顺我大明,本是可喜可贺之事,大家应该庆祝才是,大人奈何说出如此言语,使得同僚之间有了不必要的猜忌。”

    杨麟摇头道:“钱监军,各位大人,正如大家所说那样,刘进忠只是因为为我军所败,为了挽回权势如此才重新归顺我大明的。

    大家知道国事艰难,异日若我大明重新处于危局之中,刘进忠必然为了利益而背叛我大明的。”

    武将一个个抱拳声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准备继续攻打保宁府城,而文官则纷纷力劝免得同僚上司违和。

    大家僵持半天,杨麟居然想通了,决定退兵。

    二月下旬,留下马鸣銮守达州、杨秉义受巴州、廖启芳守蓬州之后,杨麟率领大军徐徐退回顺庆府城。

    听到义勇军退兵,正在南部县城进退维谷的大西征西将军张定国也率部退走,本来率部来援,谁料到刘进忠、赵荣贵居然归顺大明朝廷,如此在南部城举步不前。

    这一日到达蓬州地界,信使来报,声言夫人樊黛云在三天前诞下一个男婴,目前母子平安。

    手按刀柄,杨麟感慨万千,内心惊喜交加。

    众人见杨麟转忧为喜,一个个拱手道贺,很多人一个劲嚷着请客。

    景可勤在旁边劝诫道:“大人,我们义勇军不是有这个习惯,每10天加餐一次,到时候大家饭管饱,肉够吃。

    虽然还在行军途中,不如让兄弟们提前加餐一顿,以庆贺长公子诞生。”

    看着起哄的众人,杨麟迟疑的摇头道:“各位,这好吗?不要因私废公啊,搞什么加餐不加餐的。”

    卜宁嚷道:”这有什么好不好的,皇帝儿子出世那可要大赦天下。

    大人战功卓著,兄弟们加餐一顿怎么不可以呢?”

    看到武将们一个个喜形于色,虽然内心颇为高兴,但就是不当面应允。

    参议殷承柞想了想,拱手道:“大人,这次退兵兄弟们都有点心不甘情不愿的,不如此庆祝一番,兄弟们定然哀声叹息的。

    再说了长公子诞生确实可喜可贺,大家都受大人重恩,如果不表示一样,兄弟们心理过意不去的。”

    见大家话说到这里,杨麟也没有办法,也只有拿出50两纹银赏银让大家加餐一次。

    在酒桌子上,杨麟连饮十杯,喝得醉醺醺的,不时拉着众人的手说道:“想我杨麟最不过一个穷秀才,若非机缘巧合投笔从戎,那会有今日地位?

    平时虽然对大家凶了一点,但大家要明白这是为大家好,义勇军这两年异军突起,很遭别人嫉恨,别人众口铄金,如此我们大家将万劫不复啊。”

    殷承柞微微一皱眉头,大人酒量非常大,怎么今天喝了几倍就满嘴胡言乱语呢?随后一想,恍然大悟,暗自伸出大拇指,深感佩服。

第178章 读书人特权() 
第二天一早,杨麟将部队留给殷承柞,坐上水师船只,顺流而下,不到一日功夫就回到顺庆城。

    蜀王府郡主朱淑颍抱着女儿秋月孤零零的站在大门口,看见杨麟那高大身影出现在三堂大门,整个人几乎崩溃似的,一下扑了过来整个人显得颇为恋恋不舍。

    看了看怀中的小秋月,五个多月,闭着眼睛,一袭冷风飘来整个人打了一个机灵,醒了过来,现在正哭过不停。

    将其抱在怀里,边走边问,显得其乐融融。

    而此时在后堂,樊黛云整个人坐在床上,显得非常疲惫。

    家丁通报老爷回府,怎么半天都没有见人影?

    看着旁边熟睡的婴儿,想到这几年点点滴滴,整个人神色黯然。

    见女儿如此,母亲王氏则唠叨不停,若非自己当日阻拦,两人当日情投意合结为夫妻,断不会给外人趁虚而入的机会。

    如此过了半天功夫,杨麟姗姗来迟,看见眉头紧锁的佳人,看了看熟睡的婴儿,杨麟长叹道:“小云,回府之后诸事繁多,为父需要处理,还望见谅。”

    抿了抿嘴,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樊黛云点头道:“夫君少年英雄,多少双眼睛看着,当然要先公后私,不要让人感觉太儿女情长啊。”

    想到府中种种流言,坐了下来,温柔的抚摸其背道:“小云,这些我都知道。

    刚才处理府中公务之外,也与郡主呆了半天。

    郡主现在孤零零的一人,非常不容易,大家一家人,需要相互体谅关心才是啊。”

    樊黛云瘪了瘪嘴,但整个人温顺很多,在杨麟怀中喃喃细语,诉说内心忐忑不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