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明鼎革 >

第118部分

南明鼎革-第118部分

小说: 南明鼎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樊黛云瘪了瘪嘴,但整个人温顺很多,在杨麟怀中喃喃细语,诉说内心忐忑不安。

    各部陆陆续续撤回顺庆,大家在城内外驻防,总结、训练、休整,而杨麟除了面对繁杂的军务,更面对一些有心人士在政务方面挑战。

    在大明王朝太祖实录如同宪法一样约束着众人,杨麟自从掌权以来种种行为违背太祖实录,也给政敌诸多接口。

    洪武帝反对衙役扰乱民众生活,更一度禁止官员、衙役私下下乡。杨麟建立乡公所,选派乡长(保长)、差役管理各个市集事务虽然有诸多好处,但不免被一些人攻击说什么违背大明祖制。

    万历年间皇帝派出太监征收矿赋,由于地方人士阻止,再加上部分太监胡作非为,在一些地方甚至惹起民变。现在官府重新征收矿赋,不免一些好事者造谣中伤。

    自古以来各地都施行私塾教育,教的也是四书五经,现在搞什么公立教育,教的东西粗俗不堪。

    在玉屏书院,举人谯锦印义愤填膺,对着下面一干书生道:“杨麟虽然少年英雄,但其为奸人所欺,今天搞出一套明天搞出一套,倒行逆施,地方乡绅不堪其扰。

    我意已决,明天去文庙,抬出夫子灵位,向杨麟申诉。”

    一个五十多岁衣服洗得卡白卡白的书生拱了拱手道:“谯先生,杨麟诸多行为虽然不当,但正如大众旬报所说那样,现在毕竟非常时期当采用非常措施,再说了杨麟也不像其他官僚那样中饱私囊。

    洪武爷虽然惩治白役,但自大明中叶以来基本上名存实亡,官府衙役常常下乡征收税赋。杨麟废黜官绅承包税赋制度,改为建立乡公所,选派衙役征收税赋,百姓所出没有增加,官府收入反而增加甚多。

    万历帝选派太监征收矿赋惹起民变不假,但与现在矿赋征收有本质区别。过去是太监看那个不顺眼就声言这里有矿,或者交矿赋,或者拆人家房屋挖人家祖坟。

    现在不同,年产百担的小矿不管,年产百担以上大矿,你产出多少,就交多少税啊。士农工商,农民土地三十税一,商赋二十税一,这矿赋十税一天经地义啊。”

    谯锦印面色铁青,想不到居然有人不顾同窗之谊公开唱反调,正在气恼劲头上,旁边有个四十多岁穿着绫罗绸缎的书生嚷道:“李秀才,你怎么如此不知趣?过去你生活贫困我等对你多有接济,现在可不要因为经常写上几篇文章在大众报上发表而忘了我们过去情谊。

    我大明讲究地方官绅共治,你看看杨麟种种行为污名化我们过去官绅,好像我们都是十恶不赦之徒一样。

    现在官府征收的数倍于从前,别的不说,光我们刘家每年需要交上一百担大米的田赋,两百两银子的赋税,如此下去,大家怎么活了?”

    众人一听闹哄哄的,大家都是有家有室的,在地方上响当当的人物,可不能够像李秀才那样被收买了,更不能屈服。

    现在杨麟已经率部回城,择日不如撞日,大家不如马上到孔庙搬出孔子牌位前往哭诉。

    以谯锦印为首,一行五十余人走出玉屏书院赶往旁边的孔庙,看到如此多人驾到,孔庙负责祭祀的差役根本不敢阻挡,眼睁睁的看着谯锦印等人搬走孔子牌位。

    谯锦印走在最前面白衣素犒,双手高举着孔夫子牌位整个人显得意气风发,一路之上高喊着维护祖制,反对鼎革的口号。

    这可是一个稀奇事,很多人几十年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想不到这十几个先生居然受不了酷政带头反对,一些人跟在后面,慢慢的形成一条长长的人流。

    谯锦印跪在衙门外面,双手高举孔子牌位,口中高喊着要求面见参政大人,要求革除弊政。

    但周围民众指指点点,谯锦印转头一看,最初五十余人怎么现在只有十余人而已?(一些人胆小怕事临时退出,而另一些人最初不过情义相挺,现在临到最后退出)

    谯锦印面色铁青,进退维谷不知道如何是好,谁料到左侧传来一阵阵高声呼喊声,众人大惊纷纷驻足观看,只见欧阳直、张琅等人率领两百余名书生高声呼喊着赶了过来。

    大明虽然多次发生读书人抬着孔子牌位、皇帝牌位游行事情,但像今天这样一下搞出两起还是闻所未闻,大家议论纷纷,一个个抱着看稀奇的心情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

    只见欧阳直、张琅等人也停下来跪在府衙外面,口口声声控诉谯锦印等人不堪往事。

    儒林外史范进中举大家耳熟目详,在范进中举之后,马上过上幸福生活。

    描述“有送田产的;有人送店房的;还有那些破落户,两口子来投身为仆,图荫庇的。

    到两三个月,范进家奴仆、丫鬟都有了,钱、米是不消说了。

    张乡绅家又来催着搬家。搬到新房子里,唱戏、摆酒、请客,一连三日。到第四日上,老太太起来吃过点心,走到第三进房子内,见范进的娘子胡氏,家常戴着银丝发髻;此时是十月中旬,天气尚暖,穿着天青缎套,官绿的缎裙;督率着家人、媳妇、丫鬟,洗碗盏杯箸。”

    也就是说,穷童生在考中举人之后,别人送土地、送房产、甘愿卖身为奴,如此不到半年光景,范进已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地主,大财主。

    为何如此,主要是明朝优待读书人,举人基本上免缴田赋,免缴丁赋,有的记载明朝首辅徐阶就有数万亩田地,而其中大半是因为徐阶首辅身份,其他人前来投靠,如此免征田赋、免征丁赋。

    投靠官员、读书人的土地不用缴田赋,投靠官员、读书人的民众不用缴丁赋,不用服劳役,但明朝各地税赋早有定数,田赋丁赋的缺口主要从普通民众身上征收,再加上官吏贪污受贿、巧取豪夺,如此田赋、丁赋数倍于国家正赋,民不聊生。

    谯锦印举人出身在地方享有特权,家有良田千亩三家店铺因为举人身份全部不用交税,现在每年扣除6担大米的举人津贴,需要缴纳54担大米的田赋,交纳10两银子的商赋,缴纳120担大米的所得赋。

    王秀才因为秀才身份不但不用缴税,而且还承包一个集市的商赋,每年有五六百两银子的收入,生活极端奢靡,光帮五房姨太太从cd妓院里面赎身就花掉八百两银子。

    刘秀才家里面有两个煤矿,每年收入也在千两银子之上,每年贿赂衙门差役不下百两,前年光修房屋也花掉三千两银子。

    。

    谯锦印等人老底一个个被揭穿,在众人一阵阵哄堂大笑中显得无地自容,到现在才知道对方早有防范,大家正准备掩面逃走。

    但为时已晚,早有数名衙役封锁道路,整条大街只准进不准出。

第179章 祖制与现实() 
与此同时衙门仪门缓缓打开,杨麟在监军钱邦芑、知府范文光等人陪同下走出大门,看见跪在地上的谯锦印满脸充满鄙夷。

    审判由御史钱邦芑主持,为求公正在大街上进行。

    审判之中根本不问是否违背祖制,只闻谯锦印等人身份家中财产,因为读书人身份过去免除的税赋,现在需要缴纳的财产。

    谯锦印等人刚想辩论是否违背祖制,但就被差役所呵斥,到最后一个个被剥夺功名,罚没大部分家财,而自己则被判罚劳教营改造。

    听说举人老爷、秀才老爷被用囚车锁住后,众人感觉非常惊讶,有的人甚至放下手中活计前来看这个稀奇事。

    远远的,一个衙役敲着锣鼓,喊着口号:“大家来看哦,举人老爷谯锦印贪得无厌斯文扫地。

    谯家家财万贯良田万亩,在国难当头就是不愿意如同普通人那样缴纳田赋商赋的,逼迫大人向普通老百姓加税加赋的。

    快来看哦,举人谯锦印侵占民众财产,强占民田数千亩还不自足,还不想缴纳任何税赋,还想将税赋转嫁到民众头上哦。”

    前面衙役敲锣打鼓的,后面衙役那尖锐声音不断高声吆喝,众人议论纷纷,大家一脸鄙视。

    在明朝由于读书人享有诸多特权所有税赋全部强加给无辜民众老百姓苦不堪言,在崇祯年间四钏就有民众打着铲除五蠹的名号发动起义。

    谯锦印毫无疑问是其中代表,良田千亩不纳粮。现在虽想狡辩,但周围老百姓满脸鄙夷。

    一路之上很多人低声痛骂谯锦印这种人贪得无厌斯文丧尽,给祖宗给读书人丢脸。

    有人大声称赞新政,这些不时别人说的而是实实在在经历过的。

    过去太平盛世田赋每亩征到2、3钱银子,现在则不过6分银子,过去丁赋5钱银子,现在不过1钱2分银子。

    大家越说越有劲,有人大胆抓起一把牛粪砸在谯锦印囚车上,让人惊讶的是衙役根本没有制止。

    众人大笑,很多人有样学样,将各种脏东西往谯锦印等人身上扣。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过去穿着华丽服装还蛮斯文的,现在谯锦印蓬头垢面面如土色,整个人比乞丐还不如,这大概真的应了那句落水的凤凰不如**。

    谯锦印等读书人带上枷锁被带往各地游街示众,而在顺庆府大堂之上众人分坐两侧大家神色不一。

    杨麟内心充满窃喜,这帮读书人动不动都说自己违背祖制,违背孔孟之道,过去自己对其还有诸多顾虑,但现在张献忠在大悲寺屠戮读书人,曾英等人劫掠百姓,两害相权取其轻,自己就用不着对这些人再客客气气的,要撕掉对方伪装,不给对方攻击把柄。

    钱邦芑则满脸阴晴不定,虽然作为随军监军御史审理了此案,虽然理性认识到新政诸多好处,但大家毕竟读书人一脉,也暗自对杨麟手段心有余悸。

    想了想,钱邦芑拱手出列道:“谯锦印等人愚昧不堪,大人断不可因为这几个宵小而辱没名声,可让对方游街数日,然后将其放了,如此也彰显大人容人之量啊。”

    眉头皱了皱,杨麟笑道:“钱御史,那你说说,这些举措那个错了?那你说说,这些举措那个不是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过去集市为地痞无赖把持,他们巧取豪夺掠夺大量财富,他们行贿受贿官商勾结,自从建立乡公所之后,官府在地方上有了耳目,在地方上如臂使指,对地痞无赖地方豪绅震慑,更是为数百读书人谋求一条活路,每个县增加数千银两的收入。

    过去地方为了矿场大打出手,很多矿主一夜暴富在地方上为非作歹欺行霸市巧取掠夺,自从万历年间皇帝就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只是正对矿主征收1成矿赋,不但没有万历皇帝征收矿赋诸多弊端,而且地方增加一笔大的收入,完全可以造福民众。

    还有,过去田赋水田每亩征收到2斗3斗大米,现在不过大米6斗,过去丁赋收到5钱银子6钱银子,现在恢复到太祖所订的1钱2分银子。

    钱御史,你读书多,见识好,你说说,这些到底违背祖制没有?

    如果高祖在世的时候,是要建立乡公所征收商赋征收矿赋,还是要摊派三饷?”

    众人一阵漠然,良久钱邦芑叹息道:“先帝清廉勤政,一心想中兴大明,无奈外有辽东建奴作乱,内有流寇横行,迫于无奈只得加派三饷。

    但加派三饷远非朝廷定制,先帝也是没有办法才加派三饷啊。

    若大人早生数年施行如此措施能充裕国库,料想先帝断不会加派三饷啊。

    虽然如此,但太祖实录确有明文反对白丁,反对多收银两啊。”

    欧阳直摇了摇头说道:“钱大人说得对,太祖反对白丁不假,但世人皆知太祖起于草莽之间,起兵之前云游四方更深知民间疾苦。

    太祖称帝之后,更是施行轻徭薄赋。

    若太祖知道各个集市如同聚宝盆一样聚敛的如此多民脂民膏被那些豪门大户地痞无赖所窃取,钱大人你认为太祖会如何想?

    正如钱大人所说太祖反对白丁,现在官府根据各个乡公所所辖人口多少,交通便捷,集市大小诸多因素设置差役,这些到现在也不再是白丁啊。”

    钱邦芑满脸惊异,怎么有这种辩解方法,但又不敢公开反对,只是劝说杨麟需要善待读书人。

    想到历朝历代革新,最成功的不过商鞅变法与邓公的改革开发,商鞅变法施行霸道之法,而邓公则施行王道之法。

    想了想,杨麟也不讲话说死,瞪了一眼道:“欧阳先生,我一直说现在天下大乱,内有流寇作乱,外有建奴占据南北二京,天下十余个行省,我辈当奋发图强,以内平流寇之乱,外驱建奴之祸。

    我们在川北一隅施行的种种措施,不过非常时期非常举措啊。

    待未来天下太平,宇内一统之后,朝廷如何我等当然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