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明鼎革 >

第187部分

南明鼎革-第187部分

小说: 南明鼎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站起来,来回镀了数步,杨麟笑道:“老将军,这个我当然知道。但万事开头难,慢慢的走好了。

    免得大家说我无容人之量,免得大家说我借机报复,若因此再起波澜,我也难脱其罪啊。”

    杨展想了想,正准备转身离去。

    杨麟突然叫住对方,分析道道:“老将军,东路非常单纯,只有王祥所部,这一点我不担心。

    中路包括侯天锡袁韬武大定诸部,过去互不统属,矛盾重重,最为艰难。

    老将军此去云南,需要小心谨慎,防止内讧啊。”

    杨展显得理所当然道:“汝贞,我为统兵大将久矣,这种事情不需要你提醒。

    袁韬武大定虽然是无义之人,但还是有起码良心,我只要真心对待大家,不愁众人不归心啊。”

    杨麟想了想,再次劝诫道:“老将军,以我观察,这个李干德、袁韬、武大定都是桀骜不驯之辈,一个个都有野心,还是小心为上啊。”

    杨展嘿嘿笑道:“汝贞,这个不用你担心,我只要待之以诚,我想此二人必以诚心待我啊。”

    杨麟还想再说什么,但看到杨展面露不悦的表情,暗自摇头,恭送杨展等人离开。

第271章 夫复何求() 
    见众人离开之后,杨麟面色阴沉,将宝刀扔在案几上,然后再拿起,然后再扔掉,众人知道心中委屈,但无能为力。

    杨麟来到马凤玉所住的客栈,令人惊讶的是马凤玉正收拾行囊准备离开。

    这个时候最快捷的交通工具那可是战马,最好的战马不过日行3百余里,看到马凤玉准备离开,杨麟感到颇为惆怅道:“凤玉,怎么啦,你,你,要离开吗?

    前日我不是给你祖母修书一封,请求你们石柱马家帮我练习一下狼筅手,帮我练习一下军中长矛兵。

    你们祖承汉伏波将军马援,家学渊博。

    你也知道我们狼筅虽然比白杆要长很多,但也讲究捅、勾等战术,我们军中长矛兵与你们的白杆兵长度差不多,战术要求也讲究刺、捅、挑、勾等战术。

    你当日不是承诺帮我等练兵,怎么现在变卦了啊。”

    马凤玉眼睛湿润,看着杨麟道:“大人,若真的想锻炼兵马,请我表叔秦翼明就可以,我,我反正要回去。”

    秦翼明,秦良玉长兄秦邦屏之子,曾追随秦良玉秦邦屏多年,立下殊功,后因为战败废为庶人。

    杨麟摇头道:“凤玉,秦翼明秦老将军前来帮我当求之不得,但无论如何你不能走。

    你祖母秦良玉、你母亲张凤仪都是一代名将,我希望你能够留在这里帮我。”

    但马凤玉去意已决,无论杨麟好说歹说的,坚决要离开。

    杨麟无奈,脸色惨白回到府中。

    随着会议结束,总督大人将迎娶郡主朱峨嫣的消息大概早已经传遍省城各个角落,虽然对郡主有诸多不满,但也不能在迎娶君主之际再搞出什么桃色新闻吧?

    郡主朱峨嫣、次子杨玮早已经搬到富顺王府,总督衙门稍显清静,看到男人脸色惨白回到府中,黄黛云殷勤的迎上,帮忙脱掉身上的铠甲,相互拥在一起,对方连声追问怎么如此脸色惨白?

    想到未来的日子,杨麟稍显抱歉道:“黛云,真的委屈你了。

    真是造化弄人,如果我们当日明媒正娶结为夫妻,后来即便郡主出现,也不像现在这样。”

    抹了抹眼角,黄黛云强颜欢笑道:“相公,你与郡主也算患难之交,情分远非他人所可比拟。

    相公虽贵为川陕甘总督,兼理巡抚,但地方早已经尾大不掉,根本不遵相公号令。

    现在既然富顺王等人提出,相公如此做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感到一阵心痛,杨麟走上去将其拥入怀里,说道:“黛云,我与郡主患难之交,难道我们不是吗?

    将来你们要和睦相处,两个人不要再比较了,手心手臂都是肉。

    这辈子上天对我太好了,让我相继遇到你们两个奇女子,真的三生有幸啊。”

    感觉对方身体明显颤抖,随即恢复平静,抬头看了看杨麟道:“自从过门以来,相公以及要我作为管家婆管理家务,这等几天郡主过来后,贱妾也可放下管家活计,免得郡主不高兴。”

    想了想两人秉性,杨麟摇了摇头道:“黛云,郡主从小锦衣玉食奢侈惯了,花钱向来大手大脚的,未来还是要你管理家务啊。

    别的事情你不要管,郡主进门之后,除了多了一个名分,其他的照旧。”

    摇了摇头,黄黛云摇头道:“相公,郡主过去一直抱怨我管得太多了,一直想将其丫鬟春儿扶正为管家姨太太啊。”

    显得颇为愤怒,杨麟狠狠的说道:“家里的事情我说了算,过两天我就将春儿许配给下面一个将军。

    迎娶一个没有感情基础,迎娶一个有什么用呢?看来你们都将我看做一个淫棍,看做一个色鬼了。”

    对方明显一怔,杨麟也感觉不对,重新回到座中,双方陷入一阵沉默。

    良久樊黛云说道:“相公,听说这几日你与那个马小姐来往,相处不错,你,你什么打算?”

    杨麟感到不甘,当即说出刚才两人相见场景,然后说道:“黛云,我马上就要迎娶郡主了,怎么能够与那个马小姐纠缠不清呢?

    看来我真的是色中恶鬼,大概过去掩饰较好而已。”

    樊黛云一听,连声安慰,男人三妻四妾本来寻常,何况像大人这种少年英雄?

    不顾杨麟反抗,樊黛云坚持要去见对方,说合双方。

    樊黛云坐着马车来到客栈,远远的看见马凤玉正准备离开,冲下马车,拉着马凤玉的手道:“妹妹,你这是干什么啊?

    不声不响的准备离开,你不知道相公有多伤心啊?”

    马凤玉摇头道:“姐姐,大人少年英雄,是天下女子膜拜的大丈夫。

    现在大人马上就要迎娶郡主了,世人都在传诵大人与郡主故事,患难之交,颇为难得。

    姐姐也年轻漂亮,善解人意。你与大人郎情妾意,恩爱异常。

    我,我一个土家女子,若是跟了大人恐怕会被人家说闲话啊。”

    樊黛云一面制止兵丁搬东西,一边说道:“哎,傻妹妹啊,什么闲话不闲话啊。我一个商人的女儿都不怕说闲话,你一家忠良,若不是姐姐我早几年,我甘愿做小的啊。”

    马凤玉大惊,连连制止道:“姐姐,千万不要这样说,你这样说就折煞了。

    姐姐,我与大人单独见了几次面,感觉他只是将妹子我当着普通下属而已,感觉他根本没有情爱这种事情啊。”

    樊黛云摇头道:“傻妹子啊,我们相公与别人不一样。

    他说常说两个人如果没有感情基础而在一起的话,比杀了他还难受。

    相公在其他方面都是比较大度的人,但在情爱方面非常保守,我看得出来,他已经迷上你了。

    你想想,他每天工作千头万绪的,每天只要一有空就跑到你们客栈,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啊。”

    马凤玉脸上出现一丝红晕,樊黛云继续说道:“妹子,你不是也喜欢相公吗?

    你不是不知道相公就会那点三脚猫功夫,但每次打仗他都冲到最前面,如果没有一个信得过的人保护他,真的每次出征提心吊胆的啊。

    妹子,你难道也想这样提心吊胆的吗?”

    马凤玉一听,显得很紧张。

    樊黛云趁机让人叫来八抬大轿将马凤玉抬入巡抚衙门之中。

    听到樊黛云携马凤玉回到府中,杨麟喜出望外,人生如此,胡复何求?但冷静下来又感到一阵心悸,郡主朱峨嫣过门发现房中多了一二人物,不知道将做如何感想?

第272章 公立学堂() 
    前世早养成早九晚五的工作习惯,虽然办公地点在前面大堂、二堂,但杨麟还保持这种良好习惯。

    不像前世官员事事躬亲,再加上现在已经建立起多个职能部门,在确定大方向之后,日常事务基本上交由各司负责,杨麟只是简单负责协调重大事务而已。

    经过近四个月忙碌,前后花掉近三十万两银子,五十万担粮食,流民问题基本解决,抛荒日渐减少,地方日趋安定,整个四川呈现大治之象。

    期间虽然花钱如流水,但局面总算扭转,按照大家估计,如果接下来两年风调雨顺的,四川将结束自崇祯年间动乱景象。

    大家本以为可以长舒一口气,但在政务上诸多事端,一定也不能让人省心。

    最先遇到的就是乡试,崇祯末年至今,天下纷纷扰扰,虽然张献忠也曾经举行过乡试,但大明王朝还未正儿八经举行乡试。

    现在川省光复,很多学子殷殷期盼朝廷举行科举考试,以实现鱼跃龙门的愿望。

    杨麟则显得胸有成竹,认为现在刚刚遭了兵祸,地方残破不堪,很多家庭没有什么余粮,若是在省城举行乡试,周近地区还好,若是路途遥远的,需要向富家借贷钱粮,耗时耗力,反而不变。

    科举考试,主要目的为朝廷,为官府选派德才兼备之士。

    如今地方上建立乡公所,在新光复各个州县也逐步建立公立学堂,那些学有所长,一心造福地方的读书人,也可以出来做事。

    有的人可能认为自己身负大才,在地方难以施展,也可以到省城考取武备学堂、政务学堂,在未来造福地方啊。

    过去曾经在军中开设忠勇堂,培养基层军职人员,现在义勇军规模大幅度扩充,需要继续深造学习,以淬炼领兵才能。

    所谓政务学堂,则完全借鉴过去忠勇堂经验,对全省所有乡长、或者六房主事以上官员进行分批培训,以总结培养实际政务能力。

    说一千道一万,洋洋洒洒解释一通,反正目前科举考试条件还不成熟。

    本以为大家会心悦臣服的,良久钱邦芑摇头道:“大人,你,你这有点改变祖制啊,你这是以吏治国。

    元朝就施行以吏治国,最后国家被这些小吏搞得乌烟瘴气的。”

    杨麟内心一怔,整个人显得颇为委屈,摇头道:“按察使,你误会了,怎么可能以吏治国呢?

    我这是暂停一届科举考试,期望那些有识之士充实到官吏之中,大家都知道我大明地方上名义施行官绅共治,按察使与各位大人多做过地方官,千里为官来到地方,两头一抹黑,要想了解地方民情舆情,难上加难,如此恰恰给很多乡间小吏以机会。

    如此地方名义上官绅共治,实际上成为官员、胥吏、乡绅共治,有的更激进的,被说成完全由胥吏统治。”

    在座的除了殷承柞门房出身之外,其他的多为饱读之士,有的更曾经做过地方官,受过胥吏欺骗。

    谈起胥吏危害一箩筐一箩筐的,滔滔不绝说不完。

    大家虽然仍抱持学而优则仕的古老观念,但不可否认对小吏培训的重要性,如此才稍稍过关。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刚刚科举考试被拖过去,但接下来教育司徐孔徒叫苦连天,推行公立学堂经费不足。

    古代施行私塾教育,豪门大户,地方望族,中产之家常常省吃俭用延聘私塾老师教育族中子弟,希望能够识文断字明白事理,期望族中佼佼者能够科举高中广大门楣。

    在明朝各地私塾学堂甚多,有的乡(场)常常有十余个私塾老师开馆授课,明显造成资源浪费。

    再看看每个学堂,一个私塾老师带着十几个年龄相差悬殊的同学,大家年龄相差悬殊,学识见解完全不同,怎么能够因材施教?

    杨麟常常感叹,若像前世那样,在集市建立一个中心小学,在周边各个村里建立小学,如此就可结束私塾教育的历史。

    在隆武元年(公元1645年)义勇军兵入顺庆府,因在地方上强征商赋关赋矿赋所得赋等赋税而被骂成扒皮,为了消除潜在影响,杨麟决定施行分成法。

    税赋两成归州县,一成归州府,除了必要的人事开支之外,剩余钱粮用来兴修水利,修路筑桥,用来开办公立学堂。

    本来以为这是好事,但潘多拉盒子打开,到现在才发觉这是一个无底洞。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从古到今中国人颇为重视教育,现在听说官府补助建立中心学堂,就像前世很多一窝蜂运动一样,地方纷纷响应。

    在顺庆府、在潼川州、在巴州、达州等各个地方,地方乡绅带头,官府紧随其后,大家纷纷将一些闲置的庙宇、道观改建为新式学堂,以招揽乡中子弟就学。

    短短一年半时间,在川省共建立了一百多所新式公立学堂,在未来更有愈演愈烈趋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