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明鼎革 >

第93部分

南明鼎革-第93部分

小说: 南明鼎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观大西军,光河岸上战死超过五百余人,俘虏超过一千余人,其中有半数战死者、一成俘虏发生在桥头争夺战中。

    从俘虏前面走过,有三成面黄肌瘦的,翻开衣服一看,很多瘦骨嶙峋的,青筋暴起。

    战场将士尚且如此,遑论一般普通民众,如此可见饥荒已经慢慢扩散开来,大西军慢慢的陷入统治危机。

    但另一方面也让人心生警惕,大西军虽然补给困难,但将士们残忍好杀,作战非常顽强,背水一战居然能够抵挡义勇军一个半时辰,大概最后很多人力竭而衰,败下阵来的。

    杨麟一面派出斥候打探消息,一面下令各营就地休整,救死扶伤,以静待流寇的反应。

    而在曲水河对岸,张定国更是显得颇为恼火,本来以为靳统武部会缠住义勇军,然后高文贵、王继业部分别从上下游浅滩渡过曲水河,前后包抄,如此义勇军必败无疑。

    现在靳统武已败,担心高文贵、王继业孤军深入,方下令各部安营扎寨,就地休整。

    大家神色沮丧,一个个唉声叹气的进入大帐之中,显得颇为落寞。

    就在这时,斥候来报,从河对岸漂过一叶竹筏,竹筏上坐着四个人,口口声声是张广才的亲军,希望面见定西将军。

    看见这四个人抬着张广才尸首,众人感到悲痛万分,无不泪如雨下,张定国擦了擦眼角的泪水,正准备问话,旁边一个受伤的汉子拱手递过一份书信,声言是杨麟给大将军的。

    张定国接过信函,回到座中看了看,然后狠狠的摔在案几上,怒道:“杨麟这个人为官还算清廉,能征善战的,本将军过去一直认为其乃不可多得的人才。

    但与所有大明官员一样,都颇为自负,一个个将别人当傻子似的,但实际就是中山狼,缓过劲来就咬人。

    去年我大西势力正盛之际,杨麟居然要求父皇重新修缮都江堰水患,但随即就阵斩我左军都督,占我顺庆府。

    现在看到我大西兵强马壮的,马上就怂了,不但归还义弟(张广才)的遗体,还说什么兄弟阋于墙,外辱其侮,还说什么为了表达诚意,饶了那些落水的弟兄。”

    坐营都督靳统武显得颇为悲愤,嚷道:“此战都督张广才战死,其部死伤过半,再加上被俘的,现在完好的不过数百人,没有多少战斗力。

    我坐营死伤也在七八百之数(通常战死与受伤的在1:3之间),杨麟如此屠戮我大西军将士,现在居然显得其多么仁慈,口口声声饶了我等,实在可恨。”

    帐下众将颇为恼怒,张定国想了想,摇头道:“杨麟这个人若非大忠大义之辈,必大奸大恶之人啊。

    他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为了让我军退兵,不但口口声声民族大义,而且还归还义弟遗体,放数百将士一条生路啊。”

    过去在大西诸将之中,张定国、张广才二人多颇为推崇杨麟,推辞义勇军。

    现在看到张广才兵败宁愿自杀也不愿意归降义勇军,众人连连点头称是,大家纷纷扬言要为死难弟兄报仇。

    但现在义勇军已经焚毁王家桥,若要渡过曲水河,需要绕道到上游十里处,颇为不易。

    众人一筹莫展,张定国哈哈大笑,指着对岸说道:“各位将军,大家可记得当日攻打重庆,明军重兵设防,将我们阻挡在铜锣峡外。

    当日父皇施行疑兵之计,装起束手无策,而亲率大军攻占江津,夺得船只,然后顺流而下攻占浮图关,兵临重庆城下,如此明军土崩瓦解,明朝瑞王、巡抚、兵备道、重庆知府等大小官员无不俯首就擒。”

    众人大喜,张定国当即令白文选与靳统武、高文贵、王继业等督率大军做出迂回渡过曲水河之势,而亲率五千精兵绕道到上游三十里处曲水源头渡过曲水河,然后直扑顺庆城下。

第133章 断后() 
现在正值深秋,天气还非常炎热,战死将士遗体与重伤将士一道用独轮车一道运回府城,或进行安葬,或进行治疗。

    由于大西军战死者众多,基本上就地安葬,让俘虏们挖几个大坑,然后将尸首一个个扔在大坑里面,填上泥土。

    这些都已经写进条例之中,各营自行落实,不需要特别督导。

    坐在大帐之中,不时远眺对岸,太阳偏西,大西军毫无反应,这是不是有点异常?

    站在前面地图上,杨麟与众将一起商讨大西军可能的动向,众人也显得颇为疑惑,按照大家的想法,如今王家桥已经被摧毁,要想渡过曲水河,大西军只有绕道到上游、下游浅滩。

    但让人奇怪的是对岸毫无消息,这,这就让人感到奇怪了。

    就在这时,一个水鬼来报,大西军大营喧闹不已,看样子大西军准备拔营而起,向上游开拔,看来流寇受阻,准备另辟蹊径,从上游渡过曲水河。

    接着,派往上游的探马来报,大西军现在开始渡河,看来准备从上游出发,夹击义勇军。

    众人一听,大家纷纷请战。

    杨麟战略就是以曲水河为界,先阻止大西军数日,若对方自动退兵,如此甚好。

    若交战不利,然后利用顺庆城下壕沟与对方打攻防大战。

    现在看到前线只传来上游流寇的消息,杨麟反而显得颇为犹豫。

    前世大西诸将之中,最熟悉的除了屠四川的张献忠,历史上李定国两厥名王,最后死于异国,是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

    现在与这样名将对垒,杨麟当然倍加小心,但现在观其用兵,怎么如此稀松平常,难道古代名人不过如此尔尔。

    众人见杨麟显得颇为犹豫,有的还以为书生之气又犯了,就像昨天本来可以对河道之中流寇进行射杀,但居然放弃这样千古难逢的好机会。

    就在大家准备开口,突然从北边跑来两骑,一个骑士边跑边嚷,口口声声乃知府大人故人,有十万火急军情相告。

    来者是一个青年书生,亲卫将其扶进大帐之中,自称张琅,是一个秀才,遂宁县人士(当时属于潼川州下面一个县)。

    为了躲避强征读书人进入CD,张琅与几个朋友听到义勇军崛起,其首领杨麟也是副榜举人,在科举考试的时候大家也曾相识。(年前参观阆中古城的四川贡院,听闻每次乡试应试秀才达到万人之数,大家早早的离开家乡,或者结伴而行,或者同住一个旅馆,同年高中的都有一份特殊情谊,就像同年中举的称为同年,颇为亲近。)

    这一日大家寄住北面三十里的三清观,到中午的时候看到一队队流寇骑着战马,骑着毛驴,衣甲鲜明从前面四五里的山谷通过。

    即便是过去巡抚手下亲军,也不如这支兵马,全军上下绝大多数人都骑着牲畜。

    众人大惊,张琅骑着仅有的马匹,一路快马加鞭跑来报信。

    本来张琅不可能这么早的赶到,在半道上战马奄奄待毙,但遇见义勇军探马,听到军情十万火急,小队长让大家继续打探消息,而自己则与张琅一道骑马来到军营之中。

    听到北面三十里出现大西军大队人马,众人议论纷纷,不敢相信。

    义勇军不但东岸派出多路斥候,更是派出三十余个水鬼躲在河边树林、芦苇丛中,以打探消息。

    若要不被义勇军发现,大西军需在河西二十里秘密行军,然后绕一个大圈子,走五十里山路才能做到。

    杨麟则眼前一亮,大顺军大西军被朝廷称呼为流寇,就像前世那支军队一样,多次使用这种战术。

    还有,去岁大西军攻打重庆,也使用这种战术,当时明军设重兵于铜锣峡,张献忠亲率大军袭击江津夺得船只,然后顺流而下逼近重庆,致使明军土崩瓦解,川东重镇重庆就这样轻而易举的被大西军攻占。

    暗自压住内心的惊讶,杨麟先是聘张琅为幕僚,襄助处理文书。然后笑着对众人说道:“各位,大家看看,若要不被我军发现,即便张定国亲自带队,即便所部都是能征善战之士,但大西军还需要多走三十里山路,而且沿途道路崎岖不平,非常不好走。

    正如张琅所说,在未时发现大西军踪迹的,一路快马加鞭,足足用了一个时辰赶到军中报信(两个小时)。

    现在两军处于同样水平,所不同的对方以骑兵为主,而我方不需要绕道节省三十余里而已。”

    众人大惊,特别是顺庆府左守备,第7司把总冯有庆,两条腿的怎么能够跑过四条腿?

    其他人信心慢慢,与其他军伍不同,义勇军最初几个营兵丁都来自山野庄稼汉,入伍前不但要求日行军八十余里(袁世凯新军要求百里),入伍后更是隔三差五的进行急行军训练。

    大家坚信,在中长途丘陵地带行军,义勇军不比流寇精锐相差太远。

    情况紧急,杨麟口述军令,得令之后各部立刻执行。

    向顺庆府城派出快马,让各民团进入工事之中,让义军加强城防工事,防备大西军偷袭。

    向曲水河上下游,通往顺庆府城沿途派出斥候,以打听大西军动向,免得被其伏击。

    亲率护卫营、骑兵营断后,令各部拔营而起,快马加鞭,向顺庆府城撤退。

    命令刚刚下达,各部刚刚撤退,对岸坐营都督靳统武就率领数百水性极佳的大西军将士跳入曲水之中,准备凫过来以缠住义勇军。

    杨麟亲率护卫营站在岸边,对着河中放铳,双方激战半个时辰,虽然损失惨重,但靳统武根本没有退却的饿意思。

    看到各部已经撤走,杨麟担心孤军为敌所趁,率领护卫营撤退。

    靳统武大喜,指挥众人凫过曲水河,与从北边绕道杀过来的千余人一路鼓噪追击。

    追击二十余里,在太阳落山之前,在八角庄附近卜宁、郭崇烈率领骑兵营前来接应,一路厮杀,斩杀十余追逼太急的流寇,如此方不像最初那样亡命追赶。

    看到流寇退走,杨麟不敢耽误,留下骑兵营断后,亲率护卫营一路强行军,在子时时分回到顺庆府城旁边西山。

第134章铜墙铁壁() 
看到流寇退走,杨麟不敢耽误,留下骑兵营断后,亲率护卫营一路强行军,在子时时分回到顺庆府城旁边西山。

    封建社会施行县以下自治,也就是官府不在县下面设立机构,施行乡绅自治。

    自从义勇军控制蓬州以来,就改革地方治理结构,不但每个市集设立乡这样的派出单位,官派乡长与1…2名地方衙役,而且由民众选举给薪俸的保甲长(即小队长,村长)、议员,组建地方保安团,以加强地方控制。

    这些官派乡长、衙役,民选保甲长议员,自建保安大队虽然难以挡住张定国五千精锐,但毫无疑问成为官府的耳目,自从进入南充县境之后,张定国大军就被发现。

    由于大西政权强征地方豪绅大户、读书人迁居CD(不像现在这样到大城市安逸生活,再说了抛弃产业到大城市,即便现代人也不愿意啊),现在看到蔓延十余里的大西精锐,大家一个个都颇为恐惧,大家一面敲锣打鼓,一面组织向山寨撤退。

    除了CD平原之外,四川很多丘陵,为了防备土匪强盗,洪水猛兽,特别是南宋余阶治理四川以来,为了防备蒙古人侵入川中,建立四川八柱,通过建立大大小小山寨,推行守点不守线战略,以抗击蒙古鞑子。

    川人受余阶影响颇大,其时除了四川八柱之外,更建立多个大大小小山寨,现在看到流寇入侵,乡绅、保安队一面组织大家扶老携幼向山寨撤退,一面派出快马,向官府报告。

    在半路上,杨麟就碰到数个告急的乡绅,知道现在大西军离顺庆城不过二十余里,旦夕之间就可兵临顺庆城下,不敢耽搁,自己率先通过摆渡渡过西河溪,后面的兵马则连夜渡河。

    现在顺庆城早已经戒严,四门禁闭,衙役、地方保安团已经上街巡逻,城墙上,城门中都加派人员,听到杨麟回到知府衙门,钱邦芑、范文光、赵司炫、樊明善等人都在大堂上。

    刚才得报,张定国部马不停蹄的向顺庆城奔来。

    虽然绝大多数人都骑着牲畜,但看到流寇骑兵杀到,沿途乡村保安人员虽不敢带兵阻扰,但用大石阻挡去路,或者敲锣打鼓的,如此稍稍阻挡大军速度。

    当然,这一切都还是次要的,最主要就是现在粮食短缺,人基本上都喝稀的,不得温饱,从年前开始战马、毛驴都没有怎么喂粮食了,如此掉膘严重,一天行军百余里。

    再加上绕了四十里的山路,一路之上还要绕过很多山寨,现在离城北还有二十余里。

    在听到张定国率部想绕道偷袭配顺庆府城之后,钱邦芑、樊明善等人已经下令戒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