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召唤之三国霸业 >

第101部分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101部分

小说: 召唤之三国霸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大官,什么事都做不成,更不要说辅国安民了。

    报效国家,这个道理谁都会说。可在这个年代就是报效国家也要有条件,不是谁都有资格报效国家的。像自己这种地方豪强出身的人,想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很不容易。

    他学业有成后,在岳父的帮助下,在涿郡,辽西、右北平等地的郡府里都做过小吏,知道做官的艰险和无奈,更知道做官的权势和威风。

    从小读书学武,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做官。现在,他终于盼到一个能做秩俸两千石的大官的机会了。

    这都要感谢李翊。没有眼前这个人的才能和战绩,也就没有自己升迁的机会。

    因此,凡是李翊打过的战,事后他都要细细分析揣摩,后来他悟出了一个道理,自己没有这个打仗的天赋。李翊打仗的思路和方法自己很能掌握其中的奥妙和诀窍,自己的思路总是局限在兵法的桎梏内,不能达到李翊那种信手拈来,天马行空的境界。

    这就是差距。所以他总是想,如果一直跟着李翊,是不是自己有一天也会做到将军呢?

    但是,让他直接投效到李翊的手下,成为他的部下,公孙瓒又有些不甘心。他希望自己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掌握自己的命运。

    李翊当然不能告诉他的这些部下,他是担心皇甫嵩和曹操拿下了张燕,拿下了这最终剿灭黄巾军的大功劳,不过他很快就想到了一个忽悠大家的说辞。

    只见李翊神情严肃地点点头,说道:“我想了许久,突然想明白了一个事情。我们打仗,总是高呼着为了大汉国,为了大汉国的百姓。是不是战胜了敌人,杀死了敌人,大汉国和大汉国的百姓就能过上好日子呢?不是。为什么不是?因为我们没有做到像刘使君,或者像傅使君那样,心中始终装着大汉国,大汉国的百姓。只有心里装着,刻着,那么你脑子里才会始终想着。这样,你做任何事的时候,都会首先想到,我做这件事是不是有利于大汉国和大汉国的百姓呢?”

    “刘使君是一个京官,在洛阳生活舒适,天天锦衣美食,他为什么要心急火燎地跑到冀州来打仗。他真的是疯子吗?不是,他认为他到冀州战场可以做许多有利于大汉国和大汉国的百姓的事,所以他不顾生死,义无反顾。”

    “我们也要像刘使君一样,坚决勇敢地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即使死了,又何妨?在冀州战场,我们应该迅速肃清黄巾军。这样可以减少朝廷的压力,可以减少冀州百姓的赋税支出,可以让我们的士兵早一日返回北疆牧马耕田。”

    “战事一旦拖下去,对冀州还掌握在黄巾军手中的郡国的百姓来说,不仅仅是随时可能招来兵灾的问题,而且还是有没有希望的问题。更多的百姓看不到田地,看不到种子,看不到生存的希望,剩下的就是绝望。他们都绝望了,还能干什么?参加黄巾军,铤而走险再次参加黄巾军。和黄巾军一起去抢,去杀,也许还能有条活路。那个时候,参加黄巾军已经是唯一可以可以继续生存下去的希望所在了。”

    说着说着,李翊都不由得有些佩服自己了,自己说的这些话,自己现在的形象,实在是太伟大崇高了,有木有?

    众将不知道李翊心中的想法,不过他们是真的被感动了,一个个都沉默不语,都在思考着李翊的话。的确,及早消灭黄巾军,确实是当务之急。

    “冀州刺史府和平原郡守府已经三番两次派人送来文书,说的都是这个问题。他们希望我尽快率部南下,他们甚至只要求我把黄巾军赶到太行山就行了。”

    “如今的事情太多了。各地的县府衙门要重建,官员掾史要配备,流民要安置,田地要丈量,种子要排放,耕牛和农具要租借……等等,这些工作都要在明年开春以前做好。不做好这些工作,流民就稳不住,他们就会跑。他们四下一跑,人心就乱,人心一乱,谁还会安下心来种田耕地?春天不耕种,就没有收成,那怎么办?”

    “那个平原郡的刘使君几乎一天一书。虽然这个人我很不喜欢,但他一心为公,一心为民的心还是唯天可表的。他希望治下的老百姓明年都能吃上饭,就冲着这一点,我们就应该出兵。”

    李翊望着大家,再次问道:“你们认为呢?”

    “如果主公和黄巾军的大军在信都城僵持下去怎么办?”田丰问道。

    “赵国相和国相府的人马一到,鹏举兄就带着其他部队立即赶赴安平国支援我们。”李翊答道,“到了安平国,我会请求冀州西部几个在朝廷掌控中的几个郡国出兵相助。”

    “如果我们撤走,杨凤的黄巾军再度攻击中山国和河间国怎么办?”田丰又问道。

    李翊无语。他可以忽悠大家南下,但是却不敢断定杨凤就不会率领大军杀个回马枪,毕竟现在杨凤手下还有七八千人马,而且杨凤本人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而留守中山国和河间国的兵马很有限,而且都是极度缺乏训练的。(未完待续。)

第0161章 皮里阳秋(第四更求支持)() 
这时候,典韦急匆匆地跑进来,大声说道:“主公,朝廷有圣旨到。”

    李翊吃惊地问道:“圣旨?京城来的?”

    “正是。御使大人是宫中的小黄门左丰。”典韦大声回道。

    公孙瓒立即神色紧张站了起来,他对典韦说道:“快快迎接。”

    李翊望着公孙瓒笑道:“伯圭兄,你紧张什么?不就是宫中的一个小黄门来送圣旨嘛,随便派个人去接接就是了。”

    公孙瓒有些着急地说道:“这个人惹不起。他来就是要钱的,钱少了还不行。”

    李翊笑道:“一个被阉的宦官,他要许多钱干什么?随便给他两个就是了。顺之,去把法式兄喊来,问问他,军中可有余钱。”

    田丰在一旁接口道:“主公,一般这些宫中的宦官下来送圣旨,没有百万钱是打发不掉的。”

    “你说什么?”李翊瞪大了眼睛问道,“你说多少?百万钱?”

    “这个人没有几百万根本打发不掉。”公孙瓒苦笑着说道。

    “哦?”李翊惊讶地问道,“为什么?为什么要用几百万钱贿赂他?他难道是中常侍张让或者是大长秋赵忠的心腹?”

    “这就不清楚了。不过先前在广宗战场上,就因为中郎将卢植没有贿赂他,被他在天子面前告了一状,说卢中郎筑垒不战,同情黄巾军,结果卢中郎被天子用囚车押回了京城,差一点冤死狱中。”田丰解释道,“这种人天天待在天子身边,天子相信他们,我们得罪不起,还是准备点钱消消灾吧。”

    经田丰这么一解释,李翊很快就想起这一号人物了。

    李翊脸上闪过一丝杀气,竟然笑了起来,大声道:“就是他啊?好,来得好。顺之,他现在在哪?”

    “估计单军候已经迎他入城,往府衙这里来了。”典韦回禀道。

    李翊笑着说道:“伯圭兄,走,咱们去见见这个阉党,顺便给卢中郎出一口气。”

    ………………

    左丰大约四十多岁,面白无须,长相俊逸,举止文雅,怎么看都不像一个贪婪狡诈的阴险之徒。他看到前面一群人匆匆跑来,知道是来接他的,赶忙下车,满脸堆笑地迎上前去。

    他首先看到了走在众人最前面的李翊。

    年轻的李翊根本不像一个领兵打仗的统帅,倒更像一个站在统率身后的侍从。

    左丰扫了他一眼,以为他是一个冒失的侍从,没有理睬他,径直向前走去。

    李翊看他正眼都不瞧自己一下,心里觉得好笑,也不说破,闪身让了过去。

    左丰看到了容貌俊伟的公孙瓒,立即高声招呼道:“李骁骑……”

    公孙瓒急走两步,躬身说道:“上使,末将是幽州右北平郡骑都尉公孙瓒,骁骑将军就站在你身后。”

    左丰神情尴尬,躬身施礼的姿势做了一半就停住了,一股恼怒之色霎时掠过他的面庞。

    李翊脸上挂着戏谑的笑容,缓缓走了两步,面对左丰,轻施一礼道:“上使一路劳顿,辛苦了。本官大汉骁骑将军、领幽州牧李翊。”

    左丰立即大笑起来,极力掩饰脸上的尴尬和不快,他一边还礼一边大声说道:“下官没有想到李骁骑这么年轻有为,失礼了,失礼了。”

    李翊也笑道:“衣着简朴,让上使笑话了。”

    左丰奇怪地看了他一眼,朗声说道:“李骁骑这身衣物旧是旧了点,但更显李骁骑的英武,好得很。刚才下官只是没有想到李骁骑这般年轻,所以失礼了,并没有其他的什么意思。”

    李翊笑道:“原来如此,我还以为上使一贯都是从衣着外表来判断一个人的官大官小呢?”

    公孙瓒和田丰两人担心地看了一眼李翊,觉得他讲话的口气有点不对,好像有意挑衅似的,每一句话带着刺。

    尤其是公孙瓒,想起刚才出门时,李翊说起要给他的老师卢植出一口气的话,心中更是有些紧张。

    虽然公孙瓒也想给自己老师的受辱出一口气,但他非常清楚,以自己现在的地位,根本没有那个能力。他真要是那么做了,恐怕非但不能帮老师出气,恐怕自己的小命都难保。

    作为土生土长的东汉人,公孙瓒太清楚了,这些阉人在天子心中的地位了。

    果然,左丰的笑容慢慢僵硬了,阴阳怪调的说道:“李骁骑笑话了。不过,堂堂的大汉国骁骑将军,两千石的州牧,像李骁骑这样着装的,下官还是头一次见到。李骁骑打了许多胜战,战利品一定非常多,加起来恐怕也相当富有了。李骁骑现在还穿这样的衣服,哈哈……大概是怕露富吧?”

    李翊刚要反驳,田丰立即插话道:“主公,上使长途跋涉而来,想必已经很疲惫了,还是请上使赶快到府衙歇息为好。”

    李翊笑着,伸手相请,笑容里带着一丝嘲讽。

    左丰仔细端详一下李翊,嘴角显出一丝阴笑。

    公孙瓒看在眼里,心里蓦然不安起来。

    ………………

    一行人很快走进河间国府衙。

    “上使,甘陵国相刘伯安和安定校尉傅燮昨天刚刚到达乐成宣旨,今天上使又来宣旨,朝廷是不是有什么急事?”公孙瓒跟在左丰后面,陪着笑脸,讨好地问道。

    左丰瞥了公孙瓒一眼,觉得他看上去比李翊顺眼多了,于是一边随着众人往大堂走去,一边漫不经心地说道:“我路上和两位使君见过面了。七月,益州巴郡的五斗米道大首领张修发动叛乱,攻打州郡,迄今已经过去一月有余。如今益州战局越来越恶劣,这道圣旨是征调你们去益州战场的。”

    走在左丰旁边的李翊吃了一惊,神色立刻紧张起来。

    田丰也吃了一惊,大声问道:“什么时候?”

    左丰微微笑道:“急什么,本官立即宣旨,你们马上就知道了。”

    田丰没有继续追问,笑着说道:“上使路途幸苦,今夜……”

    “我宣完旨,立即就走。”左丰挥手打断他的话,说道,“这趟差本来没人愿意来,是陛下亲自指派的,我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来了。”

    公孙瓒知道他说话的意思。现在河间国黄巾军刚刚平定,局势不稳,随处都充满危险,所以京中没人愿意跑到河间国来送圣旨。左丰这么说,言下之意很明白:我冒着生命危险赶到这里来给你圣旨,辛苦费可不能少了。

    “上使真是辛苦了,我们不会让上使白跑一趟的。上使还是在这里歇一夜吧。”李翊也附和道。

    左丰摇摇头,很矜持地说道“我大汉国的祖宗园陵都在长安,但如今益州叛匪已经占领巴郡和汉中,正逼近右扶风,长安频频告急,所以陛下为此心急如焚,夜不能寐。我要立即回去随侍左右,没有时间在这里耽搁。”

    田丰听到左丰坚持要在今天离开乐成,随即慢下脚步,招手喊来典韦,附在他耳边说了几句。典韦连连点头,飞一般离开。

    左丰看在眼里,心里很得意,他转脸看看李翊。

    李翊正在担心圣旨的事,面显忧色,心事重重的,冲着他勉强笑笑,已经没有心情调侃他了。

    圣旨说得非常简单,要求李翊在九月之前完成清剿冀州黄巾军张燕部的任务,同时还要在幽州,冀州两地征调五万部队,在九月之前开赴益州战场。

    可是如今已经是八月中旬,也就是说,自己需要在半个月之内,拿下整个安平国和半个巨鹿郡,还要集合起一支五万人的大军,并做好出发的准备。

    李翊想象不出来,这道圣旨到底是天子亲自拟定的,还是这些宦官私下设计陷害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