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召唤之三国霸业 >

第126部分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126部分

小说: 召唤之三国霸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是换了其它的战场宿将,或许在获悉这个消息之后,会有那么一瞬间的感触,但很快就会将之淡忘,甚至为取得的巨大战绩欢欣鼓舞。但是李翊不是,来自后世的他,对生命看得尤其重要,这种内心的悲伤是长久的。

    他又想起了去年秋天,自己在北宫中为了自己的野心,也为了投其所好,答应汉灵帝出兵北征的要求。当时的他,还为自己这一箭双雕的妙计而自豪过,也为即将开创的伟业而热血沸腾过。

    但是,现在目睹了数千部下的伤亡,李翊的心有些茫然了。他的这个决定,到底是对还是错?(未完待续。)

第0195章 衔尾追杀(第三更)() 
荀彧和肖彦听着李翊高声吟诵的诗歌,虽然这诗歌跟如今盛行的诗歌有些不同,但是他们却体会到了其中的真意。

    尤其是荀彧,出身名门的他受到过很好的教育,对于诗词歌赋也很擅长。他觉得,李翊所吟诵的这首只有四句的短诗,其中的所蕴含的东西,甚至还要超过了《鼓吹铙歌十八曲》中描写战阵之事的《战城南》。

    看来,自己这个战功赫赫的表弟,不仅仅是在战阵军略上有着很高的造诣,恐怕对诗词歌赋的理解也同样不浅。

    荀彧暗暗的把这首只有四句的诗歌记了下来。

    过了一会儿,李翊才从巨大的悲恸中渐渐恢复过来。

    他望着蹲在自己身边的典韦,小声问道:“敌人呢?敌人大约逃走了多少?”

    “叛军被杀一万七千多人,伤一万四千七百多人,俘虏一万五千四百多人,其余的我们估计都逃掉了,有大约三千人。”典韦失望地说道,“其中就有公孙文。许多被俘虏的敌兵都说看见公孙文带人向南逃了。”

    李翊摇摇头,十分不满地说道:“我们是夜间突袭,竟然还阵亡了将近三千名战士……”

    “我们的损失主要是步兵。”荀彧坐到他旁边,小声安慰道,“主公能够用密集步兵方阵和敌人的骑兵打个不分上下,而且还是兵力处于弱势的情况下,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这几十年以来,在北疆战场上,能够一次歼敌达到四万多人的战斗,也就是主公指挥的这次扶梨河大战了。”

    肖彦轻轻叹了一口气,没有说什么。他在黄巾军中,亲眼目睹了十几万人,几十万的死亡,他对战场上的血腥和残忍已经麻木了。在战场上,人命如蝼蚁,一点点的怜悯和悲恸能够改变什么?

    “这些胡人虽然没有受过什么正规训练,但他们天生的暴虐好斗,各人的作战能力相当强。我们能够取得这样的战果,完全是因为偷袭,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如果在白天,我们和他们面对面决战,两万五千对五万,根本没有胜算。”荀彧继续说道,“我们的损失虽然大了一点,但毕竟消灭了辽东叛军四万多人,抓住了公孙玉,完成了主公的计划。整个辽东战局因为公孙玉的覆灭,将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叛军败亡的日子已经指日可待了。”

    李翊勉强笑道:“文若兄长有这个信心?”

    荀彧心情很兴奋,他笑道:“有主公和幽州铁骑这么骁勇善战的部队,辽东叛军岂是对手?”

    李翊指着远处的战场说道:“如果辽东叛军都这么难打,我即使有再多的部队,也经不起这样的损失。再这样打下去,我们部队立即就会打完。部队打完了,还谈什么平定辽东?文若兄长高看我们了。”

    随即李翊转头对典韦说道:“顺之,通知李勋,立即集结骑兵。派人告诉子龙,让他立即命令程普集结部队。同时命令李勋,程普,张泽和方苞立即到中军大营来。”

    ………………

    李勋第一个赶到李翊的大帐内。

    李翊指着地图上的阳乐城对李勋说道:“你立即赶到阳乐。”

    “我不确定公孙文是不是带着败军再进阳乐城,但我们知道叛军没有吃的,一点存粮都没有,他们除了杀战马,很难维持下去。所以你们每人带两匹战马,立即动身,一直追下去,以最快的速度赶到阳乐。”

    “敌人被你们追急了,又饿又累,在万般无奈之下,有可能再入阳乐城,暂时躲避你们的追杀。如果他们进城,你们就围住城池,等待主力赶到。”

    李勋仔细看了一下地图,问道:“主公,你确定他们是逃往阳乐方向?”

    李翊笑道:“哪有那么肯定的事情,只不过他逃去那里的可能性比较大。再说了,阳乐距离此地不远,你带骑兵跑一趟也花不了多少时间。”

    “大人,如果敌人去阳乐,直接逃往昌黎呢?”李勋接着问道。

    “你们就放弃吧。”李翊说道,“放弃。大军明天也要前往阳乐。”

    荀彧吃惊地问道:“主公,为什么撤回去?我们消灭了公孙玉,正好乘胜追杀,一鼓作气拿下昌黎,将士们也可以再立战功。这等好事,主公为什么不干?”

    李翊苦涩地一笑,说道:“扶梨河一战,我们损失巨大,现在两万五千大军除了阵亡的,受伤的,能够打仗的只有不到两万人,大家疲惫不堪,急需休整。另外我们带的粮食也不够。我不撤回去,谁给我们吃喝?”

    ………………

    程普、张白骑和方苞打马狂奔而来。

    李翊远远迎上去,看到张白骑身上包扎了好几处,心痛地问道:“伤得重不重?”

    张白骑龇牙咧嘴地点点头,说道:“休息了好几个月,头一战就受伤了,太背运。主公的伤怎么样?”

    李翊拍拍腿,无奈地说道:“很痛。”

    程普笑道:“我看军纪里要加一条,领军主将必须远离战场指挥,否则扣俸禄一年。”

    李翊挥挥手,笑道:“这对你有什么好处?你现在不就是领军主将吗?”

    方苞笑道:“德谋大概杀得神清气爽,忘记了。”

    程普说道:“我这个主将怎么能和主公比,主公是一军之统帅……”

    “好了,好了……”李翊说道,“不要胡扯了。你们立即启程,赶到阳乐。”

    他随即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然后说道:“如果公孙文据阳乐被李勋围住,他肯定要突围。所以你们的速度要快一点,尽可能早一点赶到阳乐支援。”

    三人匆匆告辞。

    ………………

    公孙文带着部队一口气跑了将近五十里,才停了下来。

    士兵们和幽州军在战场上厮杀了半夜,接着又被铁骑追杀了半天,一个个又累又饿,几乎要趴在马上了。

    公孙文命令士兵们杀马充饥。没有粮食,只有杀战马吃了,先填饱肚子再说。一路逃来的零散士兵先后聚集他的战旗之下,时间不长,竟然也有了将近三千人。

    看到公孙啸,公孙文气不打一处来,恨不得一刀跺了他。但现在公孙啸手上有一千多人,他也不敢随便把他杀了,只好骂了一通了事。

    两人垂头丧气坐在一起商量,怎么逃回昌黎去。

    现在只有一条路,就是翻越扶梨山,但是这条路途难走,时间长,又没有粮食,士兵们极有可能一哄而散。

    就在两个人愁眉不展,彷徨无计的时候,李勋带着幽州铁骑追了上来。

    公孙文和公孙啸急忙带着部队继续逃窜。

    下午,叛军逃到阳乐。

    士兵们连续奔逃一百多里,人疲马乏,能够继续骑在马上就已经很不错了。许多伤员支持不住,干脆在半路上放弃了逃亡,生死由命了。这个时候叛军就是不进阳乐城都不行了。再逃下去,立即就是全军覆没的命运。

    李勋随即指挥部队围住了阳乐城。

    第二天上午,程普带着步兵赶到阳乐。

    公孙文和士兵们在阳乐休息一天之后,本来还准备突围,但看到幽州军的步兵赶到,他们不由地想起了扶梨河战场上那牢不可破的方阵,心里顿时绝望到了极点。

    下午的时候,李翊带着大部队赶到阳乐。

    第三天的时候,运送粮草的后勤部队也赶到阳乐,随之而来的,还有徐茂公等参谋人员。

    ………………

    “公孙玉和公孙文的五万大军解决了,辽东属国的平叛事宜算是完成了一半。”李翊站起来,高声笑道,“如果张颌将军能够迅速解决公孙晗,辽东属国叛军就被一扫而光,到时候有了辽东属国叛逆的前车之鉴,我想其它三郡会做出明智选择的。”

    说完,李翊看着前将军府长史田丰说道:“元皓,你立即给朝廷写一封捷报,详细叙述扶梨河大战的经过。”

    看到主公这样兴奋,田丰连连答应。

    徐茂公这时候站了出来,对李翊说道:“主公,如今还有一个事情亟待解决。”

    李翊一愣,问道:“什么事情?”

    “就是如何处理公孙玉和胡人俘虏。”徐茂公说道,“这件事关系重大,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主公的平叛计划。扶梨河大战后,部队只剩下不到三万人。现在我们又要看守俘虏,又要准备攻城,兵力显得十分紧张,根本无法集中力量攻城,所以希望主公早做决断。”

    李翊点点头,说道:“茂公考虑的周全,这个事的确很重要。”

    他让徐茂公坐回席上,自己沉吟着,缓缓走回案几之后,半天没有说话。他不是没有考虑这个问题,但一来抓到公孙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二来如何处理公孙玉,直接关系到辽东的平叛和将来的稳定问题,所以他觉得很棘手,也就没有深想。现在抓住了公孙玉,这个问题立即就成了头等重要问题。

    公孙玉在辽东的归属胡人中威信非常高,杀了他,很可能激起更多的归属胡人造反。辽东各地的反叛会不会因为公孙玉的死而愈演愈烈呢?

    但他又没有权利不杀他。如果要赦免公孙玉,就必须要上奏天子。但如果上奏,就要说明不杀公孙玉的原因,而且还要是非常有说服力的原因,否则,自己的下场可能就和皇甫嵩相差无几了。(未完待续。)

第0196章 平辽策(第四更)() 
“茂公可有什么建议?”李翊和颜悦色地问道。

    “绩认为,公孙玉不能杀,所有的俘虏都是归属胡人,更不能杀。”徐茂公缓慢而有力地说道。

    李翊稍稍皱眉,对这些名义上归属了大汉,但事实上却经常造反的胡族,李翊没什么好感。

    李翊和自己的幕僚们交换了一下眼神,大家神情谨慎,谁都没有说话,静听下文。

    徐茂公看着李翊,继续说道:“主公,绩认为,我们虽然剿灭了公孙玉的五万人马,但对目前的辽东局势来说,并没有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帮助,若想彻底平定辽东叛军,难度还是很大。”

    李翊神色顿时凝重起来。

    荀彧和荀攸叔侄对视一眼,彼此都觉得徐茂公这个人有见识,头脑清醒,对辽东的形势认识得非常清楚。

    “绩认为,在叛军势弱的情况下,他们肯定要避开我们的主力,不是继续东逃,就是北上大漠。我们要想彻底歼灭叛军,只有远涉千里,持续追杀。如果叛军东逃,他们就会跟辽东其余三郡的叛逆合流,我们打起来更加困难;如果叛军北上大漠,我们就要追击数千里,歼敌更成了遥遥无期之事。”

    “另外,一旦几万大军开始远征作战,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粮草的供给。辽东的地形复杂,南面是山区,西北面是荒漠,中间是辽水,往东则是无尽的山林,路途十分难走。辽东的疆土辽阔,由南往北长达数千里,东西也有千里之遥。在这种环境下,粮草运输不但困难,而且也极易遭到攻击。部队一旦断粮,面临的就是灭顶之灾,上千里的路程,想跑都跑不回来。”

    “所以,绩认为,辽东平叛,采用先剿后抚的办法较为稳妥,可以避免出现叛军东逃和北上大漠的事。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一段时间内不能全歼叛军,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公孙玉在辽东属国叛军中的影响力,招抚叛军,以图尽早结束辽东战事。”

    李翊微微一笑,心道,这个想法倒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和。但是,这个先剿后抚的方法,怎样上奏,才能让陛下接受呢?

    李翊想到粮草问题,想到只剩下两个月左右的歼敌时间,心里不由得产生了一丝恐惧。假如到了七月初,辽东的叛军还是没有剿灭,等待自己的将是什么命运呢?

    他看看徐茂公这个自己的头号谋臣,问道:“茂公对辽东战局可有什么看法?”

    徐茂公稍微沉吟了一下,缓缓说道:“在主公的精心策划和指挥之下,我们歼灭了公孙玉,剩下的事情就是要击败公孙雷和叛军首领公孙章的部队。公孙雷所率的胡族骑兵随时可以远逃塞外,公孙章的部队也可以退过辽水。如果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