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召唤之三国霸业 >

第171部分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171部分

小说: 召唤之三国霸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贼主力,乘此机会,如果可以宽限些时日,使辽东各族百姓休养生息,各安本位,辽东的长治久安并不难实现,归属胡人和汉人即使有心反叛也无机可乘。周书上说的好,‘凡彼圣人必趋时’,贤明的人一定要懂得把握时机。所以这战后恢复西凉的策略,大人要尽早确定,以免叛军卷土重来。”

    李翊苦笑道:“文和的意思,就是王老先生也没有给我们提供现成的办法了?”

    贾诩点点头,笑道:“不过主公也无须担心,总会有办法的。关键还是要有永久的稳定辽东的办法。”

    李翊点点头,有些伤感的说道:“可惜王老先生已经仙逝,否则定当向他好好请教一下。若是能够请他出山助我,那更是北疆四百余万百姓之福啊。”

    李翊这一番话倒是肺腑之言,他是真的很佩服这个叫王符的老先生。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好好拜读一番他的《潜夫论》,这绝对是在这个时代难得一见的治世之策啊。

    作为后世穿越者,李翊虽然在很多事情上,凭借着领先时代一千八百多年的眼光,他做的还算是不错。但是他的短板也非常明显,那就是没有自己完整的理论和方法。毕竟前世的他就是一个当兵的,对于政务处理方面完全不擅长。如果能仔细的拜读一下这本《潜夫论》,肯定对他构建比较完整的政务之策有很大的帮助。

    就在李翊心中心思翻涌的时候,荀彧却是开口道:“主公,其实有一个人,或许可以帮到主公。”

    李翊一愣,不知道荀彧所说的会是何方神圣。据他所知,在颍川乃至是整个豫州荆襄之地,出名的政务人才,除了一些年纪太小而没有出山的人之外,基本上都被他笼络到手中了,还有谁竟然能够得到荀彧的推崇呢?

    不过,想到荀彧在游戏中的特技,李翊不由得有些期待起来。他认真的对荀彧说道:“还请文若兄长教我。”

    荀彧咬了咬牙,说道:“此人不是别人,乃是我的从兄,荀悦荀仲豫。”

    李翊惊道:“文若兄长说的是大表哥?”

    荀悦是李翊的大舅,也就是荀彧的大伯父荀俭的次子,不过因为荀俭的长子早夭,荀悦实际上是荀家这一代的长子。

    只是,据李翊所知,他这个大表哥的身体不太好,而且上次去荀家的时候,他也了解到,他这个大表哥好像对于出仕没有什么兴趣。另外就是,李翊当时也没发现,他这个大表哥的能力有多么出色。

    “正是。”或许是看出了李翊的心中所想,荀彧说道,“主公,仲豫兄长在政务能力上胜我太多,可以说在这方面,他就是我的老师。而且,据我所知,仲豫兄长的为政理念,跟主公有颇多相似之处,他抨击谶纬符瑞,反对土地兼并,主张为政者要兴农桑以养其性,审好恶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备以秉其威,明赏罚以统其法。”

    听了荀彧的话,李翊发现,他这个大表哥的政治观念,还真的很符合他的胃口。不过想到他对于出仕并无多大热情,李翊还是有些犹豫。

    荀彧又说道:“主公,你这个担心是多余的。上次仲豫兄长之所以拒绝前来北疆,不过是对于北疆不了解罢了。事实上,他之所以托病隐居,不过是不屑于与那些宦官以及伪君子同殿为臣罢了,只要我修书一封,将主公在北疆的为政举措告知仲豫兄长,他必然前来投奔主公。”

    李翊眼睛一亮,问道:“文若兄长此言当真?”

    荀彧抱拳一礼,严肃的说道:“此乃大事,荀彧不敢妄言。”

    李翊点点头,说道:“那就有劳文若兄长了,另外,我也给大表哥写一封书信吧,两封书信一起寄往颍川。”

    荀彧躬身道:“喏。”(未完待续。)

第0257章 又挖了曹操的墙角() 
PS:雪恋过年回来了,向大家报个平安。想必大家也差不多过完年了,雪恋在这里向大家求一下支持,推荐票、月票神马的,都不要忘记投啊。另外,应该有不少书友的订阅已经满了1000点币,产生了免费评价票,希望大家都投给雪恋,一定要记得投五星十分哦,谢谢(*^__^*)

    ………………………………………………………………………………

    大汉国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二月,卫将军、泉州侯、幽州牧李翊率领五万大军,冒着风雪回到了泉州城。

    随着大雪洒落北疆大地,一切军事行动都变得无比困难起来。因此,麾下一些将领要求继续出兵乐浪郡、玄菟郡以及辽东诸胡的动议,自然被搁置下来。

    不但如此,入侵幽州西部七郡以及并州的鲜卑大军,也跟汉军脱离接触,撤离汉疆。

    今年的鲜卑大军入侵,声势浩大,但取得的战果却非常有限,三部鲜卑共七路大军,只有入侵并州地界的西部鲜卑的两部大军能够进入大汉疆域,可中部鲜卑和东部鲜卑的总共五路大军,却分别被关羽、岳飞、寇准、刘政和公孙瓒等人率领大军阻挡在了长城以北,数十年以来,幽州第一次抵挡住了北方胡族的入侵,让子民度过了一个安稳的冬天。

    作为幽州牧,李翊在鲜卑大军撤退的第一时间,就得到了各郡送来的捷报。五路鲜卑大军,付出了一万阵亡、两万多轻重伤的代价,最终狼狈撤离。相对的,五路汉军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总计伤亡达到了两万人,其中阵亡七千余人,有五千人的伤亡,是由幽州军承受的。

    作为直面鲜卑主力大军的关羽部,伤亡最为惨重,一个多月的激战,阵亡了两千余人,轻重伤超过三千人。所部一万大军,伤亡接近六成。

    大雪盈野,不利于征战,但李翊在辽东的军事行动并没有就此停滞。今年在辽东的大军,规模扩充的太快,在上半年出征的时候,只有三万五千大军。可到了年底取得番汗城大捷之后,辽东大军加上俘虏,超过了二十万人。其中辽东军本部十三万,投诚的叛军三万,还有俘虏四万余。

    如此规模庞大的大军,显然不是李翊所需要的。在战争结束之后,李翊第一时间开始整顿军队。

    首先,他从十六万大军和四万多俘虏中,挑选出年轻力壮的精锐士卒共七万人,组建了三万骑兵以及四万步卒。

    然后在另外的十三万多人里面,挑选出年龄在十六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身体健康的男子,组成了十万屯垦军队,开赴辽东各地,准备在来年开始大规模的屯田行动。辽东可是后世的大粮仓,黑土地最是高产,如今拿下这一片沃土,李翊可不想浪费了。

    至于最后剩下的三万多老弱病残,李翊让他们全部退出了行伍,卸甲归田,反正这些人基本上都是辽东本地人,倒也很好安插。

    整顿好军务之后,李翊又安排了辽东的军政事务。军队方面,李翊指定张颌为主将,荀棐、张白骑、方苞、黄旭为副将,率领两万大军负责辽东郡和辽东属国的防务。

    李翊私下里找了张颌,明确的告诉他,在最近的一两年时间里,辽东的军事行动以防御为主,先稳定住阵脚。

    当然,以防御为主并不是完全不对外扩张,只要时机合适,辽东军也需要看准时机出击,扩大辽东的地盘。这个时机就要张颌他们自己把握了。

    政务方面,李翊任命荀彧为首,国渊、王修、郗虑、赵商等人为辅,负责辽东郡和辽东属国的政务。李翊特别指出,由国渊负责辽东那十万大军的屯田垦荒。毕竟,历史上国渊就是以屯田出名的,现在的他虽然还比较年轻,但李翊相信只要给他足够的机会和时间,他的潜力还是能够发掘出来的。

    而对于荀彧,他平时辽东两个郡国政务方面的首要负责人,可一旦有战事发生,他还得负起辽东军军师的责任。毕竟张颌虽然有一些谋略,但毕竟他擅长的并不是出谋划策。

    李翊相信,有了荀彧和张颌这一文一武坐镇辽东,再加上两万大军,十万屯垦军队,辽东必定稳如泰山。

    随后,李翊才率领两万骑兵、三万步卒,冒着风雪兼程西进,返回泉州。

    四月初出兵,十二月初才返回,这一去就是大半年,让逐渐靠近泉州的李翊有一种近乡情怯的感觉。不知道母亲的身体可还好?婚姻被推迟了,琰儿会不会生气了?五个郡数十个县的发展怎么样?

    这大半年中间,虽然经常有信鸽传递家书和西部五郡的各种情况,但毕竟相隔千里,没有亲眼见过,李翊心中总有那么一些忐忑。

    不过,当泉州城出现在李翊的眼里的时候,一切都被李翊放开了。尤其是那站立在风雪中的几个女人,更是让李翊心潮澎湃。

    毫无疑问,站在众人最前面的,正是李翊的母亲荀氏,还有未婚妻蔡琰。在她们后面,才是一班留守的文臣武将。

    在众人之中,李翊还看到了邹琳这个丫头。本来李翊帮其赎身之后,她是作为李翊的丫鬟的。可这次出征辽东,李翊不可能带着女人在军中,就把邹琳留在了泉州,侍奉母亲荀氏。如今,她就站在母亲荀氏的身后。跟她并肩站在一起的,是一个跟她年龄差不多,容貌也不相上下的陌生女孩儿。

    李翊先跟母亲荀氏见了礼,这才走到蔡琰面前。

    原本,蔡琰对于李翊率领大军出征而推迟他们的婚事,心中是很有意见的。可是现在当李翊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一切的不满都被她抛到了九霄云外,心中只剩下喜悦。尤其是在听到李翊满是歉意的道歉之后,她更是喜极而泣。要不是此处是大军之前,还有幽州的诸多文武在场,蔡琰都要忍不住扑到李翊的怀里了。

    在跟以寇准为首的留守文武见过面之后,李翊就跟母亲一起回到了将军府。至于军队,则是由赵云和张飞等人负责去安排。

    而回到将军府的李翊,也知道了那跟在母亲身后的另外一个陌生女孩儿的名字。女孩儿姓卞,小字玉儿,是徐州琅琊国人氏。她们家世代是倡家,嗯,文雅点的说法叫做文艺世家,刻薄的说,就是歌妓家族。

    本来,卞家一直在青徐二州四处流浪,卖艺为生。可是在今年年初,青州和徐州爆发了黄巾余党叛乱,这大大的影响了卞家的生意,日子过得非常艰辛。

    一个意外的情况下,卞玉儿的父亲卞远听说北疆的幽州在当时的前将军李翊的治理下,非常的安定富庶,于是就带着一家子北上幽州。

    来到幽州之后,卞远发现这里的确是一方乐土,百姓安居乐业,百业兴旺,因此就决定在幽州各郡巡回演出。

    当卞家的表演团体来到泉州的时候,深得将军府老夫人的喜爱,多次邀请卞家表演团体到将军府演出。这一来二去的,老夫人就看上了卞家表演团体的台柱子——十八岁的卞玉儿。

    作为一个走南闯北的老油子,卞远的眼界自然是非凡的,知道自己家要是能够跟前将军府攀上关系,那可比他辛辛苦苦的经营卞家表演团体强多了。因此直接将卞玉儿送给老夫人作为丫鬟,而卞家也在泉州城安家了。

    在得知了女孩儿的名字,以及家庭情况之后,李翊傻眼了,心里面就像是有十万匹神兽羊驼狂奔而过一般。

    作为后世穿越者,而且是对三国历史有一定了解的李翊,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个卞玉儿到底是什么身份?更何况还知道她的父亲叫卞远,弟弟叫卞秉。这妥妥的就是后路曹魏的武宣卞皇后啊,也就是人*妻曹后来的正宫,曹魏开国皇帝曹丕的老娘。

    只是,让李翊有些疑惑的是,这个卞玉儿跟武宣卞皇后的年纪好像有些对不上。他记得,那个武宣卞皇后出生的时间,虽然各种史籍记载不一,但大致都是在公元160年左右,如今她应该是二十好几岁了,怎么可能才十八岁呢?

    不过想到关于卞氏的年龄,各种历史典籍的记载本就是相互矛盾的。就像是《三国志。魏书》中的记载,先是说卞氏出生于延熹三年十二月,也就是公元160年12月,可随后又说她是在二十岁那年,在谯县被赋闲在家的曹操纳为妾室的。而按照记载,曹操当时是从东郡太守的职位上辞官还乡的,时间是公元186年的冬天。这样算来,当时卞氏已经虚岁二十七岁了,跟她二十岁嫁给曹操完全对不上号。

    而且考虑到曹丕出生于公元187年冬天的事实,说明卞氏在公元186年冬天嫁给曹操是可信的。那么这样算来,卞氏出生于延熹三年十二月就完全不可能了。

    再说了,这个时代二十七八岁才嫁人的女孩子更是几乎没有,要真是卞氏出生于160年,哪里还等得到在186年嫁给曹操呢?

    不过,现在李翊不用去纠结这些事情了,因为这美女都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