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召唤之三国霸业 >

第175部分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175部分

小说: 召唤之三国霸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可是了,就这么定了!”李翊一拍手,把这个话题做了一个了断。

    见李翊都这样说了,两个女孩儿不敢再多言,呐呐不语。

    李翊也不管她们的,随口问道:“我现在要去见母亲,你们要不要一起去?”

    “嗯……啊?”邹琳和卞玉儿像是如梦方醒似的,两人先是一愣,随后身体剧烈的颤动了一下,然后相视一眼,红着脸拼命摇头,齐声说道,“不,我们就不去了,你自己去吧,你自己去好了。”

    “这又是怎么了?”眼看天色太晚,李翊也没空深究,摇摇头先行离开了。

    邹琳和卞玉儿红着脸站在原地,怔怔的望着李翊的背影,连刚才飞快消失,此刻又如同幽灵般飘过的众姐妹都没注意到。

    一群丫头围到邹琳和卞玉儿身边,齐声道:“恭喜两位妹妹了。”

    “有……有什么好恭喜的……”邹琳没了适才笑闹时的泼辣劲,身影低低的,闷闷的。

    卞玉儿则是根本没有开口,目光游离,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

    “君侯去寻老夫人,还能是为了什么?肯定是好事将近了呗!”

    “就是,就算君侯不说,老夫人肯定也会提醒他的,老夫人她呀,早就急着抱孙子了。”

    众女七嘴八舌的说道。

    ………………

    另一边,李翊进入房中,向母亲荀氏请了安,然后母子俩又聊了一阵。

    说着说着,这话题就扯到了李翊的婚事上。事实上,这是荀氏有意往这边扯的。

    “这样的话,不如趁早把喜事办了好不好?”荀氏轻声道,“你父亲就你这么一个儿子,现在你又做下了这么大事业,早点成亲,不但让你父亲在九泉之下安心,也好让上上下下都放心。”

    没预料到会引出这样的话题,李翊稍一迟疑,见老娘脸上又露出了紧张神色,这才急忙应道:“就依母亲,麻烦母亲安排了。”

    荀氏见李翊答应下来,大喜道:“瞧你这孩子说的,娘心里高兴着呢……”

    ………………

    李翊要大婚的消息传出去后,幽州军民一片欢腾。

    少年英雄是个让人津津乐道的传奇,勇冠三军,每战必身先士卒的统帅也让人景仰。不过,这只是对于普通士卒来说的,看在眼光长远者眼中,这可算不上什么好事。毕竟刀枪不长眼,再勇武的人,也无法保证每次都能从激战中全身而退。

    李翊如今身为九卿级的卫将军,为大汉国牧守北疆,可谓是位高权重。而幽州在李翊的治下,可谓是蒸蒸日上,潜力无穷。

    可是这一切都是靠着李翊这个主公的个人魅力,一旦他出了什么意外,恐怕转眼间就是分崩离析的局面。

    尤其是李翊已经在战场上几次遇险,而如今又是乱世,战事经常发生,因此不少文臣武将可随时都是提心吊胆的,担心这个英明神武的主公万一有个好歹。

    大婚也许改变不了主公的性格,也难以改变他的行事作风,但这无疑是成人的标志,多少也会让他收敛一些,要是一切顺利,等到一年后,如果能再多个继承人出来,那就再完美不过了。

    所以,消息一经传出,整个李翊治下的幽州七个郡国的四百多万军民都沸腾起来,新年的喜庆气氛本就浓郁,这下更是一发不可收。

    ………………

    幽州上下正为李翊的婚讯而额手称庆的时候,朝廷中百官却为了李翊的事情而争的不可开交。

    洛阳,北宫,嘉德殿。天子刘宏高居上座,郁郁不乐。

    上个月,他本来正为西征西凉的朝廷军队近乎崩溃式的败退回三辅之地而愤怒不已的时候,前往辽东犒军的蹇硕等人带回来了一个好消息,说是李翊在番汗城大胜叛军,一战剿灭十余万叛军,奠定了辽东平叛的坚实基础。这个消息让天子非常高兴,这李翊果然是大汉的栋梁,有他出马,什么叛乱都能很快平定。天子甚至在考虑,是不是暂缓让李翊攻打鲜卑和辽东诸胡族,开疆拓土的计划,先到西凉把叛乱给平定了,也省的自己担惊受怕。

    可是,大胜之后,李翊竟然没有亲自上表报捷,只是让前往辽东的蹇硕等四个使臣带回来了捷报。而且,在李翊取得辽东大捷之后,还干了一件震动朝堂的事情,那就是他竟然把先前阴谋刺杀他的那些人员全部给杀了。这个消息一传到洛阳,洛阳立即掀起了一股巨大的风暴,反李翊的风暴。

    原本,天子听到这个消息就像没有听到一样。他无所谓,这些人的赎命钱他已经收到了万金堂,因此这些人的性命和他没有什么关系,所以他漠不关心,根本就不管,杀了就杀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第二天早上,天子却被堆积如山的皂囊惊呆了。

    这些皂囊里装的奏疏都是弹劾李翊的,说其恃功自傲,违反乱纪,奸猾纵恣,暴戾无道,应当即刻诛杀。

    天子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由于朝臣的连番上表陈辞,王公大臣的诚恳劝谏,天子已经下旨废止了官僚上书和说话都要收钱的规定。

    但是现在他后悔了。他坐在大殿上,看到一张张愤怒的脸庞,听到无休无止的弹劾之辞,他几乎都要爆炸了。

    他觉得自己的决定太草率了,如果没有废止大臣们上书说话都要收钱的规定,哪里会有这朝堂之上的折磨?

    他自怨自艾,恨恨地望着站在大殿内慷慨陈辞的众臣们,哀叹自己的心太软了,又上了这些奸猾官僚们的当。

    他勉强听了一阵子之后,心里愈发地恼火。

    李翊无视他的特赦令,竟然发疯一般斩杀三百多名牵涉到刺杀他的阴谋中的人,不但让他失信于朝中大臣门阀豪富,还让他丢了面子。

    虽然他只看中钱财,对于这些人命他无所谓,但他不能不顾及自己的脸面和皇权的威仪。蛮子就是蛮子,就知道血腥杀人,这种人留在身边太危险了,一点头脑都没有。

    天子稍稍皱眉,随即又想到,这种野蛮人虽然头脑简单,但也有优点,这种人如果一旦对谁忠诚,那绝对是至死不变的,用起来随心所欲,如臂指使。

    如果他利用李翊的血腥和残忍来对付朝中这帮奸猾之辈,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只是,一个事情让天子刘宏心中疑虑重重。

    李翊带着军队前往辽东平叛,在战事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之后却下令斩杀那些阴谋刺杀他的人,他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向朝中百官示威,还是向自己示威?

    李翊一定知道他这么做不但违反了大汉律令,也会触怒朝中各方权势,更会得罪自己,那他为什么还要自寻死路呢?难道他真是疯子,白痴?李翊在这个时候公然挑衅朝中各方势力,他有什么倚仗?他凭什么确信自己一定会袒护他?他是不是误解了我派人到辽东犒军的目的,以为我要下手杀他,所以要造反?

    再联想到李翊在大胜之后根本没有上表亲自向朝廷报捷的事情,刘宏的心里骤然紧张起来。如果他因为这件事而造反了,说明这个蛮子根本就是笨蛋,自己不但不能用他,还要立即杀了他。这种蠢蛋即使再忠心,将来也会坏了自己的事?

    但是如果这件事仅仅是因为他误解了我的意思而图谋反击自保,利用杀死那些人来获得天下人之心,希望为自己求得一丝生机,那么此人就非常可取了。

    这种临危不惧,绝地反击之人,其心计智谋还是足可担当大任的。

    可他是否忠诚于自己呢?

    现在中官、外戚和世族官僚们联袂上书,要求严惩李翊,朝堂上下一片喊杀之声,只有刘虞清晨入宫跪在自己面前为李翊求情。

    刘虞苦苦哀求,甚至以自己的项上人头来担保李翊的忠诚。

    自己相信刘虞,那么自己是不是也应该相信李翊不会背叛自己呢?(未完待续。)

第0263章 众矢之的() 
虽然不确定李翊对自己的忠诚,但天子还是感觉到了李翊存在的好处,至少今天他很解气。

    他看到平时耀武扬威的中官们,盛气凌人的官僚们被李翊的残暴杀戮气得七窍生烟,发指眦裂,一个个恼羞成怒,捶胸顿足,说到伤心处还有痛哭流涕的,他开心,他高兴,他幸灾乐祸。

    他一直在宫内被这些人包围着,被他们用各种各样的礼法和律令压迫着,他从来就没有做过一件自己觉得顺心顺意的事,自己所作的每件事都没有得到过大臣们的肯定和赞美,都是没完没了的劝谏上书和当面的阿谀奉承背后的谩骂凌辱。

    他一直想报复这些人,想让这些人难受,但他没有什么办法,直到这个无法无天的北疆猛虎出现,他总算如愿以偿。他不但抓住了这些人的痛脚还狠狠地剐了他们的几块肉,还肆意凌辱打骂了他们,他觉得快活,他高兴。

    天子望着朝堂下的大臣们,嘴角浮起一丝冷笑。哼……你们不让我高兴,我就不让你们快活,你们想谁死,我就要他活,看看谁开心。

    但如果自己坚持不对李翊进行惩处,那等于就是公开支持李翊,就会站到朝中大臣们的对立面,会遭到大臣们连续疯狂的陈辞劝谏,会被他们日复一日的在朝堂上用祖宗律法来狂轰乱炸,还有可能被某些个不要命的大臣以死相谏,他一想到这,头都要炸裂了。

    他突然想到了一件更可怕的事:自己袒护李翊,也就等于得罪了所有的朝臣,包括和自己非常亲近的中官们。如果他们联手杀了自己怎么办?

    本朝皇帝中,死因不明,突然暴毙的多了。刘宏记得最清楚的是孝质皇帝的死。孝质皇帝是一个八岁登基的小孩,他仅仅做了一年的皇帝就死了,原因是他吃了大将军梁冀送来的一碗面条。

    吃面条的前一天,他在臣下们的面前给大将军下了四个字的评语:“跋扈将军”,结果他就死了。

    天子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望向站在朝堂下的大将军何进,他会杀我吗?

    他想起了刘协。如果我表露出让刘协做皇帝的意思,何进会不会杀我呢?

    他望着何进,想了半天。他无法知道答案,但他心中越来越不安,越来越恐惧。他不是不知道答案,而是不愿意去想那个答案。

    他突然做了一个决定。

    “陛下……”有大臣在高呼天子,天子稍稍抬身向下望去,原来是司徒崔烈。

    崔烈见天子的目光投过来,慷慨陈词道:“陛下,李翊违抗陛下的圣旨,擅自斩杀被赦官吏数百口,此等暴行令人发指,李翊堪称是我朝第一酷吏啊。陛下应该急速下旨降罪,将其押回京都,交由廷尉府审理处刑,以正纲纪。”

    天子点点头,突然说道:“前些日子朕去看望太后,在长乐宫遇上程夫人,程夫人托朕告诉崔司徒一声,有空去她府上玩玩,不要把她忘记了。”

    崔烈一愣,随即频频点头,赶忙应承。天子这么一打岔,他不好继续说下去,没有做声了。

    崔烈是冀州名士,出身世族大家。他的祖父崔骃、叔父崔瑗皆为当世大儒。他的堂兄崔寔,曾任辽东太守,著有《政论》一书,被誉为帝王准则。崔寔本人为官清廉,家徒四壁,死时子孙无力安葬,靠杨赐、段颎和袁绍的两位叔父袁逢、袁隗出资才得以下土安葬。

    崔烈本人历任郡守,官至九卿的廷尉。天子西园卖官,买个司徒要钱三千万。天子的奶妈程夫人和崔家颇有交情,知道崔烈想位列三公,就让人通知他,说她可以搞到优惠价。最后,崔烈出了一半的钱给程夫人。

    不久,他如愿以偿坐上了司徒之位。后来天子很后悔,嫌三公之位卖得太贱,对左右中官说他卖得太便宜了,损失太大。程夫人知道天子不高兴,就跑去找天子解释,说崔公乃是天下名士,怎么会花钱买官呢?那钱都是我代他出的,你就不要心痛了,算是给我一个薄面吧。

    此话传出,洛阳为之轰动。靠一个妇人得官,还不如花几个钱呢。崔烈的声誉因此大跌,常常受到他人的嘲讽。

    崔烈哑火了,可马上又有人站出来了,只听一人出班大声奏报道:“陛下,李翊此举,分明是藐视陛下,欺君罔上,应当斩之。”

    天子抬头一看,是刚刚故去不多久的老太尉杨赐的儿子杨彪。

    杨彪四十岁左右,身材微胖,长脸长须,气度不凡。他是杨赐的长子,官职侍中,袭侯爵位,杨氏门阀的家主。

    天子立即换上一副笑脸,说道:“爱卿,交州府最近把一批名贵花木送到了灵昆园。明日,爱卿陪朕和鸿都门学的学士们一起去游赏做赋。”

    杨彪赶忙跪下接旨。

    最近几年,天子的兴趣又有所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