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召唤之三国霸业 >

第183部分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183部分

小说: 召唤之三国霸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早就说过,这个大将军的位置不能设,你们不听。何进兄妹当初无权无势,当然要尽力巴结我们,但这并不表示他们将来翅膀长硬了,就不反咬我们一口。”赵忠没有感到丝毫的惊讶,他手指屋内众人,愤愤不平地说道,“还有你们,当时都不听我的。当年北宫事变,那么惊险,我们差一点就死了,现在你们都忘记了吧?”

    “他现在杀得了我们吗?”段珪不屑地撇撇嘴,懒洋洋地说道,“皇后没有我们的支持,天子立即就会废了她。没有我们,何进那个杀猪的就是想回乡下吃猪屎都吃不到,他神气什么?”

    许相摆摆手,反驳道:“侯爷太轻视大将军了。这几年大将军韬光隐晦,礼贤下士,招揽了不少人才。他为了防止将来皇统有变,祸及族人,暗中蓄积了很多力量。我看这个人很有远见,也很有头脑,手段也不错,我们轻视不得。你们看他的大将军府,表面上看都是贤人名士,其实暗地里有好几套人马,我看他的野心不小啊。”

    赵忠无所谓地笑笑,问张让道:“自乘,你有什么高见啊?”

    “我看陛下十万火急地召回李翊,纯粹就是没事找事。他唯恐天下不乱,要逼我们和杀猪的决一死战。”张让咬牙切齿地说道,“我们都死了,陛下的计谋就得逞了,他就可以为所欲为地干他想干的事了。”

    赵忠和段珪眼前一亮,恍然大悟地连连点头。

    许相,曹嵩和樊陵略显吃惊,随即眼露敬佩之色。

    张让继续说道:“李翊算什么?他就是陛下手里一块血淋淋的肉,陛下现在正拿在手里,考虑往哪里丢。丢得好,我们和杀猪的就死得块,丢的不好,我们和杀猪的也是两败俱伤,任他随意宰杀了。”

    众人听着心里一凉,都没有说话。

    曹嵩喝了一口水,缓缓说道:“自乘和大将军是亲家,皇后又很倚仗诸位侯爷,我们可以……”

    “你想都不要想。”张让用力一挥手,打断了曹嵩地话,“这事情很明显,我们是众矢之敌,除了陛下不想杀我们,谁都想杀我们。我们和杀猪的谈交情就如同如虎谋皮,死得更快。”

    “那现在……”段珪迟疑着,问道,“我们还杀不杀李翊?这块肉我们还吃不吃?”

    “不能杀。”张让坚决地说道,“陛下一旦离开洛阳,我们和杀猪的就要展开一场生死战。陛下不在洛阳,我们还有什么倚仗?我们连伪造圣旨都没有印玺可盖。杀猪的有北军,还有他自己的私军,他的私军就在荥阳,这么多军队,我们除了等死,还能干什么?”

    “那侯爷的意思,是想让陛下带走大皇子,趁机要挟大将军?”许相问道。

    张让点点头,眼睛内露出丝丝杀气。

    “但是以陛下的心思,他肯定不会带走大皇子。”许相捋须说道,“何况大皇子不在洛阳,也并不能保证大将军不对我们下手?除非大将军想……”

    说到这里,许相蓦然一震,脸显惊骇之色。

    赵忠和曹嵩几人同时想到了“弑君”两个字,屋内顿时陷入一片寂静,气氛令人窒息。

    段珪不由自主地脱口惊呼道:“陛下好深的心计,怪不得他一连下了三道圣旨催逼李翊返京,原来他早就看出来了。那他为什么不直接杀了何进……”

    随即他想到自己这话说得真蠢,杀何进?现在杀得了何进吗?一旦惹急了何进,他先诛杀中官,再趁机嫁祸中官杀死天子,然后挟诛奸阉的美名联合门阀世族,共同扶持大皇子继承皇统,那一切就都遂了何进的心愿了。

    这么简单的事难道自己都看不出来?

    段珪觉得这个杀猪的果然羽翼已成,如今不但尾大不掉,而且还威胁到自己的生存了。

    “陛下召回李翊,以李翊及其麾下十万幽州军的强悍,保护他和小董侯自然不成问题。”张让说道,“大将军要诛杀我们,自然会得到门阀士族的支持。只剩下我们,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怎么办?”

    张让说到最后,大吼了一嗓子。

    “让董胖子立即回到关西,带着军队赶到河东驻军,他是我们手上唯一可以依靠的力量了。”赵忠已经恢复平静,他轻轻地拍着自己的大肚子,慢条斯理地说道,“不是说最近河东有蚁贼叛乱嘛,就以这个理由禀报陛下吧。”

    “陛下回冀州,中黄门,虎贲军,羽林军,南军大部都要随行,关键还是北军。”樊陵说道,“北军在西凉平叛过程中损失较大,目前尚有三万人左右,大将军如今正在募兵扩军。如果我们劝说陛下,能让李翊先行带走两万北军到冀州平定黑山蚁贼,那么大将军的实力就要削弱许多,我们的胜算就大了。”

    “只要陛下安然无恙,大将军敢在洛阳对我们下手,就是举兵作乱,罪不容赦。”段珪冷笑道,“就算两败俱伤我们也不怕。杀猪的伤了就是死,我们伤了,还能立功受赏。”

    他看看曹嵩,咬牙说道:“巨高兄,孟德什么时候回来?快点催他回来,让他到北军当个校尉,我看杀猪的还能干什么?”

    “对,巨高,阿瞒什么回来?我已经派人催你几次了。如果京中出事,我们还要靠他领军作战。”张让指着曹嵩说道,“过年前能赶回来吗?”

    曹嵩说道:“差不多吧。阿瞒那个臭脾气,你们又不是不知道,我管得住吗?估计差不多。”

    “那就这么办吧。”张让对许相,樊陵说道,“公辅,德云,你们和巨高联名上个书,给董卓说说情,他被张温、袁滂、陶谦、孙坚几人连续上奏弹劾,至今没有得到处理。我看,让他功过相抵,还是做破虏将军,立即回关西吧。”

    许相微微颔首,笑道:“我们几位难得聚一次,走,喝酒去,边喝边聊。”

    “好,好,我们先去喝一点……”几人说笑着,纷纷起身,

    赵忠忽然说道:“对了,公辅,我看你写封信给许劭许先生,让他来一趟京城,给我们看看凶吉,你看如何?”

    “我请不动。”许相无奈地点点头,苦笑道,“几位弟弟都清高,不愿意和我来往,没有办法。”

    赵忠笑道:“你写一封信,语气恳切一点,不要摆什么大哥的架子。子侄娶得是当今大儒、光禄大夫朱俊朱公伟的女儿,你家是大汉世族,名士众多,不能说几个出名人物一个都不来,那也太失礼了。许劭不给你面子,但总要给朱公伟面子。你写一封信,我保准他来。”

    许相连连点头,大喜道:“有道理,有道理。”(未完待续。)

第0274章 紧锣密鼓() 
曹操送走陈逸后,安排妻丁氏留在谯县,自己带上刘氏,立即起程进京。

    他在陈留又一次接到了父亲的书信。

    许劭在汝南平舆的家中收到了许相邀他上京的书信,他思虑良久,决定过完年后,到洛阳走一趟。

    他命令家人把信送给自己的堂弟许靖,许相也邀请了他。

    许劭字子将,少时好讲伦理,评论人物。许靖字文休,少时即有人伦臧否的美誉。因许劭与许靖俱有高名,汝南人称平舆渊有二龙焉。两人之所以名震天下,皆因为“月旦评”。月旦评被称为天下“第一评”,因获月旦之高评而飞黄腾达者很多。

    东汉以察举、征辟为主的选官制度存在着重“德”轻“才”的巨大缺陷,取士以“德”为第一要务。但是道德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所以不免沾染上厚重的“人治”色彩。

    “德”的名声主要靠社会舆论的制造,在重视人物观察、举荐,而非考试的察举制度下,先期获得社会重要人物的肯定、赞誉,对于求仕之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当时要入仕就必须先要靠“人事”而成名,先要超凡脱俗,获得巨大声名。

    东汉后期,门阀士族豪强们相互吹捧,自我标榜,风谣题目,盛行一时,什么“乡里之号”、“时人之语”、“天下之称”等等,形成了一种社会公论,公论的好坏决定了被品评者的前途。

    于是主持公论的豪门世族拥有极大的权威,能够识才举士者更享有盛名。他们不仅在舆论界有重大影响,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朝廷的用人。

    例如在第二次党锢之祸之前,谁被李翊那位祖父李膺看中,立即就会鲤鱼跳龙门,身价百倍。李膺的同乡聂季宝,是个小家子弟,同僚杜周甫向李膺推荐之后,李膺把他叫到家里。聂季宝坐在石阶下的牛衣上,和李膺略一交谈,李膺便说:“此人当作国士。”

    后来果如其言,成为国之大器。但如不经李膺品题,聂季宝终免不了要老死窗下的,真可谓一言九鼎。

    不做官的一些著名士子,当代大儒,因为善于发现和品评人物,同样也可以左右舆论。如终身未仕的郭泰,身为布衣的陈也,隐居乡里的名士范滂都是极有权威的人才鉴定者,而“月旦评”的领袖许劭更是震动朝野的泰斗级人物。

    许劭、许靖二人利用自己的名望,竭力向朝廷举荐贤人,尤其是举荐那些有贤德却家居清贫的人。

    其中,由许劭推荐的“六贤”最为著名。他们是樊子昭、虞承贤、李淑才、郭子瑜、杨孝祖、和洽。这六人都出身微贱之人。樊子昭是个卖头巾的,虞承贤为牧监(牧牛赶车),李淑才是乡间的农夫,郭子瑜为鞍马之吏,即为送信的邮差。

    这些人经许劭点评之后,随即都被当地郡守举孝廉。六人为官之后,皆能以才德治理乡郡,赢得百姓称赞。

    可惜的是,这种辩人流品、私情不协的行为,不久便因党锢事件的发生而被废止了,品评清议被朝廷明令禁止。

    时任汝南太守的徐璆,仰慕许劭的大名,主动找到许劭征辟他为功曹从事。许劭生性耿直,不善与人交际,和同僚关系也紧张,他最终弃官回家了。此后,公府再征召他为公府缘,朝廷也想授他为鄢陵县令,都被他一一拒绝了。

    许靖比许劭小一岁,两人因为政见不和,闹翻了,许劭不再理睬许靖。生活陷入困顿的许靖只能靠套马磨面艰难度日。

    前几年,颖川人刘翊继徐璆出任汝南郡太守,许靖这才谋到一个郡中掾史的小职务,但生活依旧很拮据。

    许靖看到许相的信,大喜,立即决定上京。

    ………………

    许攸匆匆赶到了青州平原郡的高唐城。

    高唐这地方很出名,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名都。

    许攸是奉刺史王芬之命,前来邀请华歆和陶皋到冀州共谋大事。

    许攸和陶皋,华歆都是好友,很早就熟悉。陶皋听完许攸的介绍,欣然答应。

    他们一起去找华歆,华歆却毫不犹豫的断然否决了。华歆说:“这废立天子的事,岂是我们这等小人物所能参予的,你们难道没有看到伊尹、霍光的下场吗?王使君受到襄楷大师的诱惑,胆大包天,竟然敢做这种事。你们看着,他这回死定了,搞不好要被诛九族。依我看,丘洪兄不要去了,子远也最好离开冀州府,回南阳避祸去吧。”

    两人笑华歆胆小,没有勇气,立即启程往冀州去了。

    ………………

    何进下朝后,没有回府,而是直接到了将军府司马何颙的府上。

    何颙把大将军何进迎进书房。

    书房内,袁氏门阀的家主袁隗正在和侄子袁绍闲聊。

    大将军和袁隗寒暄一番,彼此施礼后坐下。

    “你们也坐,都坐吧。”何进招呼自己的幕僚坐到自己的周围,然后说道,“老司徒的话没有错,陛下成功地拉拢了李翊那个什么都不懂的蛮子。如今陛下废嫡立庶的决心之大,非你们所能想象。”

    “哦。”袁隗惊讶地说道,“陛下可同意北军扩建?”

    “不同意。他说国库没有钱,保持北军有三万人足够了。”何进说道,“张太尉,崔司徒和杨彪,卢植他们读书太多,在这种情况下,还想着劝谏陛下及时回头,避免在洛阳发生血腥屠杀。迂腐啊,还是老司徒清醒,看到此事已经无法挽回,只有殊死一搏了。”

    袁隗笑道:“大将军不必担心,真要到了生死关头,门阀世族还是能够权衡利弊,支持大将军的。”

    “世族官僚们既不愿意看到奸阉擅权,也不愿意看到外戚主政,所以想极力维持这个平衡,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袁绍说道,“但是陛下自己不愿意被人所左右羁绊,他想改变现状,所以他们的劝谏和努力最终都是白费力气。”

    何颙说道:“杀了奸阉,大将军就可以完全控制洛阳,掌握国家权柄,那时,陛下从冀州回来,想不立太子都不行了。只是,这好像违背了陛下的意愿,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