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召唤之三国霸业 >

第258部分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258部分

小说: 召唤之三国霸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东面的虎牢关和旋门关进攻洛阳的依然是大军的主力,包括了曹操、乔瑁、刘岱、刘备、鲍信、张超、孔伷、孔融、张邈、袁遗和丁原共十一路诸侯,将近二十万大军。

    倒是从南面进攻的一路大军的兵力稍弱一些,包括李翊、公孙瓒、孙坚和袁术共四路诸侯,军队也只有六万多点。

    大家对这一路大军都没抱什么希望,因为李翊这家伙一看就没有认真攻打关隘的意思。而公孙瓒唯李翊马首是瞻,同样很难指望他真正出力。孙坚本来是一个有出力意愿的人,但奈何他在本次大战之初被袁术狠狠地坑了一回,损兵折将,与袁术有了隔阂,现在恐怕也不会尽力作战了。至于袁术,大家再清楚不过他到底是什么玩意儿了,要是指望他能够在战场上立下功勋,还不如指望老母猪上树呢。

    在分配完成之后,大家就纷纷行动起来。袁绍、韩馥和王匡三人最先撤兵,奔河内去了。

    见这三人走了,李翊和公孙瓒等人商量了一下,也从虎牢关撤离,往南面的颍川郡去了。孙坚因为在旋门关,自动成了他们这一路大军的前锋,率先赶往颍川郡的阳城。

    可是,李翊却没有直接随大军赶往阳城,而是借口回老家祭祖,在半路上溜了号。而事实上是他手下的李氏商会经过多年的打探,终于找到了一个牛人的下落。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徐庶。

    说真的,在汉末这个时代,找一个不是名人的人真的很难。以李氏商会的能量,依然花费了李翊数年的时间,才终于确定了徐庶的具体情况。

    这还得从去年发生的一件事情说起。

    在去年的时候,徐庶为人报仇,而后用土白泥涂于脸上,披散着头发逃走,被官吏抓住。官吏问徐庶叫什么名字,徐庶一句话也不说,官吏于是把徐庶绑在柱子上作出准备肢解的样子,并击鼓下令周围市场里的人出来辨认,但都不敢说认识这个人。后徐庶的一个朋友一起来将徐庶救走。徐庶非常感激,于是不再舞枪弄棒,一改自己平时的气节去求学。

    而他求学的对象不是别人,正是李翊的三舅荀靖。荀靖原本是不想收下徐庶这么一个弟子的,但见徐庶为人诚恳踏实,而且人也长得帅气,于是勉强答应下来。

    徐庶留在了荀家,李翊自然很快就得到了信息。不过当时他正在大漠上,鞭长莫及,只能让这件事情拖了下来。毕竟徐庶不是普通人,如果没有十足的诚意,可能难以将其收归麾下。

    只是,让李翊意外的是,当他亲自赶到荀家,与徐庶面谈之后,徐庶虽然没有直接拒绝他,却是没有答应跟随他,只是说自己跟随老师荀靖的时间还短,需要继续学习。

    这话初看上去很有道理,但李翊却明白,徐庶是委婉的拒绝了他的招揽了。

    但对于徐庶这样的大才,李翊并不想就此放弃,他打算学习前世的曹操,走曲线救国的道路。当然,李翊不会像曹操那么傻比,竟然派人把徐庶的老妈抓起来,然后威胁徐庶。这样绝对不可能让徐庶真正的归心,只会让他彻底失去徐庶这个大才。

    ………………

    李翊带着典韦等人来到徐庶的老家长社城,一口气买下几万斤粮食。

    在买粮食的时候,李翊还询问店家,附近哪几个村子最是穷苦。店家就告诉他,城南四个村庄最是疾苦,其中就有徐家村。

    典韦等人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主公买如此多的粮食。徐庶家的老太太吃一辈都吃不完,坏了多可惜。

    然而李翊昨日想了一夜,已经有了计较。

    据《三国演义》里面所说,徐庶中了程昱奸计,无奈投到曹操帐下的时候,徐老太太便悬梁自尽了。此番作为看来,徐老太太一定是个洁身自好之人。这样的人,必然是不会轻易受人恩惠的。若是买些好东西单独送过去,百分之百是不会接受的。

    另一方面,自己真要那么做了,凭徐庶的聪明才智,也一定会看出自己是拉关系去了,拉拢他的计划就泡汤了。

    所以他务必要做出是不经意来到徐家村,又不经意见到了徐老太太。给人以不知道是徐庶母亲的情况下,帮助她一番。

    那么如何做到不经意呢?

    李翊想了许久,最终还是觉得多花钱收购粮食,十里八村的救济一番,到时候救济到徐家村,不就遇到了吗!纵是徐庶再聪明十倍,也断不会想到自己是专门奔着他去的。

    如此一来,救济众多百姓,彰显自身的仁义,也拉拢了徐庶。就凭徐庶是个大孝子,他又是个任侠宽厚的人,有很大可能会被自己的仁义行为感动。

    所以李翊这才购买了几万斤粮食。

    当然,做这件事情也不会显得突兀,因为在前些年里,李翊一直让李氏商会在颍川郡老家做类似的事情,不过主要是在襄城县和颍阴县,长社县这边很少有顾及。

    然而,几万斤粮食也不是好散发的,所以当粮食散尽的时候已经天黑。

    当然,只是做这么一件事情,李翊知道想要达成自己的目的也非常困难。所以他还做了两手准备。

    对于身处乱世的人来说,有两个难题,其一就是吃饱饭,其二就是生病有人治了。要知道,这个时候经常发生瘟疫,很多时候都是因为病人生病后没有得到及时救治,然后传染蔓延开来的。

    李翊在组建军队后,一直非常注重意料,在军中专门成立了军医部门,为士兵提供良好的医疗条件。经过多年的发展,北疆军中的军医,水平已经非常高了。而随同李翊的亲卫军中的军医,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于是他就把主意打到了这些军医的身上。

    在第一个村子分发粮食的时候,李翊便对这个村子的村民说道:“明日李某便去徐家村救济,并且会派出大夫,到各村诊治病患,药材免费,头疼脑热,皆可过去就诊。”

    接受救济的千余村民感恩戴德,经过他们的传播,十里八乡都得知骠骑大将军李翊进来了,并且散发粮食救济百姓,仁义之名,名不虚传。(未完待续。)

第0377章 谋徐庶() 
李翊就在长社城内休息了一晚,第二天带着典韦、太史慈,以及几名军医,与随行的一队亲卫铁骑,又采购了上万斤粮食,一路向徐家村行去。

    来到徐家村,早有数百名听到消息的村民等候。李翊也不嫌麻烦,和颜悦色的给他们分发粮食,并让军医就地坐诊,同时暗中派典韦和太史慈去村中打探徐老太太的情况。

    村民感恩戴德,自此加深了李翊的仁义之名,自不必多说。

    到得中午,粮食散的也差不多了。这时候典韦跑了回来,对李翊说道:“主公,据我打听所知,徐老夫人依旧在家中,并未前来领取救济。那徐庶家家徒四壁,居然不来领粮食,真是奇怪了。”

    “人穷志坚,徐老夫人虽然是一介女流,然而做人有骨气,不受他人恩惠。怪不得,能够教出徐庶这样有大才的儿子。”李翊说道。

    典韦挠了挠他的光头,说道:“主公,咱们就跟那徐庶见了一面,而且他极少开口说话,主公怎么知道其有才?别是浪得虚名之辈才好。”

    李翊闻言微微一笑,暗道爷从后世而来,别的不敢说,识人这方面,自问无人能比。

    他琢磨了一番,便对一旁帮助散发救济的乡老说道:“老丈,村中人差不多都来领取了粮食,现在还剩下不少。不知村中可还有行动不便,或是不在家的村民?若是有,李翊当亲自送到家中。”

    “骠骑大将军真乃仁义之人也!”乡老非常感慨的说道。然后开始仔细的回忆村里面各家庭的情况。

    作为乡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乡老对徐家村的情况非常了解。思索了一番,乡老说道:“只有村尾的徐老太没有来领。骠骑大将军有所不知,这徐老太年轻的时候,曾在新野阴家当过丫头,是阴家大小姐的贴身丫头之一。因为阴家大小姐善妒,不允许徐老太填房,后来嫁给了村里的徐老三。徐老三死得早,徐老太就一个人带着儿子生活,一直靠自己的针线活挣钱度日,从来不接受别人的帮助。”

    李翊没想到一问就问出了徐庶的母亲,急忙说道:“原来如此!老丈头前带路,李某去探望一番老人家可好?”

    “好,好!”乡老不疑有他,急忙带路。

    “这下徐庶你小子跑不掉了,还不乖乖到本主公的口袋里来!”李翊暗自得意,嘱咐手下继续发放救济粮,带着典韦和太史慈跟了上去。

    李翊来到徐庶家中,便见是一座矮小的茅屋。在茅屋的周围,有简易的围栏。不过,茅屋虽然矮小,但却不破败,屋顶的茅草显然是新缮不久的。在李翊看来,这个活儿显然不是徐老夫人能够干得了的,不是村里人帮的忙,就是徐庶抽空回家缮的。

    “徐老太,骠骑大将军来看你了!”乡里带着李翊来到围栏外面,推开篱笆门高呼道。

    李翊刚跟着乡老走进院子里,就看见一个老妪慢步走出茅屋,脸上虽然多有风霜之色,但李翊还是看出这老妪与普通山民大有不同。

    老妪出来后问道:“骠骑大将军?可是襄城李家的李将军?”

    李翊一愣,没想到老妪竟然知道自己。

    乡老笑着说道:“正是。”

    徐母吃了一惊,作礼道:“骠骑大将军驾临,老身有礼了。”

    李翊急忙上前一步,扶住徐老夫人,说道:“老夫人不必多礼,是李翊叨扰了。顺之,子义,你二人将东西放下。”

    “是!”典韦和太史慈便走到茅屋的檐下,将带过来的柴米油盐等物放下。

    典韦看了看小院,摇头道:“居然比俺典家庄最穷的人家还穷。徐庶这小子,家里这么穷了,还往外面跑什么!”

    徐母见这许多物品,面有不悦,问道:“骠骑大将军,这是为何?”

    李翊连忙把先前就想好的说辞说了一番,最后说道:“今日,我率大军南下勤王,路过颍川,见当地百姓深受乱世之灾,所以就取了些粮食来。都是李翊无能,不能解救天下苍生于水火之中。”

    说到后来,他眼中泪水都流了下来,却是真正动了恻隐之心。

    典韦和太史慈见主公为百姓之苦而哭,心头激荡,跪倒在地,大声道:“典韦(太史慈)定当追随主公,剿灭叛逆,还我大汉子民以安宁,虽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徐母虽然只是一介村妇,却并不孤陋寡闻,知道李翊的威名,也听说过这些年来李翊为朝廷立下的诸多功勋,那是真正的功盖卫霍啊。这主要与颍川的氛围有关,当然也与李翊本来也算是颍川人有关。此刻她见到李翊痛哭,便觉得李翊不但是一个开疆拓土的功臣,更是一个仁义的大将,果然名不虚传。

    乡里怕她拒绝李翊美意,急忙说道:“徐老太,咱们这长社城十里八乡数万村民,这几日都得到了骠骑大将军的救济,可以过上一段时间好日子喽。多少年了,从未见过骠骑大将军这样仁义的好官。”

    徐母朝李翊深深一礼,说道:“骠骑大将军仁义,望骠骑大将军能够早日荡平环宇,在庙堂之上辅佐天子施仁政,解百姓疾苦。”

    有文化说出来的话就是不一样,李翊散去上万石粮食,见到数万百姓,唯有这徐老夫人说与自己为官之道听。李翊急忙还礼道:“徐老夫人所言甚是,李翊当谨记之。”

    他见徐母没有再拒绝自己的救济,趁势说道:“我还带来了医匠,为乡亲们诊治疾病。听说老夫人亦有宿疾,可否让其诊治一番?”

    乡老也在一旁说道:“骠骑大将军带来的医匠无一不是妙手回春的神医,这半日不单救治咱们徐家村的村民,四周的村民也诊治了无数。骠骑大将军免费送与药材,真是我等的救星,许多有病之人,得以保住了性命。”

    徐母见李翊是真的体察百姓疾苦,是真的仁义无双,便也不拒绝。

    于是李翊让太史慈回去,带了一个医术最好的军医过来,为徐老夫人一番诊脉,便知是积劳成疾,几服药开出来服下,在将养一段时间,便能够恢复往日的活力。

    李翊并没有马上离开徐家村,一方面给徐母治病,一方面与其拉关系,尽可能展现自己仁义的一面。另一方面,若是马上就走,实在有些做作的嫌疑,所以是必须要留几天的。

    他在徐家村留了三日,与村民一起吃住,一起下地干活。徐母见李翊居然会做农活,吃惊不已。其他老百姓也是心惊,别说是骠骑大将军这样位极人臣的大官,就说乡里那些大户人家的子弟,都不会做农活。他们便越发感到李翊真的是与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