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召唤之三国霸业 >

第259部分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259部分

小说: 召唤之三国霸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将军这样位极人臣的大官,就说乡里那些大户人家的子弟,都不会做农活。他们便越发感到李翊真的是与民同疾苦的好官,你看人家连农活都会!

    当他告别徐家村,周围村子数千百姓自发聚集起来送行,其中也有徐老夫人。她便想到,自己儿子若是学有所成,当辅佐像李翊这样的明主,才不枉此生。

    ………………

    李翊前脚刚走,徐庶后脚就回到了家中,他惦记母亲的身体,隔三差五的就会回来看看。要不然,徐家那小茅屋也不会经常得到修葺。

    当他走到家中,见到自家矮小简陋的院子,触景生情,暗道:“来日就去寻个差事,不能再让母亲为自己操劳了。”

    他回到家中与母亲见面,徐母便说出李翊的事情来。

    徐庶心中一动,急忙问道:“母亲大人,骠骑大将军可说起我的事情了?”

    徐母摇摇头,说道:“没有。”

    徐庶就若有所思。

    徐母疑惑的问道:“我儿为何有此一问?以骠骑大将军的尊贵,怎么会知道你?”

    徐庶便把李翊到颍阴荀家的事情说了一番,最后说道:“骠骑大将军前来颍川,意在招募谋士。”

    徐母此生最后的心愿,就是儿子有一个好出路,听了非常高兴。对方可是功盖卫霍的骠骑大将军,身份尊贵无比,如果儿子在他手下做事,那前途就真的非常光明了。于是就有些着急的问道:“可曾招募吾儿?”

    徐庶笑道:“骠骑大将军去荀家,为的就是招募我。只是我没有答应他的邀请。”

    徐母说道:“骠骑大将军这几日在村中居住,与村民吃一样的饭,住一样的房,还一起下地干活。”

    徐庶闻言大吃一惊,他见多识广,从未听说李翊这样身份尊贵的人,会如此于民同甘共苦的。

    徐母又说道:“骠骑大将军还带来了名医,给大家治病,救治了很多身患重疾的乡亲。我身体长年不适,吃了几服药,现在已经好转大半。听说这些医匠只是骠骑大将军麾下众多医匠中的一部分,而且这些医匠全是骠骑大将军本人亲自培养。骠骑大将军的多才多艺,由此可见一斑。”

    徐庶听母亲说自己的病好了,心中就对李翊十分感激。但他还是怀疑李翊是在作秀,思索了一下,说道:“骠骑大将军与民同甘苦,不知他为何如此?”(未完待续。)

第0378章 徐庶归心() 
徐母听出儿子有些质疑,不悦的说道:“骠骑大将军说,这是体验底层百姓的生活。只有知道百姓是怎么生活的,才会知道他们的疾苦与难处。将来若是有一天,也好制定具体的政策,改善百姓的生活条件。”

    她感叹道:“骠骑大将军说的多好,体验百姓生活,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许多话语从未听说过,但又说的让人暖心。我能觉察出来,骠骑大将军虽然也是出身世族大家,但他与那些世家大族为官之人有大不同。他们那些人关怀百姓疾苦,是为了名声人望,好自身地位的稳固,而骠骑大将军是真心为了百姓。”

    徐庶思索了一番,又问道:“骠骑大将军只来了咱们徐家村吗?”

    徐母微微一笑,说道:“儿啊,你是母亲我生的,我岂能不知道你心中所想?骠骑大将军根本不知道我是你的母亲,他也不是只来了咱们村子。这长社城的所有村子,骠骑大将军都去派发了粮食,让医匠去给病人治病了。而且据我打听,自从中平元年平定黄巾,回了一次襄城老家之后,这些年来,他的李家商会一直在颍川各地开善堂,救济贫苦乡民,甚至迁移一些活不下去了的乡民去北疆定居。”

    “而这一次,我亲眼所见,骠骑大将军说起人民疾苦时动情落泪。他说现在力所不及,待得将来只要有能力,便尽最大的努力去改善百姓的生活。让耕者有其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骠骑大将军说的多好啊。”

    徐庶闻言,心中动荡。李翊这些年来做的事情,他再清楚不过了。平定黄巾,又平定辽东叛乱,征服了辽东和大漠,为大汉国开疆拓土数万里,几乎硬生生的以个人之力,打下了另一个大汉国的疆土。

    但也正是因为李翊的功勋太大,让徐庶心中对跟随李翊有了疑虑。自古都有一种说法,叫做功高盖主。纵观历史数千年,那些为国家开疆拓土、战功赫赫的大将,有哪一个得到善终的?

    更何况,骠骑大将军李翊还跟其他门阀士族的关系很不好,甚至有水火不相容的架势。就连老师玄行先生,都不止一次跟自己说过,骠骑大将军要是继续现在的行为下去,恐怕会为士人所不容,落得个大将军何进那样身死族灭的下场。

    的确,骠骑大将军现在是实力雄厚,坐拥二十余万大军,雄霸北疆,士人们一时奈何他不得。但一旦大汉国逐步剿灭叛乱,归于治世,士人们腾出手来,一致对付他的话,恐怕他也难以抵挡得住。

    想当年,大将军梁冀是多么的煊赫啊,可在士人联合宦官出手对付他之后,还不是一夕毁灭?

    因此,哪怕徐庶很赞成李翊在北疆施行的那些有利于他这样出身寒门的人的政令,他依然不看好李翊。这也是他在荀家的时候,拒绝李翊的原因。

    徐母却不完全知道儿子的心思,继续说道:“我儿游学多年,当用你之所学造福百姓。我不知其他人如何,但是骠骑大将军是我这一生见到过最仁义的官员。若是能够辅佐他成为朝廷重臣,一定能够整治贪官污吏,咱们百姓也能过上好生活。”

    徐庶闻言,半天默不作声。

    知子莫若母,徐母便喝道:“我儿还在犹豫什么,骠骑大将军已走半日,你再不去追,便错失明主矣!”

    “这……”徐庶的本意,还要在观望一下。

    徐母见他犹豫,勃然大怒,拍案骂道:“你去颍阴玄行先生(荀靖号玄行先生)门下求学一年有余,我以为你因此学业有进,为什么还不如没有去求学的时候了!骠骑大将军为我大汉开疆拓土,威名震天下,仁义布四海,你为他做事,那是你的荣幸,你也肯定能够被他重用。若是放弃了他,便是弃明投暗,是最愚蠢的行为!到时,我还有何颜面去九泉之下与你父亲相见!你因此玷辱祖宗,枉生于天地间!”

    徐庶大惊,急忙拜伏于地,说道:“母亲请息怒,孩儿这就去追骠骑大将军!”

    说完,徐庶匆匆忙忙的出了院子。

    来到外面,徐庶抹了把汗,又开始犹豫:“李翊言行是一致的吗?他要是真的想荡清寰宇,为什么又不尽出北疆精锐,剿灭董卓呢?想必以北疆大军的精锐,连强大的鲜卑人都战胜了,再打败董卓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儿吧?”

    但想到母亲所言,他又不由得有些怀疑自己是误会了李翊了,最终还是一咬牙,朝阳城方向追去。

    追了大概五十里地的样子,徐庶就看见了李翊。他正带着太史慈和典韦,以及一队亲卫,慢慢的向西北方向行去。

    到了这个时候,徐庶也不藏着掖着了,直接追了上去。

    李翊看见徐庶追来,心说事情有门。现在只要真正让他归心,那就万事OK。徐庶为人最忠诚,看看他和刘备的事情就知道了。因为他最初认可了刘备,因此就算是迫于外界压力,不得不离开。可到了曹操手下之后,依然是心向刘备,完全不给曹操这个新老板出谋划策。

    尽管心里面非常高兴,但是李翊表面上却是不动声色,他问徐庶道:“元直,你如此匆忙的赶来,是为我送行的吗?”

    徐庶被李翊这么一说,白净的脸有些泛红。毕竟他之前可是拒绝了李翊的,虽然只是委婉的拒绝,但现在又主动跑来投奔,真的有些丢脸。

    不过,要是言不由衷的跟李翊寒暄几句,然后再灰溜溜的跑回去,那丢脸程度恐怕也差不多了。

    只是,徐庶如此聪明的人,自然不会被李翊一句话给拿捏住,他朝李翊鞠了一躬,说道:“骠骑大将军,徐庶此来,是有几个问题想问问骠骑大将军。”

    李翊心中暗笑,不过还是不动声色的说道:“不知元直有什么疑问,请尽管问来。只是李翊才疏学浅,却不一定能给元直解惑了。”

    徐庶讪讪的说道:“骠骑大将军太谦虚了,纵观大汉国,谁不知道骠骑大将军是有名的文武双全。是这样的,我听了骠骑大将军一番话,有这么几个疑惑……”

    随即,徐庶就上次李翊去颍阴荀家招揽他的时候,两人谈及的一些话题,随口提了两个问题,然后又就他了解到的北疆的政令提了几个问题。

    虽然是借口,但徐庶毕竟是有大才之人,这问题也是问的很有深度,而且切合李翊和北疆的现状。

    因为知道徐庶前来的真正目的,所以李翊是认真的回答,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全部通过这些问题给表达了出来。

    徐庶这时候才发现,李翊真的不只是传说中的勇武过人,文才与谋略也是俱佳,甚至在政令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心中对李翊的认同感就越来越高了。

    最后,他想了想,对李翊说道:“骠骑大将军,不知你对当今的时局有什么看法?”

    李翊这时候已经非常确定,徐庶的确是来投奔他的了。他问的这一系列问题,都算是考较他的。而现在问的这个问题,无疑是最后一个问题,也跟前世他每次考试时遇到的压轴题差不多。这个问题虽然不会改变徐庶追随他的事情,但是却会影响徐庶对他的认同程度。如果能够有一个完美的回答,肯定是有极大的好处的。

    因此,李翊斟酌了一番言辞,这才说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前后历时两百余年。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我大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适逢王莽乱政,天下大乱再起,又是两百余年。后来光武中兴,传至先帝,已经过去一百六十余年了,爆发了黄巾之乱,至今仍然没有平定。”

    “因此,我认为这大汉天下又到了乱世来临之时。乱世来临,再以治世的策略,万难荡平环宇,让天下重归安宁,必须寻求变通,我在北疆的施政,就是在做一个尝试。我希望通过这个尝试,找到一个能够适用于整个大汉的新政,让我大汉能够重现辉煌。”

    徐庶感慨的说道:“没想到骠骑大将军所谋如此深远。”

    李翊笑道:“元直愿意陪我一起,完成这旷世伟业吗?”

    徐庶拜倒在地,大声道:“徐庶愿追随主公,造福天下。”

    而随着徐庶的这一拜,李翊的武将系统里面就多出来了一个名字,正是徐庶的情况。

    李翊最先注意到的,自然是徐庶的五维数值。而在看了徐庶的五维数值之后,李翊脸上的笑意更浓了,因为徐庶的五维数值非常的出色:统帅90,武力81,智谋95,政治90,魅力91,竟然是一个甲类S级人才。

    李翊哈哈大笑,连忙扶起徐庶,说道:“我得元直,真是如虎添翼啊!”

    两人四臂互扶,目光对视中惺惺相惜。(未完待续。)

第0379章 京洛变局() 
就在李翊在颍川优哉游哉的搜刮人才的时候,提前赶到阳城的孙坚却是陷入了烦恼之中。

    当孙坚和自己的一帮部下们正在为是否继续进攻而犹豫不决的时候,后将军袁术却在大踏步后退,直接向南阳治所宛城而去。而骠骑大将军李翊的大军以及河间国相公孙瓒的大军,则是停在了阳翟城,说是在等骠骑大将军赶上来。

    袁术给孙坚写信说:“文台,回来吧,不要打了。骠骑大将军此次南下,明显不是想要打仗的样子,你想想以前骠骑大将军行军是多么迅速的,现在呢,他的大军全是骑兵,行军速度却连我们的步兵都比不上。因此,这一战我们不要指望他跟公孙瓒了,我们还是以退守为上策。”

    孙坚气得破口大骂。他和部下心知肚明,这次是上了袁术的当了。自已一路北上,连杀荆州刺史和南阳太守,但结果却是袁术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荆州和南阳拿到了手。

    “这也叫讨董?”黄盖骂道,“我看这是为他袁阀打天下。”

    “主公,我们回去算了。”朱治小声说道,“大乱将始,主公如果能确保长沙,不失为自保之策。”

    “不能回去。”祖茂称急忙劝道,“王睿和张咨已经被我们杀了,主公现在已经骑到了讨董这个虎背上,想下是下不来了,只有继续征伐。”

    孙坚等人一筹莫展之际,孙坚的侄子,长沙府督邮孙贲带着一个人走了进来。孙坚一看,不禁惊呼出声:“镜明,你怎么来了?”

    那个年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