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召唤之三国霸业 >

第268部分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268部分

小说: 召唤之三国霸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翊在书信的最后说道:“如果公路兄同意制衡,愿意合力出兵平叛,我将竭力帮助公路兄铲除奸侫,报仇雪恨,以戡乱社稷,实现太傅未了之愿。”

    袁术对李业等人笑道:“怎么样?骠骑大将军在书中只字未提洛阳,其用意非常明显,他不会再让我们进洛阳集结兵力攻打董卓了。”

    “只是这样一来,形势对我们非常不利。”荀正说道,“虽然主公可以因为制衡之策暂时平息了京畿危乱而获得盖世功勋,可以因为出兵平叛暂解社稷危机而获得大义名分,但主公和各地州郡需要派出兵力去兖青徐三地平叛。平叛需要时间,需要消耗大量的钱财和兵力,而董卓和李翊则可以趁此机会得到足够的喘息时间恢复元气。一旦他们养好了伤口,我们……”

    “李翊的说法是对的,你们未免过虑了。”袁术说道,“由于李翊的阻挠,现在我们已经无力攻击洛阳了。如果兖青徐三州的蚁贼叛乱不能及时平息导致蔓延成亡国之祸,那我们就面临生存危机。大家不得不花费更大的力气去平叛,到那时结果就很惨了。我们伤痕累累,实力巨损,不但无力攻击董卓,更有被董卓铲除的可能。”

    “我们现在答应李翊的制衡之策,主动和他联手平叛,其结果就大不一样了。有了北疆大军的参加,平叛自然要迅速容易得多。我们也能因为李翊的支持而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李翊也能因为得到我们的帮助而恢复元气。”

    “平叛结束后,李翊是继续和我们荣辱与共稳定社稷,还是和董卓狼狈为奸祸乱朝纲?显而易见,李翊会选择前者。李翊如果要和董卓联手,何必花费这么多心思?他直接拿下冀州和南阳不就行了?”

    李业、荀正和阎象等人想想也是。李翊这么做,虽然主要目的是为了稳定自己的北疆,但对争执各方来说,尤其是对岌岌可危的社稷来说,何尝不是利大于弊?

    袁术几人商议了很长时间,反复权衡了其中的利弊,最后终于下定了决心。

    阎象随即去请刘伯温议事。

    望着阎象匆匆离去的背影,李业长叹道:“我们这么做,置天子和朝廷于何地?”

    袁术冷笑道:“这年头,天子算什么?看看董卓和李翊,我大汉最有权势的两位重臣。谁把天子和朝廷放在眼里?董卓随意废黜天子攫取权柄,李翊肆意践踏皇权蔑视天威。这两人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为所欲为,早就无法无天了。天子现在就是个摆设,朝廷就是个空架子,将来……”

    袁术嘿嘿冷笑道:“将来只有把这两人杀了,我大汉才有重振的希望。”

    等到刘伯温到来之后,袁术对他说道:“我将重拟檄文。向天下遍告制衡和平叛之策,以便和骠骑大将军迅速联手,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平息京畿危机,共讨蚁贼之乱,稳定社稷。”

    接着袁术笑道:“我既然已经同意了骠骑大将军的建议,骠骑大将军和公孙瓒将军是不是可以出兵阳翟城,打开西凉军的封锁,让孙坚平安归来了?”

    刘伯温说道:“我家主公和公孙瓒将军接到袁将军的回书后,阳翟城当然会还给袁将军,孙坚也会安然无恙地回到鲁阳。只是,袁将军是不是也应该做出点表示?”

    袁术点头道:“西凉军撤回河南尹地界,我就撤军,然后我在南阳等候骠骑大将军的消息。只要骠骑大将军有请,我立即派人和你们商谈诸般制衡和平叛的具体计策。”

    “那粮食呢?”刘伯温问道,“我们是不是可以在豫州和荆州等地任意买粮?”

    “骠骑大将军可以,但董卓不行。”袁术说道,“如果你们把粮食转手送给董卓,我立即封锁各处要道。我绝不会让董卓得到一粒谷子。”

    第二天,刘伯温拿着袁术的回书,告辞而去。

    朝廷招抚使太常马日磾、御史中丞皇甫嵩和尚书令丁宫此刻也到了南阳宛城。

    袁术没有出城去接,而是命令李业先去问问,他们来干什么?如果是受董卓的指派来谈和,那就免了,叫他们立即滚回长安去。如果是奉天子令来下旨,我就去接。

    皇甫嵩对李业说,你去告诉袁公路,我们是奉天子令来下旨的,和董卓没有关系。

    进了城,袁术接旨。只是尚书令丁宫还没有读上几句,袁术就跳了起来,大叫道:“招抚?招什么抚?我是大汉叛逆吗?我是祸国的蚁贼?这哪里是天子的圣旨,这分明是董卓的矫诏。此旨我不接。”

    马日磾怒骂道:“袁公路,你竟敢忤逆圣旨,你眼里还有天子吗?”

    袁术冷笑道:“我袁家世代忠良,忠诚于天子,忠诚于大汉,但我不忠诚于奸侫,不忠诚于董卓。今日天子受奸侫胁持,朝政为奸侫所控,我袁家更是惨遭奸侫杀害,我岂肯接这奸侫的圣旨,听从这奸侫的摆布?”

    袁术转身指着杨弘说道:“把檄文读给几位天使听听。”

    马日磾、皇甫嵩和丁宫三人听完袁术所拟的檄文,顿时又惊又喜。

    惊的是,骠骑大将军到底还是快了一步,他不但成功说服了袁术,同时也把大汉天子和律法践踏至尽,大汉危矣。

    喜的是,此行的目的算是达到了,袁术不但停止进攻洛阳,还要和李翊一起去征讨蚁贼,京畿危机算是暂时解决了一半。

    “我袁术今日指天为誓。我尊奉当今天子,愿意为大汉社稷粉身碎骨。”袁术手指苍穹,义正严辞地大声说道,“待我平定了蚁贼之乱,我将和骠骑大将军联手西击,铲除奸侫,共迎天子回京主政。”

    袁术坚决不接招抚圣旨,但他接下了天子的赐封圣旨。

    他现在名正言顺的以后将军一职兼领南阳太守,还做了阳翟侯,食邑两千户。孙坚受封破虏将军的圣旨他也代孙坚拜领了。

    此时对马日磾等三人来说,袁术愿不愿意受抚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说服他接受皇甫嵩所提的内部制衡之术,以便完全解决京畿危机,尽快让天子回京主政。重振朝纲,挽救倾覆在即的大汉社稷。

    三个人都是袁术的长辈,也是名震天下的大汉重臣,他们所提的建议袁术不能不重视,但他无法忍受和董卓同殿为臣。这不仅仅是因为董卓杀了袁隗和袁家五十多口性命,更重要的是它涉及到了大义。如果和董卓握手言和,那讨董檄文又做何解释?袁阀将来何以立足于朝野之间?

    “董卓不诛,我绝不回朝。”袁术非常坚决地说道,“这一点。请三位天使务必理解。现在兖青徐三州蚁贼肆虐,社稷动荡,平定暴乱远比铲除奸侫重要,所以我不想打洛阳了,我要暂时放下讨董之事,和骠骑大将军一起到兖青徐三州平定叛乱。待叛乱平定了,我自会和骠骑大将军解决董卓之事。”(未完待续。)

第0391章 李翊的真实目的()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事要一件一件地做。马日磾、皇甫嵩和丁宫三人久历朝政,知道此时不宜再劝。现在只要让袁术了解长安朝廷上的士族官僚对解决京畿危机的态度,只要能让讨董大军暂时转移和搁置朝廷内部这个激化的矛盾,转而去集中力量平叛,此事终究会随着时间的逐渐延续和形势的千变万化而出现不可预料的转机。

    大汉的士人也罢,武人也罢,谁都不想去摧毁这个自己赖以生存的社稷。比如现在,当青州的蚁贼之祸危害到大汉安危的时候,针锋相对的武人和士人随即放弃了争斗,这就像当年的奸阉和党人,在大难临头的时候,大家义无反顾地放下了彼此的仇怨,上下齐心,一起剿杀危及自己生存的巨大威胁了。

    挽救大汉的转机必然会随着青州蚁贼的平定而出现。

    马日磾说:“你既然口口声声说自己尊奉天子,忠诚于天子,那天子要你把赋税送交大司农府,你愿不愿意?”

    袁术笑道:“我当然愿意,但我现在拿不出来。从去年十二月开始,我就起兵讨董。到现在已经整整五个月了,你说我要花费多少钱财?还有,我马上要整顿军队去兖青徐三州平叛,我的军队,孙坚的军队,豫州的军队,还有北疆骠骑大将军和公孙瓒的军队,几万大军都需要粮饷辎重,你说我要准备多少钱粮?请三位回奏陛下,臣的确是有心无力啊”

    马日磾摇头苦笑道:“那这样吧,你不要封锁通往武关的驰道了,你把路让开,让关中的门阀富豪可以到南阳来买粮,行不行?”

    袁术面对马日磾三人咄咄逼人的眼光,犹豫着说道:“你们知道,最近袁绍为家主继承的事和我争得很厉害……”

    “好,我为你解决。”马日磾气道,“我和义真留下,为你四处游说。元雄带着你的奏章和你那份遍告天下的檄文立即回京,为你向陛下讨要一份嘉赏诏书,这样你继承家主应该十拿九稳了吧?”

    袁术微微一笑,满意的说道:“等天子圣旨一到,我立即让开驰道。”

    ………………

    在袁术接到圣旨的差不多同一个时候,在襄城驻留的李翊也接到了圣旨。

    天子拜李翊以骠骑大将军职领大将军事。

    在汉朝,大将军一向都是由外戚担任,李翊不是外戚,按律也只能兼领了。现在天子年幼,董卓主政,拜李翊为代理大将军显然是董卓想拉拢李翊,和天子的宠信扯不上半点关系。

    大将军掌四方征伐,所以天子特意下旨,考虑到大汉现状,命令李翊主掌司隶、并、幽、冀、兖、青、徐七州以及辽东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总共九个州级行政区的兵事大权,速速平息京畿危机和蚁贼叛乱。

    李翊接到圣旨,就开始紧锣密鼓的筹划起来。他之所以这么急切的想要去豫兖青徐四州剿灭叛乱,并不是说他真的有意为这些地方的诸侯帮忙,而是为了这些地方的人口。

    作为重生者,李翊非常清楚,这些地方的叛乱,等到当地的诸侯腾出手来剿匪的时候,十个人中至少有七个人要丧命。大汉朝的人口,之所以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有六千多万的巅峰,滑落到只有一千多万人口,除了诸侯间的相互征战带来的人口伤亡之外,各地层出不穷的叛乱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之一。这些东汉土生土长的诸侯,心里根本就没有百姓,他们把老百姓当作蝼蚁,当作牲畜,随意抢掠****。他们一个个都把人命看得很轻,动不动就是屠杀。

    李翊很清楚,自己很难改变这些人的观念,也阻止不了他们的行为。所以,他只能尽一切可能来减少这些行为造成的百姓伤亡。他的计划是,去这几个州之后,用粮食开道,尽可能的劝降叛乱的百姓,并将他们迁移往北疆。

    事实上,如今的北疆,因为李翊通过召唤系统兑换到的一系列先进农业科技,生产能力已经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如今的北疆,缺的不是粮食,缺的是人口。

    在超过六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一千五百多万人口,人口之稀少可见一斑。这简直比后世的加拿大的人口密度还要小。人家加拿大一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好歹还有三千五百多万人口呢。

    根据李氏商会的私下统计,在此刻的中原和南方的十个州,有四千万左右的人口。李翊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向北疆迁移至少五百万人口,没有上限,越多越好。

    因此,李翊在看到袁术的檄文和回书之后,非常高兴。他决定答应袁术所提的条件,立即和袁术商谈具体的制衡之策和共同出兵平叛事宜,争取在七月初之前和袁术组建平叛大军到徐州平叛。

    不过,李翊感觉跟袁绍议和的事估计非常困难,因为双方的分歧太大了,袁绍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权利,所以李翊要求留守幽州的穆桂英和留守并州的徐达尽早商量一个办法,利用袁绍和黑山黄巾军缠斗不休、粮草紧缺的机会,主动出击,重创袁绍,能把他杀了最好,免得将来遗祸无穷。

    李翊派了郭嘉到洛阳去,尽一切力量说服朱儁,利用朱儁的威望,先把三方制衡的事定下来,这样出兵徐州才有可能。

    另外,他还决定组织人力到豫州、荆州去买粮,赈济流民,帮助朱儁把河南尹稳定下来。

    李翊专门写了封信给张燕,命令他立即派人到黑山去联系各路黄巾军首领,尽可能说服白绕于毒等人率部下山。愿意受抚当然是好事,不愿意受抚也没有关系,他们可以到冀州的常山、中山、巨鹿和赵国四郡屯田,只要不祸乱大汉,有些事将来再说。

    李翊说:“如果白绕于毒等人的大军过了黄河,和兖州、青州的司马俱、徐和等黄巾军会合了,中原势必大乱,那这场暴乱想平定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最后,李翊给董卓写了一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