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召唤之三国霸业 >

第273部分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273部分

小说: 召唤之三国霸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朱虚,才算是有个落脚点。

    丁原有些感慨的说道:“好在朱虚城池颇为坚固,城内粮草也足,管承围攻不下,只能屯兵城外。现在孔北海被围在朱虚,也不知最后该是怎么个了局。”

    本来,在李翊率领平乱大军东进之前,黄巾军大帅徐和是打算率领大军,由青州攻入兖州,北上跟黑山黄巾军汇合的。当时,丁原整个人都吓坏了,呆在奉高城不敢动弹,还给袁绍写信,说是已经被黄巾军围困了,事实上当时黄巾军距离奉高城还有几百里呢。

    后来李翊和公孙瓒率领大军东进平叛,一路势如破竹、摧枯拉朽,徐和就放弃了攻打兖州的打算,丁原这才得以解脱。现在说起孔融的情况,也是心有余悸。

    孔融被围?这桥段听起来很耳熟啊!李翊听得心中一阵猛跳,是提前了,还是说历史上的记载本就不够明确?如果真是自己想的那个典故,会是谁前来求援呢?毕竟,如今太史慈已经在自己手下了。

    好奇的他急忙急问道:“北海可有求援的使者到?”

    定远摇头道:“没有,管承兵马极多,将朱虚城围得水泄不通,又哪里出得来人?朱虚毗邻琅琊,就算孔北海欲求援,应该也是向徐州求援,应该不会舍近求远才对。”

    说着,丁原又叹了口气,说道:“大将军,正如丁某之前说的,青州的局势实在太混乱了,你想打败几路黄巾不难,但仅凭手中六千铁骑以及公孙将军的一万五千人马,深入青州的话,很容易就会陷入合围。青州这里不比洛阳,山势连绵,林丘众多,随处都可以打埋伏,想要平定,须得以大军四面围剿才好。”

    丁原很佩服李翊的能力,也很支持李翊的决策,青州黄巾为祸太重,如果任由他们肆虐下去,青州几十年都恢复不了元气。

    其实,现在的青州就已经残破非常了,等到青州境内彻底被糟蹋完,临近的几州恐怕也要不得安宁了。

    黄巾已经纵横齐国了,没了这道屏障,泰山的平静也可能被打破。若是没有李翊,丁原自然无计可施,但现在有了精兵强将,他就可以想想以前不敢想的事了。

    李翊自然不会听丁原的,他摇头道:“有关于如何平定青州,李翊心中已经有了些成算,今日正好请建阳兄和诸君参详一二。”

    “已经有了?”李翊的效率让众人震惊,才到达泰山一天,连泰山的情报还没收集全,就已经有了攻略青州的计划,这是什么速度啊?

    李翊笑道:“只是个大概的计划,要做的准备很多,远谈不上具体实施……目前掌握的情报显示,青州很乱,青州贼军都是本地人,对地理更熟悉,接战不利,随便找个山林一钻,我军就无可奈何,强行追击,又容易遭遇埋伏……再加上收复的地方又要驻守,贸然进军的话,别说两万大军,就算二十万大军也未必够用。”

    他竖起一根手指,沉声道:“所以,最好的办法不是主动攻进青州,而是引蛇出洞,在我们预设的战场跟他们作战。”

    丁原迟疑的问道:“引到泰山来?能成功吗?”

    “就算我们不引,他们迟早也是要来的。”李翊用很确定的语气说道,“先前黄巾虽然猖獗,但很少攻打郡城,更别提州城了,因为他们没有攻城器械,拿坚城厚壁一点办法都没有。可是现在,他们已经开始围攻临淄了。诸位觉得这说明什么?”

    刚刚加入李翊军中不久的徐庶首先开口道:“要么是他们的实力和胃口已经足够大,要么就是他们的补给已经出现短缺,亦或二者兼而有之。”

    他是新人,年纪又最小,自然只能做那引玉的砖头了。

    徐庶回答得很流利,然后话锋一转道:“可是,主公,就算如此,青州黄巾可以选择的路线也很多,比如渡河去冀州,或者从济南国攻进济北,进而攻略东郡,与黑山贼汇合,你怎么能确保让他们来泰山?”

    微一停顿,徐庶又补充了一句:“主公的战略虽然没错,但青州黄巾的数目何等庞大,一旦开始移动,凭目前的兵马能否战而胜之,并聚而歼之?”

    李翊笑道:这个嘛,就要大家一起动动脑筋了。目前做的布置采取的是双管齐下的套路,一方面整军备战、安顿内部,另一方面健全谍报系统,并以之向青州渗透……”

    如今李翊虽然只带了六千铁骑,但是军中却是猛将如云,谋士如雨。武将方面,典韦、太史慈、宇文成都、陆文龙、黄忠和魏延六员大将,个顶个的厉害;而谋士方面也是丝毫不弱,甚至更强,徐茂公、刘伯温、郭嘉和徐庶,哪个不是最顶尖的谋士?

    现在李翊的计划就是用徐茂公等人制定作战计划,然后由麾下大将去执行。

    原本的典韦、太史慈、宇文成都和陆文龙已经在军中各有负责,倒是新近加入大军的黄忠和魏延,要进行明确安排。

    李翊看向黄忠,说道:“汉升,我本来想让你去统带弓弩兵,后来想想,觉得有些大材小用……”

    把武将招入麾下,不能就那么放着,要用起来才行。只是有个问题很麻烦,那就是李翊现在带在身边的力量有限,并不能为黄忠和魏延做最终安排。

    最合适黄忠的位置,似乎是统带弓弩手,但见识过真正的会战之后,李翊的想法已经改变了。在会战之中,弓弩手其实不是独立成军,而是作为阵列战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存在的。

    军队中的弓弩手讲求的不是射术精准,而是要求号令划一,发动齐射时,对指定的目标区域造成最大的打击。让黄忠去统带弓弩手,就等于将这位名将放在普通校尉的位置上,浪费资源。

    黄忠不动声色的听着,他心中有傲气,不愿落于人后,同时他也相信名震天下的骠骑大将军,相信对方费尽心思的招揽了自己,不会将自己搁在一边不予理会。

    实际上,他自己也很犹豫,不知道自己在北疆军中到底如何定位,因为北疆军中的猛将实在是太多了,而他又是来的最晚的两个之一。

    所以,对李翊的安排,黄忠未尝不是充满了期待的。(未完待续。)

第0398章 太史慈带兵() 
李翊对黄忠吩咐道:“你去军中挑一批弓箭手出来,要射术好,或者有这方面潜质的,人数不用太多,一千人左右就好,等你挑完人,我在与你一起完善训练和作战的章程。”

    “一千人左右?”黄忠心中一动,“主公,莫非你是想……”

    李翊点头道:“不错,我的想法,就是训练出一批神箭手,让他们作为战场上的刺客潜伏下去,在大战中,专门对付高价值的目标……”

    虽然来到这东汉已经整整十年了,但李翊却没有忘记他前世的职业。这些年来,他也培养了不少的特种人才,如今主要都在李影负责的暗影组中。这些人的特长是潜伏与刺探消息,还有就是搏击,也算是传承了李翊前世掌握的一部分特殊技能。

    但是,他还有一个想法没有得到实现,那就是狙击手。前世的时候,李翊的射击是顶尖的,但使用的都是热武器,对于弓箭弩箭这些冷兵器的使用,只能说是很一般了。而他的麾下,虽然也不缺百步穿杨的射手,赵云、太史慈和吕布,一个个的射术都是暴强的,但是要说到对弓箭的理解,却都很一般,想要用他们建立一支精于射术的特种部队,更是力有不逮。

    但黄忠就不同了,通过这段时间的了解,李翊知道,黄忠不但本身射术神乎其神,对于射术的理解更是常人难及,甚至在教导方面也很不错。这样的人才,简直就是最适合的狙击部队教官啊。

    当然,考虑到黄忠那高达87的统帅能力,还有96的武力,让他当一个特种狙击部队的教官实在是大材小用,但是,李翊也没有打算长期让黄忠做这样的事情。等到回到北疆,黄忠肯定会得到重用的。

    李翊只是希望让黄忠在近期内把这支部队成立起来,并对他们进行训练。只要这批特种部队的成员,有黄忠一两成的本事,能发挥出的作用就相当惊人了。

    这些箭手不单要射术高超,而且还得有一定的伪装能力和近战能力,黄忠显然是最合适的主将,李翊只要起到从旁指点的作用就可以了。

    黄忠一抱拳,朗声道:“末将遵命。”

    在安排了黄忠之后,李翊随即又给魏延做了安排。

    李翊此次带来南下的铁骑只有六千人。而现在他手中刚好有六员大将:典韦、太史慈、宇文成都、陆文龙、黄忠和魏延。现在黄忠从六千近卫铁骑中挑选一千人,成立特种狙击部队,李翊就把剩下的五千人重新分配组合,由其余五人各自率领一千人,参与此次的青州黄巾军征讨之战。

    虽然六千亲卫铁骑重新整军,但毕竟都是北疆最精锐的士兵,在整个大汉国可谓也是没有哪一支部队可以与其比肩,所以各自训练的速度都是非常快的。就算是黄忠新成立的特种狙击部队,训练进占依然恐怖。毕竟,能够入选李翊亲卫铁骑的士兵,射术本来就不会太差。现在又有黄忠这样的人教导,进度更是快速了。

    就在这样紧张而又惬意的整军训练中,时间很快到了初平元年的五月底。

    李翊没有等来青州的使者,反倒是从西面传来了一个消息。那就是朱儁联合袁术以及孙坚,突袭洛阳南面的广成关,守将樊稠兵败,只率领不足千人逃离。然后袁术和孙坚再次攻打伊阙关、大谷关和轩辕关,三关的守将徐荣、宋宪和周毖率军反水,投入了袁术的麾下。

    兵临洛阳城下的袁术再次举起讨董大旗,京洛之地烽烟再起。

    对此,李翊只是表面上发了个檄文,声讨一下袁术的出尔反尔,却没有做出什么实际行动。他早就看出来袁术不会真的跟董卓握手言和,当初达成的那个制衡,也只是李翊想到的一个名正言顺退兵的借口。

    而在得到这个消息不久,李翊等候已久的青州使者终于到了。然而,让李翊有些失望的是,来的人并不是什么突然爆发出来的猛将,而是一个老熟人——当初在虎牢关下,被张绣斩断一臂的武安国。

    不过,因为如今李翊跟孔融不再是盟友,他不能通过武将系统的超级查询功能查看武安国的能力。但是考虑到他本来的武力就只有85,现在又断了一臂,恐怕武力将有些折扣。不过他能够从万军从中杀出来,显然他的武力依然是不错的。

    武安国见了李翊,马上见礼,说道:“见过骠骑大将军,在下奉孔使君之命,特来求援,眼下,孔使君被困都昌城,黄巾贼正四面攻打,危在旦夕。”

    李翊说道:“我已经听说了这个消息,也非常想要救援孔北海。但奈何手中兵力有限,恐怕力有不逮啊。”

    武安国听了李翊的话,一下子显得非常失望。但他却不敢说什么,一来,李翊的兵力的确不多,二来,却是慑于李翊的威名。

    不过,武安国没有说话,太史慈却是开口了,他站出来说道:“主公,昔日孔使君曾有恩于我,今日他有难,不可不报。慈愿替主公走一遭,一来不致让主公落了见死不救之骂名,二来也算是报答当初孔使君对我的恩情。”

    听了太史慈的话,李翊顿时有些傻眼了。看来,这历史的惯性还真是强大啊。就算是现在太史慈到了自己的手下,依然还是卷进了这次事件。

    见李翊沉默不语,太史慈还以为李翊是担心损兵折将,他马上说道:“慈只身前往,并不会导致大军损失。”

    李翊摆手道:“不妥。既然子义决意前往,那你就带本部人马一起前往吧。”

    “汉升,文长,你二人入我军中,还没有经历大战,如今这个机会却是正适合你二人发挥,你们就率领本部人马,与子义一道,做子义的副将,同去青州解围。”

    “……喏。”黄忠和魏延微一迟疑,但最终也没提出质疑。

    ………………

    太史慈和黄忠、魏延二人带着三千铁骑,沿着淄水河谷快速北上,很快就赶到了泰山郡东方门户莱芜。

    一路上,魏延和黄忠对于太史慈都是言听计从。这主要是因为三人的身份,太史慈虽然名气不大,但毕竟是李翊的亲卫大将,黄忠和魏延两个纯新人,自然是不敢怠慢的。

    到了莱芜之后,太史慈把黄忠和魏延两人叫来,商议救援孔融的计策。

    太史慈从地上捡起几块石子,一一摆在了树桩上,对黄忠和魏延二人说道:“这仗其实好打,我去北疆虽然已经有好几年了,但对于青州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这次行动,我至少有八成以上的把握,两位请看……”

    太史慈指着地图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