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召唤之三国霸业 >

第291部分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291部分

小说: 召唤之三国霸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0422章 狗急跳墙的董卓()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主公要和刘表、蒯越翻脸?”杨弘吃惊地问道。

    “现在翻脸,比将来被他们杀了好。”袁术冷笑道,“袁本初这小子太过分了,家主要和我抢,洛阳要和我抢,现在就连落脚的地方都要和我抢……”袁术愤怒地骂了几句,然后一拳砸到了案几上,“我要杀了他。”

    “主公,那跟董卓交战以及平叛之事……”荀正欲言又止。

    现在大军可是还跟西凉军处于交战状态,可不是想要撒手就能撒手的。而且,不参加平叛,对袁术的声誉影响太大了。

    “我是后将军,孙坚是破虏将军,他受我节制,所以他出兵平叛也就等于是我出兵平叛。”袁术挥手说道,“何况平叛大军的粮饷都由我和孔伷提供,难道我做了这么多还不够吗?”

    “主公,我们的钱粮有限,如果同时供应三个战场,恐怕……”阎象担心的说道,“攻打襄阳的事是不是推后一段时间?”

    “目前南郡、长沙、武陵三郡有叛乱,我们此时兵逼襄阳,刘表必定首尾不能兼顾,只有逃走一条路。”袁术坚决地说道,“马上打襄阳。如果家都保不住,我们还勤什么王?除什么奸?”

    ………………

    七月中,骠骑大将军亲自率领五万余大军进入徐州平叛。而河间国相公孙瓒则是听到袁绍在图谋入主冀州,匆匆率领本部人马,赶回了河间国。

    同一时间,纪灵、桥蕤领五千兵马攻打襄阳。

    袁术之所以敢派兵南下攻打襄阳,是因为在长安的董卓做了一件蠢事。

    原来,因为袁术对关中的封锁,导致关中人心惶惶,粮价一日数涨,一石谷子竟然卖到了惊人的两万钱。董卓虽然给大臣和北军将士们一再追加俸禄,但大家还是买不起粮食。达官贵人们都饿肚子,更不要说城中普通的百姓了。

    董卓和大臣们商议对策。司徒王允捉出废止五铢钱,改铸小钱,以度难关。

    太尉赵谦和司空种拂强烈反对(五月,司空荀爽病逝,光禄大夫种拂继任司空),认为此策虽可解燃眉之急,但后患无穷。

    九卿诸卿等大臣们反应不一,有的赞成,有的不赞成。马日磾等人为了阻止此事,联合一帮反对废除五诛钱的大臣连番上奏劝谏,甚至到相国府以死相谏。

    董卓当然知道废除五诛钱的后果,但目前关中的危机如何解决?要想让大家买到粮,吃饱肚子,就要更多的钱,但上林三官铸钱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粮食涨价的速度,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大钱为小钱。

    董卓想,此时长安如果乱了,李翊趁机打进来,自己就完了,先把这阵子度过去再说吧,反正知道铸小钱危害社稷的也就是这些门阀士族和朝中的大臣们。这些人大部分都有钱,有的门阀家里还堆满了粮食,不愁吃不饱,而且这些人中间还有不少人持赞成态度。

    废止五诛钱之议就在大臣们的争论和董卓的坚持下通过了。

    六月中,天子下诏,废止五诛钱,改用小钱。而在月底的时候,天子圣旨送达泰山,废除五铢钱,改用小钱。

    李翊毫不犹豫,断然下令,立即封锁上郡通往三辅的驰道,上党、西河等郡与河东、河内的道路也被李翊下令封锁,断绝和关中、关西、关东的一切货殖来往。

    李翊上书天子,急书董卓,详细说明了废除五铢钱对社稷的危害,恳求天子立即恢复五铢钱的使用和流通。

    为了缓和和董卓的关系,李翊特意派了使者到长安去一趟,以表明北疆对当前局势的看法和对策,希望董卓不要蓄意破坏制衡,自取灭亡。

    随着李翊和袁术先后下令封锁通往关中、关东和关西的各处要道,长安和洛阳逐渐陷入了更大的困境。董卓先后以天子名义,连续下诏给李翊和袁术,要求他们打开关隘,但两人置若罔闻,不但没有取消封锁的意思,反而严令各地府衙,只要发现有人使用小钱,立即抓捕,决不姑息。

    京畿越来越深重的危机,李翊和袁术的不断威逼,让董卓渐渐失去了对制衡的信心,他必须要为自己地生存寻找一条道路了。

    董卓命令皇甫鸿和董越主动攻击韩遂、马腾,同时上奏天子,提出了招抚西凉叛军之议。

    天子同意了董卓的奏请,下旨拜韩遂为游击将军,拜马腾为偏将军,杨秋、成宜等叛军首领也被拜校尉、都尉等职。尚书刘艾、侍中种辑两人随即携旨到西凉招抚。

    ………………

    自从李翊和袁术下令断绝与京畿的货殖往来后,天子连续下旨,相国董卓和三公大臣们也连续急书,督请李翊和袁术遵从天子旨,立即重开关隘。

    现在京畿一带物资紧缺,百姓生活非常困难,急需北疆和荆、豫等州郡提供帮助,但李翊和袁术丝毫没有松口的意思。

    李翊上奏天子,要么立即废除小钱,要么拿五铢钱到北疆购货,以物易物也行,总之北疆坚决禁止使用小钱。

    李翊在奏章中说:“臣遵先帝遗旨,戍守治理北疆,拱卫京畿,捍卫社稷,臣绝不能任由奸侫的祸国之策毁了北疆,倾覆了社稷。臣认为陛下废除五铢钱之议乃是害国害民之举。陛下年幼,不能明察国事,因受侫臣所陷,致有今日之失。陛下应亡羊补牢,立即下诏废除小钱,重新实行五铢钱,以稳定天下。”

    袁术没有上奏劝谏天子,也没有回书上卿大臣们,而是直接下令驻守各处关隘的将士们,严禁京畿的任何人踏足荆、豫两地,就是天子的特使也不行。

    京畿和荆、豫两州随即被彻底隔绝了,北疆成了京畿唯一的希望。

    天子给如今还留在北疆的万年公主下旨,请她说服李翊。太尉赵谦、司徒王允、司空种拂等大臣也通过自己的各种关系,紧急联系北疆诸府的官吏,请他们以天子、社稷和京畿百姓为重,想尽一切办法说服李翊重开关隘。

    如此一来,就算是远在泰山的李翊,都感受到了来自北疆诸府的巨大压力,不得不重开了上郡的驰道。但他本人也罢,北疆诸府的官吏也罢,有一点认识是一致的。京畿诸府和门阀世族可以到北疆来买除了粮食以外的各种生活物资,比如盐。但必须要用五铢钱或者以物易物,北疆任何一个地方一个人都不会接受小钱。

    大汉国于是出现了非常尴尬的一幕,京畿各地用小钱,北疆和其他州郡用五铢钱,一个国家竟然出现了两种币制。

    北疆的做法激怒了董卓和朝中大臣。

    李翊在奏章中的表述和李翊派到长安的使者头头是道的解释,虽然很华丽,很合理,但根本无法掩盖其真正的目的。李翊要和关东诸侯联手,先帮助他们平定各地的蚁贼暴乱,然后得到他们充足的钱粮支持,从而让北疆迅速度过危机。

    李翊也许是想等到北疆恢复元气后攻击长安,迎接天子回京主政。

    但从关东诸侯这个角度来说,他们不可能让李翊如愿以偿。北疆强大了,他们只有挨宰的份,所以他们肯定要利用钱粮充足的优势制约北疆,要挟李翊同意他们废除当今天子,重建皇统。

    从李翊这个角度来说,他不可能没有想到这一点,从他提出制衡之策就可以看出他已经承认了袁绍和袁术这两股强大势力。也就是说,李翊可能已经做出了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废除当今天子,重建皇统的准备。

    对于现在的李翊来说,北疆的利益要远远高于大汉社稷的利益,高于天子和朝廷的利益。

    李翊和袁术借口反对天子废除五铢钱之事,从南北两个方向封锁了京畿,而与此同时,李翊又在兖青徐三州平叛,这是不是意味着李翊和关东诸侯已经达成了某种不利于天子和社稷的协定?

    如果李翊决定了放弃当今天子,他在袁绍袁术等关东诸侯的鼎力相助下,多方联手,洛阳和长安必将陷落。

    目前三方的封锁已经让京畿陷入了绝境,十余万大军的粮饷成了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这个难题一旦转化为叛乱,洛阳和长安也就不攻自破了。

    远征大漠让朝廷元气大伤,所以州郡起兵叛乱之后,李翊也好,董卓也好,两人都不想打,都想利用制衡赢得恢复元气的时间。

    现在李翊以牺牲天子和朝廷为代价换来了这个时间,但董卓什么也没有得到。相反,他被逼到了绝路,他只有带着大军突破重围,去打,去抢,置之死地而后生了。

    董卓提出主动出兵攻击上郡、西河、上党、兖州、荆州和豫州各地。董卓要同时打李翊、袁绍和袁术,三个都打,哪里有粮抢哪里。

    董卓说:“我们的攻击目的是破坏制衡和解决钱粮,破坏制衡是最重要的。我们先攻击上郡、西河和上党,屯重兵于洛阳,切断荆豫两地到北疆的关东通道。这样李翊就无法得到袁术的帮助,他只能求助于袁绍,而袁绍和袁术已经反目成仇,他也无法得到袁术的帮助。这样一来,李翊和袁绍就要为争夺冀州的钱粮而大打出手。要知道,兖青徐三州经蚁贼暴乱之后,今年田地里基本上颗粒无收,他们只能指望冀州的钱粮过日子。”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未完待续。)

第0423章 图谋北疆() 
田仪有些不相信的说道:“主公,我看骠骑大将军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欠缺钱粮。要不然,这次他在青州平叛,也不会有那么大的行动了。尤其是北疆海军的出现,更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凭借着水路的优势,北疆大军可以通过大河,直接进攻洛阳。”

    李儒说道:“不,我的意见正好相反,这次李翊之所以在青州大动干戈,甚至把之前一直隐藏的海军也摆到了台面上,正好说明了北疆如今的虚弱。他这是虚张声势,想要给诸侯以震慑,让大家不敢轻举妄动,为北疆恢复力量争取时间。因此,我认为现在是北疆最虚弱的时候,也是咱们出兵的最后时机。要是错过了,就再不会有机会了。”

    “而且,据探子传递回来的消息,袁绍正在图谋取代韩馥,入主冀州。这绝对是李翊不能容忍出现的对象。如果冀州掌握在韩馥手中,李翊还能够对冀州施加影响。但如果落入袁绍手中,那李翊就有了一个极为强大的对手。因此,李翊和袁绍势必因为冀州而翻脸。只要李翊和袁绍撕破了脸,李翊精心筹划的制衡之势也就随之彻底崩裂。在北疆自顾不暇,袁绍袁术兄弟阋墙之际,我们不但可以重新掌控主动,摆脱目前的危机,还可以先把实力最弱的袁术给灭了。袁术被灭,袁绍和蚁贼纠缠不休,叛军大势已去,此时李翊该如何选择,他应该很清楚了吧。”

    刘艾和田仪思虑良久,忧色重重。

    田仪说:“现在骠骑大将军的大军在兖青徐三州忙着平叛,此时的确是我们南下攻击,毁去制衡之势的大好时机。不过,我们主动出兵攻击有三个未知的难题。一个是目前的制衡之势会因为我们的攻击而破裂,骠骑大将军将作出何种反应?他会不会趁机攻打长安和洛阳?其次,我们攻击的时间选择在什么时候?是九月底秋收之前,还是十月底秋收结束之后?九月底攻击,北疆忙于秋收,一时间无力抽调重兵南下,这有利于我们先行达到攻击目的。十月底秋收结束之后发起攻击,北疆大军的反应要迅速得多,我们可能遭到骠骑大将军的重击。第三,西凉的韩遂和马腾会不会趁着长安兵力空虚的时候对长安发力猛攻?”

    董卓和李儒、刘艾、田仪仔细商量后,均感到此时仅靠军队已经解决不了当前的危机。李翊的实力不可小觑,如果把他激怒了,逼得他不得不放弃大漠和边郡,尽起塞外十余万大军南下,那时就不是洛阳和长安能不能守住的问题,而是社稷败亡的问题了。

    刘艾建议董卓立即召集朝中老臣议事。这些人都是历经风雨的大汉重臣,值此社稷存亡之际,他们应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刘艾说:“袁绍因为遍告天下要重建皇统,加上他又连杀了四位朝中大臣,朝堂上下对他的讨伐之声已经不绝于耳。李翊先是无视天子和朝廷搞什么三方制衡,后来又背弃盟约,任凭袁术攻打我们,他这种做法已经充分证明了他的野心。北疆和社稷比起来,孰轻孰重,他难道不知道?显然李翊居心叵测,另有目的。朝野内外的声讨之声已经说明了一切。李翊的野心不仅仅是我们看出来了,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