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召唤之三国霸业 >

第314部分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314部分

小说: 召唤之三国霸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大谷关,徐荣率领大军赶到关隘。

    九月底他奉命出击后,和孙坚对峙于鲁阳。孙坚上次在阳人和大虎岭连吃败仗,被困在广成关动弹不得。当时如果不是徐荣和袁术及时握手言和,孙坚就要吃人度日了。所以这次他看到徐荣再次杀来,一心想洗雪前耻,数次出城邀战,要和徐荣对决。徐荣不干,一口拒绝。

    孙坚去信嘲笑徐荣,骂得很难听,什么乌桓人的孽种,投靠奸侫,能想出来的词都用上了。徐荣不为所动,回书一封,信上只有两个大字,不战。

    徐荣这里说不战,那里却派部下带着军队四处掳掠,就差没把鲁阳诸县挖地三尺了。鲁阳百姓深受其苦,纷纷南下向宛城逃去。

    但宛城一带也有北军。董越和李肃趁着袁术主力在襄阳和刘表对峙之际,在郦国、顺阳、宛城一带大肆烧杀抢掠。南阳百姓苦不堪言,成群结队向南逃亡。

    孙坚虽然心忧百姓之苦,却不敢随意派遣军队出城狙击,他担心中了徐荣的诱敌之计,折损了兵力。他一心一意要和徐荣主力正面决战。

    这时徐荣接到了董卓要他立即回援洛阳的军令。徐荣不知道洛阳出了什么事,匆忙带着大军退回广成关。他让副将领三千人守关,自己带着五千大军日夜兼程北上,取道大谷关回京。

    田仪在大谷关相候。他对徐荣详细解说了骠骑大将军背叛朝廷,突袭洛阳,伏击刘靖,夺取毕圭苑粮草的事情。

    徐荣大吃一惊,问道:“骠骑大将军真的背叛了朝廷?”

    田仪点点头,说道:“骠骑大将军亲率五万北疆军,突袭拿下了洛阳,意图攻打长安。看样子,骠骑大将军已经彻底给袁绍说服,背叛了天子和朝廷。”

    徐荣震骇不已,大将军是不是要诛杀董卓,勤王除奸?

    至于田仪说的骠骑大将军背叛了天子和朝廷,徐荣并不相信。他曾经在并州跟骠骑大将军以及北疆大军并肩作战,大败鲜卑人。以自己对大将军和北疆诸将的了解,他们绝不会背叛天子和朝廷。他们历经千辛万苦征服了大漠,建下了盖世功勋,有什么理由要舍弃这一切,反而去做个遗臭万年的叛逆?

    田仪接着说道:“北疆的大军在驻扎在洛阳附近,他们只有五万人,不堪一击。为了永绝后患,现在主公已经调集了十二万大军围攻洛阳。其中他亲自带着李傕、郭汜等人的军队驻扎在伊水以南;张济和张绣叔侄驻兵谷城,从西面威胁洛阳;同时调遣樊稠和牛辅渡河南下,从北方攻击洛阳;让你和胡轸从大谷关、轘辕关北上攻击,李儒从虎牢关西进,以便对叛逆大军形成四面夹击之势。”

    徐荣听了之后心里冰凉的。双方实力悬殊太大,北疆大军根本没有取胜的可能,骠骑大将军不会行此下策,这里面一定有什么秘密。自己不是董卓的亲信,和西凉一系的将领一向不和,田仪不会告诉自己这个秘密,自己怎么办?是打还是不打?打,自己就和北疆军结下了深仇,背下了忘恩负义的罪名?将来如何面对骠骑大将军?不打,自己又如何取信董卓?

    徐荣忧虑不安,勉为其难地跟着田仪悄悄启程北上了。

    斥候送来的消息让徐荣暗暗松了一口气,骠骑大将军领大军在伊水河一带迎战董卓的攻击,抵御自己的是骠骑大将军的部将黄忠率领的大军。

    北疆大军没有在城外跟西凉军大战,双方只是略作交火,骠骑大将军就主动率领大军撤入了洛阳城。

    而跟徐荣对峙的黄忠部大军,也没有跟徐荣和胡轸接战,在看到徐荣的大军抵达之后,只是稍作接触,就主动撤离战场。

    田仪随即要求徐荣趁胜攻击黄忠。徐荣断然拒绝,他睁大一双血红的眼珠子咆哮道:“我徐荣虽然是一介武夫,但我不是瞎子,不是白痴。胡轸呢?胡轸在哪?他距离黄忠更近,为什么我能赶回来,他却不能?相国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想把我徐荣杀了,想把我的手下全部葬送在战场上?我不去,要去让胡轸去。”

    田仪吓了一跳,急忙安慰道:“徐将军,这是战场,不要意气用事。”

    “战场?不要意气用事?”徐荣一把拉过一名士卒,扯开他的皮甲吼道,“你看看这是什么?这是骨头,皮包着骨头,我的部下就是用这样的身躯抵挡敌人的战刀和长矛。你再去看看胡轸的兵,看看牛辅的兵,哪一个不是骠肥体壮?”

    “将军说过了……”田仪苦笑道,“诸位将军的粮饷都不够,相国并没有厚此薄彼之意。”

    徐荣拂袖而去,田仪跟在后面苦苦相劝,并承诺这一仗打赢后,一定给徐荣补齐过去欠下的所有军饷。徐荣脸色这才好看一点,命令部下整军,让士卒们抓紧时间休息,天亮后向黄忠的大军发起攻击。

    天亮后,斥候来报:昨天凌晨,北疆军的张飞、常遇春等人突然在北邙山方向出现,他们偷袭了刚刚渡河南下的北路大军的侧翼,重创了牛辅,然后大摇大摆地撤进了洛阳城。

    黄忠随即撤军而走,回洛阳城了。

    董卓没有责怪徐荣,相反,他重赏了徐荣。一来徐荣三天内急行四百里赶到洛阳,然后又以五千人和黄忠的八千大军激战一天。

    如今黄忠已经撤进了洛阳城,这时再让他继续攻击的确是强人所难。如今北疆五万大军全部缩进洛阳城,不要说徐荣的五千大军了,就算是给他五万大军,也拿不下洛阳城。

    徐荣心中暗凛。他当然不会幼稚到相信董卓的这番鬼话。他知道自己那天晚上拒绝出兵攻击黄忠,违抗军令的事,已经引起了董卓的忌恨。只是他不知道董卓是动了杀心,还是要割弱自己的兵权。

    董卓没有兵临洛阳。

    骠骑大将军突袭夺取洛阳,严重打乱了他整个京畿策略,他必须要重新思考应对之策。

    在河东郡,因为牛辅和樊稠的撤离,段煨抵挡不住徐达的反攻,无奈只能撤离河东郡,至此河东郡沦落北疆军的手中。

    在洛阳,因为北疆军五万大军龟缩在洛阳城,董卓虽然调集了十万大军,但想要攻下洛阳城也几乎没有可能,而且在遭遇了一系列的失败之后,董卓也无力再战,所以洛阳短期内不可能再有战事。

    骠骑大将军的这次突袭,不但让董卓失去了洛阳,还丢失了囤积于洛阳的所有粮草辎重。西凉军当务之急,是立即倾巢南下攻打颖川和南阳。

    “叔平,你立即去一趟洛阳。”董卓说道,“我必须先把李翊这头老虎稳住。你对他说,我可以把洛阳和河东让给他,但前提是,袁绍也罢,袁术也罢,必须要尊奉当今天子,要听从天子和朝廷的旨意。否则,我绝不撤兵,我宁愿让洛阳在战火中被毁坏,也不会让它变成他会盟诸侯攻打关中的会盟之地。”

    董卓急令胡轸继续攻打颖川,李傕和郭汜率军南下支援。

    命令徐荣继续攻打鲁阳,张济随同张绣一同南下,争取早日和董越、李肃两军会合,夺取宛城。

    命令李儒继续率领本部大军驻扎在虎牢关,继续威胁东边的陈留和南面的颍川等地。

    董卓自己率军驻扎于显阳苑。(未完待续。)

第0455章 召唤出来个老油条() 
因为洛阳战事暂时陷入沉寂,而又因为张温等人对北疆的一系列算计,让李翊有感于自己身边政治人才的缺乏,他决定召唤几个政治方面的人才。

    如今召唤系统已经升级到四级,他可以召唤十六个人才,虽然已经召唤了十一个人,但因为李靖是系统额外赠送的召唤名额,所以到现在他依然可以召唤六个人。

    心中计议已定,李翊就启动了召唤系统。

    久违的召唤系统提示音马上响起:“主公是否需要召唤武将?”

    “是。”李翊回答道。

    系统的声音再次响起:“主公如今共拥有152879198个功绩点,可以召唤一名甲类3S级以下的武将。请主公选择召唤武将的类型:A统帅型、B勇将型、C智谋型、D政务型、E帅靓型。”

    李翊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政务型,并且将召唤对象的政治数值限定在了98以上。

    “主公使用模糊召唤权限,选择召唤一名政治能力不低于98的政务型甲类3S级以下的武将。现在开始给主公提供可选的武将,总计五名。然后主公可以从名单中去掉两个,然后再在剩下的三人中随机抽取一个。”系统的提示音继续响着。

    “第一名武将——东晋名相王导,统帅71,武力53,智谋88,政治99,魅力91。”

    听到王导的名字,李翊心中非常高兴。这王导可不是一般人物,他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早年便与琅玡王司马睿(晋元帝)友善,后建议其移镇建邺,又为他联络南方士族,安抚南渡北方士族。东晋建立后,先拜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又进位侍中、司空、假节、录尚书事,领中书监。与其从兄王敦一内一外,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

    而且,王导是一个有名的忠臣,虽然他权倾朝廷,但是却一直兢兢业业的辅助皇帝,维持着东晋朝廷。可以说,东晋的前期能够有一段时间的安定期,首功就是王导了。

    “第二名武将——唐朝宰相源乾曜,统帅55,武力42,智谋72,政治98,魅力89。”

    听到这个名字,李翊愣住了:“源乾曜?这是什么鬼?有这个人吗?而且政治能力居然有98,我怎么一点儿印象都没有?”

    召唤系统完全不管李翊的疑惑,继续报着备选召唤名单。

    “第三名武将——五代宰相冯道,统帅61,武力49,智谋87,政治99,魅力92。”

    李翊傻眼了,心说尼玛冯道这个政坛老油条怎么都钻出来了?

    可以说,冯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政坛老油条,早年曾效力于燕王刘守光,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先后效力于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后晋出帝、后汉高祖、后汉隐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间还向辽太宗称臣,始终担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

    正是因为他的这些经历,所以在历史上冯道也是充满争议的传奇人物。后来到了宋朝,欧阳修写历史骂他,说中国读书人的气节都被他丧尽了。他曾事四姓、相六帝,所谓“有奶便是娘”,没有气节!看历史都知道冯道是这样一个人,也可以说冯道是读书人中非常混蛋的。

    李翊觉得这个人太奇怪。如果说太平时代,这个人能够在政治风浪中屹立不摇,倒还不足为奇。但是,在那么一个大变乱的八十余年中,他能始终不倒,这确实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首先可以想见此人至少做到不贪污,使人家无法攻击他;而且其他的品格行为方面,也一定是炉火纯青,以致无懈可击。

    古今中外的政治总是非常现实的,政治圈中的是非纷争也总是不可避免的。可是当时没有一个人攻击他。如从这一个角度来看他,可太不简单。而且最后活到那么大年纪,自称“长乐老人”,牛真吹大了。

    纵观华夏五千年历史,只有两个人敢这么吹牛,其中一个是当皇帝的——清朝的乾隆皇帝——自称“十全老人”,做了六十几年皇帝,活到八十几岁死,样样都好,所以自称人生已经十全了。做人臣的只有冯道,自称“长乐老人”,这个老人真不简单。

    后来儒家骂他丧尽气节,站在这个角度看,的确是软骨头。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历史上、社会上,凡是被人攻击的,归纳起来,不外财、色两类,冯道这个人大概这两种毛病都没有。

    就像他在其诗词《偶作》中的最后两句所说的,自己只要心地好,站得正,思想行为光明磊落,那么“狼虎丛中也立身”,就是在一群野兽当中,也可以屹然而立,不怕被野兽吃掉。李翊觉得冯道这个人,的确有常人不及之处。尽管许多人如欧阳修等,批评他谁当皇帝来找他,他都出来。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个人有他的了不起处。

    在五代这八十年大乱中,冯道对于保存文化、保留国家的元气,都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为了顾全大局,背上千秋不忠的罪名。由他的著作上看起来,他当时的观念是:向谁去尽忠?这些家伙都是外国人,打到中国来,各个当会儿皇帝,要向他们去尽忠?那才不干哩!我是中国人啊!所以他说“狼虎丛中也立身”,他并没有把五代时的那些皇帝当皇帝,他对那些皇帝们视如虎狼。

    再看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清廉、严肃、淳厚,度量当然也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