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召唤之三国霸业 >

第317部分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317部分

小说: 召唤之三国霸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翊点点头,这位在历史上也是鼎鼎大名的人物,与陆秀夫、文天祥并称“宋末三杰”。先后拥立南宋二帝,誓不降元,最终兵败崖山海战,因飓风毁船,溺死于平章山下。

    “第三名武将——元末军阀陈友谅麾下第一猛将张定边,统帅93,武力98,智谋82,政治71,魅力87。”

    李翊心中暗道,这个猛人又出现了,没想到他竟然擅长水战,不过仔细一想也对。陈友谅的部队本就以水战著称,张定边作为他麾下第一猛将,而且还出身渔家,水战自然应该不差。

    “第四名武将——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诗人、民族英雄俞大猷,统帅96,武力96,智谋90,政治71,魅力93。”

    李翊心中大喜,这位可是他非常喜欢的历史人物啊。俞大猷一生几乎都在与倭寇作战,战功显赫,他所率领的“俞家军”甚至能将敌人吓退,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扫平了为患多年以及趁机作乱的伪倭寇。

    最让李翊敬佩的是俞大猷的人品。他虽然战功累累,却经常被弹劾而遭到免官,甚至多次被他人冒领军功,但俞大猷却从来不会计较,仍旧全力打击倭寇。

    而后人对他的评价也非常之高。郑观应说:“古之为将者,经文纬武,谋勇双全;能得人,能知人,能爱人,能制人;省天时之机,察地理之要,顺人和之情,详安危之势。凡古今之得失治乱,阵法之变化周密,兵家之虚实奇正,器械之精粗巧拙,无不洞识。如春秋时之孙武、李牧,汉之韩信、马援、班超、诸葛亮,唐之李靖、郭子仪、李光弼,宋之宗泽、岳飞,明之戚继光、俞大猷等诸名将,无不通书史,晓兵法,知地利,精器械,与今之泰西各国讲求将才者无异。”

    “第五名武将——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郑成功,统帅95,武力83,智谋88,政治91,魅力95。”

    没想到又出现一个民族英雄,这位可是在明朝灭亡,父亲投降,母亲自杀的情况下,依然坚持率领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的人物,这也使得他的部队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1661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

    李翊心中的高兴劲就别提了,这次召唤竟然出现了三个民族英雄,这可是非常难得的。因此,当系统要求他剔除掉两个名额,确定召唤备选名单的时候,他没有多少犹豫的就把檀道济和张定边给剔除掉了。虽然说这两人也都是大牛人,但在有了感情倾向之后,这个决定并不难做出。

    再说了,这三个民族英雄的能力也都非常出色。

    “三个备选武将已经确定,分别是张世杰、俞大猷和郑成功,请主公旋转召唤按钮,确定最终召唤人选。”

    三个人都不错,但是从能力来看的话,李翊还是比较倾向于俞大猷的。毕竟他是想要召唤一个海军统帅的。而俞大猷的统帅、武力和智谋这三项都极为出色,无疑是最适合的人选。

    而事实证明,李翊在经历几次运气不那么幸运的召唤之后,终于开始转运了。

    “召唤成功,消耗主公627万功绩点,成功召唤武将俞大猷。主公剩余功绩点115299198点。”

    能够召唤到俞大猷这么一位统帅、武力和智谋俱佳的海军统帅,李翊心中非常高兴。现在,他已经开始期待起俞大猷的到来了。不过,他记得俞大猷应该是东南沿海那边的人,也就是现在的会稽郡南部。这样的话,想要等到他来到军中,恐怕还得等一段时间。

    同时,他也在想,这次自己一下子召唤了六个人,真的是召唤大批发了,只是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抵达自己的大军之中。

    李翊心里面正想着呢,就听到有亲兵进来禀报道:“禀主公,外面有一个自称冯道的文士前来投军。”

    李翊心中一愣,没想到这冯道竟然是第一个到来的,不过他是六人中最先召唤出来的,最先到来也是应该的。

    李翊也想见见这个政坛老油条到底长什么样儿,于是就让亲兵把冯道带进来。李翊现在已经身为骠骑大将军,位极人臣,已经过了需要搞什么赤足出迎这样的面子工作来拉拢人心的时候了。更别说冯道这样的政坛老油条,真想收买他的人心,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不多久,亲兵带着一个青年走了进来。看到他,李翊才知道什么才叫真正的小白脸。这家伙大约二十岁的样子,身高八尺,有着一头黑色的齐肩长发,肤色白晰,鼻梁挺直身影挺拔,眼睛亮如星辰,举手投足间,使人如浴春风,再配上剪裁合体的白色儒生服,只能用玉树临风来形容。(未完待续。)

第0459章 众人来投,战火再起() 
看着一副美男子模样的冯道,李翊有些难以相信,这么一个人就是那个纵横五代诸侯,先后效力于四超十位皇帝麾下,被欧阳修骂作“不知廉耻”,被司马光斥为“奸臣之尤”的贰臣。

    冯道来到近前,行礼道:“河间冯道拜见大将军!”

    李翊摆摆手,淡淡的说道:“冯先生不必客气,远来辛苦,赐座!”

    冯道再次拜谢道:“谢大将军!”

    等冯道坐下后,李翊问道:“不知道冯先生千里迢迢赶来洛阳所为何事啊?”

    冯道自信的说道:“特来为大将军解除苦忧。”

    “哦?先生看本大将军现在是有苦忧的样子吗?”李翊微笑道。

    冯道答道:“忧在其心,其表岂能见之?”

    李翊说道:“那你说说看,本大将军现在到底所忧何事?”

    “大将军所忧者,在长公主也。”冯道非常简洁的说道。

    李翊点点头,心说这冯道果然有几分本事,虽然他没在自己身边,不知道北疆现在的真实情况,竟然也能够看出自己现在担心的事情。于是他就问冯道,如今要如何才能避免北疆潜在的危机,冯道也做了回答,而且他提出的对策,比上次荀彧提出的要有效得多了。

    李翊就心想,这冯道不愧是能够在五代那个乱世活得最滋润的人,对于人心的掌握,的确是太好了,哪怕现在的他还如此年轻。

    当然,这并不是说荀彧不如冯道太多,而是彼此的擅长不同。荀彧擅长的是大局的把握,所以他被称为“王佐之臣”,而冯道擅长玩的却是人心。另外,荀彧作为这个时代土生土长的人,时代的观念是深刻在他的灵魂中的,所想事情都是以大汉朝的利益为出发点。而冯道是利益召唤过来的,他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却都是对李翊有利,所以二人才有了截然不同的表现。

    于是,李翊就把冯道留在了骠骑大将军府,出任西曹掾。

    刚刚安排好冯道,亲兵又来报,说是外面有一个叫包拯的青年,带着两个人来投奔。李翊就让亲兵带冯道下去安顿,然后接见这位在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包青天包拯。

    跟三人的见面让李翊非常满意,包拯就像是史书上记载的那样,的确人长得比较黑,但是并不丑,相反倒是挺英俊的。而公孙策和展昭都是仪表堂堂,让人看着就比较讨喜。

    最终,李翊任命包拯为蓟城令,任命公孙策为蓟城县丞,任命展昭为蓟城县尉。蓟城是李翊在大力建设的城池,打算将其作为未来的全国政治中心。这蓟城县令的地位就相当于是后来的京城书记了,虽然它的官职品级不像后世的京城书记那么高。

    当然,因为此时还在万里之外的洛阳,包拯三人没办法马上上任,只有等李翊回到北疆之后,再去蓟城上任了。

    安顿好包拯三人,李翊以为自己可以暂时休息一下了,没想到亲兵又来禀报,说是有一个叫俞大猷的人前来投奔。

    这一下让李翊有些喜出望外了。本来,他还以为俞大猷来到军中需要一段时间的呢,毕竟他是会稽郡人,距离洛阳万里之遥。却没想到他竟然在自己召唤后的第一时间就来投军了。

    虽然俞大猷是李翊内定的未来海军统帅,但是以他现在的地位,明显是不能一下子就提拔到海军统领的位置上去的。真要是如此做,恐怕会带来海军方面的离心离德。毕竟,程普和韩当都是最先跟随自己的老人,在海军中也很有威望。

    但是李翊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将俞大猷任命为海军旗舰“燕京号”的舰长,这“燕京号”不但是海军的旗舰,同时也是李翊的坐舰,对它上面的军官的任命,李翊有完全的自主权,任何人都不能说什么。

    而且,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那就是向大家表明,这俞大猷是李翊的心腹。

    作为这个时代最庞大的战舰,“燕京号”的舰长的官职可是不低的,是校尉。要是拿到陆军来说,就相对于一个军的主将了。

    见到俞大猷都来投军了,李翊就在想,是不是萧绰萧燕燕也会来投军呢。不过他最终失望了,后世的萧太后没有直接来投军,倒是坐镇泉州的穆桂英通过飞鸽传书传来一个消息,说是李翊任命的鲜卑大首领骞曼为了促进鲜卑与大汉的关系,特进献美女一名。而这个美女的名字就叫萧绰,是东部鲜卑一支小部落的族长的女儿。

    李翊就笑了,如此一来,自己这次召唤到的六个人都有消息了,而且都到了自己的手下。

    就在李翊高兴的时候,亲兵再次闯进大帐中来。这次,亲兵带来的不再是好消息,而是一个坏消息:董卓率领十万大军包围了洛阳城!

    ……………………

    原来,在看到李翊将大军都龟缩在洛阳城中后,西凉诸将都认为不宜强攻洛阳。但是董卓又不甘心就这样失去洛阳,于是李儒献了一计,让他佯装南下攻打南阳和颍川,等待李翊分兵之后,再集结大军全力突袭洛阳。

    李儒这个计策生效了,因为北疆众人包括李翊在内,都判断董卓的主要目的是夺取南阳和颍川等地的钱粮,这样的情况下,很好的解释了董卓的做法。他一方面派军队在侧面威胁着洛阳,但是真正的精锐部队却是攻打南阳和颍川。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翊自然不会再把全部大军龟缩在一个洛阳城中,他派了张飞率领八千大军驻扎平阴,又派黄忠率领八千大军驻扎在偃师,再派常遇春率领八千人马驻扎在平县,三座城池呈一条直线,再跟洛阳呈品字形,互为犄角,控制住洛阳及周边地区。

    这样一来,初看上去李翊对京洛地区的控制力是加强了。可是,在董卓率领大军,全力攻打洛阳的时候,弊端却是显现出来了。

    北疆大军在洛阳的有五万余人,可是在除去驻守平阴和偃师的两万四千人马之后,留守洛阳的只剩下了不到三万人。

    西凉军猬集在京洛地球的大军高达十万人,在董卓派了胡轸、李傕和郭汜各率五千人马,牵制平阴、平县和偃师的北疆军之后,还有八万余大军围困洛阳,将近是洛阳守军的三倍!

    这样的力量,已经具备了夺取洛阳的实力。

    但是,李翊和北疆诸将却并不如此认为。

    的确,八万多西凉军猛攻洛阳,洛阳的三万北疆大军肯定会伤亡惨重,但是,胜利者肯定不会是董卓的西凉军。毕竟,如今留守洛阳城的三万大军,除了六千骠骑亲卫以及八千步卒之外,还有一万六千北疆的战车部队。战车部队不但具备强大的攻坚能力,在守城的时候同样威力无穷,因为这支战车部队装备的主要武器就是连弩车!

    有这样的王牌在手,不要说董卓只是以差不多三倍的兵力攻打洛阳,就算是他以五倍甚至于十倍的兵力攻打洛阳,李翊也有信心让他撞得头破血流。

    更别说,以张飞、黄忠和常遇春三人的能力,胡轸、李傕和郭汜各自率领五千人马根本牵制不了他们多少时间。

    到时候,等到三路援军抵达洛阳,董卓除了撤退一途,没有其它什么好的选择。

    ………………

    第二天,董卓大军出战,李翊亦针锋相对,亲率骠骑亲卫大军出城迎战。

    两军列阵对峙,宇文成都在李翊示意下,手执鎏金镗当先出阵,喝道:“汉将宇文成都在此,叛敌谁敢一战?”

    当初在虎牢关之下,西凉军不少将士就见识过宇文成都的武勇,毕竟这可是能跟西凉第一将张绣战上百回合的牛人。

    当然,因为西凉军中有很多大将都没有亲历虎牢关一战,所以有很多人并不太知晓宇文成都的名号,不过单看宇文成都手中那恐怖的武器,还有他那鼓起的肌肉,就知道这个人不好对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