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召唤之三国霸业 >

第325部分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325部分

小说: 召唤之三国霸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す鳌⑻岛头蚓拍苷鞯鳌K晕颐窍衷谥荒芰θ胺蚓栈乇苯庋ズ驮芗词箍刂屏顺ⅲ且彩羌街莸某ⅲ皇侨莸某⒘恕3す骱统⑷绻蚝ズ驮艿屯罚蔷鸵郊街萑ィ馐强隙ǖ摹!

    “你这丫头这点心思,谁不知道?”蔡邕骂道,“老夫今天把话撂在这,北疆我要保,朝廷我更要保,谁都休想抢走。”

    萧绰在旁边小声问道:“军队呢?我们哪来的军队威胁冀州?”

    她自从去年十一月被李翊迎娶过门之后,一直在跟着穆桂英,学着处理骠骑大将军府的内务。但毕竟才进入权力中枢不久,还有些底气不足。

    “立即给公孙瓒写信,把泉州发生的事告诉他,请他立即率军南下威胁袁绍和韩馥,否则刘虞死定了,翊儿也要完了,青州也变成袁绍和韩馥的后院了。”蔡邕指着穆桂英说道,“你告诉他,他要想背叛故主,要想做韩馥和袁绍的家奴,那就待在河间国烤火吧。”

    “哈哈……有了老大人这份信,公孙瓒无论如何都要出兵南下。”穆桂英笑道,“不过,公孙瓒对冀州的威胁有限。因为刘虞和公孙瓒关系一向不好,他也许巴不得刘虞早点死。刘虞如果死了,泉州朝廷大乱,北疆和冀州决裂,公孙瓒可以趁机凭借手上的兵力和在青州的人脉,顶替刘虞掌控青州军政。公孙瓒一旦控制了青州,他最需要的是冀州钱粮,所以他不可能真的去威胁韩馥。”

    蔡邕这才想起,公孙瓒和青州的平原郡太守刘备都是卢植的学生,两人是师兄弟的关系,如果公孙瓒真的有心入主青州,刘备很可能会帮他的忙。于是,蔡邕皱眉问道:“你的意思是说,公孙瓒不可靠?”

    “不是公孙瓒不可靠,而是现在形势太复杂,如果我是公孙瓒,我首先就要考虑自己的安危。刘虞死了,泉州朝廷失去了对青州各郡的控制力,青州必须要有人主掌军政,而这个人目前就是公孙瓒。”穆桂英苦笑道,“所以,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军队到冀州,必须把中山、常山、巨鹿和赵国四个郡国控制到自己手上,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威胁到韩馥和袁绍。”

    “那就让云长去。”蔡邕捋须说道,“徐达这个小家伙估计不会听我的,但云长是翊儿的结义弟弟,他一定会听。在云长的治下,除了他本部三万多人马之外,还有那个鲜卑人宇文化及在白山下有两万铁骑,让他们到冀州去。”

    “蔡公,那两万人只是在白山下放牧,还不能算是铁骑。”郭蕴小声劝道,“何况动用两万铁骑到冀州,粮饷马料的耗费将非常惊人,我们如何筹集?”

    “怕什么?老夫这次拼了性命,也要把韩馥和袁绍这些孽畜吓个屁滚尿流。”蔡邕白眉掀动,气呼呼地说道,“铁骑到了冀州,军需叫韩馥提供,我谅他不敢不给。”

    “蔡公,没有主公的兵符,如何征调这支大军?”邴原疑惑地问道。

    “根矩,你一直在负责辽东那边的事情,对大草原上的事情不太了解。我跟你说吧,这两万人不是北疆的正规军,也不隶属于军屯,而是一直隶属于民屯。”蔡邕得意洋洋的笑道,“你们不要看他们在白山山下放牧,宇文化及也是听从翊儿的指挥,但他们的确是民屯。边郡收复后,我们安置了大量民灾民在边郡放牧,这些人都属于民屯。这次我安排两万塞外民屯百姓到冀州四个郡国去种田,他们还敢不去?至于翊儿和云长那里,我会亲自去信解释。”

    邴原和郭蕴恍然大悟,两人都没有想到,李翊当初为了解决这两万人和他们亲属吃饭问题,竟然把他们全部划归了民屯。

    穆桂英和萧绰相视一笑,只要宇文化及和两万铁骑到了冀州,北疆军政算是拿回来了。没想到平时看上去不问世事,一副老学究模样的老大人,在关键时刻如此有决心。

    “还有……”蔡邕说道,“立即以飞鸽传书北疆各郡太守,大家一起上书力保刘虞,并要求骠骑大将军代领国事,执掌权柄,同时奏请长公主和朝廷诏告天下,宣布韩馥、袁绍等州郡大吏为大汉叛逆,出兵拿下冀州。”(未完待续。)

第0470章 河东之议() 
PS:感谢书友悠然之德投出的月票,继续求保底月票。另外,今天儿童节,也不知道雪恋的书友有没有还过这个节日的,但还是祝大家儿童节快乐!

    …………………………………………………………………………………………………………

    正月中,河东,河北城骠骑大将军营。

    大帐外面大雪纷飞,寒风呼啸。

    大帐内气氛凝重,除了火盆内燃烧的炭火偶尔发出几声清脆的“噼啪”声以外,再无声息。

    李翊是在新年之后,才来到河东,打算剿灭盘踞在河东白波谷多年的白波黄巾军,平定后方,为开年之后的再度向董卓发动进攻做准备。

    但是这平叛还没有开始事情就找上门来了。

    李翊望着案几上的地图,低头沉思。徐达、常遇春、宇文成都、陆文龙、徐茂公、刘伯温、郭嘉、荀彧等人在传看长公主的手诏。

    泉州朝廷刚刚建立,长公主要想得到各地州郡的拥护,首先就要扭转当前的严峻形势,让各地州郡看到重振社稷的希望,看到长公主强悍的实力。这样各地州郡才能忠心拥戴长公主和朝廷,才能众志成城,上下齐心,击败董卓攻占长安是扭转当前严峻形势的唯一途经。

    打长安需要时间,需要兵力,需要钱粮,因此长公主能否得到冀州的支持成了扭转当前形势的关键,然而,偏偏这个关键现在出了问题。谁都没有想到,仅仅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泉州朝廷就面临崩溃的绝境。

    韩馥和袁绍为了控制这个新朝廷,联合各地州郡,在长安大战即将开始的时候,要求重建皇统。这种赤(裸)裸的要挟和威胁实在无耻之极。

    “这还商议什么?”常遇春怒气冲天地说道,“朝廷如果不能满足韩馥、袁绍等人的要求,这三路夹攻,中路取胜的攻击之策肯定不能执行。没有冀州钱粮的持续供应,没有三路大军的夹击,仅靠我们北疆一己之力,根本无法击败董卓。这仗己经不能打了,还是立即改变策略,转而拿下冀州,先稳住黄河以北的州郡,然后再图勤王讨董,振兴社稷。”

    李翊恍若未闻,依旧看着地图。

    常遇春一开口,北疆诸将和府内掾属随即互相争论,大帐内的气氛顿时一改刚才的沉闷,突然火爆起来。

    荀彧说:“过去先帝迫于各地黄巾军叛乱的压力,把部分大州的刺史改为了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州牧,还允许各地州郡大量扩充郡国兵和各地门阀富豪筹建义兵。各地州郡大吏因此得以手握重兵,直接造成了今天州郡拥兵自重的恶果。”

    “最近一年来,各地州郡为了讨董,为了平叛,不但肄意用兵,还截留了两年的赋税,这极大的刺激了各地州郡的大吏们。谁愿意放弃已经到手的权力和财富?韩馥、袁绍、刘岱等人之所以要重建皇统,其真正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控制朝廷,保住自己已经得到的巨大利益。”

    “现在看来,指望他们这些人,是拯救不了社稷了。主公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所有北疆军政,太傅放弃了青州军政,而韩馥却死死抱住自己手中的权力不放,由此可见他对权力富贵的贪婪。韩馥连一州军政都不愿放弃,我们还能指望他给大军提供钱粮,帮助朝廷勤王讨董?”

    “我说过,这个朝廷是个四不像朝廷,很难对州郡产生威慑力,迟早都要出事,只是没想到这么快就出事了。出事了也好,可以让我们看清韩馥和袁绍这些人的真面目,朝廷也可以因此对一些重大策略迅速作出调整,以免将来深受其苦。”

    不过,荀彧、郭蕴等都反对攻打冀州。荀彧说:“如果我们也违抗朝廷的旨意,肆意用兵攻打冀州,那我们和韩馥、袁绍等人有什么区别?长公主和朝廷还要不要尊奉?攻打冀州,也就等于和各地州郡决裂。双方打起来后,中原战火连绵,生灵涂炭,谁来勤王讨董?谁来拯救社稷?”

    荀彧等人建议在维持长公主和朝廷地位的基础上,适当让步,甚至可以答应韩馥和袁绍,把长公主和朝廷迁到冀州去,但北疆的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收回北疆交出去的所有权力。既然韩馥和袁绍等人不愿意让权,我北疆为什么要让权?

    荀彧说:“这种让步对北疆没有任何损失,我们既维持了长公主和朝廷的地位,又满足了冀州和其他州郡的要求,同时也得到了他们适当地援助。当然,在北疆没有彻底摆脱各种危机的情况下,我们只会攻打长安以缓解自身的困难,而不会再任由长公主和朝廷的驱使,去打长安,去勤王讨董。将来北疆强大了,我们再图谋兴国之策。”

    军方的人大部分不同意攻打冀州,但也不同意荀彧等人的意见继续攻打长安。

    常遇春说道:“各地州郡拥戴刘虞为帝的做法,虽然从表面上看,有摧毁刘虞,夺取权柄控制朝廷的企图,但他们真正的目的显然是为了削弱和掣肘主公的权势。一旦北疆让步,韩馥和袁绍控制朝廷,他们假借三路大军攻打长安的机会,诱使我们和董卓拼个你死我活,北疆势必遭到重创。”

    “现在韩馥和袁绍的嘴脸已经暴露,他们就是无耻,那袁术、孙坚和孔伷是不是也是无耻之徒?看看孙坚就知道了。当初孙坚假借讨董北上之际,连杀荆州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咨,这种人无法无天,根本不值得信任。袁术为了家主的位子,干脆和袁绍公然决裂,他和袁绍都是一丘之貉。”

    “就这些货色和我们一起打长安,我们怎么保证他们尽心尽力?如果洛阳大战最后演变成我们和董卓之间的决战,那我们就亏大了。袁绍和袁术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了长安,我们因为实力不济,很有可能被他们赶回北疆。”

    “我们最早想打董卓的目的是为了荆、豫两地的粮食,缓解北疆危机,但现在我们已经拿下了洛阳这个联通南北的要道,再加上北疆的屯田从今年起就要全面见效,北疆粮食危机已经大大缓解,所以我们短期内可以不用攻打董卓。”

    “二十几万大军雄踞北疆,对董卓、韩馥、袁绍,对所有人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只要我们保持这种强大的威胁,我们要什么就会有什么,谁敢不给?”

    大帐内众人唇枪舌剑,争论激烈,只有李翊和徐达两人沉默不语。

    李翊低头看地图,徐达坐在火盆旁边专注地看着跳动的火焰,时不是悠闲地给火盆添上几根黑炭。

    常遇春给荀彧等人顶了几句,脸上有点挂不住,他气恼地踢了徐达一脚,说道:“天德,你也说说。是不是应该去打冀州?”

    李翊闻言,立即抬头向徐达看去。

    徐达微微一笑,说道:“冀州当然要打,但不是现在。”

    “从现在形势来看,天子也罢,长安朝廷也罢,泉州朝廷也罢,都无法指挥各地州郡了。原因就是文弱所说,州郡已经尝到拥兵自重的甜头,谁都不愿意把权力拱手送给毫无实力的天子和朝廷。我们也是一样。谁交出了自己手中的权力,谁就有可能被其他势力吞并。虽然我们有心拯救社稷,但自己连命都没有了,还怎么拯救社稷?正如伯仁所说,我们需要强大自己。我们强大了,社稷才能得到拯救。”

    “当今大汉势力最大的是主公,其次是董卓,然后是袁绍和追随他的一些州郡大吏,包括韩馥,还有一个就是袁术和孙坚。其他诸如青州的太傅、益州的刘焉,他们虽然忠于天子和朝廷,但要么因为手中力量有限,要么因为居于偏远之地,都有心无力。几大势力都想稳定社稷,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谁都没有成功。”

    “一年来,我们为稳定社稷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这次主公如果和袁绍、袁术联手,必能击败董卓,几年内社稷必能稳定,但结果我们都看到了,有人不想勤王讨董,不想社稷稳定。有人居心叵测,要倾覆大汉,所以现在我们要正视现实,主公必须要为大汉社稷尽早定下一个拯救之策。”

    “这个拯救之策的前提,就是自己必须要强大,必须强大到足够震慑其他势力,足够击败其他势力,这样我们才能谈勤王兴国的事,否则都是痴人说梦,纯粹是祸国殃民之举。”

    “比如打冀州。拿下冀州,对北疆,对拯救社稷,的确有莫大的助益,但现在打冀州,有几个不利因素。”

    “一是主公背上了挟持长公主和朝廷的罪责,背上了擅自攻打州郡祸乱社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