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召唤之三国霸业 >

第327部分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327部分

小说: 召唤之三国霸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现在韩馥是泉州朝廷的三公之一,手中有和袁绍旗鼓相当的兵力,他当然要趁机摆脱袁绍的控制,摆脱讨董联盟,转而以上官的身份指挥袁绍和其他州郡大吏。

    事情突然来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变化打乱了袁绍的既定策略,他不得不立即修正和弥补,从而确保自己对冀州和讨董联盟中其他各地州郡的控制。失去了冀州和各地州郡的力量,不要说讨董,振兴社稷了,就连生存都成了一个非常急迫的问题。

    郭图、逢纪、许攸、沮授、陈琳等人围坐一起,仔细分析眼前局势,力图从中寻找解决之策。

    袁绍的实力突然剧减,最高兴的就是韩馥了。韩馥可以借助长公主和泉州朝廷的威仪,冀州丰富的钱粮,迅速取得各地州郡的支持,从而压制和打击袁绍,彻底结束讨董联盟的使命,把州郡全部拉到朝廷里去。

    在朝廷里,袁绍不过就是一个渤海郡的太守而已,位卑权轻,完全失去了掌控权柄的机会。不能掌控权柄,对袁绍和袁阀来说,就意味着灭族和死亡。

    长公主如果勤王讨董成功,韩馥和许多州郡大吏都成了挽救社稷的功臣,天子会放过他们。但天子不会赦免袁绍,天子必定要追究袁绍地去的罪责。董卓不过是杀了袁隗和袁阀五十多口性命,将来天子可不只杀袁阀几十口性命,他要屠灭袁阀九族,要杀几百人甚至上千人,要把袁阀彻底从人世间抹去。

    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迅速推倒韩馥,取得冀州的军政权,取代韩馥在朝廷的三公地位。然后逐步攫取国家权柄,完全控制朝廷。

    等袁绍完全控制了朝廷,这皇统的事解决起来就简单多了。对袁绍和袁阀一系的人来说,当今天子无论如何都不能存在,皇统必须要重建,这是关系身家性命,关系家族兴衰的大事。

    过去袁绍实力强大的时候,对推倒韩馥的事就非赏头痛。虽然袁绍自诩有十足的把握,但他却迟迟不敢动手,原因就是他无法控制推倒韩馥的后果。推倒韩馥必须要有充足的理由,否则袁绍会背下恶名,会遭到袁阀一系的指责,会失去各地州郡的支持。都众叛亲离了,还奢谈什么重振社稷?

    现在袁绍实力弱了,和韩馥相比没有任何优势。河内军的大败,会同骠骑大将军李翊和后将军袁术攻打长安的事也算是泡汤了。

    联合州郡拥戴刘虞为帝,蓄意制造皇统危机,威逼长公主和朝廷,袁绍算是冲锋陷阵的人。试想在这种极度恶劣的情况下,无论用武力还是用阴谋诡计,袁绍都无法推倒韩馥。就算推倒了韩馥,袁绍也会成为众矢之的,最后,难免会在一片唾骂和围攻中惨淡收场。

    袁绍和郭图等人商议了很久都找不到解决之策,一筹莫展。

    这时沮授说道:“我们找不到击败韩馥的办法,是因为韩馥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如果我们把韩馥的优势统统转化为劣势,再把韩馥的劣势转化为我们的优势,那冀州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拿下了。”

    众人眼前顿时一亮。

    沮授接受了袁绍的征辟,于年后赶到南皮。

    沮授曾经在王芬任冀州刺史的时候,做过冀州府的别驾。他与王芬在经学观点和治理之策上有重大分歧,两人多次争吵,矛盾很大。沮授一气之下,辞官而去,不干了。

    韩馥任冀州牧的时候,也征辟过沮授,但韩馥任人唯亲,府内从属掾属多为自己的亲族朋友,冀州名士受到了严重的压制和排挤。沮授二话不说,拍拍屁股走人了。

    沮授列举了韩馥的诸多优势。冀州府和冀州郡县有一帮对韩馥忠心耿耿的官吏,冀州的军队里也有韩馥的亲信,长公主和泉州朝廷需要冀州的钱粮,皇统危机后,韩馥肯定能主政,等等。

    不用沮授再说,袁绍、郭图、逢纪这些人就知道怎么做了。

    袁绍立即派人到河间国,重礼馈赠讨逆将军公孙瓒。同时给兖州牧刘岱、东郡太守王肱等人写信,以私人身份给冀州府从事掾属写信,大量写信,内容就是商议推倒韩馥的事,以此来离间韩馥和冀州官吏之间的关系。

    袁绍让逢纪带着自己的密信到邺城去,请当地门阀相助,收买和贿赂冀州府诸吏,要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把声势造大一点,让韩馥整天疑虑重重,提心吊胆,连觉都睡不安。

    逢纪担心地说道:“我们这么明目张胆的威逼韩馥,会不会引起北疆的关注?毕竟,冀州的稳定对朝廷和北疆来说,是头等大事。”

    “对朝廷和北疆来说,头等大事是钱粮。”袁绍说道,“我只要给他们钱粮,没人会关心冀州的事。”

    袁绍让陈琳立即北上,密奏长公主。州郡联名上书拥戴刘虞为帝的事是韩馥在背后一手操纵的,臣等位卑权轻,不敢不从。渤海郡忠诚于天子和长公主,为了振兴社稷大业,臣愿意向朝廷上缴赋税,愿意听从天子和长公主的驱使,虽万死也在所不辞。

    袁绍另外让人伪造了一份各地州郡大吏联名弹劾韩馥的奏章,说韩馥为了夺取权柄,全然不顾社稷安危,实为大汉之奸侫。朝廷不能接受这种奸侫的胁迫,不能让他主掌权柄,应当将其予以诛杀。州郡大吏们一致举荐骠骑大将军代理国事,执掌权柄。

    “让大将军代理国事?”陈琳诧异地问道,“那将来怎么办?主公拿下冀州之后怎么办?”

    “这也没办法的事。”袁绍忧心忡忡地叹道,“何时能拿下冀州,我也不知道。我们必须要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另外,河内军大败后,京畿形势急转直下,长安估计已经很难打下了,所以,未来几个月形势如何发展,我们很难预测。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黄巾军要打冀州了。”

    “我们这一败,对黑山黄巾军来说,是个天大的喜讯。开春后,白绕、于毒必定会率军攻击冀州。靠我们这几万人,是挡不住黄巾军的,我们需要北疆的援助。没有北疆大军,冀州可能会变成废墟,所以,现在必须要让大将军代理国事,主掌权柄。”

    “今年对我们来说,是我们生死存亡的一年,该放弃的要放弃,该拿回来的要拿回来。”袁绍摇头道,“将来,北疆要想生存,大将军就要让步。如果他不让我主掌权柄,我就让朝廷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摆设,让它成为北疆的累赘,成为骠骑大将军祸害社稷的罪责。”(未完待续。)

第0473章 突袭白波谷() 
PS:感谢书友秋风拂雪以及创世那边两位不知名书友投出的月票。继续求各种支持。

    …………………………………………………………………………………………

    自从得知骠骑大将军李翊亲自到河东,准备率领大军征讨白波军,白波军的各大首领就陷入了惶恐之中。这是没办法的事情,骠骑大将军李翊的名声实在是太大了,倒在他手里的,不止有北方大草原和辽东的胡人,还有大贤良师的黄巾军,以及豫兖青徐四州的数百万黄巾军。跟这些比起来,白波军真的不值一提。

    白波军也是黄巾,张氏兄弟死后,各地黄巾依然没有平息,黑山、黄龙、左校、五鹿……多如牛毛。时起彼伏,白波也是其中一股,而且是为祸较烈的一股。

    和其他地方的黄巾一样,白波军也是由数十股大小势力构成,大统领郭太自称将军,拥兵数万。其下杨奉、李乐、韩暹、胡才等渠帅各都拥兵逾万。

    白波军内部在平时都时常会有争执,如今李翊率领大军兵临河东,在巨大的压力之下,白波军内部的争执就更剧烈了。

    有人说不如主动投降,反正骠骑大将军不会杀死他们,甚至还可能得到重用,北疆军中的大将有不少都是出身黄巾军。

    有人说咱们白波军可不是其它势力可以相比的,咱们占据着地势险要的白波谷,以前多少官军来攻打,最终一个个还不是灰溜溜的撤走了,可咱们还在白波谷逍遥自在。骠骑大将军虽然厉害,那不过是因为没有遇上我们而已。他要是敢攻打白波谷,那咱们就让他吃上人生中的第一场大败仗。

    有人说咱们干脆投靠董卓得了,他前不久不是派人来招揽咱们了嘛。董卓现在在骠骑大将军和关东诸侯的围攻下,形势很不好。咱们这时候投奔他,那是雪中送炭,他肯定会重用咱们的。

    还有人说,你们的主意都不好,咱们要打肯定是打不过骠骑大将军的,但是就这么投降或者是投靠董卓也不行。我看咱们不如向东撤退,去跟黑山军汇合,集合双方的力量打下冀州,跟骠骑大将军分庭抗礼。

    白波军的大首领郭太在几种不同的意见中左右摇摆,迟迟不能做决定。

    郭太不甘心就这样放弃他在白波谷的基业,他对这里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的。自从中平五年(公元188年)二月,他率领部下起兵之后,就一直在不停地经营白波谷。如今三年过去已经初见成效,白波谷内设施颇为齐全,俨然一座繁华城市。沿街的房舍,多有被改造成商铺的,路边甚至还有些行走叫卖的商贩。

    郭太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通过这些年的经历总结出来的。作为在中平元年就参加了黄巾军的老人,郭太经历了太多的事情。他总结出之前的黄巾军,都是真正意义上的流寇,他们围攻郡县,破了城,就一拥而入,把能吃的都吃光,能拿的都拿走,什么都没有了的百姓,就只好跟着他们走。于是,就像滚雪球似的,队伍规模越来越大,战斗力却越来越低。最后,要么被官军剿灭,要么在内讧中败亡。

    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自己的地盘,于是,他才在白波谷这个地势险要的地方,建起了自己的基业。

    而在过去的三年里发生的事情也证明了他的先见之明,虽然跟官军多次交战,甚至有不少次都濒临绝境,可最终都倚仗白波谷这一片基业,艰难的支撑下来了,甚至让白波军的总兵力达到了十万之巨。

    但是郭太也知道,如果跟骠骑大将军的北疆军开战,他的白波军没有丝毫的取胜希望。

    不过,这时候郭太突然得到一条消息,说是骠骑大将军已经抽掉了河东和并州的大军南下,准备攻打长安。

    郭太非常高兴,认为东山再起的机会已经来临,随即命令大军做好下山攻打河东的准备。

    果然没多久,驻扎在安邑的骠骑亲卫军就匆匆南下洛阳了。而尤其让他感到惊喜的是河东的郡国兵竟然也走掉了三千。

    李翊在河东忙了半年,突然把所有的兵力都抽走了十分反常。郭太有点不放心,特意派人下山,秘密联络了北疆军中的几个老相识,想证实一下自己的消息是否准确。

    探听消息的人很快就回来了,说李翊带着大军到洛阳去了的消息是真的。

    郭太大喜。

    郭太的野心很大,他不仅仅想占据安邑掳掠河东,他还想切断并州到洛阳的运输,这样一来,就可以让李翊在洛阳的大军陷入粮尽援绝的绝境,甚至还可能让李翊本人都在洛阳丢掉小命。如果真的让李翊死在洛阳的话,那偌大的北疆必定崩溃,因为李翊至今还没有后人,他死了北疆就没了继承人,其结果只能是崩溃。

    一旦没了强大的北疆军,那他就可以率领大军抢占并州,然后凭借并州和河东之地,争霸天下。

    二月上旬,郭太带着五万大军倾巢而出,率先攻打平阳城。

    驻守平阳的是河东卫家的卫耀。这人长相英俊,武功也不错,就是好色,没有女人他好像活不下去似的。卫耀没事就带个武功高强的婢女到处沾花惹草,有时还顺便干点坏事。郭太投其所好,送了他几个姿色出众的女人,他马上就乐滋滋的带着兵马跑回临汾大营了。

    郭太兵不血刃拿下平阳城之后,随即留下杨奉带着五千人守城,自己和韩暹等人率军渡河攻打襄陵城,同时切断了并州通往洛阳的水陆两道运输。

    各地商贾一看河东有蚁贼为祸,立即停止了物资运输,以免自己受到重大损失。

    守襄陵城的是一个叫徐晃的年轻人,他是杨县豪强徐家的子弟,现在的官职是襄陵县尉。这小子软硬不吃,根本不理睬郭太的收买,率领五百士兵以及三千百姓紧守城池。

    郭太的黄巾军虽然在白波谷发展了几年,但基本上都是在当农民,在地里种地刨食,一直没有机会得到武器补充,所以攻城很吃力。虽然襄陵城不是什么大城,守城的士兵也不多,但是郭太的黄巾军却是几天都打不下来,时间就这么一天一天拖下去了。

    郭太哪里知道,他的老巢白波谷现在正被骠骑亲卫军围得水泄不通。

    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