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召唤之三国霸业 >

第338部分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338部分

小说: 召唤之三国霸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军会饿死在洛阳。我要回去了,我将尽快稳定荆州,竭尽全力给洛阳提供钱粮支援。”

    四月下,孙坚率军到达轘辕关。

    驻守关隘的北疆军守将穆顺奇怪地问道:“孙将军要到颖川?”

    孙坚点点头。

    穆顺犹豫了一下,小声说道:“孙将军,现在颖川的形势很复杂,很可能要打仗了。”

    孙坚吃惊地问道:“这怎么可能?豫州不是一直给你们北疆军提供粮饷吗?有你们北疆军在,豫州会出什么事?”

    穆顺抓抓头,无奈地说道:“豫州牧孔伷病死了。”

    孙坚心里一阵发冷,沉声问道:“什么时候的事?”

    穆顺说道:“大概有二十多天了。”

    怎么没人告诉我?孙坚勃然大怒,差一点要张嘴大吼。

    “孙将军不知道?”穆顺更奇怪了,“这个消息我们早就告诉朱儁将军了,朱儁将军没有告诉你?”

    孙坚怒瞪双目,望着穆顺一字一句地说道:“我是破虏将军,你们应该快马急报。”

    穆顺又抓抓头,疑惑不解地说道:“孙将军是破虏将军,粮草又是由后将军袁术供应,和豫州没什么关系啊。”

    孙坚给穆顺的话噎住了,气得半晌没说话。别人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不告诉自己豫州牧孔伷死了,很正常,但老师为什么也不说呢?难道老师为了讨董勤王,连自己弟子的性命都不要了?虽然老师不知道董卓送了一份圣旨给自己,不知道自己已经是豫州刺史了,但出于对弟子的关爱,这种大事无论如何也应该说一声。或许老师太忙忘记了?

    孙坚摇摇头,平静了一下情绪,问道:“你说说,豫州出了什么事?为什么要打仗?”

    穆顺立即做了一番解释。

    原来,豫州牧孔伷病重的时候,颖州许多门阀世族,硕儒名士,弟子故吏都来看望他,袁绍和袁术也代表个人和袁阀,特意派人登门探视并送了重礼。

    孔伷死后,两人都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

    当时袁绍正在东郡一带抵挡黄巾军。听说孔伷病逝,袁绍立即以承制之名下旨,拜自家的亲戚,扬州会稽郡的名士周昂为豫州刺史,让韩浩、胡屹两将带着五千大军急赴豫州。这五千大军是他临时从陈留郡、济阴郡等地借的。如果能趁机拿下豫州,自己霸业成功的速度将大大增快。

    袁术得到消息后,立即派人向刘表言和,袁术在书信中说道:“关东之地已经被攻克,我要到洛阳去。如果我在洛阳站住了脚,我就把南阳还给你。”

    刘表久攻不克,既耗兵力又耗钱财,正是骑虎难下的时候,闻言大喜,匆忙撤兵回襄阳了。

    袁术随即派遣驻防在鲁阳的桥蕤带着三千兵马奔赴阳翟,叫他无论如何把豫州抢到手。但就这样带兵去硬抢显然不合适,因为关东之地已经被攻占,长公主和朝廷就要南下了,不管自己听不听朝廷的,这面子要给,否则要激起众怒的。

    袁绍、袁术自信能占据豫州,是因为汝南、颖川是袁阀的根基,但豫州不仅仅是袁阀的根基,也是许阀的根基。许阀的人对讨董不积极,占据豫州却非常积极。孔伷在临终前对豫州府的官吏们说,我死后,朝廷短期内未必能派出官员继任。为了保证豫州的稳定,可以暂时请许靖代领州牧。许靖就凭着这句话,带着五千人马匆匆赶到阳翟,要主持豫州事务。(未完待续。)

第0488章 冀州之变() 
孔伷病重期间,考虑到讨董一事需要仰仗北疆军出力,曾指派荀攸代领颖川郡,并负责处理豫州所有事务,为大军筹集粮草。

    张飞进关后,把他所率领的八千人马全部调给了荀攸,这样阳翟就有了八千兵马,而且还是久经战阵的北疆精锐部队。荀攸手握重兵,胆气立壮。他派人告诉许靖,你不要来了,孔使君临终前说了,豫州事务暂时由我代领。等长公主和朝廷回到洛阳后,我就离开豫州,那是你再来代领豫州牧吧。

    许靖当时就生气了,心说你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你才多大?嘴上连毛都没长,就敢跟我这么说话?孔使君病重期间让你代理豫州事务,不是因为你有多大本事,而是因为骠骑大将军的权势。你算那根葱啊?

    “给我打……”许靖怒不可遏,带着大军就杀到了阳翠城下。

    荀攸当然不会和他打,荀攸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把这事拖到长公主和朝廷进京,到时朝廷派一个信得过的大臣来做豫州牧。如果豫州现在让人占据了,将来朝廷就很难控制豫州了。

    阳翟城内现在是荀攸,城外是许靖,还有袁术的手下桥蕤以及帮助袁术抢豫州的公孙越,袁绍指派的豫州刺史周昂正在路上,很快就要到了。现在如果孙坚再去,那就是五方势力争夺豫州了。豫州不但要打仗,而是还是一场越打越大的仗。

    穆顺最后说:“孙将军如果要去豫州借钱粮,现在时机不好,只怕……”

    孙坚长叹:“大家都是为了讨董勤王而举兵,都想拯救社稷,为何要自相残杀?如今董卓败亡在即,勤王即将成功,我们不同心同力,却为了一己之私而兵戈相见,社稷如何不亡?”

    他拍拍穆顺的肩膀,感激地说道,“谢谢你。你告诉我这番话,是不是想我立即率兵南下帮助荀攸?”

    穆顺老脸一红,非常尴尬地傻笑了几声。他确有此意,所以才不厌其烦的说了一大堆。其实,穆顺如果知道孙坚也是为了豫州而来,恐怕打死他,他也不会说了。

    孙坚笑道:“大将军有你们这些忠心耿耿的手下,何愁社稷不兴,天下不平?好,我这就南下阳翟。”

    “走,兄弟们,走,回家去……”

    ………………

    从四月中旬开始,北疆军在潼关下架起了二十台抛石机,天天向关隘上投掷石块。大军将士扎营于关下按兵不动,没有展开夺关大战。

    同一时间,蒲坂津方向的北疆军停止了渡河攻击,岳飞率部陈兵黄河岸边。

    在四月下旬的时候,董卓想试探一下李翊的心思,于是指派光禄大夫盖勋携带圣旨到了潼关,假天子命把李翊臭骂了一顿,然后叫他退兵回北疆,老老实实戍守边塞去。

    李翊接了圣旨,然后给天子写了一封信说臣不惜粉身碎骨,也要拯救天子。再给董卓也写了一封信,说此次我再无退路,无论如何都要打下关中。如果你早日退回西疆,我将感激之致。

    董卓回信说,洛阳一战,我有三位兄弟死于北疆军之手,此仇不报,我死不瞑目,期待和你决战于于长安城下。

    李翊接到书信后,立即命令徐达和张郃两人率部渡河,返回河东。

    徐达问道:“此时撤军,是不是太早了一点?”

    李翊摇头长叹,无奈的说道:“人算不如天算,冀州有变啊。”

    他把穆桂英的书信递给了张郃、徐达和李靖三人,说道:“根据我们的设想,韩馥和袁绍内讧之后,必定要走掉一个。另外一个迫于黄巾军的压力,肯定要向我们求援,这样我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进入冀州了,谁知道……”

    “公孙瓒南下进入冀州。”徐达惊讶地说道,“韩馥手上有两万到三万的兵力,按道理他完全可以击贩袁绍,他怎么反而向太傅求援?难道他的部下背叛了他,投靠了袁绍?”

    “韩馥真是窝囊。”张郃忿忿不平地说道,“他是冀州牧,而且他又有粮食又有军队,这么强的实力,竟然还斗不过袁绍,真是奇闻。这个人看上去很老实吗?”

    “不是韩馥老实忠厚,而是袁阀的势力太庞大了,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料。”李翊摇手道,“冀州的形势我们完全估计错了。”

    “现在我们首要问题是大军的粮饷面临随时断绝的危险。由于韩馥的问题,冀州军无法抵御黄巾军的攻击,黄巾军可能提前进入冀州。这样一来,冀州南部郡县马上就要遭到黄巾军的洗劫,流民会蜂拥北上。”

    “正因为如此,韩馥向太傅紧急求援了,而公孙瓒也于本月上率三万大军南下。公孙瓒的三万大军有一万是铁骑,再加上两万步卒,冀州供应给他的粮饷要比我们多,也就是说,韩馥肯定支撑不了几天。两下权衡,他当然要切断给我们的粮饷供应。其次,公孙瓒南下了,我们就没有借口进入冀州了,这是最严重的问题。”

    “冀州如果断绝了给我们的粮饷,我们就是部分撤军也解决不了问题。弘农郡这里必须要留军队驻防,要留军队就要有粮饷。”徐达问道,“不知道豫州、荆州那边的情况怎么样?能不能买到粮食?”

    “那边的情况更糟糕。”李翊苦笑道,“钱我们有,但粮食就不一定了,因为那边打起来了。”

    李翊把荆州、豫州发生的事简要说了一下,然后说道:“当务之急先保北疆。你们三支大军急速北上。雋乂你去河内,把河内给我占好了。而且随时做好进入魏郡的准备。”

    张郃神情凝重地点点头。

    “天德你立即进驻常山,让元固立即进驻邯郸。韩馥这个冀州牧保不住自己的地盘,那就让我们来帮他保住吧。”

    徐达看看李翊问道:“主公,这样是不是有些不妥?我们和公孙瓒的关系一向不错,常山是他的地盘……”

    “什么算是他的地盘?他只是河间国相,常山国啥时候算是他的治下了?朝廷承认了吗?长公主承认了吗?我承认了吗?”李翊十分不满的说道,“都没有,除了公孙瓒自己,没有谁承认常山国是他的地盘!我是大将军,掌大汉兵事,我要在那里部署军队,难道还要谁的认可不成?”

    “太傅太过分了,这么大的事,他竟然不禀奏朝廷就私自作主。还有公孙瓒,三万大军南下冀州,他竟然连个招呼都不打。更可气的是韩馥,他主掌朝廷的权柄,一点规矩都不懂,向人求援这么大的事,他竟然都不上奏朝廷。他们眼里除了自己,除了自己的州郡,哪里还有长公主?还有朝廷?还有我这个骠骑大将军?”

    李翊一掌拍在案几上,杀气腾腾地说道:“我只要一个目的,那就是尽快拿下冀州。只要拿下冀州,你们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不要顾虑太多。出了事,我们背后还有长公主,还有朝廷,还有北疆数十万大军,怕什么?”

    ………………

    五月初,弘农郡。

    张温、丁宫、杨彪带着几十名掾属,在三百名虎贲卫士的保护下渡过黄河。一行人在骠骑大将军营暂时停了下来。

    李翊把近期京畿和荆、豫两州发生的事对他们详细叙说了一遍。张温等人虽然在泉州的时候已经看过李翊的奏章,但此时再听李翊娓娓道来,心中不禁焦虑万分,对振兴社稷的前景也失去了当初的自信。

    按照朝廷原定的策略,占据京畿之地后即以武力威逼荆、豫两州。如果两州大吏拒绝遵从朝廷的所有指令,也就是拒绝向朝廷上缴赋税,则立即予以攻击。

    但李翊不愿意,李翊想安抚荆、豫两州大吏,先把京畿的形势稳定下来,然后再去打冀州。

    然而,朝廷和李翊都错误的估计了形势,无论是朝廷还是李翊,都完全没有预料到各地州郡大吏在大军攻打董卓期间和攻占京畿之地后,做出了许多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

    现在朱俊、孙坚、袁绍、袁术都反对李翊的大军进驻洛阳,而李翊在没有得到袁术、孔伷的承诺下,也不敢轻易进京。毕竟朝廷需要赋税,大军需要粮饷,纷纷回迁的京畿流民需要赈济,京畿两郡的秋种也需要他们的大力援助。如果双方闹僵了,长公主和朝廷就很难得到各地州郡的支持,这对朝廷没有任何好处,对于李翊图谋的大业也没有好处。所以李翊暂时还不想跟袁术他们翻脸。

    北疆军既然不能进洛阳,那么朝廷就不仅仅面临既定策略能不能实施的问题,而是朝廷能不能迁到洛阳的问题了。因为长公主和朝廷如果缺乏北疆大军强悍武力的支持,韩馥和袁绍等部分州郡大吏在主掌权柄后,会因为皇统等诸多分歧,部分改变或者完全改变朝廷定下的振兴之策,这是一帮老臣们绝对不愿意看到的事。(未完待续。)

第0489章 汉室威严尽失() 
但这还不是朝廷和李翊遇到的最大难题。摆在他们面前的最大难题是荆、豫两州的战乱和冀州的内讧。荆、豫两州的战乱让朝廷和李翊先前的打算彻底落空。

    现在安抚两州州郡大吏已经不可能了。几方势力已经打起来了,他们根本不会理睬朝廷的威逼,更不会给朝廷上缴赋税。如果按朝廷原定策略出兵去打,那么两州的局势会愈发恶化,最后自己肯定陷入泥潭无法自拔。在当前这种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