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召唤之三国霸业 >

第357部分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357部分

小说: 召唤之三国霸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绍随即说了自己的打算。目前黄河还没有解冻开河,于毒和眭固的黄巾军正滞留于黎阳一带。如果他们能在三月初渡河南下会合龚都,那么,黄巾军最早也要到四月前后才能北渡黄河攻击冀州。公孙瓒肯定可以坚持到四月,但黄巾军会不会在四月北上?

    去年东光一战,三十万黄巾军全军覆没,因此,袁绍并没有把握黄巾军会再次冒着全军覆没的危险二次北上征伐。

    为了确保黄巾军能在四月渡河北上,袁绍认为首先要保证黑山黄巾军能在三月的时候渡河南下,其次要切断黑山黄巾军返回黑山的道路,逼迫他们迅速南下。

    为了顺利切断黑山黄巾军的后撤之路,袁绍打算答应李翊的要求,大张旗鼓地出兵清河国,欺骗和麻痹黑山黄巾军。等黑山黄巾军渡河之后,大军立即脱离清河国战场,以最快速度杀向黑山。

    能不能顺利攻占黑山,扫清盘驻黑山的黄巾军,直接关系到河内的稳定和大军进驻洛阳后的安全。为此,袁绍命令兖州的各路大军适当后撤,让于毒和眭固带着更多的黄巾军渡河南下,同时命令东郡太守袁谭率军赶到黑山相助。

    袁绍还要求屯兵陈留的高干尽快发动对豫州的攻击,以便和刘表前后夹击袁术。

    “北疆军丢失了豫州,关西战场和冀州战场又同时陷入苦战,在这种情况下,李翊最好的办法就是放弃洛阳,转而集中兵力攻打冀州。”袁绍最后说道,“这个办法和我们过去所定的计策相比,有两点不同。一是我们的大军要离开魏郡进入清河国,魏郡的各城要加强驻防,以免遭到黄巾军的侵袭。二是显思(袁谭)到黑山和我们一起攻杀黄巾军。显思来了,我们的实力就强了,同时,我们还能抽调一部分兵力驻防魏郡。”

    袁绍停下脚步,看看众人,神情凝重地说道:“由于公孙瓒占据了渤海,导致今年我们的钱粮供应非常紧张。现在我们不但要给自己的大军供应粮饷,还要给北疆军供应粮饷,我们已经难以为继了。几个月后,如果我们不能尽快拿下洛阳和豫州,大军的一部分粮草辎重就只能依靠魏郡来提供。因此,魏郡的稳定和安全,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不容有失。”

    ………………

    公孙瓒接到了李翊的书信。

    李翊在书信中说得非常客气,说伯珪兄在东光之战中击败了三十万黄巾军,立了大功。今长公主以天子命,下旨拜兄长为奋武将军,蓟侯。圣旨和印绶我已经让信使带过去了,请兄长拜领。

    然后李翊言词恳切,仔细叙说了朝廷和北疆的诸般难处,希望公孙瓒能以社稷为重,立即罢兵。李翊甚至答应公孙瓒,只要他能罢兵不战,不但可以驻军冀州,自己还愿意上书长公主和朝廷,举荐他为冀州牧。当然,前提是他必须把袁绍逼走。

    最后李翊说,我们兄弟已经有一年多没见面了,不知兄长能否到界桥一聚?

    圣旨和奋武将军的印绶,公孙瓒收下了,但他拒绝了李翊的邀约,不愿意出城和李翊相见。

    长史关靖仔细看了李翊的这封书信,他认为李翊这是在故意拖延决战的时间,北疆军的援军可能正在赶赴冀州的路上。

    从十二月底到现在,公孙军派出了上千名斥候到中山、常山和赵国一带打探军情,但一直没有发现北疆援军的踪迹。依照关靖和严纲等人的猜测,北疆援军可能的确还没赶到冀州,因为北疆军的一部现在正在关西和董卓交战,能赶到冀州支援的只有塞外大军。

    北疆的塞外大军从接到命令到集结,需要一段时间,再加上又是严冬,大雪纷飞,道路阻绝,塞外各部大军能在两个月内完成集结已经是最快的速度了。从塞外的云中、五原等地到冀州的巨鹿郡,有两千多里路,也就是说,北疆的塞外大军至少要到三月下或者四月初才能到达战场。

    关靖和严纲等人的意见是立即向北疆军发动攻击。

    公孙瓒也同意关靖的意见,但考虑到双方兵力对比,公孙军没有绝对优势,所以公孙瓒对是否立即展开决战很犹豫。

    目前北疆军和袁绍的大军加在一起超过五万人。公孙军能上战场的虽然有十万人左右,但其中主力只有三到五万人,这还包括一万铁骑。公孙瓒想等到三月初,田楷和刘备的主力大军回援之后再展开决战。

    关靖不同意。他给公孙瓒详细分析了冀州目前的形势,尤其是黄巾军的动向。

    田楷和刘备在兖州奋战了两个多月,夺取了兖州北部四个郡国,把几十万黄巾军赶了出去。黄巾军的生存越来越难。这个时候,如果冀州大乱,黄巾军见有机可乘,必定会二次北上。

    而兖、青、徐三州的州郡大吏当然是愿意帮黄巾军这个忙了,他们巴不得黄巾军北上。黄巾军北上之后,局面将不可收拾,所以,关靖极力主张公孙瓒先击败北疆军,然后再全力对付北上的黄巾军。

    公孙瓒笑道:“士起,你的意思是,我们和袁绍言和?”

    “袁绍突然从黑山撤兵,屯兵于清渊,其目的太明显了。”关靖笑道,“袁绍是什么人?他难道不知道冀州是个死地?袁绍的根基在豫州,而袁绍的野心是图谋天下。所以他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削弱北疆和我们的实力,为他将来顺利占据洛阳,称霸天下做准备。”

    “现在北疆军援军未到,我们可以趁着这个机会,联合袁绍重创北疆军,把北疆军彻底赶出冀州,然后我们再调头对付黄巾军。”关靖从容说道,“我们和北疆军打,和黄巾军打,实力消耗非常大,这是袁绍愿意看到的结果,而他自己又没有任何损失,他为什么不愿意?”

    “只要袁绍按兵不动,北疆军的两万人就死定了。”关靖兴奋地说道,“我们还是采用磐河的办法,大量消耗黄巾降兵。这两个月没有给他们发军饷,这些人颇有怨言。哼……没有主公的仁义,他们早就是白骨了,哪里还有饭吃,还有衣穿?”

    “正好我们的粮食不多了,死个五万、八万的最好,能解决大问题。”严纲笑道,“将来他们如果临阵倒戈,我们就惨了。只要我们主力还在,黄巾军就不足为虑。”

    公孙瓒想了一下,点点头,下令道:“命令田楷和刘备,让他们带着大军尽快赶到黄河岸边。只要开河,就立即来援。”

    ………………

    二月下旬,李翊率领大军离开界桥,向一百里外的甘陵城进发。

    同一天下午,公孙瓒接到消息,立即率军迎上了李翊的大军。

    双方在距离界桥五十里的夕烽亭相持。

    也在这一天,袁绍率军离开了清渊城,向甘陵城方向缓缓而去。

    ………………

    二月下旬,冀州,魏郡,邺城。

    清晨,东方刚刚露出一丝鱼肚白,古老的邺城掩映在淡淡的薄雾中。

    城楼上的卫兵长长地伸了个懒腰,睡眼惺忪地向城外望去。蓦然,他睁大眼睛,张嘴发出一声恐怖嚎叫:“北疆军——”

    密集的马蹄声由远而近,一队铁骑冲出雾霭,越过密密麻麻的士卒,直达阵前。

    战马猛地刹住身形,扬蹄长嘶而立。徐达面色冷峻,稳坐马上向远处的城楼望去。

    迎风飘扬的大纛矗立于云雾之中若隐若现,来回奔跑的人影依稀可见,急促而猛烈的战鼓声响彻了邺城上空。

    从接到李翊的军令开始,徐达就在筹划着冀州战事。要想取得冀州战场的胜利,必须要取得先机,拿到战场的主动权。

    而要想占据先机,首先就要拿下邺城,拿下魏郡,把袁绍赶出去,以确保北疆军不会腹背受敌。

    目前冀州战场上,李靖的军队人数有限,只能起到牵制和诱敌的作用,真正解决问题的是塞外援军。

    为了能让塞外的援军神不知鬼不觉的进入冀州,达到奇兵致胜的效果,徐达到了雁门郡的平城屯田区后,命令数万大军一律穿着普通百姓的衣服,佯装成民夫,分成数队,带着粮草辎重,急速南下。(未完待续。)

第0515章 暴风骤雨() 
PS:继续三更,求一切!

    ………………………………………………………………………………………………

    李靖兵退广宗城后,立即按照徐达的要求,在距离广宗城百里之外的巨鹿城兴建了一个巨大的粮草辎重营。

    这数万援军先后于十二月中旬前后进驻巨鹿大营。

    由于这数万大军来得早,行踪又非常隐蔽,公孙瓒和袁绍派出去的斥候都没有发现。他们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壶关和飞狐要塞两地,根本没有想到北疆军的援军早已进入冀州,而且还就在战场后方很近的地方。

    巨鹿城距离邺城将近三百里。徐达带着佯装成民夫的大军,昼伏夜行,于列人方向渡过漳水河,然后连夜疾行一百二十里,于拂晓时分悄无声息地包围了邺城。

    ………………

    传令兵纵马狂奔,从各处飞驰而来。

    东门、西门、南门都已完成包围,随时可以发起攻击。

    徐达看看越来越浓的大雾,大声命令道:“急令各部,立即按排各部将士就地休息。”

    接着他指着斥候部的军司马李煊问道:“文烈,北门情况怎么样?杨凤的大军是否已经准时到达?”

    邺城北门外是漳水河,徐达特意在河对岸安排了一支大军,阻击和捕杀妄图渡河而逃的敌人。

    李煊躬身回道:“刚刚接到消息,杨凤将军已经率军赶到对岸。不过……漳水河正在化冻,冰层很薄,敌人逃不过去。”

    “不要大意。”徐达说道,“袁绍和他许多部下的家眷都在城里,如果能抓住,对我们大有好处。”

    ………………

    全身甲胄的袁熙手握剑柄,意气风发地站在城楼上,对身旁来来往往、惊惶失措的士卒们不屑一顾。

    “子远先生,北疆军现在正在界桥一带和公孙瓒激战,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这里?”袁熙十分怀疑地说道,“是不是他们看错了?”

    许攸努力睁大眼睛,意图透过浓雾看清远处的一切。他疑惑地摇摇头,没有回答袁熙。他不喜欢这位英俊潇洒,自命不凡的二公子。这位二公子好音律辞赋,为人骄傲,很有些孤芳自赏的味道,相比大公子袁谭的沉稳和谦恭,他在许多方面要逊色许多。

    袁熙瞥了他一眼,笑道:“子远先生,你摇头是什么意思?难道你认为城下真的是北疆军?”

    站在一旁的陈琳说道:“也许是黑山黄巾军在打着北疆军战旗招摇撞骗。不过,最近没听说有黄巾军打到邺城附近啊……”

    袁绍从黑山撤军后,为防止留守在黑山的黄巾军趁机下山攻打魏郡,他在黑山一带布下了大量斥候。只要黄巾军下山,消息立即就会送到邺城。

    陈琳的疑惑也是站在城楼上其他官员的疑惑,大家几乎一致认为,城下的大军是黑山黄巾军,而且人数不多,对邺城形成不了威胁。

    许攸侧耳倾听了很长时间,然后嘴角上泛起了一丝嘲讽之色。他抬头看看天,大声说道:“立即派人从北门出城,急报主公,北疆军已经秘密赶到冀州,现正在攻打邺城,请主公速速回援。”

    袁熙和众人脸色一变,谁都没有说话。

    许攸转脸看看稍显惊愣的袁熙,手指浓雾深处,沉声说道:“你们听听,仔细听听……城外一点声音都没有,黄巾军能做到吗?如果是黄巾军,外面早已是战鼓喧天,人声鼎沸了。这是北疆军,而且是北疆军的主力。快啊,你还愣着干什么?快下令啊。主公如果不能及时回援,我们今天就死在这里了。”

    许攸一句话,顿时惊醒了众人。大家和黄巾军打了几年战,这点常识还是有的。只不过事出突然,刚才一阵惊慌,把这个细节都忘了。

    袁熙心慌意乱,急忙下令。如果城外是黄巾军,邺城当然是固若金汤,但如果是北疆军,邺城就危险了。

    “子远,难道李翊没有去界桥?或者……”陈琳迟疑道:“这是塞外来的援军?”

    “李翊打仗向来不依常理,我也不知道。”许攸摆摆手,焦急地说道,“我早年就认识他,我知道他非常狡猾。但谁能想到,冀州大战的第一战,李翊竟然选择了邺城。奇兵?这支奇兵从何而来?”

    “快,传令,传令……命令三千守军全部上城。”袁熙虽然很惊惧,但举手投足间,依然很有几分儒雅之气,“冀州府立即就地征调城中百姓帮助守城。”

    许攸神情一呆。三千人?三千人能守到大军回援吗?此去界桥四百多里。大军日夜兼程的往回赶,至少也要两三天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