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召唤之三国霸业 >

第372部分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372部分

小说: 召唤之三国霸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安也许真的有人要趁机叛乱,所以必须先肃清长安的叛逆,然后再起程。

    董卓失声笑道:“等你把长安的叛逆肃清了,李翊早就攻占冀州了。李翊是什么人?袁绍和公孙瓒又是什么人?他们能和李翊对抗多久?不要多说了,立即去信催促段煨、鲍鸿,不惜一切代价,打到河东去。”

    “局势的发展太快了,让人目不暇接。”田仪感叹道,“主公,你看是不是先把长安大营的粮草辎重调给牛辅,让他立即展开反攻。当务之急,是要把北疆拖进两线作战的困境,迟滞李翊攻占冀州全境的时间。”

    “好,就按你说的办。”董卓点头道,“另外,告诉董璜,让他带三千南军卫士到郿坞来。既然你们担心我的安全,那我就多安排一些护送的军队吧。”

    “郿坞留多少人?”董旻关心的问道。

    “你带三千人先留下。”董卓说道,“等我安全到了长安后,再派两千人回来。”

    “主公何时动身?”田仪问道。

    董卓看看阴暗的天空,迟疑了一下,说道:“这雨总有停的一天。雨停了,我们就出发。”

    ………………

    太师董卓准备回京的消息刚刚送出去,长安就送来了急报,安定郡的萧关失守,长安门户大开。

    王允在急报中说道:“北疆铁骑在大将太史慈和张燕的率领下突然袭击萧关,萧关守军措手不及,一日之内丢了关隘。北疆铁骑随即一拥而入,以迅雷不疾掩耳之势包围了高平和朝那城。由于北疆军控制了凡亭山一线,朝廷已经和六盘山以北的郡县失去了联系。”

    萧关一失,凡亭山一失,北疆军的铁骑越过六盘山后,可以一泄而下,直攻长安。

    董卓大为紧张。北疆军当然无意攻击关中,开辟第三个战场,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逼迫董卓撤回攻打河东的兵力,迟滞董卓在关西发起反攻,以帮助李翊顺利攻占冀州。

    董卓恨不得一刀砍了安定郡的太守。早在去年下,董卓就一再嘱咐他们,务必集结重兵驻防萧关一线,防备北疆军突然袭击,确保长安的安全。安定郡的这个太守显然没有遵从自己的命令。

    “主公,目前唯一可以抽调的兵力就是徐荣的六千人马了。”田仪指着地图上的临泾城说道,“以我看,立即命令徐荣率军赶到临泾城,阻挡北疆铁骑南下。”

    “徐荣和宋宪都是北疆人,派他们去不合适。”董旻急忙阻止道,“还是让皇甫鸿去,让徐荣驻防大散关。安定郡是皇甫门阀的老家,不怕他们不出力。”

    田仪张嘴想说什么,但话到嘴边又立即收了回去。他胆怯的看了一眼董卓,然后紧紧地闭上了嘴巴。

    “让坚寿去安定。”董卓拍拍案几上的地图,“有坚寿在,北疆军休想跨越六盘山。至于徐荣……”

    董卓想了一下,摇了摇头,说道:“算了,不要动他,让董安到大散关驻防。”

    “主公,护羌校尉率部撤出西疆后,西疆兵力空虚,韩遂和马腾会不会趁机出兵占据汉阳郡,威胁三辅?”田仪说道,“韩遂去年出兵北上,先后占据了酒泉、张掖、武威三郡。现在整个西凉,就汉阳郡还控制在我们手上,如果汉阳郡再给韩遂拿去,将来我们……”

    田仪没有继续说,意思是将来兵败关中,大家连个退路都没有了。

    董卓毫不在意的说道:“你放心,目前韩遂和马腾还没有实力和我对抗,不会贸然出兵攻打汉阳。”(未完待续。)

第0535章 董卓中计() 
大汉国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四月初。

    关中扶风郡,陈仓城。

    深夜,电闪雷鸣,大雨滂沱。

    快马急驰而入,马上骑士高声道:“圣旨到,请徐荣速速前来接旨。”

    ………………

    扶风郡,吴岳亭。

    吴岳亭在吴岳山南端,陈仓西面。吴岳山就是如今的陇山南段,其北面就是六盘山。这里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是历代兵家屯兵用武的要塞。

    护羌校尉董安带着三千步骑大军,沿着渭水河旁的驰道一路向关中而来。

    由于关中连续下了两个月的雨,渭水河水暴涨,驰道多处被冲垮,泥泞难行,大军步履维艰,行进速度非常缓慢。

    此时董安已经知道皇甫鸿带着大军北上安定了,大散关里只有区区百名士卒,但他并不着急。距离大散关二十里就是陈仓城。徐荣和宋宪的大军就驻扎在陈仓城,关隘肯定万无一失。

    董安伸手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抬头看看阴暗的天空,嘴里不干不净地骂了两句。天气这么恶劣,董卓却让他带着军队急行几百里赶到大散关,他非常生气。

    皇甫鸿走了,可以让徐荣暂时驻防大散关,为什么非要让自己回来?他觉得董卓太谨慎了。

    董卓让自己匆匆返回关中,无非是想监控徐荣,防备徐荣叛乱。

    董安觉得董卓既然不相信徐荣,就应该把徐荣调到关西战场,这样既能损耗徐荣的兵力,又能确保关中的安危,他实在想不明白董卓为什么要把徐荣调到陈仓驻防。难道董卓想借韩遂、马腾之手杀死徐荣?杀徐荣对董卓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的事,用得着这么麻烦?

    “将军,前方五里就是吴岳亭了。”军司马李封大声说道,“到了吴岳亭,我们也就走出了吴岳山,距离陈仓只有五十里了。”

    董安回头看看背后笼罩在云雾里的吴岳山,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总算走出吴岳山了。

    “传令各部,走快一点,我们到吴岳亭休息一下。”董安挥动马鞭,高兴的说道。

    董安是董卓的侄子,过去也在董卓帐下效力,以勇猛闻名。大概是给雨水淋透了,董安急于找个地方休息,率先带着亲卫铁骑赶到了吴岳亭。

    走近吴岳亭的时候,斥候来报,徐荣将军亲自赶到吴岳亭迎接将军了,请将军速速去见。

    董安得意的笑笑,心想这个徐荣还真是聪明。知道董卓不信任他,特意早早跑来迎接自己,想讨好自己向董卓表示忠心。

    徐荣笑容满面地把董安迎进了大帐。两人寒暄了一番,徐荣说道:“关中今年雨水多,路途难行,将军辛苦了。”

    董安笑道:“天子有旨,本将岂敢怠慢?不要说下雨了,就是下冰雹,本将也要日夜兼程而来。”

    徐荣大笑道:“你先去换换衣服。我备了些酒菜,等一下将军的几位部下来齐了之后,我们一醉方休。”

    时间不长,董安的几位部下先后被徐荣请到了大帐。

    徐荣很客气,一一劝酒。

    帐帘掀开,宋宪大步走了进来。

    董安急忙举手招呼道:“伯章,快来坐下,喝一杯驱驱寒。”

    宋宪不理他,躬身对徐荣说道:“将军,叛军已被包围,逆贼的亲卫铁骑也已被缴械。”

    宋宪声音不大,但听在董安的耳中,却犹如晴天霹雳,震得他半天没反应过来。

    徐荣突然一声暴喝,“来人,抓住董安。”

    “谁敢抓我?”董安怒吼一声,一跃而起,一脚踢翻面前的案几,伸手就去拔刀。

    就在这时,数十名大汉几乎在同一时间劈开了帐幕,带着冰冷的雨星一拥而入,以迅雷不疾掩耳之势制住了他的手下。

    董安只觉得背心一凉,拔刀的手顿时僵住了。那是一把锋利的长戟穿透了他的衣甲顶在了他的背脊上。

    这时几把明晃晃的战刀呼啸而至,恶狠狠地架在了他的脖子上。几个手执弩弓的士卒随后冲了进来,黑黝黝的弩箭瞄准了他的胸口。

    “徐荣,你想造反?”董安色厉茬苒,高声叫道,“你会死无葬身之地的。你的妻小都在长安,你部下的妻小也在长安,他们会被剥皮抽筋的。”

    徐荣脸上的肌肉不由自主地抽搐了几下,冷笑道:“宣旨。”

    旁边一个宦官高声道:“天子有旨,护羌校尉董安擅离职守,私自率军返回关中,罪在谋逆,杀无赦。”

    “徐荣,你竟敢矫诏,你竟敢伪造圣旨,你……”

    不待惊恐至极的董安说完,徐荣的几个亲卫已经拳脚齐下,把董安踢翻在地。一个亲卫一脚踩住董安的脑袋,堵住了他的嘴。

    护羌校尉部的几个军司马跪在地上,惊惶不安,胆战心惊,只有李封非常冷静,面不改色。

    宋宪拿着圣旨走到他们面前,把圣旨给他们一一过目,冷笑道:“几位看清楚了,这是陛下的圣旨,你们可有什么疑问?”

    李封等人连连摇头。

    宋宪站起来,又拿出了一封圣旨。这是天子命令徐荣兼领护羌校尉的圣旨。宋宪宣完圣旨,笑着问道:“诸位如果没有异议,那就起来吧。”

    李封和几个军司马匆忙站起来,给徐荣重新行礼,拜见新任的护羌校尉。

    徐荣冷冷地点点头,挥手对亲卫喊道:“把董安拖下去,斩了。”

    董安血淋淋的人头摆在了案几上,残余的鲜血顺着案几点点滴落在地。

    徐荣背着双手,在大帐内来回踱步。宋宪诸将和李封等西凉军诸将分列两侧,沉默不语。

    帐外的大雨在哗哗地下,风在厉声呼号,大家的心情就像这飘零的风雨一样,阴冷而凄凉。

    徐荣越来越担心。董卓如果要杀自己,有许多轻而易举的办法,完全没有必要牺牲董安的性命。看来这圣旨一定是真的,但为什么天子在圣旨中只说到诛杀董安,一个字也没提到董卓。

    杀了董安的后果是什么,徐荣和诸将一清二楚。

    徐荣想到那日王允对自己说的话:务必要奉旨办事。

    那么,是不是马上就有第二道圣旨送来?

    “将军……”李封突然躬身说道,“我有天子密诏。”

    徐荣和众将大吃一惊。

    “给我密诏的人一再嘱咐下官,不看到董安的人头,绝不能拿出密诏。”李封解下身上的皮甲递给了徐荣,“密诏就在皮甲的夹层内,请将军查收。”

    徐荣一把拿过皮甲,厉声问答:“谁给你的密诏?”

    李封摇摇头,神色坚决地说道:“我绝不会说出此人,即使将军杀了我,我也不会说。”

    徐荣狠狠地盯着他,恨不得一口把他吃了。如果此次诛杀董卓失败,这些隐藏在背后的策划者还可以继续活下去,还可以继续策划除奸大计。这就像自己不会说出王允一样,李封也绝不会吐出一丝一毫的秘密。

    徐荣突然一笑,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好……好……”

    天子密诏,董卓篡逆,罪在不赦,立即诛杀。天子命令徐荣不惜一切代价攻克郿坞。

    ………………

    四月初,郿坞。

    郿坞岭是曾经横垣在郿县原野上东西走向的一条土岭,当时岭畔有古人依地势起伏、跨沟越涧修筑的一条驰道。这条驰道高3。4米,顶宽14米,底宽21米,为黄土夯筑,气势宏伟,有如现代高速路,让人惊异。

    而在这条驰道的末端,有一座巨大的坞堡,这就是董卓的老巢郿坞。

    在郿坞一个豪华的大堂内,董旻和侍中种辑一边饮酒,一边观看女乐,逍遥快活。

    种辑奉旨和中军校尉董璜一起来到郿坞,接董卓回长安。

    第二天早上准备起程的时候,董卓的坐骑忽然焦躁不安,长嘶不止,死活不肯离开郿坞。董卓顺手打了战马一鞭,恰好当时天上又打了一个山崩地裂般的炸雷。战马受惊,顿时发狂,直立而起,把董卓摔到了马下。侍中种辑正好就在董卓边上,不慎被那匹发狂的战马狠狠地撞了一下,当场昏迷不醒。

    因为关西战局越来越紧张,王允也一天三催,说天子病情越来越重,董卓担心长安有变,不敢再耽搁时间,匆忙改坐马车。奇怪的是,那马车还没出城,车轴就断了。

    董卓心里嘀咕,马上占了一卦,从卦象上看,十分不吉利,东方有血光之灾。郿坞里的几个巫祝也各自起了一卦,但和董卓的说法大相径庭,他们认为大吉大利,东方要出贵人,暗示董卓会成为九五之尊。

    就在董卓犹豫不决的时候,种辑醒了,他躺在榻上也起了一卦,他的说法和几个巫祝的说法一模一样。

    董卓大喜,再不犹豫,带着大军出发了。

    “太师离开郿坞已经三天,按照行程估计,他明天就可以到长安城。”种辑回头看看窗外的大雨,皱眉不展地摸着自己的大腿,“我真倒霉,给那疯马一撞,大概要十天半月才能走路。”

    董旻大笑道:“你在这里安心养伤,有什么不好?那马如果不是我大哥最钟爱的坐骑,我可以把它杀了,请你吃马肉。”

    “算了,算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