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召唤之三国霸业 >

第379部分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379部分

小说: 召唤之三国霸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宫门附近的两座殿堂被西凉士卒点燃,很快烈焰腾空,浓烟滚滚。从两侧向御道冲杀的卫士被大火阻挡,只能集中在一起,向御道上尽情倾泻犀利的长箭。

    火越烧越大,其中一座殿堂轰然倒塌。

    董卓的马车距离宫门只剩下二十步了。

    刘范、杨瓒、李肃三人身先士卒,指挥卫士拼死阻杀。

    宫门外战鼓雷动,杀声四起,西凉兵像潮水一般拥挤而入。

    董卓神色一喜,抬头看去。

    徐荣驻马立于宫门之前,横戟而立,手中拎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

    董卓不假思索地举手高呼:“子烈,快来救我。”

    话音未落,董卓脸上的喜色突然不翼而飞,一双眼睛蓦然睁大,眼晴内尽是愤怒和震骇。

    皇甫嵩一身重铠,面如冷霜,缓缓出现在徐荣的身后。

    徐荣背叛了,皇甫嵩也背叛了。悔恨就像锋利的长刀凌迟着董卓的身心,像毒药一般烧蚀着董卓的骨髓。当初自己没有杀死他们,今天自己反倒被他们杀了。

    董卓忽然笑了起来,浅浅的笑意里饱含着极度的鄙夷,极度的痛苦,极度的苦涩和悲凉。

    如果今天死于士人的屠刀,自己心服口服。输了就输了,自古以来成王败寇,没有什么值得后悔和抱怨的,但今天死于皇甫嵩的刀下,死于徐荣、李肃的刀下,自己觉得很悲哀。

    皇甫嵩、徐荣都是武人,无论他们出于何种目的诛杀自己,武人都将在自己死后遭到士人的疯狂报复和清洗。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难道他们不知道士人卑鄙无耻的嘴脸和血腥残忍的手段?杀了自己,武人也就彻底失去了权柄和保护,他们将步自己的后尘死于非命,除了死亡外,他们什么也得不到。

    士人鄙视武人,视武人为祸乱纲纪的洪水猛兽,自此后,武人将绝迹于朝堂,将被屏弃于叙柄之外。悲哀而可怜的武人。

    董卓想到了段颎。段颎仅仅做了一个多月的太尉就死了。相比段颎,自己要好一点,在大汉各方势力的围攻下,苦苦支撑了两年多,但最终还是因为武人对自己的背叛,走上了死路。

    李翊呢?此刻远在冀州的李翊还能支撑多久?我死了,大汉手握重权的武人只剩下李翊一个了。从此后,李翊将代替我,成为大汉最大的叛逆,成为大汉所有势力围攻的对象。

    过去因为我的存在,李翊还能在各方势力中左冲右突,奋力挣扎,但我死了呢?我死了,李翊还能挣扎多久?

    董卓抬头望着天空。

    湛蓝的天,洁白的云,它们就像自己昔日的戎马岁月,令人沉醉,让人怀念。

    这一刻,董卓忘记了所有的恩怨情仇,忘记了所有痛苦挣扎的艰难岁月,心中只有那片蓝天,那片飘逸悠闲的白云。

    他久久地望着,一动不动。

    战鼓雷动,杀声震天。

    西凉兵奋战多时,死伤惨重,但依旧负隅顽抗,誓死血战。

    此刻一部分西凉兵被黄琬、皇甫鸿、王欣带人围在了未央宫外,一部分人被皇甫嵩、徐荣带人赶进了宫内,败亡已成定局。

    徐荣高举金准的人头,纵声狂呼:“奉天子旨,诛杀董贼。”

    ………………

    下午,太尉周忠、司徒王允、司空淳于嘉、尚书令士孙瑞等大臣进宫觐见天子。

    天子非常恐惧,一言不发,任由诸位大臣们操办一切。大臣们若征询他的意见,他就点头,不敢有半句说词。

    王允举荐太尉周忠参隶尚书事,主掌国事。今日大汉有五公,太师董卓被诛,太傅刘虞远在青州,朝中三公以太尉为首,当然应该由周忠主掌国事。

    周忠当即请辞。此次之所以能成功诛杀叛逆董卓,司徒王允当居首功。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他数年来的精心筹划。周忠和淳于嘉等大臣一致举荐王允主掌国事。

    天子随即下旨,以司徒王允参隶尚书事,主掌国事。

    王允奏请天子,立即把董卓犯有十大重罪,已经伏诛的消息诏告天下,并下旨捉拿董卓的宗族门生故吏,所抓捕者,一律诛杀三族,抄没家财。

    关中三辅的扶风、冯翊两郡早已被王允控制,京兆尹的大部分县吏也是王允的人,所以王允奏请天子,尽快任命一个新的京兆尹,以安抚京兆各地。

    王允同时还表奏了诸多急待处理的国事,比如立即急诏各地州郡上表呈述,废除小钱重新使用五铢钱等等,天子一一准奏。

    在王允等大臣准备告退的时候,天子犹豫了半天,还是忍不住胆战心惊地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既然董卓已经死了,那就把他埋了,不要挫骨扬灰了。

    王允非常激动,断然拒绝道:“董卓罪恶滔天,罄竹难书。挫骨扬灰,已经很便宜他了。”

    天子面色苍白,低头颤抖。

    董卓的尸体被剁成碎块,焚烧成灰,撒于驰道。董氏宗族子弟被杀一净,葬于乱坟岗。董卓的诸多亲信故吏被全家抄斩,丧命者多达五千多人。

    在皇甫嵩、徐荣等人的极力劝阻下,王允退了一步,没有把西凉军数十名军吏的家眷关进大牢,而是暂时监禁了起来。

    第二****议,王允奏请天子下旨,要求牛辅、李傕、郭汜、王方、李儒等西凉军将领立即回京述职,如若迟迟不归,则以谋反论处,诛杀九族。

    朝中大臣们很吃惊,纷纷劝阻王允。

    这道圣旨送过去,牛辅等人自知必死,肯定要叛乱,要带着大军杀进关中。此刻关中只有徐荣的两千兵,皇甫鸿的两千兵,李肃的一千羽林军,即使加上皇甫嵩请来相助的三千羌骑,扶风和冯翊两郡的六千郡国兵,整个关中也不过只有一万四千人,根本不是叛逆的对手。

    “王司徒,我们坚决同意诛杀董卓旧将,但此事必须从长计议,不能操之过急。”司空淳于嘉劝道,“王司徒急于重振社稷,安定天下的心情,我们非常理解。但前提是,我们要先稳定关中,要把牛辅等人的军队控制到手,然后才能杀他们。关中无论如何不能再起战火了。”

    皇甫嵩非常生气,脸色铁青,一言不发。

    徐荣担心牛辅率军杀进关中,长安难保,也出言相劝。

    长安兵变,双方大约有四万三千军队参予其中,损失非常惊人,双方损兵折将三万一千人,关中元气大伤,长安不堪一击。

    王允不为所动,固执己见,冷冷的说道:“我就是要逼反牛辅。”

    皇甫嵩实在忍不住了,他指着王允说道,“王司徒所倚仗的无非是鲍鸿和段煨的军队。但他们挡得住牛辅吗?”

    众臣猛然醒悟。这圣旨中没有提到段煨和鲍鸿的名宇,原来是这么一回事。看样子,这两人就像徐荣一样,也早被王允秘密说服了。

    王司徒竟然还有伏兵。王允步步施计,算无遗策,如果董卓不死,那当真是老天无眼了。

    王允从容笑道:“段煨原是北军将领,虽然他和董卓年轻时都曾在段颎帐下效力,但他不是董卓的亲信,也不是董卓的旧部,他只听命于天子和朝廷。至于鲍鸿,诸位应该更清楚了。当年我任豫州刺史的时候,他是我的手下,我们曾一起率军攻杀黄巾军,也算是生死之交了。”

    王允看看诸位大臣,继续说道:“天子密诏我早在新年时,就已经交给了鲍鸿。我一再嘱咐他,要尽可能保存实力,不要急于攻打河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影响了诛杀董卓的大计。”

    “昨天董卓死后,我即以八百里快骑密告段煨和鲍鸿两位将军,命令他们立即率军赶到华阴,趁着王方毫无防备的时候击杀王方。只要击败了王方,攻占了潼关,牛辅就被困在了关西。”

    “上个月牛辅在关西大败,粮草辎重全部被北疆军夺去了。董卓为了应急,临时从长安调拨了一部分,但这批粮草辎重数量有限,最多只够供应大军半个月。所以,我们只要牢牢守住了潼关,牛辅的大军将很快崩溃。”

    王允冲着皇甫嵩拱手说道:“皇甫将军,你说我这个办法能不能保住关中?保住长安?”

    皇甫嵩摇头道:“王司徒,你不要忘记了,打仗要靠士卒去拼命,要靠下级军吏去冲锋陷阵。你知道段煨和鲍鸿的军中现在有多少董卓旧部?有多少追随董卓征战疆场十几年甚至二十多年的屯长、军候、军司马?王司徒一心要杀他们,他们怎么可能会卖命?”

    “牛辅、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王芳、李儒这些西凉悍将,都是久经沙场,九死一生的人,你要杀他们,他们绝不会束手待毙。粮草不足,他们可以吃人。仅仅靠一个潼关,是挡不住他们的。”

    “好,皇甫将军提醒得好。”王允笑道,“如果征虏将军岳飞趁着牛辅攻打潼关的时候,率军出击,你说我们能不能击败牛辅?”

    皇甫嵩蓦然想到什么,脸色突变,大声道:“十万头,此旨切切不可下。”

    “圣旨已经连夜送往河东了。”王允略为诧异地看了一眼皇甫嵩,“皇甫将军,有何不妥吗?董卓伏诛,天子主政,泉州朝廷当然要取消了。天子已经诏令长公主和诸位老臣即刻返回长安。”

    皇甫嵩长叹无语,再不说话。(未完待续。)

第0545章 王允要对付北疆() 
朝议结束,众臣散去。

    徐荣匆匆追上皇甫嵩。

    “皇甫将军……”徐荣飞身下马,躬身施礼,“末将有一事相询。”

    皇甫嵩驻马停下,看了他一眼,然后缓缓下马,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你想问什么,我知道。你是不是很难理解?”

    徐荣点点头,四下看看,然后小声问道:“王司徒为什么要急于对付北疆?”

    皇甫嵩叹了一口气,说道:“子烈,你是北疆人,王司徒也是北疆人,但你们有个截然不同的地方,你知道吗?”

    徐荣想了一下,摇摇头。

    “你是武人,王司徒是士人。”皇甫嵩低声说道,“你现在明白了吗?”

    徐荣低头想了一下,疑惑的说道:“皇甫将军,骠骑大将军忠心耿耿,为大汉开疆拓土戍守边疆,功勋盖世……”

    皇甫嵩挥手打断了他的话,说道:“天子西迁长安已经两年多了,这么长时间里,他为什么不攻打关中讨董勤王,却反而去打洛阳,打冀州,为什么?”

    徐荣哑口无言,若有所悟。

    “王司徒的本意是好的,但时机和方法却错了。”皇甫嵩无奈的说道,“他如果能像杀董卓这样有耐心,大汉何愁不兴?”

    “如今关中未稳,王司徒立即撤消泉州朝廷,以天子旨督令岳飞攻打牛辅,其目的显然是打算削弱李翊的权柄,消耗北疆军的实力。但他这么做,等于变相宣布朝廷在诛杀董卓之后,要对付李翊。王司徒这是在自寻死路啊。”

    ………………

    四月上旬,关西弘农郡,陕城。

    朝廷圣旨送达陕城大营。

    岳飞打开圣旨,面色骤然剧变。

    董卓死了?怎么可能?

    岳飞目瞪口呆,心中一阵狂跳。这是一个骗局,董卓精心设计的一个骗局。

    谁能杀死董卓?董卓手握权柄,麾下有十万雄兵,朝中谁有这个本事杀死董卓?刺杀?更不可能。传言董卓出行,前后左右有数千铁骑和虎贲,一般人根本无法走近他十步之内。当今世上,没有人可以杀死董卓。

    岳飞小心翼翼地捧起圣旨,仔细验看黄绫上的天子印玺。的的确确,那是天子用于发兵的皇帝信玺,但如今董卓大权独揽,皇帝印玺都掌握在他手上,这圣旨肯定是董卓矫诏。天子和长安朝廷已经成了董卓篡逆的工具,这已是天下人的共识。这份圣旨没有任何效力,北疆文武大臣只听长公主和骠骑大将军的,不会遵从其它任何人的指令。

    但董卓突然矫诏于我,有何目的?他想干什么?攻打河东还是继续攻打关西?

    四月到了,河东正在春耕,如果此时董卓把关西战场上的大军秘密抽调到蒲坂津方向,河东可能失守。

    岳飞丢下圣旨,急忙打开常遇春的飞鸽传书。

    长安这次有两名信使到了河东,一个北上泉州,一个南下关西。到关西宣旨的信使由常遇春派人护送而来。常遇春在书信中说,段煨和鲍鸿的大军虽然近期停止了攻击,但据斥候探查,河对岸西凉军大营正在逐渐增大,西凉军好像有增兵迹象。

    董卓趁着北疆军主力攻打冀州的时候攻打河东,这本是北疆意料中的事,董卓完全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搞什么诈死之计来麻痹我。

    长安到底出了什么事?

    西凉军如果攻占河东,北疆势必危急,我是不是应该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