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召唤之三国霸业 >

第391部分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391部分

小说: 召唤之三国霸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袁绍来,也并不逊色什么。

    公孙瓒虽然被赶到了黄河以南,但是他因为之前派了田楷南渡黄河,因此也占领了兖州北部地区,包括东郡的东部地区,以及济北国、东平国、任成国和鲁国,还有泰山郡的南部地区。

    刘备在这次行动中也占到了一些便宜,他手中现在有平原郡以及泰山郡的北部地区。

    青州剩下的部分掌握在刘虞和孔融的手里,其中刘虞拥有着济南国、乐安国和齐国,孔融则是拥有北海国和东莱郡。

    陶谦依然守着他的徐州,倒是显得有些与世无争。

    袁术则是占有着豫州的颍川郡、汝南郡以及荆州的南阳郡,而且他还趁着扬州刺史周乾病死的机会,占据了扬州的江北地区,也就是九江郡和庐江郡。地盘不小,人口也不少。

    孙坚回到东吴老家之后,休养了一段时间之后,竟然清醒了过来。然后靠着孙家在东吴的势力,也是悄然拿下了吴郡。

    扬州刺史周乾病死之后,宗室出身的刘繇趁机占据了丹阳郡和豫章郡,正当他想一鼓作气的拿下会稽郡的时候,却是被王朗占了便宜。

    刘表依旧在荆州与当地世家大族歌舞升平,偶尔跟北面的袁术,还有东面的宗室兄弟刘繇相爱相杀,你来我往的打一架。

    刘焉老了,未来就会病死,但李翊知道这事,刘焉本人并不知道,所以他在繁华的蜀中过的比刘表还嗨皮。

    不过因为老了,就没了雄心,当年坐守汉高祖龙兴之地,等待关外诸侯打个你死我活后出兵争霸的雄心,也已经淡薄了。

    张鲁在汉中高举教派大旗,以宗教割据,野心不大,当教主过得也很舒坦。

    当然,最混乱的还是关中以及西凉地区,这两个地方是典型的水浅王八多,地方不大,人口更少,可是却有着多个诸侯。其中,实力相对强大的当然是韩遂、马腾、李傕、郭汜和张济这五个人了。

    所谓大浪淘沙,当初讨董的群雄,很多人已经淹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中,这包括刘岱、张邈、袁遗、鲍信、丁原、韩馥等一大堆人。当然,消失的最大牌的一个还是董卓。

    不过,也有新人出现,像是刘繇、王朗以及李傕、郭汜和张济等人,都是最近才涌现出来的。

    不过,李翊很清楚,这些诸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大部分都会被淘汰掉。这是注定的事情。

    最后,李翊本人坐拥北方三州、大草原上的北庭与辽东,再加上司隶的河东郡,可称占据了大汉朝的半壁江山,并且掌控天子朝廷。他的地盘最多,名头威震天下。

    另外,交州人迹罕至,多是热带雨林,目前被百多土著家族分割,还没有诸侯前去问津。

    各地诸侯边境接壤彼此牵制,谁人也不敢轻举妄动,于是乎,东汉正是进入到了割据发展的阶段。

    “这就是目前全国十五州的情况,诸位军师,当恪尽职守,发展内政。诸位将军,要好生操练兵马,守备地方治安。”李翊在骠骑大将军府议事厅面南高坐,说道。

    左手边,寇准、田丰、徐茂公、荀彧、荀攸、钟繇、陈群、刘伯温、郭嘉、徐庶、包拯、冯道、诸葛玄、诸葛瑾、荀谌、辛评、辛毗等人一字排开,坐了长长地一列。

    右手边,则是有着岳飞。关羽。赵云、张飞、张郃、徐达、高长恭、常遇春、太史慈、李靖、吕布、张辽、高顺、徐晃、张燕、宇文成都、典韦、陆文龙、黄忠、魏延、于禁等人。

    可谓是名臣良将,济济一堂。

    听了李翊的话,众人起身应道:“喏。”

    李翊抚须点头而笑,他对目前自己的发展很满意。他拥有诸侯中最辽阔的地图,最多的人口,又有大草原源源不断战马的获得。幽州产铁,并州产煤,冀州大平原出产大丰收的粮食。整个地盘只有南面边境受到真正的威胁,并且有黄河天险据守。

    所以李翊十分自信,只要安心发展,不冒进,不给其他诸侯偷袭的机会,席卷天下指日可待。

    不止如此,因为天子在前面刚刚过了几年提心吊胆的日子,如今李翊将其解救出来,并且带到北疆,过上了难得的安宁日子,这使得天子对李翊非常信任,双方算是处于蜜月期。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给李翊找麻烦,特别是王允等从长安跟随天子一起来到北疆的大臣,不少人都在私下里撺掇,说李翊的坏话,希望天子拿下李翊,让他们********,过上当初在长安时的那种为所欲为的生活。

    可惜的是,这些人的目的暂时还没有得逞,因为有着之前的悲惨记忆,再加上长公主在一边时时提醒,天子还没有打算跟李翊撕破脸面,夺权进而掌握朝廷。

    只是,这种局面恐怕不能持续太长时间。只要天子有掌握天下野心,双方之间的矛盾势必会爆发。(未完待续。)

第0561章 北疆大扩军() 
虽然大的军事行动被暂停,但是北疆军在军事方面的扩张却没有停止。

    陆军方面,李翊下令重整北疆军,将原来的八大军团扩张到十二大军团。其中骑兵五个军团九万人,步兵七个军团二十一万六千人,外加直接隶属于李翊的骠骑亲卫军六千骑兵,总共三十一万二千人。这是朝廷用于征战的常备军团。

    常备军团中,骑兵军团都是混编骑兵,每个军团包括一个重装骑兵军以及两个轻骑兵军。步兵军团依然和以前一样,包括三个步兵军以及一个战车军。

    同时,在地方从屯田军中挑选精锐士卒,成立守备军,作为维护地方安定的军事力量。守备军团跟常备军团有所差别,主要体现在装备方面。骑兵守备军团为一万八千人,包含三个骑兵军,全部是轻骑兵。而步兵守备军团则是只包含三个步兵军,没有战车部队。

    其中北庭都护府成立两个骑兵守备军团,每个军团三个军,计三万六千人;辽东都护府成立一个骑兵守备军团以及两个陆军守备军团,计六万二千人;幽州成立一个骑兵守备军团以及两个步兵守备军团,计六万二千人,并州加上河东郡成立一个骑兵守备军团和一个步兵守备军团,计四万人;冀州成立一个骑兵守备军团以及两个步兵守备军团,计六万二千人。全部守备军共计有骑兵守备军团六个,步兵守备军团七个,二十七万六千。

    海军方面,筹建海军第三舰队,依然是按照以前的编制,包括两艘一级战舰,十艘二级战舰,二十艘三级战舰,五十艘四级战舰,以及运输船若干。每支舰队的满编人数为一万五千人,其中三千人为海军基地守卫力量。三支海军舰队的总兵力为四万五千人。

    另外,重组羽林军也就是南军,作为天子行宫的守卫力量。编制为三千人。

    同时,特战部队也独立成军,编制同样是三千人。

    如此,北疆就拥有了将近六十四万大军,一时间天下诸侯震动。无人敢窥伺北方。与之接壤的袁绍、曹操、公孙瓒、刘备等诸侯肝胆俱裂,彼此常派使者联系,一起抗拒北地不断壮大的李翊势力。

    这些人每个人的兵力虽然都很有限,但彼此联合在一起战力亦是很强,李翊并不会贸然出击,就此在北地安心发展。

    李翊就借助后世军队的经验,常备部队全部为职业军人编制,以十八岁为入伍标准,三十五岁以上就可复员回家。退伍时按照服役年限,给与安置费,并另外给与良田五亩。

    另外的地方守备部队,李翊则大胆启用后世的义务兵制度,三年兵役后就可复员回家。其中出类拔萃着,可转成职业军人。地方守备军只有一定的遣散费,没有良田作为奖赏。

    海军全部参照陆军常备部队的待遇标准。

    常备部队,全天候高强度训练。地方守备部队多为适应性训练,其余时间进行军屯田。

    至于之前遍布北疆的数以百万计的屯田兵,则是全部就地转业,成为当地普通居民。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李翊再次借用了后世的民兵制度,这些转入地方的屯田兵,依然要定期进行适当的军事训练。并且要肩负起打击宵小,山贼的义务。复员的士兵,作为预备役兵员,加入到民兵组织当中,农闲时训练。

    如此一来,用不了几年时间,李翊治下的适龄男子,多数就会掌握一定的军事技能,就比平常百姓强的多。若是发生大规模战争,出现兵力匮乏的事情时,李翊就能够马上组织起大量的训练有素的士兵。

    这些是后世千年宝贵经验下较为完善的兵役制度,徐茂公等军师从未见识过,想到其中妙处,不免齐声称赞李翊睿智,先辈兵法家也无法相比。

    为了保证治下百姓入伍积极性,李翊发动暗影组,并且还借鉴后世的经验,成立了文工团,宣传士兵保家卫国的正面形象,提升士兵的社会地位。在整个北方三州二都护府,人们以当兵为荣。情况与后世六七十年代差不多,姑娘找婆家,第一个要问的就是小伙当过兵没有。

    另外,这与李翊实行的耕者有其田的内政也有一定的关系,百姓为了保住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全都积极主动的应征入伍。当然,李翊能够实行这样的政策,与北地士族久经战乱后的凋零分不开。

    其他诸侯很难实行这样的政策,虽然他们的治下也遭受过一定的战乱,但是在战乱之后,这些诸侯扶植了新的门阀士族,而李翊则没有扶持任何士族。

    李翊对现役军人的待遇同样也是优厚的,一名士兵一年的饷银,抵得上一户人家的总收入。加上退伍后会有许多优待,有土地有钱粮,还能娶到漂亮媳妇。适龄青年全都眼热,争先恐后到各地征兵办报名入伍。

    在十二个常备军团中,五个骑兵军团的统帅分别为赵云、张郃、高长恭、吕布、张辽,七个步兵军团的统帅分别是岳飞、关羽、张飞、徐达、常遇春、李靖、高顺。而三支舰队的主将则分别是程普、韩当和俞大猷。

    就这样三个月的时间匆匆过去,整个北方,不论是军事还是内政,进入到稳定高速发展的阶段。而各地有为的诸侯,也在励精图治,提搞自身实力,为未来争霸天下打基础。

    ………………

    这几个月,李翊忙的晕头转向,一天就睡两三个时辰。百废待兴中,所以还来不及与天子百官发生冲突,天子百官见李翊累死累活,都将他当成了再世的周公。

    天子见李翊为自己的朝廷累的死去活来,是自己的好骠骑大将军,所以这三个月时间内,没有对李翊指手画脚什么。

    然而当百废的朝廷一切走向正规的时候,天子自我感觉越来越良好,于是发布了自己第一个大命令,那就是建造宏伟的宫殿给自己住。

    天子本来是打算就在泉州建造宫廷的,但是近臣告诉天子,说是泉州不宜为都,而且这里是骠骑大将军的封地,最好是另选地方。

    天子接受了这个的建议,最终决定将蓟城作为建立新都的地方。

    蓟城成为大汉第三处都城,新的都城对于皇室来说一切又从头开始,要盖造宫室殿宇,立宗庙社稷。

    庞大宫殿建筑群的建设,需要消耗许多钱财。

    李翊有糜竺主持的李氏商会,在李翊的政策倾斜下,几乎垄断治下的工商业。他因此有的是钱,但也不会随意拿出来补充国库。

    虽说现在国库也是他的了,但毕竟明面上还有个朝廷。他时常会念叨一句:“我可不是三国志游戏里迎奉天子的诸侯,作为现实的朝廷重臣,而且是一个忠臣,可不能随意将国库、私房钱来回倒腾。”

    因此,没钱的朝廷众臣找到了李翊。

    董承最后拿出一张图纸,他是国舅,所以最在意自己外甥宫殿的事情,一早就找来精干的建筑师,依照祖宗宫殿的规模,设计出了建造图。

    董承说道:“这里是新宫殿的设计图,已经得到了陛下的认可。陛下要发愤图强,中兴汉室,特以先祖宫殿命名‘未央宫’,请骠骑大将军依照图纸建造。”

    未央宫是建筑群的总称,李翊接过了此生见到过的,最大的房地产设计图。

    此宫殿建筑群分南北两座大的集群。

    南宫是皇帝及群僚朝贺议政的地方,建筑布局整齐有序,宫殿楼阁鳞次栉比。主体宫殿坐落在邺城南北中轴线上,自北而南依次为:司马门、端门、却非门、却非殿、章华门、崇德殿、中德殿、千秋万岁殿和平朔殿。

    中轴线东西侧各有两排对称的宫殿建筑,西侧两排自南而北依次排列。一排为鸿德门、明光殿、宣室殿、承福殿、嘉德门、嘉德殿、玉堂殿、宣德殿、建德殿;另一排为云台殿、显亲殿、含章殿、杨安殿、云台、兰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