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召唤之三国霸业 >

第427部分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427部分

小说: 召唤之三国霸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的目的也不能说达到了,北疆军还在,袁绍也还在,虽然他们的实力都受到了损失,但关中形势并没有因此而好转。”皇甫鸿忧心忡忡地摇摇头,说道,“事情越来越麻烦了。”

    “麻烦?我看一点也不麻烦。”王方轻松的笑道,“虽然没能实现原定的计策击败北疆军。但北疆军和袁绍都受到了重创,关中形势已经得到了彻底的扭转。坚寿,我看你太多虑了。”

    ………………

    黄昏,渭桥。

    日落西山,笛声悠扬。

    韩遂驻马桥头,面对点点残阳,轻吹横笛,悠然自得。

    赵云飞马赶到,看着韩遂道:“此地一别,何时才能再见?”

    韩遂想了想,轻轻一叹,说道:“社稷若能安稳,你我当有再见之日。若大汉就此倾覆,你我恐怕相见无期了。”

    “韩将军太悲观了。”赵云笑道,“不出五年,你我必能再会于长安。”

    韩遂凝神看看他,然后笑了起来,说道:“好,我等着。不过,这五年内,我是不会再出兵关中了。此次关中之战,西凉军遭受重创,元气大伤啊。”

    韩遂和马腾率领西凉四万大军进关,加上一万羌人,那就是五万大军。可是,刚刚抵达关中,先是一万羌人互相残杀,然后他们被北疆军围歼在南山亭。不久马腾又带着他的人马离开了西凉军,如今韩遂手里只剩下两万人不到,地确是损失惨重。

    “早知如此,我就不进关了。”韩遂仰天长叹,心中极为伤心。

    “韩将军,西凉慢慢会好起来的。”赵云小声安慰道,“我大哥已经答应,每年将调拨给西凉足够的赈灾钱粮。有了这批钱粮,不但能稳定西凉,还能让西凉人吃饱穿暖。”

    韩遂点点头,看了看赵云,说道:“子龙,你回去后,代我谢谢大将军。你告诉他,只要他能信守承诺,我就能确保西疆的稳定,确保大汉疆域寸土不失。”

    赵云连声答应,说道:“这次谢谢韩将军了。相助之情,北疆必将厚报。”

    韩遂抱歉的挥挥手,说道:“算了吧,我又没帮你。我反正都要撤兵了,不过做个顺水人情而已,你不要太在意。”

    接着他抬头看看从远处急速走来的北疆大军,皱眉问道:“你要撤出关中?不攻打关中了?”

    赵云笑道:“不打了,我和你一样,也撤兵回河东。”

    韩遂犹豫了半天,最后还是忍不住问道:“是大将军的命令?”

    “大哥喜欢兵行险着,这次也是一样,他非要一口吃个胖子,又要灭掉董卓旧部,又要占关中,还要打洛阳,结果董卓旧部只灭掉一半,关中也打不下来,洛阳更是不说了。”赵云有些失落的说道,“几万将士算是白死了,这仗打得痛心,打得窝囊啊。”

    赵云略显激动的挥动着手臂,嘶哑着嗓音说道:“我就是不明白,大哥屯兵十几万,大张旗鼓,三路出击,竟然占据不了关中,北疆军这次丢脸算是丢到家了。”

    韩遂静静地听着,低头不语。

    赵云平静了一下情绪,继续说道:“此仗过后,我完全有实力就势杀过霸水,剿灭张济等人,然后调转马头攻杀袁绍,占据关中,如此则天下可定。但大哥就是不同意,他竟然下令让我撤到河东。”赵云咬咬牙,痛心疾首的说道,“我就是不明白,我要问问他,问问他到底想干什么?这一万多战死在关中的兄弟不能就这样死得不明不白。”

    韩遂看着赵云,神情很复杂,良久他才低声问道:“这话,你对别人说过吗?”

    赵云愣了一下,立即察觉到失态了。刚刚从战场上撤下来,一时气愤,口不择言,说过了。

    韩遂看着赵云,郑重的说道:“子龙,你很小的时候,我就认识你。你我之间也算是有师生之谊,今天我就郑重对你说一句,你这个脾气要是不改,你我此刻就是永绝,再也相见之期了。”

    赵云不解的问道:“韩将军何出此言?”

    “你知道北疆军十余万大军三路出击,为什么没有占据关中吗?”韩遂走到赵云身边,压低声音问道,“你知道大将军为什么不集中兵力攻打关中,反而抽调重兵去打洛阳吗?”

    赵云说道:“大哥急于求成,恨不得一天就能平定天下。大哥这些年从来没有打过败仗,我看他是有些太自大了,认为别人都不是他的对手,根本不堪一击。结果……”

    “你错了。”韩遂说道,“这是大将军刻意制造出来的局面,这次攻打关中的行动根本就是一场骗局,一场欺骗天下人的平叛之战。”

    赵云吃惊的望着韩遂,问道:“骗局?”

    “此次大将军出兵关中的平叛之举可谓声势浩大,天下皆知。”韩遂慢条斯理的说道,“但大将军其实还是不想这个时候就出兵平叛,为什么?这一次大将军不得不出兵,又是为什么?”

    没等赵云开口,韩遂继续说道:“子龙,你应该很清楚,北疆虽然因为两年前的事情,让大将军掌握了大权,但是,来自洛阳和长安朝廷的老臣,依然掌握着不低的话语权。今年的出兵,大将军是受到了天子以及部分朝臣的压力,不得不出兵的。”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天子已经十五岁了,按照之前的约定,再过三年他就要亲政了。而现在的朝廷,来自洛阳和长安的老臣很多都还健在。一旦天子亲政,肯定会启用这些老臣。这对大将军和北疆而言,意味着什么?大将军的权势可能要被剥夺,北疆的中兴大计可能化为乌有,大汉社稷可能就此彻底覆没。”

    “这几年,大将军一直以各种借口迟迟不愿率军平叛,虽然原因很多,但这一点绝对是主要原因。现在他占据了河北三州以及辽阔的辽东和北方大草原,拥有冀州之利,再不率军平叛,不但罪名更甚,更有可能引发内部大乱,所以他不平叛也得平叛了。”

    韩遂轻轻一叹,说道:“现在你看到了大将军的平叛结果了。不是他不愿率军平叛,而是有人在后面拖后腿。此次平叛失败,不是大将军的责任,而是天子和那些老臣的责任。大将军轻而易举的就摆脱了河北上下强烈要求他平叛的压力。”

    赵云猛然惊醒。他当然知道韩遂口中的有人拖后腿指的是什么。皇甫鸿率军倒戈,帮助北疆军占据关中的提议,是来自皇甫嵩、朱儁等老臣提出来的,但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骗局,这些人根本不是想要帮忙北疆军占据关中,打败袁绍,相反,他们是想要联合袁绍打败北疆军,颠覆如今的朝廷。

    “现在天下人都知道大将军平叛决心之大,中兴社稷决心之大,都知道大将军是大汉最大的忠臣。”韩遂捋须说道,“现在就算天子、朝廷中的老臣们,还有袁绍、刘表之流认为大将军是大汉叛逆,但河北三州二都护的上上下下不会再有人怀疑大将军,包括长公主在内。经此一仗,大将军将确立在河北三州二都护的绝对权威。”

    “大将军需要的不是天子,不是朝廷的老臣们,大将军需要的是绝对忠诚于大汉和天子的声名,需要的是天下人的信任。有了声名和信任,他才能集结天下的力量,迅速平定天下中兴大汉。”(未完待续。)

第0611章 赵云的迷茫() 
赵云咬咬牙,生气的说道:“大哥他为了自己,竟然不顾兄弟们的性命,他……”

    “子龙,你不要这么理解。”韩遂劝道,“此次关中和洛阳的大战,大将军虽然牺牲了几万条无辜性命,但因此他可以避免更多的战火,可以尽快平定天下,这又能拯救多少性命?”

    “那将来怎么办?”赵云问道,“我们就此退出关中,大哥退出洛阳,这今后的仗可不好打了。”

    “我刚才说了,这是一场骗局。”韩遂稍加思索,缓缓说道,“朝堂上的事,无论是所谓国政,还是权势争斗,亦或是利益争斗,说到底都是欺诈。大家互相欺诈,谁赢了谁就能得到所需要的一切。上至天子,下至普通官吏,无不如此。大将军发动的这场平叛之战也是欺诈。‘欺’是欺骗天下人,那‘诈’呢?”

    赵云若有所思。

    韩遂看着沉思的赵云,继续说道:“今天的一仗,最受益的是张济、王方和皇甫鸿,受损的是其余各方。在你我两军退出关中后,关中的势力少了,留在关中的各方彼此实力接近了,形势随即也就简单了,但争斗马上也就要白热化了。”

    韩遂望着天边最后一抹夕阳,喟然长叹道:“大将军最后肯定要占据关中,但代价一定很大。只有这样,才能让天子和河北的大吏们清醒的认识到,中兴大汉的路非常艰难,如此他才能顺利推行改制,顺利掌控权柄。”

    看了看赵云,韩遂意味深长的说道:“这场‘欺诈’的重点不是‘欺’,而是‘诈’。大将军不再是当年那个在战场上纵马驰骋的悍将,而是朝廷的一个权臣了。”

    赵云非常感激的躬身受教。

    韩遂看了赵云一眼,语重心长的说道:“子龙,你这个脾气要改了。而且,你一定要切记,千万不要涉足朝堂,否则……”

    “否则怎样?难道大哥他还要杀我不成?”赵云笑道。

    “正是。”韩遂凑近他的耳边,低声劝道,“你千万不要急于退回河东,切记切记。”

    赵云脸色一变,怒气上涌,刚要开口,就被韩遂摇手阻止了。

    只听韩遂说道:“平叛大事,大将军不亲自到关中,却委你以重任,这其中的玄妙,难道你看不出来?平叛失败,大将军需要人顶罪,而天子不想得罪大将军,自然也要找人来顶罪,这个顶罪的人是谁?难道你和徐达平叛失败了,回到河东还想安安稳稳的做你们的征西将军和镇西将军?”

    赵云说道:“韩将军,我对大哥忠贞不贰,大哥绝不会如此待我,你不要胡乱猜疑。”

    “我不是蓄意挑拔,我是警告你不要自寻死路。”韩遂正色说道,“大将军让你撤回河东,你就撤回河东?你是听大将军的,还是听天子的?天子如今有圣旨让你退出关中吗?”

    赵云心慌意乱,一时茫然失措。

    韩遂拱手告别,消瘦的身影慢慢消失在淡淡的暮霭里。

    ………………

    深夜,北疆军撤到长陵。

    简易的军帐内,赵云在昏暗的烛光下烦躁不安的走来走去。

    赵云已经把李翊和岳飞的联名书信读了不下百遍,现在几乎可以一字不漏的背出来了。

    书信中说得非常明白,此仗主动求败,目的有三。

    第一是保存实力。这一仗开始之前,袁绍、蒯越、韩遂、马腾的联军有将近十二万人,而己方只有七万人,敌方兵力几乎是己方的两倍。再加上在张济、王方和皇甫鸿可能临阵倒戈情况下,战败退出是最明智的、最稳妥的办法。

    月初南山亭大战没有达到预期目标,造成此次关中之战陷入被动,如果再不惜代价夺取关中,北疆军的损失也非常惊人。

    如今北疆铁骑主力大半在关中战场,一旦这些主力铁骑折损过半,北疆军还能否确保拿下关中?即使拿下了关中,将来大漠和边郡的驻防怎么办?将来平定天下,尤其是攻占中原的时候怎么办?

    第二是有效消耗进入关中战场的各方势力,尤其是袁绍、蒯越、韩遂和马腾的实力。此战之所以明知必败还要打,这是我们最主要的目的。

    各方实力削弱了,彼此相差无几了,那么对关中的争夺也就更加激烈了,关中之战也就可以一直延续下去。

    等到他们再次打起来了,我们就可以获得再次夺取关中的机会,就可以以最小代价夺取关中。年初我们等到关中大乱再出兵,不就是出于这个原因吗?

    无论多么凶悍的老虎,也斗不过群狼的围攻。虽然现在我们可以图一时痛快,不惜一切代价强行夺取关中,但我们被打得奄奄一息了,那么即使是夺取了关中,也是得不偿失。

    第三是只有打败了,我们才有放弃平叛行动、撤兵河东的理由。

    此仗我们完全可以不打,也可以用其它办法避免战败,但我们到关中是奉天子诏令去平叛的,要听从天子的旨意。所以我们不但要打,不但要主动陷入被敌人前后夹攻的困境,更要打得惨烈,打得要让人家相信,我们北疆军不是不出兵平叛,而是实在无力平叛了。否则我们放弃平叛、撤兵河东,肯定要遭到天下人的指责,遭到天子和河北大吏们的痛恨。

    看过书信,赵云有些迷茫了。

    现在这一仗打了,也按照大哥李翊的要求,打败了,打得让天下人都相信,北疆军无力平叛了。但北疆军真的无力平叛了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