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召唤之三国霸业 >

第439部分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439部分

小说: 召唤之三国霸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术为了表示对天子和朝廷的忠诚,愿意把自己的嫡长子留在河北做为人质。

    李翊心中暗惊,对袁术的建议怦然心动。

    “大将军,这只是我父亲的一个建议。”袁耀指指荀正和刘晔说道,“不管大将军是否同意,荀先生和子杨兄都将带着我父亲的奏疏即刻赶往蓟城觐见天子。”

    ………………

    李翊命令亲卫军把袁耀等三人严密保护起来,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扬州有密使赶到了河北。并且随即召集徐茂公等七个军师,以及大将军府长史荀彧、司马徐庶等九人在偏帐内商议袁术这个建议的真实性。折九个人算是李翊麾下最杰出的谋士了。

    袁术这个人的本性如何,李翊和荀攸都有深刻的认识。当初袁术对他们说过,所谓国政就是欺诈,那么今天袁术这个建议不外乎就是“诡道”也。

    袁术的本意是占据中原,消灭曹操的三家联盟,继而利用河北实力大损,无力南下的机会,从容代替曹操的三家联盟,继续保持三足鼎立的格局。

    但袁术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他可能还要趁机联合袁绍,兄弟联手,共抗河北。以袁阀的实力,一旦以黄河为界,和河北对抗,那么河北平定天下的步伐将大大减慢。

    既然河北对袁术的本意可以猜得一清二楚,那袁术为还要派自己的儿子亲自跑到河北来献策?他凭什么认定李翊一定会答应他?

    “这件事,可能和袁绍有关。”诸葛亮想了很久后,做了一番推测,他斟酌着说道,“三家联盟重建皇统后,严重威胁了袁阀的权威。此刻袁绍想重新夺回皇统,袁术想杀回中原,两人联手的可能性非常大。”

    “曹操的三家联盟肯定要防备这事。因为大战一旦爆发,袁术如果从曹操、刘备的背后发力猛攻,三家联盟必定凶多吉少,所以曹操和刘备会时刻戒备着袁术,这时能帮助袁术的只有袁绍。袁绍要想帮助袁术,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尽力促成这场大战。今天叛军的集结速度非常快,和袁绍的竭力帮助是分不开的。”

    “但袁绍这种帮助还不够。我大军如果率先杀进中原,或者凭借黄河之险誓死阻击,叛军全部集中在中原一带,袁术根本没有机会,他必须要想尽办法把叛军主力全部送到冀州。叛军只要杀进冀州,袁术的机会就来了。首先河北大损,我大军短期内无力再战;其次中原一乱,叛军势必急速撤回,我大军可以乘势追击,甚至有可能把曹操、刘备等叛逆全部杀净,这样袁术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轻松拿下中原。”

    “袁术派自己的儿子亲自赶到河北献策,正是为了让我们主动让开黄河天险,把叛军放到冀州。袁术之所以有把握主公会答应他,正是因为袁术的这背后一击,可以让河北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这场大战的胜利。”(未完待续。)

第0627章 迟疑不决() 
诸葛亮的推测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认同,但这里有几个关键问题,却让众人非常费解。

    第一是袁绍绝不会帮助袁术和自己形成鼎立之势。

    叛逆们攻击河北的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消耗河北和其它势力的实力,给自己的发展争取时间。

    在这个前提下,袁绍的最终目的可能是利用袁术的倒戈一击,让曹操的三家联盟和袁术混战,然后他再把中原一口吞了。如此一来,他不但可以控制皇统,还能以强大的实力和河北形成对峙。

    袁绍的这种心思,袁术不可能不知道。那么袁术为还要跳进这个圈套呢?

    第二是河北既然知道了袁术的计策,完全可以立即把这个计策透漏给曹操的三家联盟。这样河北不但可以避免这一场大战,还能把袁术送进绝境,让中原战火纷飞。

    此刻河北只要牵制住袁绍,任由曹操和刘备痛击袁术,袁术恐怕只有逃亡江东了。

    难道袁术知道河北此仗的目的不是击退叛军,而是意在摧毁三足鼎立之势,绝不会放弃这一战?

    既然如此,他用什么办法才能让自己的大军避免进入冀州战场?难道就凭江东战场就能打消曹操和刘备对他的戒备?

    其三,曹操集三家实力重建了皇统,占据了主动,狠狠打击了袁绍。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力图稳定三足鼎立之势,反而积极联合袁氏出兵攻打河北,其用意绝不简单。

    徐茂公等人认为,曹操剑锋所指,可能不是河北,而是袁术。

    如果曹操的最终目标是袁术,那么这就是一个极佳的以攻代守之策,他一方面可以利用此仗重创袁绍,一方面可以堂而皇之的消灭袁术,迅速巩固三足鼎立之势。

    如果曹操计中有计,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将计就计,把叛军放进冀州?

    由此引出第四个疑问,这一切是不是叛军的诡计?如果是叛军诡计,河北就要承受重大压力。

    偏帐内灯火通明,李翊和自己的九位下属彻夜不眠,继续商讨。

    袁耀是袁术嫡出的唯一长子,以袁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个性,他不会为了别人的利益而损失的儿子,这种事他无论如何也不会干,所以袁术之策还是可信的。

    叛逆们之间矛盾重重,即使有几十万大军,也很难上下齐心形成巨大战斗力。把他们放进冀州,分散他们的兵力,相机予以歼灭,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北疆军在冀州作战,不但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更能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另外也正好满足了将领们的心愿,可以充分激发将士们的士气,力求以灵活多变的战策重创叛军。

    相反,叛军因为战线拉长,无论是指挥还是粮草运输,都遇到了很大困难,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会随着战争的延续而发生变化。

    我们打中原,如同张开的五指撞上一只铁拳,但现在叛军打冀州,我们就是铁拳,而叛军却变成了张开的五指。相对而言,我们战胜敌人的把握更大。

    过去,我们一直把眼睛盯在中原,想把战火烧到中原去,唯恐冀州受损。其实,在中原作战,我们付出的代价同样很大,无论是兵力折损还是钱粮消耗,都非常大。而且,我们还未能掌握战场主动权,以确保达到战争目的。

    把叛军放进冀州后,我们完全掌握了战场主动权,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目标予以攻击和歼灭,以确保击败敌人,摧毁三足鼎立之格局。

    大战即将开始之际,突然把整个攻击策略完全改变,由外线作战转为内线作战,这是兵家大忌。

    因此,李翊和徐茂公等几个主要谋士显得非常犹豫。

    诸葛亮和司马懿虽然天赋和能力超群,但参加这种几十万人的大战,他们还是破天荒头一次,心里一点底也没有,坐在那里一句话也不敢说。

    大将军府长史荀彧开始扳着手指头算帐:“如今,我们调动的兵力有五个步兵军团十六万人,三个骑兵军团加主公的亲卫军,总共六万铁骑,我们总共有兵力二十二万大军。”

    “如果大军渡河南下,前后需要征调民夫大约八十万到一百万人。也就是说,这场大战约有一百万到一百二十万人需要消耗钱粮。根据大司农钟繇的预测,如果我们四月中开始渡河作战,朝廷财赋尤其是粮食数量,即使加上今年五月收割的粮食,我们最多只能支撑四到五个月。”

    “因此,大军在十月之前必须结束战事。不过,依照叛军的情况推测,我们在四到五个月内未必能在中原站住脚,最后的结局可能是兵撤河北,一无所获。”

    “叛军人数大约在四十万到五十万人,但因为骑兵少,每个兵力的消耗要低得多,所需民夫大约在一百五十万人左右,消耗也非常大,但以司隶、荆州、豫州、扬州、徐州和青州等地的财赋来看,他们完全可以支撑五个月以上。”

    “司隶、豫州、徐州就是本朝的富裕之地,田地多且肥沃,又因为连绵不断的战争和灾祸,造成人口大量死亡和迁徙,人少田多,恢复起来自然要比人多田少的河北要快。”

    “至于荆州和扬州,因为并没有遭遇大规模的战争,一直处于相对安定的状态,是如今大汉朝最富裕的地方之一,可比经过主公十余年精心打造的幽州。”

    “另外,自从董卓乱政,各诸侯拥兵自重后,流民激增,各地募兵变得容易,兵制随即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袁绍、刘表等人都是用募兵制,但不再发放军饷,而是以粮食代替。士卒们只要吃饱了就行,他们也不再奢求其它的了。曹操从去年开始,采用军屯制养兵,也不放军饷,军队数量一度增长很快。”

    “至于各州郡的力役,现在都超过了三十天,诸侯们说了算。在这种战乱情况下,各地方造桥修路、治理河渠、转输漕谷是很平常的事,可怜的百姓们为了能活下去,哪敢不从?只要能让他们一天吃上一顿饭,叫他们干什么都行。”

    “叛军首领们不需要给叛军士卒发放军饷,也不需要支付所征民夫超过力役规定时间之外的报酬,他只要把这些人的生命维持下去,这个仗就能一直打下去。”

    “河北虽然地盘大,但是多是新开拓的疆土,基本上处于百废待兴之态,人口也多,但是七成以上的人口,都是近些年迁徙到北方的流民,因此,除了幽州和冀州之外,其它地方如今不过是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就不错了,提供不了多少的财赋,所以河北无法支撑持久大战。”

    “而叛逆们占据了黄河以南的司隶、兖、徐、青、荆、豫、扬等七个州,除了司隶的关中、关西外,其他地方都能提供钱粮,他们完全可以打上一年半载,拖都能把我们拖垮。”

    荀彧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相比起来,北疆军在冀州作战,要远比在中原作战有利。”

    “在冀州作战,首先免除了粮草长途运输之苦,这样所需民夫数量和运输途中的粮食消耗就要大量减少,可以节约至少半数以上的粮食。”

    “其次,叛军打进冀州,激起了冀州百姓的愤怒,我们可以利用百姓们保家卫国的情绪,鼓励他们无偿延长服役,这样又可以为朝廷节约一笔钱财。”

    “我们有了足够的粮食和钱财,不但完全可以把这场战争拖下去,还能把叛军拖得粮草尽绝,拖到他们财赋耗尽,等到他们无力再攻的时候,也就到了他们败亡的末日。叛军这一败,不仅仅是在冀州战场上的失败,也是他们彻底走向败亡的失败。如此一来,我们明后年就可以大举南下进攻了,平定天下之日将指日可待。”

    “但叛军几十万大军打进来,冀州损失之大非你我所能想象。”李翊望着案几上的地图,摇头长叹。

    徐茂公伸出一只手,沿着地图上的清河轻轻划了一条线,说道:“从邺城开始,沿着漳水河到曲周,再从广宗开始,沿着清河一直到南皮,这就是我们的最后防线。”

    “三百里,由黄河向北三百里。”李翊皱着眉头,全神贯注的看着地图,喃喃自语道,“这三百里河道很多,黄泛区一个接一个,铁骑很难发挥奔袭的优势。”

    “不能再退了。”徐茂公坚决说道,“三百里以内,有整个清河国,有魏郡和渤海郡南部十几个县,还有东郡和平原郡的十几个县,有近两百万人口,这样的损失我们可以承担,但再多就不行了。我们可以把这两百万人口全部撤到冀州北部的郡国,把这几十个县的田地全部改为休耕地,把这里变为荒无人烟的战场。”

    “从魏郡到渤海郡虽然有一千多里,但整个战场的纵深太短,几十万大军在此混战,很难保证叛军不会杀过清河。”李翊连连摇头,“如果叛军在四月下开始渡河,我们很难把这两百多万人撤出去,时间显然不够。”

    “立即派人渡河南下,想尽一切办法见到袁术,叫他把攻击拖到五月下旬,否则,我们不会帮他。”徐茂公想了一下,如此说道。

    李翊迟疑不语。(未完待续。)

第0628章 决议() 
“主公,中原旱灾如果持续到今年夏天,必定赤地千里,流民暴增,叛乱会此起彼伏。而随着叛乱的发生,流民必然渡河涌入河北。”司马懿忽然躬身说道,“但是,冀州不能再容纳流民了,而阻止流民进入冀州的办法就是在黄河北岸打仗,断绝流民进入冀州的道路。至于叛军,也会因为中原流民的叛乱,而不得不陆续撤出冀州,回去平定暴*乱。转入内线作战,可能是万无一失之策啊。”

    李翊低着头,双手握拳,不停的轻磕着额头,心内翻腾不止。

    从他的本心来说,是极不愿意眼看着那些老百姓们因为叛乱丢掉性命的,这也是他在这前些年里面,拼了命的接纳各地流民的原因。

    因为李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