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召唤之三国霸业 >

第440部分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440部分

小说: 召唤之三国霸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流民的原因。

    因为李翊的努力,成果也是显著的。虽然大汉朝从黄巾之乱开始,陷入战乱已经整整十二年了,可是,大汉朝并没有真正的伤了元气。别的不说,单单从人口来说就可以看出很多东西。

    在黄巾之乱前夕,大汉朝的总人口在六千万出头,十二年战乱过去,再加上频繁的天灾,如今的大汉朝依然保留了超过五千万人口。虽然说着十二年的战乱和天灾依然造成了超过一千万人口的丧生,可相对另一个时空来说,却已经是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要知道,在另一个时空,大汉朝在黄巾之乱后的二十来年的战乱里,人口可是由六千多万,爆减到不足两千万,损失了超过百分之七十的人口。

    但是,也正是因为李翊之前接纳了太多的流民,给河北造成了巨大的生存压力。尽管李翊征服了大草原,开拓了东北广大的地区,作为汉人的栖息地,拓展了生存空间,甚至还通过召唤系统,兑换了不少的先进科技,提高了生产率,可河北依然到了人口承受的极限。如果继续接纳难民,很可能就造成崩溃。

    所以,现在李翊不得不硬着心肠,拒绝更多的难民涌入河北。

    阻止难民入境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一场大战是关系着自己和河北生死存亡的一仗,无论如何不能败。

    外线作战,虽然损失大,但安全,可保冀州不失;而转入内线作战,虽然损失可能要小一些,但是稍有差错可就万劫不复了。

    这才是李翊犹豫的关键所在。

    “把我们的意见写成奏章,飞鸽传书急送蓟城,请天子和朝中大臣在两天内给出答复。”李翊抬起头,望着司马懿说道,“仲达,把两种策略都解释清楚,这一仗关键是不能输,我们输不起。”

    “把张飞、张郃和各位将军,还有冀州刺史包拯立即给我追回来。”李翊指着诸葛亮说道,“孔明,你快去。还有,急召冀州各郡太守,请他们日夜兼程赶到邺城来。”

    诸葛亮惊喜的答应一声,匆忙出帐而去。主公的这种安排显然是倾向于临阵变计,要改外线作战为内线作战了。事实上,他也比较赞同改变作战方略。

    这时候,荀攸开口道:“主公,袁术那边……”

    荀攸还没有说完,李翊已经打断了他,说道:“不管我们怎么打,这三个人都要扣下来做人质。你去告诉袁耀,我们答应了,请他派人南下和袁术取得联系。”

    荀攸微微一笑,躬身退下。

    ………………

    张飞等人再度赶回大将军行辕。一夜之间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武将和文官们都极为震惊。

    忽然,张飞一拳砸到案几上,兴奋的大声吼道:“大哥,好啊,这一仗我们赢定了。”

    接着他飞身站起来,大步做到悬挂于大帐一侧的的图旁,大声说道:“如果大军渡河南下,直接到中原作战,伤亡必定巨大,但如果转为内线作战,我们可以依靠冀州境内的河道和城池布下一道道的防线,利用地形优势给予敌人重创。这样我们就可以减少常备军士卒们伤亡,保存实力,甚至还可以调动冀州的守备军,让他们经历战火,成长为精锐,为将来南下平定天下蓄积力量。”

    张飞显然对内线作战做了很长时间的研究,他指着地图,滔滔不绝的说了起来。

    叛军的攻击策略不外乎三种,一是合兵一处,长驱直入;二是兵分三路,两翼为辅,中路进攻;三是兵分多路,齐头并进。

    依照这三种攻击办法,张飞一一设计了破敌之策。

    “只要大哥下令,大军可以在黄河北岸阻击叛军渡河,一直到两百万人口全部撤离完毕为止。”

    张飞拱手说道,“请大哥即刻下令!”

    李翊摇了摇手,说道:“我已经急奏朝廷,再等等。”

    “急奏朝廷?”李翊浓眉一皱,十分不满的说道,“大哥,你是大司马大将军,位列三公之上,有兵事上的全部决策权,这种事你一句话就行了,为什么还要急奏朝廷浪费时间?”

    “翼德,正因为我是大司马大将军,我才要急奏朝廷。”李翊平静的说道,“现在天子和朝廷在蓟城,河北军政虽然还是我主掌,但河北是大汉的河北,河北要听天子和朝廷的。”

    ………………

    四月上旬,蓟城。

    天子于深夜时分接到了李翊的急奏,他立即传诏公卿大臣,连夜进宫议事。

    太傅蔡邕、大司徒杨彪、大司空甄举等十六位公卿大臣和六曹尚书齐聚尚书台。

    尚书司马朗高声诵读了李翊的急奏,并做了更为详细的解释。

    “大将军让我们在两天内做出答复,但冀州情况危急,我请诸位今天晚上就议定此奏。”天子轻声咳嗽了几声,指着光禄勋寇准和卫尉田丰说道,“两位爱卿跟随大将军久经沙场,对兵事非常熟悉,你们先说说。”

    “临阵变计,乃兵家大忌。”寇准起身奏道,“内线作战,我大军要承担数倍于外线作战的风险,非常危险。以臣看,我们不能把胜利寄托在一个叛逆之言和一场无法预料的天灾之上,此事要慎重。”

    天子望向田丰。

    田丰苦笑道:“从臣的本心来说,我同意大将军的这个奏议,这可以为朝廷节约大量的财赋,但此刻变计,时间上似乎已经晚了一点,我们很难在这么短的内完成内线作战的准备工作。两百万人大撤离,大将军只是短短的一句话,但上至朝廷诸府,下至河北郡县,都要为这句话付出巨大的努力,这个难度太大了。”

    “由外线作战转为内线作战,不是这个计策不行,而是我们用来准备的时间太短了。”大司农钟繇也起身奏道,“如果大将军能在六月之前,一直把叛军阻挡在黄河南岸,则此策可行,但大将军无法保证。一旦我们准备不足,叛军提前杀进冀州,这一仗的胜负就很难说了。”

    接替病故的皇甫嵩出任太仆的原冀州刺史李宣和一贯谨慎的广阳郡太守兼司隶校尉诸葛玄却支持李翊的奏议,两人都认为凭借北疆军强悍的战力,完全可以把叛军挡在黄河北岸。不要说坚持到六月初,就是一直坚持到年底都没问题。

    原北疆大吏意见都相左,其它大臣的意见当然更无法统一了。

    天子忧心如焚,焦虑不安。他看到太傅蔡邕一反常态,静静的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十分奇怪的问道:“太傅为何不说话?身体不好吗?”

    蔡邕站起来,大声奏道:“以臣看,我们根本无需议定此奏。”

    天子很吃惊的问道:“太傅此言何意?”

    尚书台顿时安静下来。

    蔡邕先对天子施了个礼,然后面对众臣开口道:“从董卓进京开始,凡主政大臣有谁把这等大事奏请过天子和朝廷?董卓自然不会,就是前司徒王允也没有。如果当初他奏请天子,天子一定会下旨招抚董卓旧部,或者他和朝中大臣们多多商量一下,朝中的大臣们也会同意招抚。”

    “但王允没有,他自己就做主了,他代替天子做主了,结果长安之祸接踵而至,大汉最后一个迅速重振的机会,就这么拱手葬送了。”

    蔡邕转身指指放在天子面前的奏章,激动的说道:“今天,你们看看大将军,他在千里之外还想着天子,还想着朝廷,这样的人不值得信任,我们还能信任谁?我们还能指望谁去中兴大汉?大将军要的不是我们的意见,他要的是我们的信任,是我们对大汉的忠诚。”

    蔡邕手指众臣,高声问道:“诸位摸摸自己的良心,你们对大汉忠诚吗?你们愿意为大汉而死吗?大汉需要大将军去冲锋陷阵,但大将军一个人能拯救大汉吗?大汉需要诸位的忠诚,大将军需要诸位的信任和帮助。只要君臣齐心,天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大将军在努力奋战,在努力争取时间,我们呢?我们应该干什么?”蔡邕高举双臂,大声说道,“我们应该跟着大将军誓死血战!”

    ………………

    第二天凌晨,天子下旨,同意大将军奏议,并急令朝廷和河北诸府,迅速把两百万人口撤离作战区,为内线作战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未完待续。)

第0629章 甘宁与文聘() 
四月上旬,陈留雍丘。

    荆州大军行走在驰道上。

    甘宁摘下头盔,伸手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骂骂咧咧的说道:“见鬼,四月天就这样热,还让不让人活了。”

    “兴霸兄是不是在西川生活太久,不习惯其它地方的生活了?”文聘笑道,“之前在荆州,也常听你埋怨。”

    甘宁尴尬的一笑,正想说话,却看到一骑从远处飞驰而来。

    文聘看着来人,就笑着跟甘宁说道:“苏飞回来了了,不知道可要到粮食?”

    “袁术那个混蛋要是再不给,我们就去抢。”甘宁怒声说道。

    苏飞二十多岁,高大健壮,皮肤稍黑,颧骨高耸,浓眉下有一双虎虎生威的眼睛。他是荆州大将,甘宁到荆州后,跟他关系不错。苏飞曾多次向江夏太守黄祖推荐甘宁,可惜黄祖一直不喜欢甘宁,使得甘宁没有得到重用。

    这次刘表派遣大军北上中原,苏飞是统兵将领之一,他趁机向黄祖提出,让甘宁随自己北上中原。

    黄祖本来就不喜欢甘宁,抱着眼不见心不烦的心思,就同意了苏飞的建议,将甘宁扔进了北上的大军中。

    甘宁是一个武艺高强的人,在进入北征大军后,很快得到了军中另一个大将文聘的认可,两人惺惺相惜,相见恨晚。

    在苏飞和文聘的联合举荐下,甘宁成为了荆州军前军的第三员统兵大将。

    ………………

    等到苏飞来到两人身前,文聘急声问道:“子翼,张勋怎么说?还是不给粮食?”

    苏飞脸色有些难看的说道:“张勋说最近沛国、下邳一带黄巾军出没频繁,粮道屡次被断,所以……”

    “所以没有粮食给我们?”甘宁翻身下马,手中的马鞭狠狠的抽到地上,“扬州的粮食可以给兖州军,给豫州军,为不能给我们荆州军?我看他袁术无耻至极,根本就是一个小人。这不明摆着公报私仇嘛。”

    “兴霸兄……”文聘下马拍了拍甘宁的肩膀,“此次大战关系社稷存亡,千万不要因为这么点小事闹得反目成仇。”

    “没有粮食怎么办?我们总不能让将士们饿着肚子走到黄河吧?”甘宁气呼呼的瞪了文聘一眼,说道,“既然袁术不给粮食,我就不走了。你看,是不是传令各部,立即在雍丘扎下大营,等待和后军会合?”

    文聘犹豫不语。

    三月上旬,主公刘表接到天子圣旨后,和长史蒯越一起匆忙赶去兖州昌邑,并命令荆州府别驾刘磐、荆州府都尉文聘、江夏郡都尉苏飞率两万大军组成前军,先行缓缓北上。

    到了三月中旬的时候,刘表从昌邑急书荆州府,命令长史蒯越、治中邓义、武猛都尉李严,南郡都尉庞季、兵曹掾吕介等人率三万大军组成后军,带着大量粮草辎重即刻起程北上中原。

    按照约定,荆州军的前军粮草一路上由南阳袁煕、颖川高览提供,到了兖州后,再由扬州袁术提供。

    但荆州军进入兖州后,袁术却以种种借口予以拒绝。

    文聘问道:“大军还有多少粮食?”

    “还有四天的口粮。”苏飞躬身回道,“不等我们走到黄河,大家就要饿肚子了。”

    文聘看看甘宁,小声劝道:“兴霸兄,我们先到陈留,和先期赶到陈留的高干会合,你看怎么样?高干那里一定有粮食。”

    甘宁眯起眼睛,摇了摇头,恶狠狠的说道:“不给这个混蛋一点颜色瞧瞧,他还以为我们荆州人怕了他。不走了!”

    文聘有些犹豫的说道:“但圣旨要求我们必须在四月中旬赶到黄河,如果……”

    “没有粮食,我们即使赶到了黄河,又怎么打仗?”甘宁怒声说道,“我亲自去和刘磐将军说,我们荆州人绝不受这种鸟气。”

    ………………

    刘磐低着头,不停的转动着手上的马鞭,半天没有回答。

    刘磐三十岁不到,中等身材,脸型削瘦,有一双孤傲的眼睛,虽然身着戎装,英气勃勃,但看他还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士子。

    他是刘表的亲侄子,前几年得知刘表下落后,随即和父亲一起,带着全族人从兖州山阳高平老家迁到了襄阳。

    刘磐自小聪颖,能文能武,刘表很喜欢他,委以重任。让他在零陵、桂阳一带剿抚流寇和南蛮,颇有战绩。

    这次北伐李翊,刘表特意让他担任荆州军前军统帅,是有原因的。

    刘表之所以能在荆州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