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召唤之三国霸业 >

第457部分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457部分

小说: 召唤之三国霸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丫髁Φ墓セ鳌!

    “另外……”李翊指指地图上的河内郡,“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考虑一下攻占河内郡?”

    “攻打青州,好处的确很多,但目标太大,容易让叛逆们感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威胁。由此还可能导致袁绍、曹操、袁术、刘备等人再度握手言和。对我们来说,打完今天这一仗后,我们希望叛逆们反目成仇,希望中原的战火越来越猛烈,而不是让叛逆们再次找到机会联手对付河北。”

    “你不让别人活,别人也不会让你自在。谁愿意束手就擒?谁愿意任人宰割?所以我觉得攻打青州,还是早了一点。”

    “攻打河内郡的好处就是可以直接威胁洛阳,遏制袁绍实力的膨胀,逼得他无法把手伸到中原。”李翊看看众人,笑着说道,“这一仗打完了,袁绍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中原战火想烧起来也很难啊。毕竟他的损失最小,他可以联手袁术横扫中原。中原一旦成了他的囊中之物,我们将来南下就很困难了。”

    李翊和众谋士商量了很久都没有结果。

    大战刚刚开始,很多事都无法最后确定,大军到底是攻打河内郡,还是趁机收复青州,目前很难决断,但不管打哪个地方,有一点是肯定的,大军作战目的必须要符合朝廷尽快平定天下的主旨。

    李翊请诸葛亮立即写一份奏议给朝廷,他想听听天子和朝中大臣们的意见。

    然后他又给信都城的关羽和邺城的张飞去信,把东光之战已经开始的消息传过去,并要求二人想方设法拖住袁绍和曹操,力争大军能在黄河北岸彻底击败叛军。

    李翊说道:“另外,告诉云长和翼德,让他们迅速散播袁术背信弃义、攻打中原的消息,动摇北征军的军心。”

    “不知道袁术是不是已经动手了?”荀攸笑道,“昨天我和袁耀会面的时候,他还一再嘱咐我,请我一有消息就告诉他。他好像很着急。”

    “不管此事是真是假,谣言都要散播,这一次我们只能对不起袁术了。”李翊笑道,“谣言一旦散开,叛军肯定人心惶惶,而袁绍、曹操、刘表、刘备等人更会互相猜忌,再加上公孙瓒在东光的失败,叛军也只有后撤了。只要叛军后撤,信都城的威胁取消,冀州民心就能迅速稳定下来,这对甘陵大战有莫大的好处。”

    徐茂公、刘伯温等谋士连连点头。

    李翊望向荀攸,说道:“公达,你立即给钟繇去信,请他尽快组织人力南下,把粮草辎重送到绛水河一带,为甘陵大战做好准备。”

    诸葛亮拟好奏议,送给李翊过目。此时大帐内只有李翊一个人静静的站在地图前。

    看到诸葛亮走进来,李翊把他喊到了身边,说道:“孔明,如果常遇春在磐河到东光一线全歼了叛军十二万大军,那么中间战场上的叛军只剩下了不到十一万人马。这时云长的五万六千人从北向南追击,常遇春等人的十五万多大军从东、南两个方向予以包抄,我们只要再派一支军队杀到清渊和馆陶一线。那么叛军就被我们彻底包围了。”

    李翊叹了一口气,说道:“这个全歼之策太诱人了!”

    诸葛亮诧异的看看李翊,问道:“主公还是舍不得?”

    “如果全歼叛军后,我们还有余力南下中原,那两年后,我们或许真的可以平定天下。”李翊眼里露出了两道炙热的光芒,脸上尽是贪婪之色,“我们为什么不能冒险一试?”

    “主公……”诸葛亮犹豫了良久,还是出言劝道,“平定天下不是一场战争就能解决的事,它远比打一场大战要复杂。仗打赢了,但天下丢了,这仗还是打败了。”

    李翊闭上眼睛,连连摇头,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这一刻,诸葛亮突然发现李翊挺直的身躯竟然有点弯曲。主公所承担的责任太大了,他不堪重负了。

    “主公,我们可以全歼这十一万叛军,但我们会因此付出很大代价。”诸葛亮稍稍躬身,再次劝谏,“这十一万叛军为了安全撤回去,肯定要抱成一团,我们无法利用地形优势分割包围他们,一旦我们的意图暴露,他们势必要放弃撤退,转而倚仗城池坚守,这时我们用二十万或者更多的人马强行攻击,付出的代价之大可想而知。”

    “我们的兵力只多出他们一倍,损失会非常大,这不但让我们在今年内无法南下,还会耽误大军将来南下的时间。”

    “主公或许想围而不攻,等到他们粮草尽绝的时候再一口吃掉他们,但这更需要时间。有这么长的时间,袁绍和袁术早就横扫中原站稳脚跟了。以袁阀的力量,利用一个冬天巩固中原,应该不是太难。如此天下形成两强对峙之局,这对我们更加不利。”

    “为了这次冀州大战,河北动用了所有力量。大司农钟繇已经数次来信通报朝廷的财赋状况,他的意思很明显,他是催促主公,尽可能在十月之前结束冀州大战。”

    “这次我们在冀州调用了二十三万多常备军,如果加上冀州的守备军,那就是将近三十万大军。这次我们为了把河北的损失减少到最小,一次就迁移了两百多万百姓,让三个郡几十个县将近一千万亩的田地休耕。河北财赋支出之巨,由此可见一斑。”

    “这场大战打到现在已经三个多月了,河北财赋已经难以支撑,我们今年根本没有能力继续南下作战。这场大战结束后,河北为了恢复元气,至少需要一到两年的休养生息,而且还要风调雨顺,不能再有任何的灾患。”

    “目前河北困难重重,我们即使打赢了这一仗,也无法改善河北的严峻形势,也无法即刻南下平叛。”

    “既然短期内不能南下中原,那我们就要遏制袁阀实力的增长。因此,我们必须要把曹操、刘表、刘备完整无缺的放回去。”

    “曹操等人的实力因这一仗而受损,这对袁绍、袁术来说是个占据中原和荆州的好机会。但曹操等人岂会甘心束手就缚?所以明年的中原战火将会越烧越旺,我们只要坐山观虎斗,静待形势的发展,一旦时机成熟,即可南下平叛。”(未完待续。)

第0652章 暗度陈仓() 
李翊静静的听完诸葛亮的劝说后,苦笑着问道:“你知道全歼叛军对我的诱惑有多大吗?你知道当我命令大军放走叛军的时候,我要承担多大的阻力吗?”

    诸葛亮的这番见解,李翊一清二楚,自从率军平定黄巾之乱开始,他打了十几年的仗,大大小小的战斗,经历了数以百计,让他白白放弃这种机会其实很残酷。

    但他现在肩负着平定天下的重任,不能不考虑天下的形势。

    诸葛亮沉默不语。

    李翊的心情诸葛亮理解,但现在时局的发展太难预测了,这一仗无论如何不能全歼叛军。

    谁能肯定袁氏兄弟不会联手?谁能保证袁氏兄弟在面临河北巨大威胁的情况下,还自相残杀?以袁绍的才华,袁术的精明,他们两人绝不会做出这种蠢事。

    一旦让袁氏兄弟控制了黄河南部的七个州,凭河北的三州和大草原之力,想力挽狂澜,虽然不能说全无可能,但是难度非常之大。

    但把曹操等人放回去,也就等于是放虎归山。

    这些人回到中原后,大打出手是肯定的,但一旦未来河北大军南下,这些人势必要再次联手。将来的平叛大战,河北大军所遭受的损失肯定比现在要大上数倍。

    把曹操等人放回去的后果,人人都能预测得到,但把曹操等人全歼后的后果,却不是人人都能预测得到。

    或者说,因为曹操等人已经被放了,这种预测已经没有任何事实可以验证了,而诸葛亮知道,这正是主公极其担心的原因:明明能全歼叛军,明明能大获全胜,却坚决放弃,为什么?

    有些人可能认为主公根本没有重振大汉之意,放走曹操等人的目的就是想割据河北成就的王霸之业,这会让某些人更加坚定的认为主公有篡逆之心。

    有些人可能认为主公无能,白白放弃了一个迅速平定天下的机会,他的威信可能会受到质疑和挑战,由此引出的后果就是主公在河北的信任危机。

    主公虽然有军事决策权,但他一直没有独享这个权力,他一直把所有的军事决策都上奏天子和朝廷,在得到天子和朝廷的批准后他才实施,这是他力图得到天子和朝廷信任的努力之一,他坚定的认为只有天子、朝廷和朝廷中的大臣们互相信任、齐心协力,才能完成中兴大业。

    主公不想因为这一仗破坏了这种信任,继而影响到中兴大业。

    ………………

    大帐中的烛火在轻轻的跳动,两个静止的人影随着烛火的摇曳忽明忽暗,就像他们现在的心情一样,沉重而晦暗。

    突然,诸葛亮抬头看着李翊问道:“主公当初力主渡河南下,在外线作战,是不是就想避免这种麻烦?”

    李翊低着头,苦笑不语。

    诸葛亮看看手上的奏疏,问道:“主公,你看这份奏疏要不要重新写?”

    李翊摇了摇手,说道:“不用了,这种事,说不清的。”

    诸葛亮敬佩的看着李翊,无话可说。

    在蓟城大学堂的时候,课堂上经常有讨论为什么当初董卓会失败,诸葛亮当初也没少参与其中,当时的他并不太明白这是为什么。

    然而,自从跟在李翊身边后,诸葛亮马上就知道了当初董卓失败的原因。

    主公李翊和董卓都是武人,但主公信任身边的人,他固执的认为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众人努力的结果,他只是这众人中间的一个。他就像一个普通的士卒,兢兢业业的做着应该做的事。

    董卓和主公李翊恰恰相反,他认为自己就是主宰,结果他失败了。

    诸葛亮突然问道:“主公,你认为曹操是怎样一个人?”

    李翊刚想回答诸葛亮,脑海中忽然灵光一闪,蓦然想到了什么。

    他伸手拍拍诸葛亮,笑着说道:“曹操能在四战之地的中原立足,可见他比我厉害,比袁绍厉害,他一定能逃出我们的包围。”

    诸葛亮会心一笑,说道:“关羽将军骁勇善战,他一旦开始追击,目标定是馆陶。拿下馆陶,也就切断了曹操和袁绍之间的联系,曹操插翅难飞。所以,主公是不是应该派人尽快赶到信都城?”

    李翊没有点头,他仔细想了一下。

    何时拿下清渊和馆陶,直接关系到大军能不能重创袁绍。如果关羽过早拿下两城,袁绍可能不顾一切掉头撤过黄河,曹操的最后一线生机也就没了。

    对于袁绍来说,他目前关中未稳,不希望袁术独自占据中原,所以他肯定要救下曹操,让曹操去对付袁术。等他稳定了关中,他就可以倾尽全力,趁着曹操和袁术互相攻伐的时候,出兵横扫中原了。

    眼前的关键问题就是选择什么样的时机占据馆陶,如果时机合适,不但能放走曹操,还能牵制住袁绍。这的确需要一个明白自己心思的人立即赶到信都城,不留痕迹的控制关羽追击的速度。

    而且,派去的这个人不但要明白自己心思,还要有足够的威望,能够让关羽信服。像是诸葛亮,虽然他明白自己的心思,但是他太年轻了,根本压不住关羽这样的悍将。

    “好吧,叫茂公立即赶到信都城。”李翊说道。

    ………………

    凌晨,新河战场。

    猛烈的战鼓声突然撕裂了黑夜的宁静,冲天的火光照亮了新河两岸。

    曹操军发动了攻击,密集的箭矢像狂风暴雨一般倾泻在新河南岸。

    北疆军早有准备,几百台连弩车、两千张强弓奋起反击,新河北岸大堤上很快便堆满了曹操军士卒的尸体。一个接一个的渡河士卒栽进了河里,鲜血霎时染红了河水。

    常遇春丝毫没有犹豫,立即命令卞喜、穆顺、魏延和潘璋等人各率步卒大军从曹操军的背后发起攻击,命令赵云、吕布等人各率铁骑从曹操军的左右两翼展开攻击。

    新河战场顿时杀声震天,血肉横飞。

    曹操军坚持了一个时辰后彻底崩溃,士卒们狼奔豕突,拚死逃命。

    常遇春还是那个命令,给我杀,杀光了为止。

    黎明的时候,战斗结束,五万曹操军全军覆没,自己的损失却非常有限,伤亡不过五千人,战绩骄人,但常遇春非常不高兴,因为没有发现夏侯惇和李典的尸体,两位曹操军主将借助黑暗的掩护逃之夭夭了。

    连续两仗,连续让敌人主将逃逸,常遇春的脸上有点挂不住了。

    常遇春怒气冲天的骂了两句,然后命令荀棐、高长恭合兵一处,继续向西南方向追击敌军,命令赵云等人领三万六千铁骑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