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召唤之三国霸业 >

第482部分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482部分

小说: 召唤之三国霸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遂此时攻打关中,机会的确把握得很好,但袁绍的实力大家都很清楚,韩遂要想击败袁绍,占据关中,可能很小。”荀彧叹了一口气,无奈说道,“诸位,韩遂一旦战败,对河北来说,损失不大,但对大汉来说,损失却非常惊人。韩遂这一败,可能无力保住西疆。西疆丢失,不仅意味着疆域的丧失,更是社稷败亡的征兆。”

    “诸位也许认为我危言耸听……”荀彧苦笑道,“西疆丢了,将来我们用多长时间,花费多少钱财、消耗多少兵力才能夺回来,我不知道,但我可以肯定地说,我们将来所付出的代价一定会比现在帮助韩遂攻占关中的代价大上无数倍。”

    “而尤其重要的是,我们做为朝廷,明知韩遂大败会导致西疆丢失,明明有能力帮助韩遂却置之不理,这时我们放弃的不仅仅是韩遂和几万西疆铁骑,更是天子的尊严和朝廷的威仪。”

    荀彧接着破斥了朝堂上两种认为无须支援西疆的理由。

    一种意见认为,韩遂在得知朝廷拒绝了他的要求后,可能会撤军返回西疆。

    此次韩遂集结了西疆所有可征用兵力,估计总兵力大概在五万左右。韩遂集结如此规模的大军,可见他攻打关中的决心非常大,同时这也是对朝廷的一种威胁。如果我打败了,西疆也就保不住了。朝廷拒绝了他的要求,也就给了他一个背叛的理由,接着他就要和袁绍好好谈谈了。

    而这正是朝堂上的第二种意见。

    袁绍和韩遂如果在关中大战,双方势必损失惨重,一个等于拱手把西疆送给了胡人,一个等于把关中送给了河北,所以韩遂出兵关中的目的,很可能不是打下关中,而是逼迫袁绍和他平分关中。袁绍为了稳定关中,早日恢复元气,也极有可能答应韩遂的要求。这样一个得到了半个关中,稍缓西疆困境。一个不但得到了韩遂这个后援,还得到了喘息的时间。

    但这却是朝廷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韩遂和袁绍联手,关中暂时稳定,袁绍就可以集中精力攻打河内、图谋中原,这会大大增加朝廷平定中原的难度。

    支援西疆,帮助韩遂占据中原,是目前最好的也是最有利于尽快稳定天下的计策。

    荀彧的话,让大臣们陷入了沉思。

    西疆是大汉的西大门,是保护大汉繁荣昌盛的门户。这个门户一旦丢失,大汉要想迅速中兴,无疑痴人说梦。

    相比大汉中兴、社稷重振、百姓安居乐业来说,就算现在帮助韩遂占据了关中,就算养虎为患,也是值得的。

    韩遂现在还是大汉的凉州刺史,是朝廷的封疆大吏,谁能断定他将来一定会像袁绍、曹操一样,祸乱社稷?

    其实,只要天子和朝廷有威严,大汉军队有强悍的实力,天下稳定百姓安康,韩遂又怎会背叛?

    如果一切都按荀彧的设想,北疆这次用财赋支持韩遂拿下关中,相当于轻松得到了西疆和关中两地,那么,只要等到大军南下平定了中原,攻占了洛阳,则大汉中兴之期就指日可待了。

    曾经是西疆叛军大首领的韩遂会忠诚于大汉?会迫于北疆军的威力屈从于朝廷,把关中和西疆拱手想让?天下会有这样的好事?

    崔烈咳嗽了一声。

    众臣齐齐抬头看向崔烈,以为他又要大放厥词。

    长公主紧张的看了他一眼。此老一发话,大臣们势必要大吵特吵。长公主迅速举起了玉手,问道:“崔老,你是不是身体不好,感染了风寒?”

    崔烈脸色一冷,颇为不高兴的说道:“殿下,大过年的,这话很不吉利。我没事,身体好得很。”

    长公主微微一笑,说道:“文若说了很多,崔老是不是还坚持己见,拒绝支援西疆?”

    “听了荀文若这番话,臣的意见改变了。”崔烈又低声咳嗽了几下,“韩遂这个老小子年纪大了,精力倒是很旺盛,没事就给朝廷若麻烦,我看要给他放放血了。”

    长公主惊讶地看了崔烈一眼,问道:“崔老有什么建议?”

    “臣还没有想好。”崔烈回道,“臣想问问荀文若,有没有办法逼迫韩遂撤军,继续戍守西疆,以便朝廷集中力量准备中原大战?”

    “逼迫韩遂撤军?”荀彧和坐在身边的田丰、寇准、关羽、赵云等人互相看看,心中若有所悟,大略知道了崔烈的意思。

    “按照荀文若的说法,朝廷此次无论如何都要支援韩遂,但关中大战如果持续时间过长,河北财赋难以支撑。”崔烈说道,“这场大战的结果,韩遂如果赢了,对我们麻烦太大,但他又不能输,所以为了避免河北被韩遂拖垮,也为了西疆的安全,同时也是为了我们能早日征战中原,还是想个办法,让韩遂小败几场,逼着他趁早滚回西疆去。”

    长公主和诸多大臣连连点头。

    崔烈这个建议倒是别出徯径,如果能逼着韩遂撤军,什么事都能解决。

    “诸位谁有妙计?”长公主笑着问道,“这次我们就帮袁绍一把,如何?”

    “殿下,韩遂这次出兵的借口是为了替马腾报仇。”尚书令陈群站起来,躬身奏道,“西疆很多将领这次之所以愿意出兵,也是因为和马腾的关系非同一般,大家于情于理都要出来声讨一番。真要到了生死关头,相信他们为了自己的性命和将来,必定会有所保留,还是以保存实力为上策。”

    “所以……”陈群拖长音调,面无表情的说道,“只要我们想办法让马超和韩遂内讧,这场大战也就结束了。”

    “韩遂这个人才智超绝,野心太大,他在西疆经营了十几年,根基非常深厚,将来肯定是我们的麻烦。”陈群继续说道,“等到马超、韩遂撤回西疆后,我们就支持马超,以帮助他报仇雪恨为条件,诱使他攻打韩遂,把西疆的水彻底搅混。这样一来,韩遂实力大减,我们将来收复西疆就很容易了。”

    “好,好主意。”崔烈一拍案几,大声赞道,“还是陈长文有高招啊。”

    陈群谦虚一笑,说道:“我们虽然答应给韩遂钱粮,但因为天降大雪,路途难行,黄河又封冻,粮草军械在黄河解冻之前,根本无法运到关中。韩遂的大军待在长安城下几个月都按兵不动,必定会激怒报仇心切的马超,两人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大。这时假如有人在一旁煽风点火,则大事可成。”

    荀彧的眉头立即皱了起来,面若寒霜,显然对陈群的计策非常不满。

    “西疆需要韩遂,西疆的安全至关重要,马超不能再进西疆。”荀彧站起来,用力一挥手,口气非常严厉。

    如今西疆的局面非常危险,韩遂本来守住西疆就很困难,如果西凉人内部再起内讧,那么韩遂守住西疆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一旦西疆有失,对主公未来的大业就会造成重大打击。甚至,如果收不回西疆,那他们这些人都会成为历史的罪人。这样的局面,荀彧不想看到。

    荀彧知道李翊对大汉疆土的重视程度。当年平定黄巾之乱后,他本有机会趁机南下,凭借手中的绝对力量扫平各地叛乱,让大汉重回一统。但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继续镇守北疆,防备鲜卑人等异族的进攻。

    这样的结果,虽然导致了大汉内部的各诸侯征战不休,但是却保住了大汉朝的疆域不失。不但如此,他还征服了辽东以及大草原的广袤地域,相当于再次打下了一个大汉的疆域。

    这在荀彧看来是非常正确的,不管中原争霸最终谁获得胜利,这个国家最终都掌握在汉人手里。可要是让异族入侵中原,导致社稷崩溃,那是绝对不可原谅的。

    “要想让马超和韩遂内讧,只要下旨给张辽,请他尽快撤兵即可。”关羽看到荀彧生气了,急忙站起来打圆场,“尽快撤兵,不同于立刻撤兵。我们把尽快的意思给张辽解释清楚,他自然会知道怎么做。”

    “张辽要走,马超当然会非常着急,他会不停的催促韩遂发动进攻,韩遂在没有充足粮草做保障的情况下,当然不敢贸然进兵,这样两者的矛盾也就不可避免了。至于让张辽撤兵的事,韩遂应该能理解。我们已经答应给他钱粮,没有理由再出兵相助,我们也同样需要兵力戍守北地和安定两郡。”

    关羽望着陈群笑道:“煽风点火的事还是不要做了,免得太露痕迹,激怒了韩遂,适得其反。”

    陈群不好意思的笑笑,冲着荀彧拱拱手,安然坐下。

    “另外告诉张辽,如果关中发生变故,一定把马超带回北疆。”荀彧摇摇头,补充了一句,疲惫不堪的坐了下去。

    为了西疆的事,自己殚精竭虑,但最后却是这么个结果,实在没有想到。韩遂如果不能占据关中,仅靠北疆的赈济勉强度日,他很难击败入侵的胡人夺回河西数郡。

    将来,朝廷必定要为今日的决策付出惨重代价。(未完待续。)

第0687章 李翊亲征青州() 
大汉国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正月。

    扬州,寿春。

    袁术的军队和孙策的军队在淮水河两岸激烈交战。下蔡和当涂先后失守,袁术指挥大军直逼寿春。

    孙策一直以为曹操、刘备会趁此机会,三面夹击袁术,但随后传来的消息给了他一个大大的嘲讽。曹操也罢、刘备也罢,根本没把他当回事,早就撤军回家了,连招呼都不打一个。

    孙策当然不是白痴。他把军队打完了,最好都好了曹操、刘备,他才不干。孙策果断下令,全线后撤到合肥、历阳一线,随时撤回江东。

    正月中旬,袁术走进了寿春。孙策还算不错,把袁术和其手下的家眷都留下了,但把钱财和粮食都统统搬走了,连宅院里的家具都搬空了。

    面对空荡荡的宅院和惊吓过度哭哭啼啼的亲人,袁术再也控制不住心中的愤怒,当场气得口吐鲜血,晕倒在地。

    袁术虽然躺倒了,但李业、杨弘、纪灵等人却不能闲着。

    李业急赴洛阳,向袁绍求援。这时候就算低声下气受尽白眼,也要认了,总不能饿着肚子过冬。

    杨弘急赴汝南向徐璆求援。

    纪灵、桥蕤各率大军,兵分两路,一路杀奔历阳,一路杀奔合肥。

    孙策就在历阳。听说桥蕤的大军杀到了,二话不说,走人了事,直接率领大军退过了长江,回到南岸的牛渚。

    不但如此,孙策临走时,还把袁术的所有战船和水军士卒全部带走了。没有战船,袁术就算要攻打江东,也要等到有了足够战船之后,但以袁术现在的财力,根本没有余钱打造战船。

    周瑜在合肥。他也没和纪灵交战,率军撤往庐江了。纪灵率领大军紧追不舍,可是周瑜完全不理睬,率领大军一路撤退,最终撤过了大江。

    纪灵的大军缺乏足够的粮草辎重,再加上水军的战船和士卒全被孙策带走,没办法继续追击,只好停止了前进的脚步。

    正月下旬,在长江上躲了两个多月的袁耀、荀正、刘晔回到了寿春。他们带来了李渊的书信,这份书信让袁术松了一口气。

    冀州大战后,青州竟然落到了一个藉藉无名的臧霸手上,这真是个天大的意外。李渊虽然算到袁术最后还是要撤军扬州,但他没想到袁术会落到这步悲惨境地。现在有了李渊的南北夹击之策,袁术知道自己暂时算是无忧了。如果曹操、刘备打过来,青州方向的臧霸会予以牵制,这可以让自己有充足的时间恢复元气。

    想起臧霸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整个青州,袁术心里极度不平衡。为什么我的运气这么差?我踌躇满志的去打中原,最后却落得个凄惨下场,只剩下了寥寥三个郡。老天爷为什么要待我如此之薄?这都是什么狗屁世道。

    ………………

    袁术在怨天尤人的时候,他的同老子不同娘的哥哥袁绍的日子也不那么好过。

    从关中传来的消息让袁绍坐卧不安。杀了马腾、马超的全家后,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激起了西疆人的愤怒,引来了数万西疆大军。关中岌岌可危。

    袁绍这时后悔了。早知道事情向更坏的方向发展,当初还不如花几个钱买通韩遂杀了马超了事。毕竟前几年的某一段时间,自己和韩遂关系不错,给他提供了很多钱粮。

    这时袁术已经赶走了孙策,夺回了九江郡,虽然钱财损失很大,但袁术现在还控制着徐州的沛国、下邳、广陵和扬州的九江、庐江共个郡国,手上也还有几万大军,只要予以钱粮支援,帮助他度过眼前难过,袁术马上就会生龙活虎,继续和曹操、刘备、孙策血战不止。

    河内的北疆军没有继续攻击的迹象。袁忠、夏昭的援军已经赶到平皋,和郭图、韩琼会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