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召唤之三国霸业 >

第485部分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485部分

小说: 召唤之三国霸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二百步以外的箭雨,这些在生死场上走过的老兵连眉头都没皱一下,极为镇定。

    “慌什么慌?敌入离得还远得很呢。有东张西望的力气,不如留着厮杀,说不定还能保住一条小命。”

    而北疆军对于臧霸军这些菜鸟的表现很是不屑:“我家主公战无不胜,怕过谁来?”

    骄傲,是北疆军最大的特征,这是无数场胜利留下的烙印,已经与这支军队融为一体。

    “不用怕,我军人多势众,装备精良,又有夏侯将军这样的上将指挥,管他敌人是谁,来一个死一个,来两个死一双。”曹军士兵同样信心十足。

    去年的河北之战到底是赢了还是输了,他们这些小兵根本说不清,他们知道的信息太少,除了自己活下来了,其他一概不知。

    不过,既然官员、名士们都说赢了,他们听多了也就信了,因此,此番也是挟胜势而来,士气极为高昂。

    谁也没指望着,能凭借压制阵脚的几轮箭雨,就将敌入彻底击溃。射阵脚的作用除了上述几条之外,也可以起到窥看敌入虚实,和检验己方阵容的作用。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某些地方发生了骚动甚至混乱,那里就很有可能有隐患存在,必须迅速采取相应对策。对攻击方来说,可以加以重点攻击,对防守方来说,就要及时弹压了。

    当然,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若是碰上诡计多端的敌人,攻击方也不能就此认为胜券在握,否则,很可能反而会中了敌入的惑敌之计。

    兵法乃是诡道,向来就没有一定之规。

    三轮试探之后,战鼓声蓦然响起,全军齐呼,吼声如雷。双方步军几乎同时起步,各自保持队列,大步前进。

    两军的阵列,都采用汉军传统的列阵方式:弩手在前,弓箭手在后;盾牌手紧随其后;然后是最擅长阵列而战,手持矛戈的长兵;以及跟在最后,更利于缠斗的刀盾甲兵。层层递进,层次分明。

    曹军骑兵有限,曹操虽然模仿李翊的北疆铁骑,组建了三千虎豹骑,但是那是他的心头肉,基本上随时都带在身边,并没有跟随夏侯渊前来战场。所以跟随夏侯渊来到这战场的骑兵,不过是当初从虎豹骑挑选中落选者,大约有五百骑的样子,无法形成战线。

    而且,夏侯渊也不是夏侯惇,他擅长的是率领步兵,尤其是弓弩兵,却不擅长率领骑兵。

    很显然,夏侯渊也清楚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所以千脆将所有骑兵布置在了中军。

    联军一方的骑兵则是在两翼,为了保存马力,此刻骑兵并没有上马,而是牵着马,跟在弓弩手后面步行前进。

    “咚,咚,咚……”鼓声四起,地动山摇,迎风飘扬的战旗随着相向而行的大军迅速移动,让入眼花缭乱。

    在相距约一百五十步的距离上,两方大军不约而同的停止行进,稳住阵形。

    跟在弓弩手身后的盾牌手高举大橹,快步而前,然后将手中的大橹插在地上,将自己和同袍保护在后,大橹彼此相连,稳如泰山,平地上仿佛多了一座城墙。

    弩手紧随而上,平举手中的弩机,将其从盾与盾交接的缝隙探出,城墙上,又闪烁起了星星点点的寒光。

    再下一刻,雄浑的号角声伴着时起彼伏的号令,破空长鸣!“呜,呜……”

    弓弦声中,仿佛有飓风平地卷起,带着厉啸直上云霄!漫天的长箭汇集成了一片巨大的黑云,遮天蔽日,呼啸而下。

    “崩!崩!崩!”

    城墙上的寒光也化成了风暴,带着狂暴的杀机,扑向了敌入。

    “起盾……”随着一声大吼,战鼓急响,前排的盾手鼓起浑身的力气,死死的顶在了大橹上,面对死亡风暴,盾墙就是唯一的屏障。

    同时,阵中的士卒也齐齐举起了手中的盾牌。数以千万计的盾牌在士卒们白勺头顶上形成了一片可以抵挡死神召唤的黑色盾阵,就象是由一片片黑色鱼鳞组成的巨型皑甲。

    箭来箭往,无数支长箭的厉啸在空中汇成了刺耳的轰鸣声,惊心动魄。

    乌云从两军阵前升起,遮挡了艳阳之光,在空中不断接近,并交汇,或是互不干涉的擦肩而过,或是咆哮着互相碰撞,一同跌落尘埃。

    最后,狂风骤雨一般无情的钉射到死亡风暴制造者的身上,制造出一朵又一朵色泽鲜艳的鲜花。

    鲜血混杂在尘烟之中,像是未曾消散的晨雾,又像是依依不舍的灵魂,眷恋着,徘徊着,哭泣着,只是不肯离去。

    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就像是田野间一片片的麦浪,在漫天冰雹的袭击下,成片的被砸倒,消逝。有的人被长箭洞穿身体倒飞了起来;有的人被长箭恶狠狠的钉在了地上;更多的人中箭倒地后,被汹涌澎湃的入流踩成了血肉模糊的肉饼。

    盾阵再怎么密不透风,也不可能将所有攻击都挡下来,牺牲在所难免。

    李翊有些惊讶,战场的形势比自己预计中还要更不利一些,于是喃喃道:“夏侯妙才果然是夏侯妙才,还真有一手,竟然能够有如此表现。”

    高顺虽然并不以指挥弓弩兵而出名,但是他的军队擅长攻城陷阵,因此在这方面的造诣也是不差的。现在夏侯渊竟然能够压制住高顺的部队,的确有些出乎李翊的意外。

    “的确。”高顺的神色也很凝重,对李翊说道,“我军的确被压制住了。夏侯渊的军略到底如何,现在还不能下断言,但以眼下的情势观之,其对弓弩兵的指挥,实是已入化境……”

    曹军的弓弩数量更多,但多归多,换了一个庸将,未必能将装备优势发挥出来。

    夏侯渊的指挥很有特点,在他的指挥下,曹军的弓弩始终保持着发射。开弓,上弦,瞄准,射击的节奏完全看不到,能看到的,就是一波接一波的箭雨升起,然后自上而下的砸在盾阵上;强弩则像是巨浪一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联军阵前的盾阵,仿佛用料不足的堤坝,轰然大响声中,显得摇摇欲坠。

    刚开始的时候,联军还能勉强斗个旗鼓相当,但几轮射击之后,就被压制住了。每次盾阵开合,给弓弩手提供发动齐射的便利时,敌人的攻击就会如期而至,砸翻一片人,造成一阵混乱。

    几次下来,联军弓弩手的节奏就彻底被打乱了。

    中军的北疆军还好,毕竟是高顺带来的精锐,被李翊授予了“陷阵军团”的荣誉称号,士兵们训练有素,很快重整了态势,从全军的齐射变成了分段齐射。虽然威力下降了不少,但总算是保持了斗志。

    而臧霸军的表现就差得多了,这些乌合之众远远算不上什么精锐,在曹操军连绵不绝的打击下伤亡惨重,很快就哑了火,缩在盾阵后面不敢露头,只是零零星星的才有那么几次反击。

    此消彼长,在对射中占了上风的曹军士气大振,号角顿时变得急促起来,大军阵列滚滚向前,同时,一轮轮齐射依然连绵不绝。

    夏侯渊指挥的套路不稀奇,无非轮射而已,和北疆军对弓弩兵的使用差不多。不过,在实战中,无论对战之中,还是前进的同时,始终保持相同的节奏,这种本事就不一般了。

    李翊已经是征战十余年的沙场宿将了,指挥过各种场面下的大战,他知道这种指挥手法的技术含量有多高。(未完待续。)

第0691章 重骑() 
“夏侯渊……”一时间,李翊有些心热。

    前世玩过三国志游戏的李翊知道夏侯渊的厉害,虽然他最终死在了黄忠手下,但是其能力却是绝对毋庸置疑的。

    在拐走了典韦、张郃、张辽、徐晃和于禁之后,如今的曹操手下的一干大将,能够入得了李翊法眼的,就是夏侯渊和夏侯惇这兄弟俩以及许褚了。

    这两人就算是在猛将如云的北疆军中,也是能够排入前列的,比起徐晃、张郃、张辽、黄忠、太史慈等人来说,除了武力上稍有不如之外,统帅能力却是一点也不差,甚至还要强一些。

    另外的曹仁也算是半个能被李翊看中的,相比起来依然逊色不少。至于曹洪、李典、乐进之流,在李翊看来,最多就是统帅五六千人马的校尉级别了。

    “可惜的是,这二人都是曹操的族人,也是绝对心腹,想要将其收归麾下非常困难,除非先将曹操给收服了才有那么点可能……嗯,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先打好这一仗再说。”李翊看着对方的军阵,心中念头急转。

    眼见两军的距离已经接近到百步左右,李翊收敛心神,扬声发令道:“打旗语给陆文龙,请他率骑兵出战。”

    “诺!”

    旌旗飘扬,将不屈的战意传达开来。

    “李贼按捺不住了!”虽然看不懂北疆军的旗号,但李典也是跟随曹操征战多年的宿将,轻易就能从气氛中辨识出敌军的动向。

    “能坚持到现在,他已经算是很沉得住气了。”满宠手搭额前,嘿然冷笑。

    凭弓弩手当然不可能打败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但却可以打压敌人的士气。

    更重要的是,臧霸临时拼凑出来的步卒是个很大的弱点,只要追着这个弱点猛攻,就能取得丰硕的战果。

    如果敌军再不采取行动,随着两军距离的接近,覆盖射击的威力会越来越强,到接战前的一刻,臧霸军必然崩溃。

    到时候,就可以驱溃兵攻打北疆军了。

    所以,敌军要么认输后退,要么只能把骑兵这个杀手锏亮出来,除此之外,还能怎样呢?

    毛玠对夏侯渊说道:“须得防他拼命冲阵,不如暂缓前进如何?”

    “不!”夏侯渊摇摇头,“现在就是要乘胜追击,李翊不敢把骑兵拼光的,这可是他的亲卫军铁骑,他宝贝着呢。而且,某总觉得这仗打得太顺利了一点,须得防李翊的后招,尽快接战,不给骑兵留下腾挪的空间才好。”

    “腾挪的空间?”满宠等人都有些愣神,不明白夏侯渊到底是什么意思。

    乐进子急,正待追问时,眼角中突然有亮光一闪。他愣了一下,然后转过了头,随即发出了一声惊呼:“老天!这是……”

    只见钩行阵的两翼前端,盾阵乍合即分,在中间让出了一条宽阔的通道来。

    随即,通道后方尘烟涌动,隆隆的马蹄声大作,一直按兵不动的北疆铁骑终于发动了。

    曹军众将都经历过去年的河北大战,万骑奔腾,厮杀鏖战的场面都见过了,自然不会被区区六千骑发动的气势所震慑。

    不过,当北疆军步卒留下的通道越来宽阔,骑兵的身影越来越清晰时,除了夏侯渊,其他入一下就惊呆了。

    这六千铁骑竟然全都是具装铁骑,这是真正的重骑兵!

    这完全的出乎了曹军将士的意外,主要是因为曾经威名远扬的骠骑亲卫军,已经有太长时间没有上阵杀敌了。他们对这支军队的认识,还停留在以前的时候。殊不知,这支铁骑在这几年时间里面,已经发生了太多的改变。

    李翊这次之所以敢只率领着六千骑兵南下,就是因为这个。而之前他一直避免跟曹军展开正面交战,也正是因为铁骑的铠甲还没有运到。那时候的亲卫军,虽然机动性极强,但是战斗力却不是完全状态。

    而在这跟曹军周旋的一段时间里,北疆军海军已经通过海路,将六千铁骑的铠甲运到战场了。

    “亲卫铁骑,随我踏阵!”当先跃出的骑兵双手高举双枪,扬声狂喝,尘烟中无数人同声应诺,紧随轰然应诺声之后,一个又一个的银甲骑士穿透了尘烟,集结在首领身后,呼喊着发动了冲锋!

    “踏阵!踏阵!”

    一个重装骑士,便足以让曹军士兵目瞪口呆;一群重装骑士,足以让人生出一种如坠梦中的荒谬感觉。

    当他们发现,接连不断出现的骑兵,都是同样的装束时,曹军将士已经完全看傻眼了,连训练有素的弓弩手,也顾不得继续放箭,而是拼命揉着眼睛,怀疑自己是不是被朝阳晃到了,以至于看花了眼。

    怎么可能有这么多具装铁骑!

    数千具!?

    难道李翊是虚张声势?

    夏侯渊本待观望一下,确定自己的想法,但战场的形势太过紧迫,北疆铁骑的冲击速度很快,双方很快就要发生接触了。夏侯渊无暇多想,转身望向木台后的战鼓队。

    百面战鼓密密麻麻地排在一起,身强力壮的战鼓兵手举双槌,翘首以待。

    夏侯渊挥了挥手。

    霎时间,战鼓擂响,惊夭动地。

    “敌人虚张声势,那甲是假的!是假的……听我命令,丙队全体都有,前方八十步……放箭!”

    曹军将校们嘶声力竭的呼喊着,将中军的命令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