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召唤之三国霸业 >

第489部分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489部分

小说: 召唤之三国霸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夏侯渊的想法,对青州的攻势大可推迟到冬天再展开。到时候,青州的秋粮固然已经入库,但拥有兖州和半个豫州以及几乎半个徐州的己方收获只会更多,农闲时分,也能抽调更多的人力加入进攻。

    更重要的是,有了半年的整训,他可以将麾下部队的战斗力提高到相当的水准。

    可惜,曹操完全没有采纳夏侯渊意见的意思,当时,他志得意满,满心里只有平定青州的伟大构想,根本听不进去其他意见。

    最终,夏侯渊只能带着这支训练不充分,新兵占了半数的大军仓促进攻,陷入了眼下这般窘境,进退两难。

    ………………

    “弟兄们,杀啊!”高顺挥舞着大刀,冲在了第一线。横扫、竖砸、斜刺,状若疯虎。挡在他面前的曹军无不披靡,军阵迅速被杀出一个豁口,无数北疆军顺着豁口挤了进去,将曹军阵的破绽越扩越大。他的武艺太高,即便少数死士豁出性命阻挡,收效也不大。大刀开合之间,手足挥动之际,一片片血光就在他身边绽开,根本没人能靠近他。

    在高顺的突击下,曹军的防线越发摇摇欲坠了。

    想解决这样的猛将,最好的办法是围攻。但高顺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陷阵军的人数虽然比曹军少,但在局部战场上,势头却比曹军猛得多。在高顺身后,无数北疆军将士正争先恐后的涌上来,曹军哪里可能找到围攻的机会?

    用弓弩偷袭也是个办法,但高顺的武艺是个大问题,没有神箭手,很难暗算得到他,想要攒射,大队的弓弩手还在后阵。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找个武艺同样高强的猛将上去针锋相对,但曹军猛将本来就不多,算上夏侯渊自己,满打满算也就是三个。而在夏侯渊军中的,除了他自己,却是一个都没有。

    当然,夏侯渊也可以自己上阵,不过那样一来,身边的亲卫就都得跟上去。夏侯渊自己不怕死,可把所有兄弟零零散散的投入到一场绝望的战斗中去,这种事,他无论如何都做不出来。

    “吹号……”不知过了多久,在亲卫们焦虑而担忧的目光中,夏侯渊清醒了过来,轻轻的吐出两个字。

    看着自家将军坚定的目光,亲卫们意识到了什么,他们紧紧的握住了武器。每战必先,身先士卒的不只有李翊一个,自家的将军也是这样的勇将!

    然而,下一刻,他们听的命令让他们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传我将令,撤兵!”

    “将军?”亲卫们瞪大了眼睛,一脸的无法置信。

    “没听见吗?还不传令!”夏侯渊大怒。

    “可是……”亲卫们想提醒自家将军,这一仗关系有多重大!而且,有北疆铁骑在,主动退兵,和被敌军击溃的差别不会很大,都是只有全军覆灭一个下场。

    “撤兵的命令……”夏侯渊嘴角扯了扯,露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苦笑,“是传达给后军的。”

    “……”亲卫们只觉一股气顶在了胸口,什么话也说不出。(未完待续。)

第0696章 捉襟见肘的曹操() 
阳春三月,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绝对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然而,在这样的美好季节里,曹操的心情却并不美丽,甚至是有些烦闷。

    之所以烦闷,倒不是因为天空的阳光太强烈,也不是遭遇了去年一样的大干旱天气,只是因为他心里有事。

    从十几天以前,他亲自下达了命令,调动麾下超过一半的兵马对青州发动全面攻势后,他的心情就像是从巅峰一下子滑落下来了似的,没了初时的兴奋和期待,而是变得患得患失起来。

    一切都太顺利了,顺利的用计略搅乱了关中的局势,动摇了河北的侧后;而顺利的牵制了袁绍的主力部队;顺利的利用南面孙策的攻势,牵制了袁术的力量;顺利的整合了内部,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对青州发动了大规模攻势……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每个细节都值得细细回味,在水到渠成的背后,无疑应该是成功!

    天命!

    这个说法让曹操深深为之沉醉。除了天命之外,还有什么能解释这一切吗?

    眼下,无论天下大势,还是局部的战况,曹操自认都占据了极大的上风,无论怎么推演,他都找不到无法成功占据青州的理由。

    然而,一股莫名的恐慌感觉,却如同毒蛇一般缠绕在他的心头,令他深深的为之不安。

    这感觉不是第一次出现,也不是最强烈的一次。去年,他联合刘备和公孙瓒,利用重立皇统,进而联合了各大诸侯,一手主导了那场震惊天下的大战时,也曾经有过类似的感觉。

    计划一直很顺利,以立皇统之事,联合河南各路诸侯,并力攻击河北,不但消耗了河北的力量,同样也达到了消耗各路诸侯力量的目的,最后彻底掌控朝廷乃至天下的权柄。

    除了最后一步之外,前面的计划都成功的实现了,当时曹操心中也有类似的不安。不过他却没怎么在意,只当是做大事前的紧张。

    但是结果却难以让曹操满意,虽然达到了消耗河北以及各路诸侯的力量的目的,但是他自己也没能过逃脱。率领北上的几万大军近乎全军覆没,麾下力量损失了大半,他当时气的差点没吐出血来。

    河北的那个家伙太强悍了,面对七路诸侯将近四十万联军的攻击,依然是那么的游刃有余,一招以退为进,除了损失掉一些钱粮之外,兵力却没有多少的损耗。而结果却是进攻河北的近四十万大军,逃回来的只有十万出头,损失超过三分之二。

    曹操不由得回想起了这十多年来发生的所有事情,从当初的黄巾之乱开始,那个男人仿佛就是不可战胜一般,一路高歌猛进,其余所有人都成为了他的陪衬。不论是当初的张角兄弟,还是辽东的叛逆,亦或是鲜卑、乌桓、匈奴以及辽东诸异族,以及后来的董卓、李傕、郭汜、袁绍、公孙瓒之流,全都在他的手里碰了个头破血流。

    天知道他到底是哪里来的一身本领,更没有人知道,他的极限在哪里。十多年来,曹操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对方不断的表演,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这一次看起来是没问题了,可是这一阵又一阵强烈的不安又是怎么回事?自己又忽略了什么吗?想到这里,曹操眼皮子又是一阵乱跳。

    就在这时候,外面响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曹操有些生气,是谁如此不知趣,在这个时候来打扰自己?

    “是仲德啊,何事这般急?”见是程昱,曹操眼中的暴躁稍微缓和了些,对这个跟随自己多年的心腹,他多少要给点面子。

    “主公……”走得急,心里更慌,程昱此刻的形容颇有些狼狈,纱帽歪斜,衣衫凌乱,仿佛魂魄都丢了般,跌跌撞撞,狼狈不堪。但长久以来的习惯,还是让他保持了足够的冷静。他没急着说正事,而是拿眼扫了一眼旁边的侍从。

    “都下去罢!”一股不祥的预感瞬间涌上曹操的心头,强压住心头的不安,他故作镇静的摆了摆手。

    今天之前,前线已经两天没有消息回报了,算算日子,也应该……程昱表现得这么紧张,只能说明,战局不利啊!

    连日来的担忧、恐惧即将变成现实。曹操只觉眼前阵阵发黑,胸口像是被什么东西压住了,透不过气来。望向程昱的目光中,焦躁消失了,代之的是更强烈的怒意,甚至还有一丝凶狠!

    程昱对曹操的性情很了解,知道他眼神背后蕴含的意味。这一仗关联的,不单是主公的面子,还有争雄天下的大计!失利的消息,足以点燃主公胸口那股烈焰,将点火者烧成灰烬。

    如果有可能的话,程昱肯定不会直说,而是用和上次差不多的手法,掩败为胜,或者化大败为小负,以蒙混过关,于人于己都方便。

    然而这一次他没办法这么做,就算他那么做了也没用,没人会相信他,就算是白痴也不会。

    这一次败得实在太惨了,别说什么争雄天下和面子了,能不能保住原本的基业,保住身家性命都是个问题!

    “主公,妙才在时水中了敌人的诡计,败了……”能言善辩的程昱变得结巴起来,很简单的一句话,老半天才说完整。

    一直以来的担忧终于得到了验证,曹操表现得却比程昱预想的冷静许多,也许这就是早有预计的好处吧,他紧张的追问道:“大军呢?大军如今何在?”

    大军?哪里还有什么大军?程昱倒是宁愿曹操一听噩耗,就当场晕倒,这样他就不用接受曹操的盘问,这么难捱了。

    “妙才败得太快,北疆铁骑全军出动,随后掩杀,三万大军全军溃败,被敌军追杀数十里,最后逃回济阴的,十不存一……”

    午后的阳光突然变得十分刺眼,晃得曹操头晕目眩,脚下都有些站不稳了。他前后晃了晃,扶住了一边的石桌,才勉强站稳了身体。全军溃散?不应该啊,就算李翊真的勇猛无敌,但妙才当初不是靠几千军队,就挡住了北疆军的追击吗?

    直觉告诉曹操,这里面必有隐情。但看着程昱这张死人脸,曹操一时也没法指望对方实话实说。

    程昱口口声声只提夏侯渊,显然是在为这场大败找替死鬼了,指望他把战报事无巨细的解释出来,无异于痴人说梦。

    压抑着令人窒息的心跳,曹操继续问道:“战报何在?信使何在?本相要亲自问他!”

    “主公请看……”程昱递上一封书信,他并不担心对不上口供,因为战报是李典等人商量着写的,跟他的说辞完全一致。

    而当事的另一方……

    意识到败局已定后,夏侯渊率军拼死断后,很是阻挡了联军一段时间,本来后军的万余人是有机会全身而退的。

    只可惜……

    程昱不无鄙夷的想着,李典等人实在不争气,明明有断后的部队,还是撇下大队,带着亲卫先溜,结果把一场好好撤退,搞成了大溃退。

    结果,夏侯渊的奋战,只是让李典等人得到了脱身的机会而已。而夏侯渊自己,至今尚下落不明,也不知是死了,还是被俘了。

    但不论结局如何,这个黑锅都得让他背了。最坏的结果,也就是他降了李翊,反过来成为兖州的威胁呗?那没什么,李翊最可怕的是他本身,而不是他麾下的某个人,多一个夏侯渊不多,少他一个也不少。

    现在最重要的,是要面对时水大败后,严峻的局势。

    “击败妙才将军的大军后,李翊不肯作罢,率军趁势追击,幸好驻守莱芜的子孝将军得了消息,并及时做出了反应,率军攻向临淄城,击败了留守的臧霸,这才逼得李翊回军援救……”

    除了战败的噩耗之外,更紧急的是派出援兵。曹仁的反应很快,用兵也很精准,得到斥候回报后,立刻采取了围魏救赵的战略,打得留守临淄城的臧霸溃不成军,给败退中夏侯渊部赢得了一线生机。

    夏侯渊在进军路上,立了不少营寨。李典等人若是整军而退,大可以入内防守。重整旗鼓。结果大军溃散了,就只能和追兵拼速度了。比这个,两条腿的人,又哪里比得上四条腿的马?

    要知道,李翊的北疆铁骑本来就是一人三马的配置,追杀溃兵这种事,没有人比他们更拿手了。

    曹仁的加入,逼得李翊不得不回援。不过,曹仁此举也算是舍己救人。北疆铁骑回援的速度太快,曹仁刚退到莱芜城下,就被回援的北疆军给追上了。事先没有准备,他拿北疆铁骑也没什么办法,等到北疆的高顺出现在战场上,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如今联军分兵两路,高顺率军围攻莱芜!李翊轻骑西进,突入济北国境内!”

    程昱将时水之战轻轻带过,也不单纯是为满宠、李典开脱,现在兖州的局势,只能用糜烂二字来形容。与其花心思去总结经验教训,还不如赶快想想,如何挽救这场危机呢。

    泰山和济北国丢了的话,鲁国和东平国想要保住也非常困难。何况,谁能保证敌人在攻下这些地方之后,不会乘胜追击?

    所以说,现在的形势,已经危急到了极点,算是生死存亡的关头了。

    就在程昱说曹仁也战败了之后,曹操就觉耳朵里“嗡”的一声,彻底失去了感知的能力。程昱好像又说了什么,书信上似乎也写了什么,但他什么都看不到,也听不到了,脑子里一片空白。

    夏侯渊和曹仁既败,除了各地驻防的郡兵之外,他手上就只有驻守昌邑城的数万兵马了。派援兵?要救哪一路呢?分兵还是不分?

    分兵有被各个击破的风险,合兵一处的话,要救哪里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