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召唤之三国霸业 >

第524部分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524部分

小说: 召唤之三国霸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螅舛源蠛褐行舜笠捣浅2焕!

    “从我们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对中兴大业阻碍最大的叛逆袁绍,今年由于马超祸乱西疆而迅速解决了关中大乱,然后又因为孙策、周瑜的倒弋一击导致袁术在中原战场失利,迫使他不得不把注意力迅速转移到江淮,致使他今年一仗未打,实力得到了很快恢复。”

    “袁绍在关、洛、豫一带推行的很多新政这几年已经开始发挥效力。关、洛、豫一带高门林立、士子如云,袁绍很多政策深受门阀士族的拥戴,这使得他有足够的力量实施和推广新政。袁绍的恢复速度非常迅速,超过了我们当初的预料。据说他今年大量募兵补充军队,粮食征缴和军械制作的数量也很庞大,洛阳武库和粮库已经屯满了各类物资。”

    “另外,据我们得到的最新消息说,袁绍在得知北疆胡族诸部叛乱,北疆军主力北上征伐,关洛以北的威胁大大减轻后,己经决定把明年的攻击目标定为中原。”

    “按照袁绍这个目标来推测,他极有可能在近期抛弃袁术,把袁术逼走上绝路,然后迫使袁术展开疯狂反击,和曹操、刘备、孙策拼个你死我活。袁术败亡、曹操、刘备损兵折将,此时袁绍就可以趁机攻击中原,把曹操刘备压制到江淮徐一线,从而占据实力上的绝对优势,再次成为各方势力的霸主。”(未完待续。)

第0744章 倾力南下() 
徐庶继续说道:“经过我和军师们的反复推演,我们认为,袁绍这个计策完全可以成功。曹操、刘备今年为了夺回中原和徐州的下邳郡,一直在和袁术打仗,这期间青州的臧霸等人还曾两次主动出击徐州,迫使徐州两线作战。”

    “自去年的冀州大战后,曹操、刘备的实力一直未能得到恢复。曹操虽然也在募兵,甚至为了控制兵源的流失,他还模仿河北的新兵制实施了‘士家制’,把部分屯田兵改成了世代军户。刘备也因为朱灵在峥嵘谷大胜青州军而得到了兵力上的补充。然而,兵力上的恢复,并不能代表他们本身实力的恢复。”

    “曹操、刘备同时遇到了各自州郡财赋短缺的困难。兖州因为去年的旱灾以及袁术的掳掠而一撅不振,自保都显得勉勉强强。徐州因为连续两年为兖、徐两地的征伐大军提供粮草,再加上又受到袁术的重点攻击,导致徐州财赋严重透支。刘备为了支撑下去,不得不下令加赋,向徐州的门阀富豪赊借,徐州上下的矛盾因此变得非常激烈。”

    “在袁术要疯狂反击、袁绍要谋夺中原的情况下,曹操、刘备为了自身的生存,可能利用袁氏兄弟之间的矛盾,停止对江淮的争夺,和袁术私下议和,转而一致对抗袁绍。”

    “我们和袁绍一样,不希望江淮之间的大战停下来,所以我们要在年后,主动攻击袁绍,把袁绍的兵力牢牢牵制住,让江淮大战持续下去。”

    “攻击袁绍的战场就在河内。河内战场要打得狠、打得猛,要把袁绍的主力吸引过来防守洛阳,让他暂时无力顾及江准,这样曹操、刘备必定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鼓起最后一丝力量击败袁术,抢占江准,以彻底解决二人的后顾之忧。”

    “当江淮大战进入最激烈的阶段,我们就趁着曹操、刘备伤痕累累的时候,趁着袁绍被缠在河内的时候,集结三十万大军一泄而下,兵分三路,同时杀向中原,力争在各方势力没有结盟联手共抗河北之前,用最短时间最小代价拿下中原。”

    “三十万大军?”张飞瞪大眼晴,吃惊的问道,“大哥,河东的兵力也要调到冀州,和我们一起攻打中原?”

    “河东的兵力不能动。”徐庶摇手说道,“河东的兵力在中原大战的时候,是最主要的牵制兵力,同时也是将来攻打关中、关西的主力大军,所以现在朝廷不可能把他们征调到中原战场。另外,这种大范围、几千里的调兵行动,没有任何保密的可能性,这会让我们攻打中原的意图过早暴露,对即将开始的中原大战非常不利。”

    “那哪来的三十万大军?”张郃疑惑的问道。

    如今北疆军的常备军不过三十万左右,如果要调动三十万大军,岂不是要将所有的常备军全部调动起来?

    至于守备军,包括张郃在内的所有大将,都没有将其计算在内。虽然是守备军相对诸侯们的军队来说,也不算差,但是对于北疆军内部的将领们来说,他们都没有将其计算在正式军队里面。

    “青州臧霸即使愿意跟随我们攻打中原,但由于尹礼、吴敦不久前在峥嵘谷大败,青州损兵折将。这次他能出二万兵就非常不错了。”

    想到主公刚才说要去青州面见臧霸,高顺马上想到了主公此行的目的。也许主公要说服臧霸,随北疆大军一起攻打中原。

    “大家不用猜了,这次将要出动的大军包括驻防冀州的三个步兵常备军团以及一个骑兵常备军团十一万四千人马,再加上驻防幽州的两个步兵常备军团和一个骑兵常备军团共八万二千人马。”诸葛亮笑着对诸将说道,“另外就是驻防大漠的两个骑兵常备军团以及胡族铁骑共约十万大军。”

    诸将大吃一惊,人人目瞪口呆的望着李翊。

    冀州和幽州如今算是北疆的内地,治安良好,就算将常备军团全部调走,有守备军团驻守,也不会出问题。可是将大漠的全部驻防军团也调走,那就显得有些冒险了。而且,按照诸葛军师所说的,主公还要调动七万胡族铁骑南下?

    “主公,大汉四百年来,从来没有胡族铁骑踏足中原。”张郃担忧的说道,“主公,此事要慎重,要三思而行啊。”

    “看到胡族铁骑踏足中原,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郡县官吏,甚至北疆军将士,一时间都很难接受。”关羽也忧心忡忡的说道,“胡人也是一样,他们可能因为仇恨、恐惧、自卑或者其他等等原因,和大汉的百姓,和我们的军队将士发生冲突。征调胡族铁骑南下参战,后果实在堪忧。”

    张飞等人各抒其己见,对此事都持反对态度。

    为了中原大战的胜利,我们需要铁骑,但主公担心驻防塞外的铁骑南下后,驻防大漠的兵力严重不足,竟然想到用征调大漠胡族铁骑南下参战的办法来达到大漠汉胡兵力的平衡,维持大漠的稳定,这种办法是不对的。

    胡人就是胡人,他们不是大汉人。

    李翊摇摇头没有说话

    大将军府的长史荀彧站了起来,他把朝廷剥夺胡族诸部藩属国地位和胡族诸部向朝廷呈递户籍一事所衍生的诸般政事上的后果,以及由此产生的诸多影响和将来它对中兴大业的意义做了详细而透彻的解释。

    诸将听明白了,但心中对胡族铁骑南下参战一事依旧耿耿于怀。大汉人内部的事,应该由大汉人自己解决,为什么一定要拉上胡人?就算胜了,也胜之不武、胜得不光彩。难道朝廷说胡人入了汉藉都是大汉人了,大汉人就能接受胡人?胡人就能顺从大汉?两者之间延续了几百年的仇恨就能一笔勾销?胡扯蛋嘛。

    “这事是天子和朝廷的事。”李翊不愿在此事上过份纠缠,“天子和朝廷的决策都是为了大汉中兴的大业,有些事你们不懂、不明白没关系,你们只要打好仗,诛杀叛逆平定天下就行了。朝廷的事如果你们都能想明白,那还要三公九卿这些大臣干什么?”

    诸将笑了起来。也是,自己这帮武人没有治国的本事,只要把仗打好打赢就行了,想许多没用。大将军自己都不在蓟城待,更不要说我们这些人了。

    “你们不要太担心。”李翊笑道,“胡族铁骑大军集结后,将由我亲自统率南下,不会出什么问题。”

    接着他指指太史慈说道:“河内的战什么时候开始打,怎么打,直接关系到中原大战的开局。我回蓟城前,你把河内战策拟好交给我,我带到蓟城去。”

    太史慈躬身应命。

    接下来,李翊等人详细交待了有关兵力集结、部署、粮草军械的屯积等事,嘱咐诸将务必做好中原大战的前期准备工作。

    ………………

    十一月中旬,李翊在翼州刺史包拯、李靖、高顺等人的陪同下,到达甘陵郡的甘陵城。

    甘陵国相许混、河间国相甄尧、渤海郡太守崔州平、平原郡太守祢衡赶来拜见。

    自从臧霸把平原郡位于黄河南部的郡县交给河北后,朝廷便任命了一位太守。李翊在蓟城时就认识祢衡,当时他是朝中的议郎,非常有才华,所做辞赋在蓟城士子中广为流传,向有“天才”之称。此人恃才傲物,口锋犀利,常常语出惊人,在朝堂上屡有谏言。因为他那张嘴太厉害,朝堂上下的人对他都很冷淡,相反,蓟城大学堂的诸生们倒是很喜欢他。

    长公主刘静认为他太骄狂,不堪重用,连带举荐他的孔融都遭了殃,只能在兰台屈就。太傅蔡邕很欣赏祢衡,此次得到机会,力荐祢衡出任平原郡太守。长公主说祢衡是平原郡的人,按大汉律法的规定,他不能在平原郡任职。后来尚书令陈群出面讲了情,说祢衡对新政理解透彻,尤其对土断和课租荫户重赋一策持赞成态度,在蓟城大学堂论辩的时候不止一次说到此策对大汉中兴的好处。陈群说这个人不但可以用,而且还要重用,以他的手段,完全可以把此策在平原郡推广实施。长公主这才勉为其难,批准了对祢衡的任命。

    李翊和诸位大吏稍加寒暄后,随即详细问询了近一年来朝廷新政的实施、财赋的征缴以及百姓生活情况。

    几位大吏神情兴奋,都认为新政已经逐渐显露出它强大的生命力。

    计口授田制及其配套的新赋税制实施三年后,成效显著,各郡县的赋税都有很大的增长,百姓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尤其让几位大吏赞不绝口的是,官吏们的俸禄因为新政的实施,不但得到了保障,而且还有较大幅度地增长,这极大地改善了河北吏治。

    冀州大捷后,百姓们看到了过上好日子的希望,财赋征缴和从服徭役都很踊跃,冀州各方面的情况都很稳定。(未完待续。)

第0745章 狂人祢衡() 
大汉国建安三年十一月下旬,青州,平原郡,高唐城。

    李翊在祢衡、高顺的陪同下渡河赶到了高唐城。

    此时臧霸、尹礼、吴敦已经先一步到达。三人和北疆大将吴霸一起出城相迎。

    臧霸来到高唐,是因为接到了祢衡和高顺的邀请,他并不知道李翊会到青州来。

    自从青州军大败于峥嵘谷、河北传来北疆大乱的消息后,青州的形势便越来越严峻。虽然河北还在不遗余力地帮助青州稳定郡县、恢复农耕,但由于中原形势扑朔迷离的局势,让臧霸心中焦虑不安,他担心曹操、刘备在解决了袁术之后,马上调转矛头对付青州。

    目前青州的实力有限,需要河北的帮助,但河北现在的情况并不好,如果河北放弃了对青州的援助,青州可能旦夕不保。

    臧霸当然不会相信曹操、刘备对他的承诺。虽然两次攻打徐州的都是尹礼和吴敦的军队,但白痴都能猜到两人的背后就是臧霸。没有臧霸的支持,尹礼和吴霸根本没有能力出击徐州。为了摆脱青州的窘境,臧霸和尹礼、吴敦等人随即打算请北疆军进驻青州。

    一年来,河北的所做所为已经证明了河北平定天下的决心和诚意。在年初的时候,大将军李翊亲自率领大军,到青州帮助青州军抵挡曹操大军的进攻,并且一度攻入了兖州境内。如果不是北疆传来丁零等五族联军进攻的消息,说不定此时已经打败了曹操和刘备等人了。

    就算是大将军李翊因为北疆遭受五族联军入侵,而不得不撤军。但是却没有中断对青州的帮助。在这段时间内,河北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他们先是迁移人口、输送钱粮,然后又派了大量的士子到青州诸府出任官吏,推行新政,为青州的迅速稳定和恢复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臧霸和自己的手下们已经非常信任河北,他们从目前的形势出发,仔细权衡利弊后,一致认为还是尽早明确和河北的关系,投靠蓟城朝廷为好。

    这是此次臧霸、尹礼和吴敦三位青州军统帅一起赶到高唐的主要原因。他们需要和河北深入的谈一谈。

    现在看到大将军李翊突然出现,臧霸三人才知道祢衡和高顺邀请他们到高唐议事的目的。在紧张、兴奋之余,三人非常高兴,大将军此时出现在青州,足已说明河北不但己经解决了北疆的胡人叛乱,更把目光投向了中原。

    蓟城朝廷和大将军既然对青州如此重视,那么这次恐怕不要自己主动提出来,大将军就要建议向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