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召唤之三国霸业 >

第528部分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528部分

小说: 召唤之三国霸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和我们一样,都要抢时间了。”

    “他如果抢在我们前面击败袁术,返回中原,我们夺取中原的难度很大,但如果他落在了我们后面,他就回不来了,只能老老实实的待在江淮一带,从此休想踏足中原。”

    袁绍和众人商量了细节后,随即书告河内郭图、张南,暂时坚守平皋城,等北疆军的后续大军赶到城下后,立即弃守。

    袁绍又书告豫州高干等人,各带大军,即刻赶到河南中牟城集结。

    袁绍急告洛阳、河南诸军统帅蒋奇、眭展、沮鹄等人,各率军队急赴中牟城。

    第二天,袁绍留沮授坐镇洛阳,自己带着高柔等人飞奔中原战场。

    ………………

    三月中旬,豫州沛国,蕲城。

    曹操、刘备指挥大军猛攻蕲城,双方血战。

    李业、杨弘、张勋、桥蕤等人誓死坚守,战斗非常激烈。

    袁术手下这些将领虽然都是些废材,但是在守城大战中,这种个人能力的缺陷却没有表现的那么明显。这些人都是久经沙场的人,再加上袁术手里面的兵力不少,倒是也将城池守得滴水不漏。

    但是,曹操毕竟不是普通人,最擅长用计。他见大军急切间难以攻克城池,于是派出细作在江淮一带大肆传播谣言。

    随着时间的延续,关于袁术弑君篡立、袁绍要大义灭亲率军攻杀九江郡的谣言传遍了江淮一带。将士们惶恐不安,士气越来越低迷。

    这时,突然从寿春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袁术带着家人和诸多亲信们的家眷逃离了九江郡,正乘船出海,向河北逃去。

    蕲城守军大乱,虽然李业等人一再辟谣,甚至不惜诛杀了几十个带头惑乱军心的官吏,但依旧无法制止军心的涣散。

    刘勋、梅乾、雷薄、陈兰秘密和曹操取得了联系,在得到曹操的承诺后,四个人率军投降,打开了城门,把曹操的大军放进了城池。

    早已失去斗志的士卒们纷纷丢下了武器。张勋、桥蕤带着亲卫拚死突围,结果寡不敌众,全部战死。李业、杨弘率军死守府衙,负隅顽抗。不久李业中箭而死,杨弘被曹军乱刀砍死。

    曹操顺利拿下蕲城,诛敌三千,俘虏近万。

    这时候,中原的消息传到了蕲城。

    北疆军集结重兵攻打河内,袁绍正在集结兵马,准备反攻。

    曹操认为北疆军攻打河内只是牵制之策,目的是为了确保冀州的稳定,从而让北疆主力大军可以集中精力平定北疆的叛乱,但袁绍却极有可能将计就计,趁着河北无力南顾,自己又在江淮攻打寿春之际出兵中原。

    曹操一边书告驻守兖州的荀彧、夏侯惇、夏侯渊等人小心防范,一边命令大军就地休整,暂时放弃攻击寿春,待袁绍的动向确定后,再图后计。

    戏志才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说道:“现在所有人都认为河北今年要继续平定北疆叛乱。这个观点有很多事实可以证明。比如河北去年底征调大军出塞,在幽州开挖连通巨马河和沽水河的沟渠以便通过海路运输粮草,年初冀州从水陆两道同时运粮北上,还有现在北疆军攻打河内三城以威胁洛阳等等,但有个问题不知主公仔细想过没有,北疆的叛乱规模到底有多大?”

    “我们最早得到的消息是袁绍派许攸北上大漠,联络了丁零、坚昆等五个异族,然后爆发了北疆东叛乱。这其实是袁绍的诡计,想要消耗李翊的实力。而丁零等异族正好利用冀州大战后北疆军元气大伤、无力北顾的时机,蓄意挑起了边塞战事。这个叛乱的地域局限在燕然山以西以北一带,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这场叛乱规模的大小。”

    “根据我们得到的消息,在叛乱爆发后,李翊马不停蹄,立即北上出塞安抚诸胡。凭借冀州大胜的威势和他自己的赫赫声名,大漠上除了不知死活的丁零人,没有人敢和李翊作对,换句话说,李翊去年在大漠待了大半年,他完全可以击败丁零人。”

    “丁零人有鲜卑人厉害吗?有鲜卑人等强悍的实力吗?鲜卑人都败在了李翊手中,丁零人凭什么和李翊对抗?以双方之间悬殊的实力对比,丁零人能够在李翊手中坚持多久?”

    “就算丁零人的实力强大,就算李翊攻击受阻,但以李翊一贯的原则,他势必要以胡抗胡,趁机大力削弱胡人的实力,他有必要千里迢迢征调北疆军主力北上大漠吗?冀州大战刚刚结束,河北有必要为了一场规模不大的叛乱而耗尽极为紧缺的财赋吗?”

    “所以,我个人认为,李翊早在去年就已经平定了北疆的叛乱,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可能都是假的,都是河北故意做给我们看的,他们真正的目的是攻打中原。”

    戏志才一语惊四座,满帐大吏目瞪口呆。(未完待续。)

第0749章 开辟新战场(上)() 
“北疆叛乱如果没有平定,边塞不稳,河北就无法南下攻打中原。”毛玠质疑道,“为了早日征伐中原,李翊不惜代价攻击叛乱的胡族诸部很正常。换了我们,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虽然现在中原烽烟四起,看上去机会不错,但北疆军一旦南下,正在中原攻杀的各方为了各自的生存,马上就会尽释前嫌握手言和,再度联手共抗河北。北疆军在前有重重阻击,后有胡人叛乱的情况下,无功而返算是幸运,稍有不慎就会全军覆没,并将就此失去逐鹿中原的实力。李翊向来喜欢兵行险着,但这次事关河北生死,他决不敢如此冒险。”

    曹操、程昱、曹仁等人连连点头。

    戏志才心里也没底,他思索良久,缓缓说道:“在主公和诸位的眼里,胡人的实力总是很强大,强大到丁零人和坚昆人以及几个小部落就需要李翊动用二十万大军出塞作战的地步,但诸位想过没有,自从狼居胥大战后,谁还有财赋可以支撑二十万大军出塞作战?没有,河北三州即使没有遭受冀州大战的重创,它也依旧没有这等庞大的财力。”

    “也就是说,从北疆叛乱的规模来说,李翊应该无需动用北疆军主力,而从河北财赋来说,北疆军主力根本就没有办法远征数千里之外的大漠。”戏志才用力挥了一个瘦弱的拳头,“这一切,怎么看都像是河北故意实施的一个骗局。”

    曹操和众人面面相觑,越是仔细琢磨疑问越大,心中那点自信渐渐不翼而飞。如果戏志才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中原就岌岌可危了?

    “现在距离前年的冀州大战还不到一年半时间。”程昱疑虑重重,一时难以接受戏志才的估猜,“河北这么快就恢复了?它有实力攻打中原?”

    “它既然有实力出征边塞,当然就有实力攻打中原。”曹操深锁眉头,右手不停的叩击着案几,“如果北疆军主力突然出现在黄河北岸,我们可就鞭长莫及,拱手把中原送给李翊了。”

    他转头看着陷入沉思的戏志才,小声问道:“志才,那你说,我们现在是立即退回中原,还是继续攻打袁术?”

    “如果河北真的攻打中原,以我们目前的实力,无法抵挡北疆军的攻击,立即退回中原没有意义。”戏志才回道,“如果我们和北疆军拼个你死我活,受益的是袁绍和刘备。袁绍可以渔人得利,轻松得到中原,而刘备则可以趁人之危,顺势夺取九江郡。”

    “继续攻打袁术?”曹操马上问道。

    “继续攻打袁术,损失太大,而且中原形势现在扑朔迷离,瞬息万变,一旦有事我们来不及反应。我看还是以保存实力,先以最小代价击杀袁术为上策。这样一来,如果河北攻打中原,我们可以飞速回援,联手袁绍、刘备等人共抗李翊。如果河北不打中原,我们纯粹是杞人忧天,那就好好利用目前袁绍被北疆军拖住的局面,立足于江淮。”

    “兵进淮水,威逼寿春,静待其变。”曹操低声自语,久久下不了决心。中原一旦丢失,自己失去存身立命之处,性命堪忧啊。

    ………………

    三月中旬,河内郡,平皋城。

    张飞、于禁、司马俱和于毒率军赶到平皋城下,会合了太史慈、麴义、王威、田楷等人。此时大将军李翊的命令也到了。李翊在信中详细叙说了迅速攻占平皋城的重要性,要求张飞不惜代价,迅速拿下此城,然后展开渡河作战。

    张飞和几个人商量了一下,随即决定三门同攻。

    第一天的攻击犹如狂风暴雨一般,铺天盖地,打得城内的守军叫苦不迭。

    当天夜里,张南接到了郭图的书信,督促他连夜撤军,把北疆军吸引到河阳、温县一带。

    第二天上午,北疆军顺利进驻平皋城。

    张飞立即下令,烧毁济水河上的浮桥。司马俱率军沿济水河西进六十里,隔河于驻守温县的郭图、张南大军对峙。

    麴义率先领军赶到黄河岸边,准备渡河攻击成皋,进逼虎牢关。

    ………………

    与此同时,袁绍率军赶到白马。将领蒋奇、孟岱、韩猛出城相迎。

    “黎阳方向的北疆军有什么动静?”袁绍看到蒋奇,急不可耐的问道,“于禁的军队还在对岸吗?”

    “于禁的军队已经走了。”蒋奇躬身回道,“据斥候回报,黎阳城内的守军人数大约在两千人左右。”

    蒋奇四十多岁,体格魁梧,相貌清瘦,看上去很和善。他是沮授的朋友,深为沮授赏识。他能成为袁绍军大将,都是因为沮授的举荐。

    袁绍又问道:“长寿津方向呢?”

    “长寿津方向的兵力有所增加。”蒋奇说道。

    袁绍惊讶地看了蒋奇一眼,问道:“于禁的军队不是走了吗?怎么那里的兵力还增加了。”

    “是李靖的人马。”蒋奇解释道,“于禁奉命前去河内战场,黎阳方向的兵力随即变得单薄。为了确保冀州的安全,李翊从东武阳的李靖大军里抽调人马赶到黎阳一线防守很正常。”

    袁绍皱皱眉,沉吟良久,这才问道:“高干等人的军队距离濮阳还有多少路?”

    蒋奇说道:“还有一天的路程。”

    袁绍满意的点点头,说道:“过两天,我们渡河攻击冀州。”

    ………………

    三月中旬,河南尹,济水津。

    灰蒙蒙的天空上没有一丝云彩,面色苍白的太阳就象大病初愈的病人慵懒的睁着浑浊的眼晴,有气无力的望着苍莽大地。

    黄河河面上,北疆海军几十艘大船满载着盔甲鲜明的士卒,展开巨大的风帆乘风破浪而进。

    为了这次渡河,李翊特地调集了俞大猷所统帅的海军一部赶来助战。

    渡河的部队人数不少,第一次只是运送了先头部队过河。不过,先头部队的进攻遭到了袁军的强烈阻击。

    渡口上,战鼓隆隆,杀声震天,满天的箭矢像蝗虫一般铺天盖地。河堤下的几处滩头阵地上,双方士卒往来拼杀,战况空前激烈。

    北疆军队率老王全身蜷缩在浅浅的土坑里,浑身上下溅满了泥水,长长的盾牌竖在身前,呼啸的利箭不时钉到盾牌上发出骇人的“咚咚……”声。

    “趴好,都趴好,不要动。”老王不停的叫着喊着,从嘴里冲出来的恶毒咒骂转眼就被战场上巨大的厮杀声掩没了。

    从踏上河滩开始,自己和本队士卒就被敌方密集的箭阵压制住了,寸步难进。

    “老宋……”老王扭头朝身后大声叫道,“快看看船队到了没有。他们再不来,我们就要被射成马蜂窝了。”

    老兵老宋小心冀翼的从盾牌后面露出半只脑袋,冲着老王眨了眨眼晴,然后又以极快的速度缩了回去,大声道:“鬼嚎什么……想我死啊。”

    老王破口大骂:“看一眼会死人啊?老子叫你看你就看,哪来许多费话?”

    正当老王骂骂咧咧的时候,老宋惊喜的声音响了起来:“来了……他们来了。兄弟们……准备好家伙,杀上去!”

    在老兵老宋说话的时候,海军几十艘大船运送着后续部队靠上了渡口,船头上的弩车齐声怒放,震耳欲聋的声音霎时间响彻了河堤上下。

    激烈的战鼓声此起彼伏,一队队的士卒挥舞着武器,声撕力竭的叫着吼着,像潮水一般冲上了河堤。强弓手列于船舷两侧,向堤岸上的敌军尽情倾泄手中愤怒的长箭。

    死守渡口的袁绍军在北疆军猛烈的射击下,气势顿减,防守阵势随即四分五裂。

    “走……走……杀上去,杀上去……”老王一跃而起,举刀狂呼,“兄弟们,都给我站起来,杀上去……”

    北疆士卒士气如虹,在己方密集箭阵的掩护下,勇不可当,酣呼向前。

    于禁站在大船上,望着前方血腥的战场,用力吸了一口气,然后高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