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召唤之三国霸业 >

第541部分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541部分

小说: 召唤之三国霸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人手下的将领进来请示几次,询问是否即刻攻城。张燕只是摇头,迟迟没有下令。

    “主公到了清亭吗?”张燕问宇文成都道。

    “已经到了。主公正准备渡河攻打谷城。”宇文成都把李翊的书信递给张燕,转达李翊的命令道,“主公命令你今天晚上必须把粮草和渡河器械送到清亭。”

    张燕一愣,问道:“主公知道我们把叛军围在临邑了吗?”

    “目前还不知道。”宇文成都说道,“我已派人急报主公。”

    斥候狂奔而至,禀报道:“叛军正在前方二十里外的临山亭渡河。”

    张燕、宇文成都、穆顺互相看看,不约而同的弯腰看向铺在地上的地图。

    “这是一座空城。”宇文成都一鞭抽到地上,破口大骂,“传令各部铁骑,即刻杀向临山亭,快……”

    激昂的号角声冲天而起,五彩缤纷的令旗漫天飞舞,一队队的铁骑调转马头,向南面的大平原急驰而去。

    霎时间,巨大的轰鸣声震撼了大地,遮天蔽日的烟尘席卷了临邑城。

    张燕长长的吁了一口气,疲惫不堪的坐到地上,缓缓闭上了眼睛。他现在真得很感激蔡阳,如果没有蔡阳这一招瞒天过海之计,自己肯定要承担延误推进速度的所有责任。

    “传令,立即攻城,攻城。”穆顺兴奋的连连挥动马鞭,高声下令。

    “禀报主公,大军将在今夜越过济水河,向东平国挺进。”

    ………………

    兖州东郡,东阿城。

    军候杨波狂吼一声,让过敌人刺来的长矛,手中战刀如闪电一般插入敌人的小腹,“杀……”左手盾牌几乎在同一时间劈头盖脸的砸上了敌人的脑门。

    惨叫声直冲杨波的耳中,把他身体里的兽性蓦然激发。

    “滚……”杨波再吼一声,集中全身的力量撞了上去。

    敌人的尸体凌空飞出城墙,猩红的鲜血随着杨波抽出的战刀喷射而出,立时溅了哑巴一头一脸。

    杨波恶毒的高声咒骂着,伸出舌条用力舔了舔溅到嘴边上的鲜血,回头对自己的屯长黄小虎大吼道:“小虎,带人砍断吊索,放下吊桥,快,快……”

    屯长黄小虎长矛闪动,如灵蛇吐信,转眼间连杀两人,大声道:“兄弟们,跟我上,杀向城楼,杀向城楼……”

    敌人疯狂反击,意图把这股率先冲上城墙的北疆军杀回去,但这股北疆军太厉害了,一个人凶如猛虎,全然不顾生死,两个人就能贴背防守自保有余,三个人就能结阵进攻,四个人就能挡者披靡,勇往直前了。

    三支长矛呼啸杀来。

    杨波战刀驻地,手中盾牌全力迎出,“当”一声响,长矛狠狠刺上盾牌,巨大的撞击力让杨波虎口震裂,身躯不由自主的飞速倒退。

    杨波身后的士卒一声怒吼,矮身扛住了杨波的身体。杨波左右两侧的士卒各举战刀,以迅雷不疾掩耳之势呼啸剁下,两支长矛拦腰断裂。

    失去武器的敌人急速后撤,但两支血淋淋的长矛突然从杨波盾牌后面射了出来,如同呼啸的利箭一般,霎时穿透了敌人的尸体。

    剩下一个敌人正欲举矛再刺,面前的杨波突然蹲了下去,刚才矮身扛住杨波的士卒猛然挺直身躯,手中举起的短弩在瞬间发出了一声刺耳厉啸。

    近在咫尺的敌人躲无可躲,被三支弩箭射得倒飞而起。

    “杀……”杨波一跃而起,和掩护在身侧的两名士卒同时抡刀剁下,倒飞而起的尸体顿时被砍得血肉模糊,凌空栽下了长长的石阶,“兄弟们,杀下去,打开城门,打开城门……”

    ………………

    关羽带着一队亲卫飞马而来,孙观连忙上前相迎。

    “这么快就拿下了东阿?”关羽望着城楼上迎风狂舞的大纛,喜笑颜开,手中的马鞭在孙观的战盔上狠狠的敲了几下,“夏侯渊跑了?”

    “赵云将军已率铁骑追了下去。”孙观拱手说道,“夏侯渊动作非常快,估计已经沿着瓠子河逃到百里之外了。”

    关羽诧异地问道:“这么准确?”

    “我们抓到了东阿县令,他说夏侯渊昨天晚上就撤离东阿了。”孙观冷笑道,“这小子跑得再快,也没有我们的铁骑快。”

    “命令子龙立即停止追击,就地休息,等待和大军会合。”关羽鞭指身后的传令兵,大声说道,“告诉司马懿,粮草辎重不要往东阿运了,直接由苍亭运到范城。”

    “传令李忠,立即率后续大军,护着粮草辎重,日夜兼程赶往范城。”

    十几个传令兵轰然应诺,急驰而去。

    关羽打了个哈欠,坐在马上舒舒服服的伸了个懒腰,说道:“两天一夜了,将士们都很疲劳,命令他们立即休息四个时辰,吃饭睡觉。”

    “将军是不是进城休息一下?”孙观问道。

    “这里就行。”关羽翻身下马,指指绿茵茵的草地,“我先睡一下,我撑不住了。记住给我送点吃的来。”(未完待续。)

第0767章 战场态势() 
大汉国建安四年四月上旬,邯郸,大将军行辕。

    深夜,大帐内烛火通明。

    镇南将军常遇春、北疆军军师贾诩等人围坐一起,正在听取最新战报。

    “从渡河开始到今日,大军己经南下作战四天。”大将军府司马徐庶说道,“左路大军己全部渡过济水河,正在向东平国郡治无盐城挺进,预计明日可抵达无盐城下展开攻击。”

    “右路大军在关羽将军的统率下,沿着瓠子河急速推进,今日已经抵达范城展开了攻击。”

    “魏延将军率军渡过济水河,正向济北国郡治卢城挺进。按时间推算,他应该到了卢城。管亥在三天前接到我们的命令,此刻他正在奔赴卢城的路上,估计距离卢城很近了。两军明天可以会合。卢城方向的守军大概有五千多人,魏延和管亥两军会合后,将集一万六千大军展开攻击。”

    “中原战场上各路大军推进顺利,唯一的困难就是民夫征调不足。由于民夫征集时间非常紧张,目前数量远远没有达到我们的需求,这导致大军推进速度快而粮草辎重运输速度慢。在未来二到三天内,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改善,大军的攻击速度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常遇春略一皱眉,马上说道:“命令荀彧、董昭二人,暂时不要给济北战场调拨粮草了,先集中所有民夫给左右两路大军运送粮草辎重,以保证大军的攻击速度。”

    接着他指指王凌,说道:“以我的名义给魏延去信,先把卢城围住,等待民政官员赶到济北,招抚城内官吏。待民夫征调齐备、粮草辎重运到济北后,再择机攻击。”

    “河南战场怎么样?”常遇春的目光随即转向徐庶。

    徐庶回答道:“河南战场的情况目前较为严峻。袁绍率军杀进河南后,田楷随即率军撤离垣援城,退回敖仓,据汴渠之险阻击叛军。与此同时,河内的袁军大将张南率军渡过济水,杀奔平皋。颖川的袁煕率军赶到洛阳,正从虎牢方向攻击成皋。颖川的韩珩和中牟城的马延会合后,正在攻击管城。”

    “张飞在书信中说,袁绍到了汴渠后,屯军东岸,并没有发起攻击,显然是在等待河内、虎牢和管城方向的消息。一旦此三地的任何一处取得突破,袁绍必将发起雷霆一击。如今田楷的大军虽然拖住了袁绍的主力,但自己也被袁绍牢牢的拖在了敖仓,无法分兵支援其它地方。”

    常遇春俯身仔细看了一下地图,然后和贾诩小声交谈了几句。

    “河南战场的情况貌似严峻,但主动权其实还在我们手上控制着,大军仍旧占据有一定的优势。”常遇春望着徐庶说道,“命令张飞等人各自据城坚守,要伺机抓住机会,狠狠打一下袁绍,无论如何不能让他调兵支援中原战场。”

    徐庶稍加沉吟,谨慎的说道:“伯仁,我们在河南战场上连番激战,不但成功的把袁绍的主力吸引回了河南,而且还把洛阳、南阳和颖川一带的兵力也吸引到了荥阳一带。目前河南战场上的叛军兵力已经超过了我们,并且形成了包围,如果河内的平皋城丢失,或者距离虎牢近在咫尺的成皋丢失,大军极有可能遭受重创,所以,我觉得现在有必要回撤一部分军队帮助太史慈等人固守平皋、怀城一线,以确保大军北撤河内的安全。”

    “不行。”常遇春断然摇手道,“河南战场上目前只有五万人马,和叛军相比,兵力上处于劣势,此刻万万不能抽调兵力回援河内。”

    “伯仁,河内战场上,我们只有一万人,如果袁绍下令洛阳的军队增援河内,兵力上肯定会超过我们,河内的战会打得很艰苦。”徐庶劝道,“我们开辟河南战场的目的已经达到,大军随时可以北撤,没有必要和袁绍的大军誓死相搏。”

    “在主公和云长的两路大军没有拿下昌邑和定陶之前,我们决不能放弃河南战场。”常遇春口气很坚决,“告诉张飞等人,河南战场至少还要坚守二十天以上,请他们不要心存侥幸,要牢牢的钉在河南,要竭尽全力击败袁绍,拖住袁绍,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许撤离河南,否则杀无赦。”

    徐庶还要再劝,贾诩急忙说道:“元直,我们要想立足中原,必须拿下定陶和昌邑,但要想拿下定陶和昌邑,以我们目前攻打中原的兵力,略显单薄,因为夏侯渊和蔡阳的撤退速度非常快,非常坚决,一旦他们退回到定陶和昌邑,会合了曹仁,叛军就有将近五万人马防守这两座城池,这对我们来说,攻击难度太大。”

    “这时曹操、袁绍的大军如果先后杀到,双方对峙于两城之下,在兵力接近的情况下,有可能提前形成决战,但我们现在不想决战,所以能否把袁绍的兵力全部拖在河南战场,对实现中原大战的最终目的至关重要。”

    徐庶看到贾诩也同意常遇春的计策,遂不再说什么,但心里极为不安。

    五万北疆军如果在河南战场全军覆没,中原大战的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这正是主公要求河南战场上的军队在南下主力大军杀到定陶和昌邑城下后,马上撤回河内的重要原因。

    然而,现在常遇春把这个计策改了,常遇春命令河南战场上的军队必须坚持到主力大军攻克定陶和昌邑之后才撤退。

    张飞还能在河南战场上坚持多久?

    “徐州方面的战况进展如何?”常遇春把堆在案几上的文卷移了一下,目光投向地图上的徐州,“高顺、臧霸两人可有最新战报回禀?”

    “高顺在书信中说,由于朱灵屯重兵于莒城一线,大军攻击受阻,目前两军处于对峙状态。”

    “对峙?”常遇春低声重复了一句,“对峙?”

    他双眉紧锁,稍加思索后说道:“徐州战局如果陷入对峙,高顺将失去战场主动,会被朱灵牵着鼻子走,极有可能重蹈尹礼、吴霸的覆辙。”

    “徐州战场上,高顺有五万大军,朱灵有三万大军,兵力上不具备绝对优势。”徐庶说道,“要想从正面打开缺口,可能很小。”

    “可能很小也要试试,大军不能站在莒城城下一筹莫展。”常遇春抬头看看徐庶,说道,“给高顺、臧霸两人去信,请他们竭尽所能在徐州战场取得进展,以便牵制徐州的兵力,为主力大军攻克定陶和昌邑赢得时间。”

    “另外,你在书中特意说明一下,曹操和刘备接到我们攻打中原的消息后,如果以最快的速度撤兵回援,应该在十天到十二天之后赶回中原。”贾诩在一旁补充说道,“高顺、臧霸两人如果能在近期击败朱灵,兵进东海,威胁彭城,刘备必定会分兵支援徐州,那么赶到定陶、昌邑一线阻击我们主力大军的人数就会有所减少,这对我们迅速攻占定陶和昌邑两城非常有利。”

    徐庶点点头,说道:“我立即给他们写信,让飞鸽传书连夜送出。不出意外的话,两天后,高顺就能接到我们的命令。”

    “杨奇、杨懿、崔均、金尚等人是否已经到了东武阳?”常遇春转头望向王昶。

    “已经到了。”王昶躬身说道,“他们将在明天渡河,奔赴中原各郡县安抚百姓。”

    “要保证他们的安全,千万不要出事。”常遇春说道,“明天你去见见包拯,请他把杨奇等人从邯郸大学堂征募的各级官吏送过黄河,帮助他们重建各级府衙,尽快稳定中原各郡县。”

    王昶急忙答应。

    “文和先生,拟写奏章,把今日诸事急奏朝廷。”常遇春伸手摊开摆在案几上的空白书简,“给主公的急报,我亲自来写。”

    ………………

    河南尹,汴渠东十里,鼎亭,袁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