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召唤之三国霸业 >

第548部分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548部分

小说: 召唤之三国霸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北疆的常备军不过三十一万人左右,就算是这些军队倾巢而出,也不过是三十万军队而已。

    自己能征调到中原战场上的兵力大约在十五万人左右,如果加上洛阳和河内的军队,总兵力大约在二十万人。

    刘表如果接受自己的建议,他将率领十五万大军北上中原。

    曹操回到兖州后,加上夏侯渊和曹仁的兵力,有十五万军队。刘备要留几万人戍守徐州,估计有三万人参战。

    大战时间如果延续很长,自己还可以以天子的名义征调江东的孙策、周瑜率五万大军北上支援。

    这样算起来,各路诸侯联军的兵力至少有六十三万人。

    兵力上,诸侯联军足足是北疆军的两倍,占据很大优势。看样子,只要曹操、刘备能及时赶回定陶和昌邑一线,集结二十万大军和李翊对抗,战线就能稳定下来。

    战线稳下来后,就是相持期。

    利用这段时间,各路诸侯可以从容征调民夫、粮草和军械迅速赶到中原。虽然粮草军械主要由荆州、豫州和洛阳等地支撑,但以这三个地方的富裕,让几十万大军打个半年应该不成问题。如果财赋太紧张,就以天子名义下旨临时增收赋税,无论如何也要撑下去。

    大战持续的时间越长,北疆军就越困难,河北财赋就越紧张。河北的财赋出自冀州,数量有限,而自己这边的财赋就要充足很多,主要出自荆州、豫州,洛阳和河南尹,还有徐州南部的数个郡县,另外,江东四郡也有可能给予一定的支援。

    等到北疆军支持不下去了,决战时间也就来临了。这场决战的胜负,将直接决定大汉王朝的命运。

    这一仗,只能赢,不能输。

    袁绍在做这些算计的时候,却是完全没有想过,尽管军队的数量,诸侯联军的确是占了绝对优势,但是军队的战斗力,却不是这么算的。

    北疆三千多万人口,才供养了三十一万大军,而且这些大军都是百战之兵,可以说是武装到了牙齿。

    而包括他在内的众诸侯呢,治下人口不过是一千万出头,却供养了如此数量的大军。他们的这些军队,可以说是囊括了几人治下的所有上到六十岁,下到十几岁的所有男人,至于说装备和训练,更是无法跟北疆军相匹敌。如果双方在野外相遇,一万北疆军足以轻松战胜两万诸侯联军,甚至是三万诸侯联军。

    唯一对诸侯联军有利的是,他们基本上都处于防守状态,可以利用城池等防御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他们训练不足,装备不足的劣势。

    ………………

    袁绍连夜把许攸、逢纪等心腹谋士请到了大帐,详细述说自己制定的迎战之策。

    中原大战的规模、时间以及重要性远远大于前年的冀州大战,这是一场生死存亡的大战,所以重建皇权的威仪至关重要。如果没有统一的指挥,没有鲜明的大义,没有对大汉的忠诚,没有对兄弟的信任,失败的命运将不可避免。

    这是各路诸侯第三次联军抗敌了。

    第一次讨伐董卓,有大义,有忠诚,但没有统一的指挥,彼此间更缺乏信任,失败了。

    第二次讨伐李翊,还是犯了同样的错误,结果还是失败了。

    第三次如果再不吸取教训,还是重犯同样的错误,大家都完蛋,都到地底下去一争长短吧。

    袁绍决定亲自赶到许昌面见天子和朝中大臣,主动承担起挽救社稷于即倒的重责。

    “以八百里快骑急告刘表、曹操、刘备,请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许昌议事。”袁绍神情凝重的说道,“此次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我们都要在尊奉天子的前提下,依靠朝廷的力量,击败李翊,拯救社稷。”

    值此生死存亡的关头,没有人再说什么,都听袁绍的决定。

    “本初兄,袁术的事如何解决?”许攸突然问道。

    袁绍正在滔滔不绝地慷慨陈词,听到许攸这突如其来的一句话,顿时哽住了,一张脸憋得通红。

    “本初兄是不是想上奏天子,招抚袁术,以此取得对九江郡的控制,不费吹灰之力得到袁术的数万兵力?”许攸手捻短须,皮笑肉不笑,眼里露出些许嘲讽。

    大概给许攸猜中了心思,袁绍面色一沉,冷冷的哼了一声,显得极为不高兴。

    许攸不以为意,连连摇头,说道:“本初兄此奏如果递到朝廷,这一趟许昌之行算是白跑了。”

    “曹操、刘备和袁术前前后后打了一年多时间,孙策和周瑜也花了很大力气,如果不是李翊突然杀进中原,袁术现在大概已经被丢到淮水喂鱼了。这个时候你出面捡便宜,请问曹操、刘备会信任你吗?孙策、周瑜会遵从朝廷的圣旨吗?”

    袁绍没有说话,眼里的怒色更甚。

    许攸轻轻叹了一口气,低声说道:“本初兄如果为了贪这么点小便宜,而失去了击败李翊,重振社稷的机会,是不是太划不来了?本初兄到底是为了照顾兄弟之情还是为了开创天下大业?”

    袁绍脸色极度难看。许攸这几句话不轻不重,很是伤了袁绍的自尊和面子。

    许攸还要讽刺袁绍两句,逢纪及时出言阻止了,他说道:“主公,你已经和袁术断绝了关系,千万不要自食其言,失信于天下。此次曹操等人攻打江淮,袁术很多手下都投降了,以我看,本初兄就做个顺水人情,下旨九江,除袁术外,其它官吏一律赦免。本初兄先把袁术的事处理干净了,免得将来和曹操等人发生冲突。”

    “目前袁术还在,他也还有一帮人,手下的军队也不少,九江郡一时丢不掉。”陈琳也说道,“都说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袁术那个人就是个彻彻底底的祸害,轻易死不掉的。等中原大战结束了,我们再想办法解决此事。”

    袁绍的情绪受到了打击,坐在案几后面半天没说话。

    “主公,你去许昌,谁统领大军?河南的战怎么打?”逢纪看到袁绍闷闷不乐,故意说了一句笑话,“你不会让子远兄一个留下来,舌战北疆众将吧?”

    几个人笑了起来。袁绍勉强龇了一下嘴,指着逢纪说道:“你留下统领大军。至于河南的战怎么打,我刚才已经说了,还是老办法。北疆军来攻,你就退,不要和他们决战。我已经给娄圭去信,叫他暂时不要增援关西,全力支援河内攻打平皋城。只要拿下了平皋城,北疆军就无法在河南立足。”(未完待续。)

第0777章 北疆攻势(一)() 
“支援昌邑城的事,本初兄是否接受了我的建议?”许攸对袁绍的不满视而不见,看到袁绍开口说话了,马上追问道。

    袁绍气不打一处来,挥手说道:“既然你这么关心此事,你亲自去办吧。”

    许攸愣了一下,疑惑的问道:“本初兄的意思,是让我赶到陈留,领兵支援昌邑城?”

    “不行吗?”袁绍反问道。

    许攸瞪了袁绍一样,冷哼一声,站起来转身就走,边走边说道:“此事紧急,我连夜动身。”

    他也不行礼了,飞步出帐而去。

    陈琳诧异的看看袁绍,小声劝道:“主公,此地距离陈留三百多里,等子远兄赶到时,眭元进带着军队早走了。”

    “我不愿看到他。”袁绍咬牙切齿的说道,“看到那张脸我就来气,我恨不得砍了他。”

    陈琳和逢纪等人面面相觑,知道许攸把袁绍得罪狠了,不好再劝。

    “主公,高干要求增援,他要夺回濮阳城。”陈琳想了一下,皱眉问道,“主公,你看是不是让蒋奇率军支援一下?李靖既然拿下了濮阳,自然不会轻易放手,两军实力接近,高干肯定拿不下濮阳。一旦他兵力折损过大,反遭北疆军的突袭,再把白马丢了,麻烦就大了。”

    袁绍低头沉思。

    “主公,以我们的实力,即使拿下了平皋城,也无法围歼这股北疆军。”陈琳劝道,“敖仓那里有麴义、田楷等人的两万多人马,他们随时可以回援平皋,只要他们守住了黄河上的几处渡口,北疆军就可以从容撤退。既然北疆军迟早要撤,我们又何苦把兵力全部放在这里和他们对峙?”

    “如果要和北疆军在定陶、昌邑一线决战,白马和濮阳就不能丢,否则将来我们还要腾出一部分兵力防守战场侧翼。”逢纪的手在地图上划了几下,“还是趁着北疆军在濮阳立足未稳的时候,把它夺回来为好。”

    “好吧。”袁绍点头道,“书告高干,先把白马守好,然后再去打濮阳,不要上当中计,把白马也丢了。丢了白马,叫他不要回来见我了,自己跳黄河里算了,免得丢人现眼。”

    ………………

    济阴郡,鄄城。

    北疆军大兵压境,攻击的势头异常猛烈。

    城楼上,兖州军士卒歪歪倒倒地坐在尸体和血泊中间,抓紧攻击间隙的短暂时间休息。血腥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惶恐和悲伤。

    夏侯渊和夏侯霸在几个亲卫的保护下,急步走上城楼。负责驻守北城门的军司马带着几个下级军官迎了上去,向两人禀报战况。

    七天来,大军从苍亭退到东阿,又从东阿退到范城,然后又退到廪丘,鄄城,几乎是隔一天丢一座城池,士气极度低迷。

    夏侯渊本来想在范城多守几天,但等他看到城外密密麻麻的北疆步骑大军,马上便改了主意,率军继续后撤。

    面对北疆军潮水一般的犀利攻击,夏侯渊束手无策,只能一撤再撤。

    “将军,援军到了吗?”那位军司马抱着一只受伤的胳膊,小声问道。

    夏侯渊摇了摇头,伸手拍了拍满脸失望的军司马,安慰道:“按时间推算,高干的军队应该距离我们很近了。再坚持一段时间……”

    “只要高干的军队赶到了鄄城,我们就能把北疆军挡在瓠子河以北。”夏侯霸指着城下准备发动攻击的北疆军,非常自信的说道,“我们累,敌人更累。他们在七天内急行五百里,连克三城,体力已经到了极限,可以说是强弩之末了。”

    他话还没有说完,城下鼓声突起,杀声如雷,北疆军新一轮的攻击开始了。

    那位军司马和几个部下急忙丢下夏侯渊和夏侯霸,向各自的防守地段跑去,嘴里高喊道:“擂鼓,擂鼓……举起盾牌,小心箭阵……”

    在惊天动地的轰鸣声中,鄄城上空的天色突然一暗,一片巨大的黑色箭云挟带着撕裂空气的厉啸,铺天盖地的冲了过来。

    “走,走……”亲卫们拖起夏侯渊和夏侯霸,向城下急撤,“快撤下去,快……”

    当天下午,夏侯渊接到了高干的书信。高干在书信中说:“北疆军的潘璋烧毁了我的粮草,白马和濮阳两城岌岌可危,我不得不放弃支援,速返濮阳,请夏侯将军还是继续后撤吧。”

    夏侯渊认为高干根本没有支援的诚意,愤怒的说道:“他的军队已经到了瓠子河南岸,距离我们不足百里,完全可以一鼓作气渡河北上。”

    “白马和濮阳的安危非常重要。”夏侯霸不同意夏侯渊的说法,“白马、濮阳丢失,定陶随即暴露在北疆军的攻击之下,我们也有可能被北疆军围歼在濮水一线。”

    夏侯霸一直坚持大踏步后撤定陶,对夏侯渊这种拖拖拉拉的作风极为不满。夏侯霸再次提议放弃鄄城,抢在北疆军的铁骑没有封锁瓠子河之前,撤向濮水河。

    北疆军推进速度极快,粮草辎重一时难以跟上,这严重制约了铁骑的攻击范围。另外,从范城到定陶的这几百里路程内,河道很多,这导致北疆军的铁骑一直不敢脱离主力大军太远,以免因为地形不熟而遭到攻击。这也是夏侯渊能一直安全后撤的主要原因。

    “北疆军每次攻城的时候,都特意为我们留下一条后撤之路。”夏侯霸说道,“北疆军这么做,显然是担心把我们逼急了,据城死守,迟滞了他们南下的速度,但随着大战的延续,粮草辎重供应的渐趋正常,距离定陶又越来越近,北疆军的铁骑将很快展开迂回包抄,力争在濮水河的南北两岸围歼我们,为他们夺取定陶获得兵力上的绝对优势。”

    夏侯渊拒绝了夏侯霸的建议,命令大军继续坚守。

    在夏侯渊看来,曹操的军队回援到定陶和昌邑一线还需要时间。在曹操的大军没有回来之前,要想在定陶和昌邑挡住北疆军,曹仁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要征调民夫和屯积粮草军械,要把没有遭到北疆军攻击的郡县财物转移,要尽可能劝告百姓迁移南下。

    现在曹操需要时间,曹仁更需要时间。过早撤回定陶和昌邑一线,虽然能挽救数千将士的性命,但沿途郡县和百姓的损失将非常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