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召唤之三国霸业 >

第580部分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580部分

小说: 召唤之三国霸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黄昏时分,吕布率军飞速回到昌邑。听说刘备军已救出叛逆家眷,正在急速后撤,随即领军追赶。

    邹靖心有余悸,对吕布说道:“周仓是个疯子,连续攻城一天一夜,连口气都不歇,不知道他那些手下如何忍受这种非人的折磨。更令人奇怪的是,他以折损数千人的代价攻克昌邑城后,马上又掉头走了。”

    “难道他攻打昌邑,仅仅就是为了把曹操和一帮叛逆的家眷救出去?”荀攸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他实在想不通这个人心里是怎么想的。就算是为了帮助定陶战场上的曹操和刘备,他也应该在昌邑待几天。

    半夜,他们赶到了东缗城。刘备军刚刚弃城而走,而陆文龙此时还在指挥士卒辛辛苦苦的渡河。

    “刘备军把河上的桥一把火烧了,我好不容易找到几条船,忙了一下午,才让几百人过了河。”陆文龙破口大骂。

    站在对岸望着刘备军从容撤走,自己空有数千骑兵却无力可施,陆文龙当然要怒不可遏了。

    荀攸放弃了追击。此刻追杀周仓没有意义,当务之急是趁着周仓的大军在还没回援至防东、薄城一线时,攻克这一带的大小城池,为大军顺利攻杀陈留做好准备。

    “传令各部,昌邑危机已解,请诸位将军各率大军,按原定计策,向西攻击。”

    “飞鸽传书主公,昌邑城安然无恙。”(未完待续。)

第0821章 仲达毒计夺陈留() 
东汉建安四年四月下旬,兖州陈留。

    赵云率军以箭阵威慑了城内守军之后,随即在附近游戈,寻找攻击的机会。这时袁绍的大军已经推进到浚仪、小黄一线,距离陈留只有一百多里。赵云着急了,召集众将商议。

    司马懿很谦恭的对赵云说道:“赵将军,你给我一千骑兵,我在三天内夺下该城。”

    赵云答应了。

    司马懿找到岳云,在骑兵中挑选了一千名髡头鲜卑人、乌丸人,然后带着军队出发了。

    岳云看到队伍距离陈留城越来越远,不禁很奇怪的问道:“仲达,我们这是去哪?城池在我们的背后?”

    “你会杀人放火吗?”司马懿笑着问道。

    岳云诧异的点点头。

    司马懿又指指那些鲜卑、乌丸骑士,问岳云道:“他们都会吗?”

    岳云有些不以为然的说道:“当然了。杀人放火的事,谁不会?”

    “那就好。”司马懿笑道,“从现在开始,我们在附近村庄烧杀掳掠。说白了,就是能干的坏事你们都去干。”

    ………………

    北疆军的杀戮非常血腥,成千上万的百姓向陈留城逃去。

    袁盛心痛不已,要打开城门。许攸坚决不同意,两人为此大吵起来。

    到了第三天,司马懿带着这一千人回到了昌邑城下,他做了一件让赵云勃然大怒的事。他竟然指挥骑兵士卒冲击逃亡到陈留城下的百姓,把百姓向护城河里赶。一时间昌邑城下哭声震天,惨不忍睹。

    袁盛趁着许攸喝醉的机会,打开了城门,让城外的百姓进城避难。早已伪装成难民的几百北疆士卒趁乱冲了进去。

    半个时辰后,陈留城丢失。

    袁盛、许攸在混乱中仓惶逃出城池,赶到浚仪向袁熙求援。

    袁熙、审配等人闻讯后,一个个目瞪口呆。

    “陈留丢了?”审配狠命拽着胡子,一脸的绝望和愤怒,“你们怎么会把陈留丢了?陈留怎么会丢?”

    许攸垂头丧气,连连摇头,说道:“我说过城门不能开,不能开,难民不能放进来,但他就是不听……”

    许攸手指袁盛,欲哭无泪的说道:“妇人之仁,妇人之仁啊。北疆军在城外烧杀掳掠,纵马追杀难民,甚至残暴到把难民赶进护城河,其目的都是为了诱使我们打开城门。你到底长没长脑子?怎么这么蠢?”

    袁盛耷拉着脑袋,哭丧着脸,一言不发,任由许攸埋怨。

    “你呢?你在干什么?你为什么不阻止?”审配瞪着许攸,怒吼道,“陈留防务是你负责,你不在城楼上待着,你跑哪去了?”

    许攸哑口无言。

    审配无奈的摇摇头,问许攸道:“你什么时候喜欢醉酒了?我离开大营的时候,你不是不喝酒吗?”

    许攸苦笑,动了动嘴,想说什么又吞了回去,只是发出一声长长的痛苦而凄凉的叹息。

    审配想起自己的遭遇,心中苦楚,两人同病相怜啊。他伸手拍了拍许攸,不再出言责备。这次许攸的罪责大了,官职肯定保不住,如果袁绍顾惜旧日的情面,或许还能在洛阳混个一官半职过过日子。

    “陈留到底来了多少北疆军?”审配坐到许攸身边,小声问道。

    “一万人左右。从旗号上看,应该是赵云的军队。”袁盛嘶哑着声音说道,“他们一直在城外游荡,出没无常。我以为他们孤军深入,只是想切断曹操的粮道,堵住曹操的退路,并没有想到他们会有心夺城。昨天,我估计你们已经逼近了陈留,他们可能要后撤了,而且他们的确也做出了后撤的样子,我以为没什么事了,所以才下令打开了城门,谁知道……”

    “一万人?”审配稳定了一下情绪,缓缓说道,“北疆军以两个骑兵军长途奔袭陈留,目的很明显,是为了帮助定陶战场上的北疆军击败曹操刘备,并迟滞我们东进救援的速度,为他们主力大军击败曹操、刘备,快速挺进陈留争取时间。陈留如果被我们控制,我们尚有救援曹操刘备的可能,以封丘、陈留、襄邑三城为主的第二道阻击防线还能起到作用。陈留一失,则战局恶化,中原的形势对我们非常不利。”

    “目前曹操和刘备还在定陶战场上持续攻击,北疆军主力还在济水河北岸,我们应该还有足够的时间夺回陈留。”许攸强打精神说道,“正南,事情还没有严重到你所想象的地步,我们还有时间。”

    奇葩张嘴就想驳斥他,但看到许攸狼狈的样子,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他极力压制自己心中的焦急和怨恨,转头看向袁盛,语调平静的问道:“陈留还有多少粮草辎重?”

    “不多了。”袁盛说道,“张飞打到中牟后,河南战场援兵增多,粮草辎重都先送到河南战场了,陈留暂时没有得到补充。过去屯积的粮草辎重给眭元进带走了一批,前几天我们又给曹操送去了一部分,现在所剩无几了。”

    审配再问道:“一万人用,能坚持多长时间?”

    袁盛想了想,说道:“五到七天,最多十天。”

    “赵云长途奔袭,粮草肯定没有补充,只能靠烧杀抢掠勉强维持。现在他们夺下了城池,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审配轻声叹道,“把夺回陈留的希望寄托在曹操身上极不明智。曹操、刘备和我们一样,首要之务不是和北疆军硬战,而是保持自己的实力。只要有实力,就能挡住北疆军,拖住北疆军。北疆军的劣势是财赋不够,如果我们和北疆军一直对峙下去,把战事无限期地拖下去,北疆军迟早都要因为财赋难以为继而不得不撤回河北。”

    “避免和北疆军决战,屯重兵于封丘、陈留一线,和北疆军持久作战,是我们扭转中原形势击败北疆军的唯一办法。这一点我们知道,曹操、刘备也清楚,如今北疆军已经拿下昌邑,其主力全部集中在定陶战场上,曹操、刘备很快就会撤退。留给我们夺回陈留的时间太少了。”

    审配转身走到案几边,打开了地图,对众人说道:“告诉你们一个不好的消息,白马城丢了。颜良、高干在平阳城大败,现已撤回到燕城坚守。”

    许攸、袁盛闻言大惊。

    审配对两人转述了一下当时的情况道:“颜良折损较大,四万多大军损失了一半,狼狈不堪。高干全军覆没。北疆军先打颜良,把高干诱出了白马城,然后掉过头来围歼高干。当时天已经黑了,北疆军各部在调动包围过程中非常混乱,高干趁机杀出了重围,最后只带着一百多人逃回了燕城。”

    审配皱皱眉,继续说道:“本来我们打算北上支援白马,把北疆军挡在白马一线,以威胁北疆军主力的侧翼,迟滞他们的进攻速度。主公也同意了这一计策,但如今白马已经丢了,陈留也丢了,北上支援已经没有任何作用,我们只能集中力量先夺陈留了。”

    许攸和袁盛互相看看,面露喜色。陈留如果能夺回来,两人罪责好歹都要减轻一点。

    “正南先生,白马怎么办?不要了?张飞如果乘胜而下,突破燕城、廷津一线,北疆军将直接威胁河南腹地。”袁熙被不断恶化的战局搞得晕头转向、六神无主,说话也有点结巴了,“赵云的士卒和战马都需要食物,但陈留粮食不多,无法长时间供应。我们只要分兵围住陈留,赵云粮草尽绝后,肯定会突围而去。”

    说完后他觉得自己理由太牵强,于是又补充道:“曹操、刘备即使要撤退,也需要一段时间。北疆军人多势众,为了吃掉他们,势必要围追堵截,这样我们就有足够时间包围陈留了。”

    袁熙话里的意思显然是想遵从袁绍的命令,以主力北上阻击张飞,以一部兵力接应曹操刘备的撤退,然后再派一部人马包围陈留。

    现在他心里有些怨怪审配。当初要是依照自己的主意,急速分兵支援陈留,陈留怎么会丢?审配太大意了,以为兵进浚仪城就能吓走北疆骑兵,结果惹出这么大的祸事。父亲知道后,一定会责怪自己无能。

    “赵云没有粮食吃,不能杀马吗?”审配无奈的说道,“战场形势突生剧变,我们必须立即修改应战之策。现在什么都不要管了,集中所有兵力,以最快速度夺回陈留。”

    袁熙沉默不语,犹豫不决。

    审配怒极,热血上涌,大声吼道:“夺回陈留,我们还能坚守一段时间。失去陈留,我们就要退守洛阳了。”

    审配越说越激动,双手不停地挥舞着。突然,他眼前一黑,干瘦的身躯晃了两晃,一头裁倒在地。

    众人大惊,手忙脚乱的抬起审配,又是喊又是叫。

    袁熙愈发慌乱。他犹豫再三,终于痛下决心,兵进陈留。

    这时候,洛阳的安危是重中之重。如果让北疆军突破了陈留,直杀洛阳,父亲大人也许会一怒之下砍了自己的脑袋。(未完待续。)

第0822章 三路齐攻() 
李翊心悬昌邑城的安危,本意想亲去救助,但在董昭的劝说下,还是决定北上追击曹操、刘备。

    中原大战的胜负直接关系到河北的安危,自己以及亲人部署的存亡,只许胜不许败。千斤重担从大军渡过大河时,便压在李翊的肩上。随着大军的节节推进,这巨大的责任一日比一日沉重,如今已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昌邑城遭到叛军的偷袭,完全出乎他的意外。叛军反扑的势头随着大战时间的推移、敌方各路援军的到来和叛逆首领们应对之策的完善,已经越来越犀利和具有威胁性了。

    对昌邑战场的担心让李翊心力交瘁,而定陶战场上出现的变故又让李翊怒气冲天,一系列的突变让李翊筋疲力尽,他感觉太累了,已经难以支撑了,另外,他也要好好整理一下思路,考虑一下接下来的攻击策略。李翊因此放弃了连夜追击,而是下令大军于第二日清晨出发。他心里有一种渴望,希望自己在出发之前能听到昌邑城的好消息。

    李翊没有如愿,他带着担心和忧虑匆匆北上了。

    下午,大军到达煮枣城。已经先行赶到这一带探查消息的翟羽的部下告诉他,叛军没有带任何辎重,行进的速度非常快。据煮枣城附近的百姓说,昨天黄昏这支大军就到了煮枣城外。他们没有做任何停留,直接转向西北奔向长垣,估计现在距离长垣城已经很近了。

    李翊没有说什么,带着大军继续前进。

    黄昏时,大军在一个叫黄皮的地方停了下来。

    当天晚上,李翊没有接到昌邑的消息。他辗转难眠,长吁短叹,根本睡不着。只因为这一战实在是事关重大。如果自己胜了,平定天下就在旦夕之间。但若是败了,不但平定天下遥遥无期,甚至可能连河北都丢掉,落得个另外一个时空袁绍的下场。

    ………………

    第二天黄昏,李翊率军赶到长垣城下。

    曹操、刘备据城坚守,并向濮水河西岸的燕城求援。

    颜良闻讯大喜,亲自赶到河边指挥船只接应曹操和刘备。有了这支庞大的军队,自己不但可以挡住张飞的进攻,或许还能夺回白马城。

    李翊的目标是长垣城,所以他屯兵城下,并没有向叛军发动攻击,任由叛军撤退。同时他担心张飞贸然攻击燕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