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召唤之三国霸业 >

第601部分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601部分

小说: 召唤之三国霸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朝廷的要求,大军南下必须隐藏形迹,一来是不能让叛军得到消息,二来也是为了避免暴露胡骑,引起冀州百姓的恐慌。为此,各部骑兵昼伏夜行,行军速度不要太快。”荀衍的手在地图上不停地点着,“驰道沿途的郡县都已得到朝廷的旨意,他们将在预定时间内封锁驰道,让我们顺利通过。各部大军每到一个驻扎点,必须抢在黎明前完成扎营。”

    “诸位务必牢记,你们要严格按招规定的路线、时间和速度行军,如有违抗,杀无赦。”

    诸将轰然应诺。

    ………………

    西凉陇西,大夏城。

    从四月开始,张辽就在金城和陇西之间往返穿梭,竭力劝和韩遂和马超。

    马超此刻已经陷入困境。

    韩遂回到西凉后,一边指挥大军包围陇西,切断陇西和各地的联系,一边利用各种办法分裂和离间羌人诸部。马超几次试图冲破包围杀入汉阳,但都被韩遂轻易化解,他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

    诸种羌人因为无法从马超那里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先后离开了马超,其中一部分羌人因为垂涎韩遂所给予的钱财,背信弃义,调头攻打马超。

    马超实力不足,军队也少,连丢数城,只能坚守洮水一线。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无须韩遂出动军队,马超自己就要逃到白马羌避难了。

    马超后悔了,为他的年轻和冲动付出了惨重代价。现在他不但报仇无望,连自己的生存都成问题了。

    张辽的出现让马超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当张辽问他愿不愿意和韩遂握手言和的时候,他几乎要哭出来了。

    然而,张辽的劝解和马超的自责书未能平息韩遂的愤怒。韩遂说,我可以原谅马超,但被马超杀死的陇西官吏是无辜的,他们在天之灵是否愿意原谅马超的暴虐和残忍?我可以原谅马超的背叛,但西凉军上上下下是否愿意原谅马超的背叛?他背叛的不是我,是西凉,他应该为他的背叛付出生命的代价。

    韩遂拒绝马超的投降,继续包围陇西,并命令大军向洮水一线缓缓进逼。

    张辽无奈,一边百般劝说韩遂,一边命令远在武威郡的骑兵大军撤回安定和北地一带。北疆骑兵一撤,入侵河西的羌人随即就会逼近黄河,威胁金城。

    张辽打算用这种办法威胁韩遂,逼他答应议和,暂时稳定西凉。西凉稳定了,韩遂和马超言和了,关中的袁谭才会感到西凉的威胁,这样才能起到牵制关中兵力的作用。

    这时袁谭的使者频频光临西凉,并送给了韩遂大量钱粮。同时间,从关中传来消息,河东的北疆军开始攻打关西。

    韩遂暗中窃喜,知道自己的预测应验了,李翊果然开始攻打中原了,换句话说,自己期盼已久的攻打关中的机会来临了。

    韩遂断然拒绝张辽的劝解。

    他要攻打关中,就不能让北疆骑兵待在武威郡威胁自己的后方,因此他将计就计,乘势逼迫张辽带着军队回到安定和北地去。

    同时,他派人携带重礼北上西海,和烧当羌及其它西羌诸部议和。只要自己攻打关中的时候,这些羌人不要乘势渡过黄河杀进西凉腹地,自己就达到了目的了。

    接受了韩遂礼物的羌人以为韩遂认输了,被迫把河西让给了自己,非常高兴,但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不知不觉中上了韩遂的当。

    当北疆骑兵为阻止韩遂攻打关中而出兵奔袭韩遂的后方时,他们首先就要进入武威郡。这些羌人当然不会让北疆骑兵进入武威郡了,双方肯定要在黄河北岸打起来。双方打得时间越长,留给韩遂夺取关中的时间也就越多。

    到了七月,韩遂得到了中原大战的确切消息后,突然答应了张辽,愿意和马超谈谈,但条件是马超必须单枪匹马到大夏城向自己请罪。

    马超犹豫不决。

    张辽很着急,连番催促。他已经接到了密旨,知道朝廷正在秘密征调大漠胡骑南下中原,为了大漠的安全,朝廷命令他十万火急率军返回大漠戍守。

    马超看到张辽赌咒发誓,拍着胸膛保证他的安全,这才稍稍放心。他带着三千骑兵赶到大夏城。三千骑卒候在城外,他在张辽的陪同下进城拜见韩遂。

    出乎马超的意料,韩遂没有骂他,而是像过去一样,把他当孩子对待,对他和蔼可亲,好像两年前的那一刀没有发生一样。

    马超又是感动又是懊悔,跪在韩遂面前痛哭流涕,发誓今生今世要把韩遂当父亲一样侍奉。

    “你想通了就好。”韩遂摸着他的脑袋笑道,“当初你因为仇恨失去了理智,谁都无法劝阻你。如果没有那一刀,恐怕你到现在也还没有从仇恨的阴影里走出来。”

    马超愧疚无语。(未完待续。)

第0851章 暗流涌动() 
韩遂从案几上拿起一卷文书递给马超,说道:“你看看,看完后,有什么话就对我说。”

    马超拿着文卷,疑惑的望着韩遂。

    “你不想报仇了?”韩遂摸摸灰白色的胡须笑道,“看完了,你就知道你这仇应该怎么报了。”

    马超大喜,急忙展开竹简细看。过了一会儿,马超的神情逐渐紧张起来,一双剑眉紧紧拧到一起显得惊惶不安。

    “伯父……”马超卷起竹简,以目示意门外,“文远就在这里,我们……”

    韩遂笑笑,说道:“孟起,先不要谈文远的事。你说此计如何?”

    “伯父,如果不是看到这个,我还不知道北疆军已经攻打中原了。”马超犹豫了片刻后问道,“在伯父看来,此次中原大战,北疆军最好的战果也就是占据兖州,所以我们才有机会夺取关中,和河北、洛阳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但伯父真的确定北疆军会在此战中和联军两败俱伤吗?如果不是,我们即使乘势夺下了关中,也很难守住关中。”

    “李翊之所以在冀州大战结束一年半之后即开始强行攻打中原,目的很明确,他要抢在袁绍、曹操这些人的实力恢复之前,拿下青州、兖州,夺取平定天下的先机。他这个策略完全正确。”韩遂轻声叹道,“可惜,河北的财赋主要来自冀州,前年的冀州大战已经耗尽了它所有的力量,今年它又要支撑三十多万大军在数个战场上激战,你可以想象一下,河北财赋已经困难到了何种地步?也许,这也正是李翊不惜一切代价打过黄河的原因之一,因为他如果利用此仗在兖州和青州站住了脚,他恢复元气的步伐将大大增快,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中原大战结束后的一年左右时间内,河北将无力发动规模在数万人以上的征伐,它最多也就是集中力量抵御袁绍的反攻,固守青、兖两州而已。”

    “所以伯父认为我们只要击败了袁谭,即能夺取关中,然后迅速建立三足鼎立之势,河北打我们,我们就联手洛阳,洛阳打我们,我们就联手河北,以此来确保西疆的稳定。”马超皱眉问道,“但伯父想过没有,这几年大将军对西凉非常照顾,即使在冀州大战后河北财赋异常紧张的情况下,他还依旧按照约定给西凉送来赈济。另外,伯父这几年也一直尊奉蓟城朝廷,如今你突然改弦易辙,和蓟城朝廷、和大将军反目为仇,将来一旦形势发生变化……”

    “你是担心我们不但杀不了袁绍,反而还要和袁绍称兄道弟联手共抗河北吗?”韩遂平静的问道。

    马超沉默了一下,苦笑道:“伯父,我已经想通了,报仇没有那么简单,需要时机,将来,即使伯父和袁绍称兄道弟,我也能忍受,但我担心的不是杀不了袁绍,而是担心失去伯父,彻底失去报仇的希望。”

    “伯父非常清楚大将军的用兵,更熟悉他的性格,他是一头血腥的猛虎,一头疯狂的猛虎。前年的冀州大战,他击败了三十几万联军的攻击,他不待养好伤口,今年便转而统率二十几万大军主动攻打中原,和数十万联军作战。刚才你说他还能赢,那么这一仗他即使惨胜但那也是胜了。像他这种疯狂的人,岂能容忍别人夺取他平定天下的机会?伯父,我记得你一直很欣赏他,认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为什么你现在……”

    韩遂欣慰地一笑,伸手拍了拍马超的肩膀,说道:“你总算长大了,那一刀我没有白挨啊。”

    接着他站了起来,背着手在屋内来回走了两圈,然后停在窗前,望着窗外碧蓝的天空,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对马超说道:“你知道吗?此仗过后,大将军危在旦夕啊。”

    马超骇然心惊,剑眉顿时就竖了起来,不解的问道:“伯父何出此言?”

    韩遂淡淡的说道:“此仗过后,河北面临四大危机。”

    “一是兵力上的巨大折损。北疆军此次在兵力上明显处于劣势,但兵力上占据优势的袁绍迟迟不愿与其决战,这导致北疆军最后只能铤而走险,依据骑兵的优势强行攻击。大战过后,北疆军能保住一半兵力就不错了。兵力上的严重不足将导致河北在兵事策略上发生重大改变。李翊会弃攻转守,集中力量推动新政,力图尽快恢复元气。”

    “二是财赋上的巨大损耗。冀州大战和中原大战相隔的时间太短,李翊在河北财赋没有恢复的情况下,强行南下攻击中原,这根本就是涸泽而渔的短视之策。虽然他抢占了平定天下的先机,但他也必将为此付出惨重代价。我们可以想象,河北为了打这一仗,肯定实施了许多应急之策以便筹措钱粮,而加重百姓赋税徭役和向门阀富豪大量赊借无疑是解决河北财赋短缺的唯一办法,由此便引出了第三个危机。”

    “李翊为了尽快恢复河北的元气,必然继续向百姓征收沉重的赋税和徭役,必然拖欠向门阀富豪们所赊借的钱财,百姓们会因此怨恨新政,门阀富豪们会乘机要挟李翊把新政按他们的要求进行修改,河北上上下下的矛盾会越来越激烈,新政在这种情况下会变得摇摇欲坠,而河北的稳定局面也就随之岌岌可危了。”

    “河北这些危机的出现,马上便会影响到朝堂上的权柄争夺。这便是河北的四个危机,也是最可怕的危机。”

    “这些年李翊四处征伐,在蓟城所待的时间屈指可数,所有政事皆托付于长公主和一帮朝臣,李翊除了兵权,其它的权力几乎全部交了出去。中原大战后,李翊在河北重重危机的逼迫下,肯定要急于拿回所有的权力,因为他要解决太多的问题,而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便是他一个人说了算。权力交出去了,再想拿回来,就很难了,无论是长公主还是那帮蓟城的大臣们,没有人会顺从李翊,在他们眼里,此刻的李翊就是过去的董卓。李翊拿回权力遇到了阻力,最简便的解决办法便是动用武力……”

    韩遂转头看着神情呆愣的马超,十分不解的说道:“我不知道李翊这几年都在想什么,不过他应该记得董卓是怎么死的,难道他想重蹈董卓的覆辙?”

    “大将军当真是危在旦夕了。”马超低声叹了一口气,说道,“伯父,我们可以把文远送走了。”

    韩遂点点头,说道:“你立即回去,带着骑兵悄悄赶到大散关,等待我的攻击命令。”

    ………………

    徐州琅琊郡,开阳城。

    中原战场上的僵持状态让臧霸越来越不安,尤其是前几天在即丘和陈登会面后,经陈登对当前局势的一番分析和推测,臧霸更有一种心惊胆战的感觉。

    如果不是他对大将军的神勇抱着一股强烈的崇拜和信任,他恐怕当场就要表露出心中的惶恐了。

    陈登接替朱灵到了东海后,臧霸的青州军已经退出了郯城,驻守于琅琊郡的开阳一线。

    凭借过去和臧霸的关系,陈登屡屡派人送书信于臧霸,劝他乘势重归许昌朝廷,倒戈一击,帮助联军击败河北。

    其时北疆军势如破竹,臧霸不时得到邯郸送来的最新战况,对陈登的劝说当然是不以为然了。北疆军大胜在即,按照陈登的做法无异于自取灭亡,智者不为,臧霸自然不会这么蠢。

    但随着北疆军止步于鸿沟水一线,陷入旷日持久的僵持战,臧霸的心态也渐渐发生了变化。

    这时陈登又一次邀请他到即丘一晤。

    陈登在书信中说道:“自从我到广陵任职太守后,我们就一直没有见过,难道宣高兄不想和老朋友聚聚,叙叙旧吗?”

    臧霸考虑良久,遂决定到即丘去一趟。

    陈登出身徐州高门,学识渊博、智谋过人,但为人桀骜不驯,素有徐州狂夫之称,因为这个性格的原因,他一直没有得到举孝廉的机会。

    陈登自感怀才不遇郁郁不乐行为更为狂放,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他二十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