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召唤之三国霸业 >

第707部分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707部分

小说: 召唤之三国霸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确定了这两件事情之后,李翊再次提到了南征之事。

    去年的冬天,南方发生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曹操趁着李翊出征西凉的机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吞并了袁谭的势力,将豫州的汝南郡和沛国控制在了手里,加上之前他拿下的扬州江北二郡,如今控制在曹操手中的地盘,已经不少了。

    第二件大事是襄阳朝廷发生了内讧,袁熙死了,而袁熙的部将张绣则是取代了袁熙在蓟城朝廷的地位,占据了南阳郡。刘表为了利用张绣抵挡北疆军,默认了这一事实。

    第三件大事则是与刘备有关,他在占据了张鲁的汉中之后,又利用庞统劝说了益州大将张任、严颜等人反水,然后他让假装让张任等人回益州,兵不血刃的占据了整个益州。

    至此,南方的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得到益州和汉中的刘备,拥兵二十万,一跃成为南方诸侯中第一大势力。

    而占据了徐州,豫州的汝南和沛国以及扬州的九江郡、庐江郡的曹操,拥兵十五万,在南方诸侯中仅次于刘备。

    尽管在前几年连续遭受重大打击,导致兵力损失巨大,但是因为拥有富庶的荆州,刘表的实力依然不可小觑,麾下依然有大军十五万。

    拥有江东四郡的孙权,在周瑜的辅佐下,实力同样得到了提升,麾下精兵五万,再加上据长江天险之利,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最后就是占据南阳郡的张绣,虽然手下兵力不多,但是凭借他本身的勇武,再加上刘表在后面的支持,倒也是在夹缝中谋得了一线生机。

    经过李翊和军师们的商议,蓟城朝廷决定在新的一年中再启南征之战,目标就是曹操。

    如今,跟北疆接壤的,从东到西依次有曹操、张绣和刘备。

    占据了汉中和益州的刘备,据有天然的地利,并不适合北疆军的攻伐。

    而张绣的势力虽然弱小,但是他背靠刘表,左右又有刘备和曹操这两大诸侯,如果北疆军攻打南阳,肯定会在侧翼遭到刘备和曹操的攻击,将面临着三路开战的危险。

    虽然以如今北疆军的强大,就算是三线开战也无惧,但是能够减少一些将士的伤亡,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只有曹操的地盘,位于东部平原地区,既有利于北疆骑兵发挥威力,同时也不担心西面的张绣和刘备有什么动作。

    ……………………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2月初,蓟城朝廷颁发下诏书,册封北疆将士爵位。绝大多数一级到二级爵位不等。其中二千余人赐爵三级,为簪。又一千余人赐爵四级,为不更。另有五百低中军官,赐爵五到八级不等。还有数十高层佐将,赐爵九到十一级不等。而阵亡的将士。三爵上,到六爵不等。

    而岳飞、关羽、赵云、张飞、张郃等大将赐十七级爵,张燕、高览等将赐爵十二到十六级不等。

    同时,启动文职的政务爵位制度,与政绩挂钩。军师七人组成员,皆封十七级爵位。朝廷内,三公为十六级爵位。其下依次向下不等。

    政策颁布,没有才华靠关系上位的士族之人落马,而军人的地位得以大幅度的提高。

    就此,李翊治下确立了最基本的荣誉制度,凌驾于其他等级之上。在有才能者可为官的基础上,给了普通人相当的机遇。普通士兵只要能奋勇杀敌,就能够不断提升爵位。

    消息传来,三军激昂。北疆军几十万将士为了荣耀摩拳擦掌,期盼有上阵、杀敌、立功的机会。北疆军的战斗力因此暴涨,依然凌驾于天下所有诸侯军队之上。

    ………………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二月十五日。

    蓟城东北侧二十里,一处丘陵,这座占地十几平方里海拔四百米左右的椭圆形丘陵,已经被改建成陵园。

    山脚下耸立的牌坊上,鲜红朱砂书写着两个红色苍劲的大字“英烈”。从这里,到山顶,是一千八百个台阶。

    这一天,台阶上铺着红色的地毯。台阶的尽头,则是覆盖整个顶部,占地十万平米的,雄伟庄严的英雄烈士纪念堂。

    在纪念堂之前,是高高耸立十余丈高大的纪念碑。在这方尖形的碑上,篆刻着铭文,在碑下基座的四壁上,刻绘着英雄烈士奋勇杀敌的英姿。

    而在台阶两侧,象征着逝者意念永存的松柏林中,是烈士的埋骨之地。在这青山绿水之中,英烈的灵魂将得到安息。

    驻守蓟城的五万将士,在日出以前,便列阵,将庞大的陵园围拢起来。他们将在这里,遥拜拭去的战友,同时做好警戒工作以免战友的英魂被无知之人打扰。

    当太阳将第一缕阳光投射在地平线上的时候,陵园脚下已经聚集了几十万百姓。他们尽皆戴孝,拿着各式各样不同的祭品。他们真诚的来到这里,感激这些拭去的英雄,为自己带来安宁幸福的生活。

    他们其中有烈士的家属,得到了所有人的尊敬。他们在悲伤中,又为自己的丈夫、儿子、父亲感到骄傲与自豪。作为烈士的家属,他们将会受到朝廷、地方多种政策的优待。

    百姓的面庞是悲伤的,但他们同这里的五万将士一样,哀伤中带着自豪。因为这一天,英烈有了安息之地,他们不再会被世人遗忘,他们的名字将会在纪念堂中长存不朽。

    千百年间,没有任何一支军队的士兵有这样的待遇,便是伟大的将领也没有这样的殊荣。所以,士兵们自豪,百姓为他们自豪。

    然而人们知道,这一切是谁带来的。所以,也不知在什么时候,陵园内外大将军万岁的呼声不断。

    尤其是北疆军的将士们,他们狂热的呼喊着主公的名号。在呼声中,他们发誓,将会用余生为主公而战。他们要用自己的武勇,得到死后进入陵园的资格。因为他们伟大的领袖曾经说过,他会在将来的某一天,在这陵园之内与曾经一起战斗过的将士们同眠。

    在李翊看来,昔日秦始皇建造了震惊世界的兵马俑,是那么的华而不实。这位华夏大地第一位帝王,妄图用一些死物在地下守护自己。若是他能够与为他牺牲的英魂同眠,或许会在那黄泉地狱,真正开创另一番辉煌。

    天子的车驾,在御林军的拱卫下缓缓来到陵园入口。随之而来的,还有秦峰带领的百官队伍。值得一提的是,秦峰麾下七位军师,十几员大将还有来自于各地的其他文武,紧紧跟随着他。而百官,只能是靠后一些了。

    当李翊出现的时候,人们振臂欢呼。

    这样的局面,让以杨彪为首的那些忠于汉室的大臣们的脸色都变了。

    一千八百台阶之上,宏伟的英雄纪念堂前,四周是写着硕大“祭”字的玄黑旗帜,在春季生机盎然的微风中飘扬,昭示着英烈不死,精神永存。

    庄严的号角金鼓声中,隆重的祭奠仪式在进行着。

    纪念碑前,是环形的祭坛。三牲、五谷、玉器、白色布帛作为祭品陈列。四周是甲兵武士,手持祭旗。内侧,是身穿大汉礼服的文武百官。

    陈群作为司礼官,主持仪式。他就站在祭坛一侧,直身呼道:“陛下亲临,祭拜将士”

    百官,文者在祭坛之左,武者在右列队。而李翊麾下的文武,则在百官之前。

第0998章 祭奠() 
荀彧站在李翊的嫡系官员中很靠前的位置,脸色有些苍白。

    他小声的对身边的侄子荀攸说道:“公达,这次主公从西凉归来之后,感觉他变了好多……”

    荀攸自然知道荀彧所说的主公的改变,他也知道这些改变意味着什么,但是荀攸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合适的,他小声说道:“叔父,四百年前汉能代秦。四百年后,唐也能代汉。主公乃不世出的圣主,扬我华夏天威,为我华夏子民开拓万里疆土。唐取代汉,已经是必然的了。”

    “开疆拓土……”荀彧的眼前浮现了如今大汉疆域上辽阔的辽东、大漠和西疆,脸色终于好了一些。

    这时庄重的乐声响起。

    陈群大声的躬身说道:“请唐公、大将军、大司马李翊,祭奠历次战争中,不畏牺牲、英勇作战的我军将士。”

    李翊走到祭坛前,他的表情沉重,一幕幕士兵浴血冲杀的场景,在他脑海中回荡。“为主公而战”那凛冽的呼声,仿佛又一次响起。

    陈群大声疾呼道:“召祭英魂,一鞠躬!”

    “逝者长存,二鞠躬!”

    “英灵不灭,佑吾华夏,三鞠躬!”

    李翊三次躬身,一次比一次沉重。这一刻,他多么想要与这些曾经一起战斗、生活过的将士们一起。但是,他还不能。他发誓,他会用后世的知识,令此时的华夏强盛。让华夏一族,站在世界之巅。

    “英灵不灭,佑吾华夏!”

    “英灵不灭,佑吾华夏!”

    ……

    陵园内外,五万将士振臂高呼着,在这呼声中,天地为之色变。

    “大将军万岁!”

    “北疆军万岁!”

    “万岁!”

    ……

    陵园外,几十万百姓高呼着。他们深知如今幸福的生活得之不易,而这一切,是尊敬的大将军带领北疆军将士,用十几年出生入死的战斗,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这一刻,他们又怎能不高呼?

    在这呼声中,祭奠在继续。

    血,是一种特殊的祭品。古人相信,血是有灵魂的,血能维持人或动物的生命,一旦失血,就意味着受伤甚至于死亡,好像血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作祭品的血有人血,也有牲血。

    《周礼·大宗伯》曾有言:“以血祭祭社稷”。

    血祭,盖以滴血于地,渗透到地下,达之于神。这在后世从来不提倡的方式,在古代却是一种无法替代的神圣方式。

    “吼吼……”虎啸声中,一头斑斓猛虎,在李存孝、高宠两位武力值满值的亲卫大将的牵制下,强行被拖到了祭台前。这位百兽之王,无助中挠着虎爪,在青石的地面留下一道道深深的印记。然而,它在英灵的祭坛前,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

    百官见之色变,他们只见过宰杀猪马牛羊,何曾见到后用王虎之血的祭奠?!

    而北疆军将士的眼神闪烁着亢奋,唯有王虎的鲜血,才能配得上死去的英魂!

    然而,李翊终止了王虎的血祭。

    在众人不解的眼神中,他大步上前,在祭坛上取下玉刀。在人们惊讶的眼神注视下,他伸出左臂,在左手的脉门出,重重割了下去。

    在众人震撼的注视下,鲜红的热血,涌了出来。

    李翊割脉,他的眼神深邃而又豪迈,他任凭自己的鲜血洒在了祭台上,高举右拳,呼道:“昔日,圣贤用血祭祭社稷,今日本将以血祭,祭英烈!”

    他目视远处林中的陵墓,喝道:“本将虽然此时无法与汝等一起,但本将之热血与汝等长存!”

    司礼的陈群从来没有想到过,主公会这般做。他此刻的眼中,透露出狂热,他拿起散发着润洁之气的玉勺,跪在李翊面前,小心翼翼接住那不断涌出的热血。

    当李翊的热血注满玉勺,当他的热血灌注在祭坛中心“英魂之心”的时候,他的鲜血随着这深邃的心眼渗透入地下,通达于黄泉。

    从来没有一位王者,用自己的血来祭奠。因为,他们认为他们是天子,是上天的儿子,而地上的一切都是他们的附属品。

    陵园内外,五万将士,眼神中的震惊被狂热取代,他们高举起手中的利刃,振臂高呼:“以吾之名,为主公战佑我华夏,万世长存保吾社稷,死得其所!”

    “战——”

    “战——”

    “战——”

    “杀——”

    “杀——”

    “杀——”

    ……

    天地在勇士们的呼声中暗淡。就连岳飞、关羽、赵云、张飞、张郃、徐达、常遇春、高长恭等大将,亦是忍不住与士兵们一起高呼。而徐茂公、刘伯温、贾诩、郭嘉、诸葛亮、司马懿、徐庶等文士,则是崇拜。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主公的战旗在整个华夏大地飘扬,在这战旗下汇聚着无畏的勇者。保佑着华夏,万世长存。

    李存孝和高宠无意识中,早就放开了对猛虎的束缚,而这只丛林之王,在北疆军将士的呼声中,已经成了一只乖巧的大猫。

    在这呼声中,李翊张开能够包容天下的臂膀,炯炯有神的虎目,泛射着气吞天地之志。那点点坠地的热血,在阳光下散发着红色的光芒。

    这一刻,他才是这里的王者,他才是无上的君王!

    而一旁,大汉的天子刘协,此刻心中百味陈杂。那个强大的男人,曾经是他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