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召唤之三国霸业 >

第759部分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759部分

小说: 召唤之三国霸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歆只以为李翊跟上次他劝进唐王一样,是在例行推辞,便开口道:“大王,请听臣……”

    李翊一摆手,制止了他的话,冷声道:“不要再说了,此事不可传与外,若是不然,休怪本王无情。”

    说完,李翊一甩袖子走了。

    百官被凉在了大殿上,纷纷琢磨:“大王竟然不愿意称帝,还要拨乱反正中兴汉室?此事真是匪夷所思。”

    老贾诩摸着胡子,暗暗点头。

    一旁的司马懿见到后,有些不解的问道:“文和,您有何高见?”

    “你小子自己琢磨不明白吗?”贾诩起身,又拜世子李炎道,“微臣告退。”

    得到同意后,老贾诩甩袖子走了。

    在贾诩离开后,徐茂公、刘伯温等人也是纷纷告辞离开,一个个都是一副若有所得的样子。

    “可恶,让本军师回去好生琢磨琢磨。”司马懿也是拜辞世子,也走了。

    李炎摸不着头脑,不知爹心里怎么想的,便问唯一一个还没离开的军师诸葛亮道:“诸葛军师,您是父王最看重之人,也是最懂得父王想法的,不知道这次父王是何考虑?”

    在美国朝李炎一躬身,行礼道:“难逃天下悠悠之口。”

    李炎年少,但也有自己的见解,说道:“汉帝诏书可三辞,再建筑受禅台,天下人见汉帝实心禅让我父王,便如同尧禅让舜,舜禅让禹一般,天下之人岂能再说其他?”

    司马懿摸了摸还有些绒绒的黄胡子,没有回答李炎的问题。

    这时候,在一边的太子太傅曹操开口道:“殿下,大王目光深远,一定另有安排。殿下的办法,虽然可以杜绝一时的人言,但难保后来不被人说。”

    “多谢先生教诲。”李炎恍然大悟,向曹操行礼后,也是若有所思的离开了大殿。

    大王走了,王世子也走了,百官们纷纷无精打采的起身,互相嘀咕着也离开了。

    ………………

    时光匆匆流逝,唐王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农业、商业蒸蒸日上。百姓有了好日子,家里供奉唐王长生牌位,日常彼此见面多说唐王功德。

    时间很快就到了建安十一年的二月,有地方官员来报,洛阳凤凰来仪,长安麒麟出现,黄龙出现在了蓟城。

    大鸿胪华歆得到报告后,大喜过望,聚众商议,种种祥瑞,实乃唐当代汉的征兆,可再去请求大王。

    然而,李翊再次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他虽然很想称帝,但不愿背上篡位的骂名,省的后来再冒出个三国演义,将他自己写成曹操,遗臭万年翻不了身。所以,在琢磨出万全之策前,李翊是不会称帝的。

    不过,在华歆看来,一定是李翊抹不开面子,怕被天下人说。而自己作为臣子,理应为君王背黑锅。

    于是,华歆找来孔融、程昱、王朗、蒯良、审配、逢纪、陈琳、刘晔等一班文武官员五十余人商议。

    华歆说道:“大王曾说:天命不有常,唯归有德。大王的深意已经在这句话中,你我要促成此事。”

    唐王之仁德天下无人出其右,于是,一众人来到皇宫,觐见汉天子刘协。

    刘协十分疑惑,不知道这一帮子人来找自己做什么,于是习惯性的说道:“若是有事,可去唐王那里禀报。”

    华歆一笑,奏道:“唐王登位以来,德布于四方,仁及万物,越古超今,虽唐尧、虞舜无以过此。天下百姓皆言,汉室已终。群臣商议后,希望陛下能够效仿尧舜禅让之道。以天下山河社稷,禅让与秦王。天下幸甚,百姓幸甚,而陛下也能够享受清闲之福,实乃汉室的幸甚。”

    孔融也开口说道:“天下文人儒士,皆归心唐王。”

    逢纪又说道:“臣等是来请奏陛下诏准。”

    刘协脸色剧变,他万万没想到,这些人是来逼宫来了,肝胆俱裂。

    来到这北疆后,他最初是有想法,希望大干一番的,所以,在前些年曾经在一班老臣的支持下,很是跟大将军李翊扳了几回手腕。

    那几次的较量中,虽然大将军每次都看似做出了退让,可最终刘协却悲哀的发现,自己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小,最终,自己的命令,甚至出不了皇宫。

    随着拥护自己的老臣一个个的或是死去,或是失势离开朝堂,刘协也心知肚明了,自己在这个朝廷中,已经没了跟大将军较劲的本钱。只要大将军表面上尊重自己,自己就做个太平天子吧。反正他是自己的姐夫,总不会夺了自己的帝位吧?

第1070章 称帝的烦恼() 
但是,刘协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已经做了这么多让步,可依然不是个头。

    刘协半天说不出话,这些文武昔日皆是汉室的臣子,怎么就呼啦啦都跑到唐王那里去了?朕到底做了什么?

    刘协十分委屈,目泛泪光,哭道:“遥想当年,高祖皇帝提三尺剑斩白蛇起义,天下英才之士纷纷来归,就此平定秦楚,开创我汉室基业,传到现在已经四百余年了。朕虽然没有什么才德,但也是兢兢业业,不敢忘祖宗的基业。你们都是我汉室的重臣,为何要抛弃朕?”

    “为什么要抛弃你?”华歆冷冷的看着刘协,说道,“大汉自桓灵以来,奸臣当道,民不聊生,叛乱迭生。是唐王勘定叛逆,让天下恢复治世,这是天大的功德。如今天下各处皆有祥瑞,指在唐代汉。”

    王朗也说道:“自从我唐王即位到现在,有麒麟降生,凤凰来朝,黄龙显世,四方甘露降嘉禾生,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此乃上天祥瑞,唐当代汉的象征。”

    这时陈琳也站出来说道:“上古图谶,有谶言:代汉者,当涂高也。大鹏展翅,世间至高者也,正应唐王名讳。以此定论,陛下应该尽快下诏书禅让。”

    刘协被说的懵逼了,心说你们说的好像很有道理,朕竟然无言以对。

    不过,这个事情毕竟事关江山社稷的命运,刘协不想让大汉江山丢在自己的手里,因此坚持道:“这些祥瑞,还有图谶之言,都是虚妄的事情,根本就不是事实。岂能用这些虚幻的事情,让朕舍去祖宗的基业?”

    华歆语气不善的说道:“自古以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有兴必有废,有盛必有衰。千古以来,那里有不亡之国。不败之家?汉室传到现在已经四百多年了,到了陛下这里,早就气数已尽。陛下还是早点决断为好,若是迟疑,便是违背天命,违背天命,必然是大祸临头!”

    “请陛下早下决断!”

    一众大臣一拥而上,将刘协团团围住,一个个摇头晃脑,说话时唾沫星子只往刘协脸上喷,看模样,若是他不答应,他们就要将其撕成碎片。

    刘协越想越是害怕,抬头就见围了一圈皓首,以前都是慈眉善目,如今就跟要吃人一样。他肝胆俱裂,竟然哇哇大哭起来,推开一个老头子,便窜入到内殿当中去了。

    百官见天子竟然像个小孩一样哭鼻子了,哈哈大笑起来。华歆道:“明日可再来,必定要让天子主动禅让。”

    消息传来了李翊这里,他顿时吃了一惊,心说这群老家伙真是好心办坏事,这事情要是传出去,势必对他的名声有影响。

    李翊立下发下诏令,严密封锁消息的同时,更严令华歆等人不要再去逼宫了。

    百官得到内部通报后,顿时有一种心灰意冷的感觉,心说唐王看来是不想当皇帝,咱们还有什么奔头?

    数日之间,朝廷工作效率突然低下,许多官员请假回家,琢磨将来到底怎么办。

    军机处对此事十分重视,商议一下后,便集体求见李翊。李翊便在王宫大殿,召见了这些军师,他看了看呈上来的奏章,问道:“看这意思,百官都不愿意工作了?”

    徐茂公进言道:“大王,您诏令一下,八成的官员都认为您是不会进帝位的。百官寒心,或许有散去之忧。”

    李翊暗骂,心说爷不当皇帝,你们就要罢工了,还有这样逼人当皇帝的?这不跟赵匡胤的黄袍加身一个样了吗?

    贾诩进言道:“为了千秋社稷,大王还是早做决定。”

    百官都指望李翊早日称帝,也好立下从龙立功。照目前的情况看,李翊不当皇帝,那他们哪有什么大的盼头?

    别人想当皇帝都不行,李翊不当皇帝都不行,这事情真是怪异。

    李翊不是不想当皇帝,而是想要有一个万全之策。毕竟枪打出头鸟,现在他本就受到很多非议,要是再第一个称帝,恐怕会引起那些依然心向汉室的人的强烈反弹。虽然李翊有信心以武力将其压下去,但是李翊并不想因此再多死人。毕竟二十多年的战乱,死的人已经够多了。

    李翊其实也有些郁闷,因为他分明记得,在另外一个时空,袁术那孙子可是在几年前就该称帝的,而也是因为称帝,导致了他的最终迅速覆灭。可在这个时空,虽然袁术依然早早的覆灭了,可并不是因为他称帝。

    如果袁术称帝在先,他再代汉,所面临的压力就要小得多了。

    如今形势变的十分严峻,若是再不流露出当皇帝的意愿,下面的人心就要散了。另一个时空李翊听说过一句话,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李翊可不想出现这样的情况。

    幸好他这几日来琢磨出了办法,今日既然所有军师都来了,正好一起商量一下。

    然而当李翊正打算说出来的时候,心里一动。他这个计策的根本目的是要将汉室甩出去,并毁于他人之手。这样的事情,还是越少人知道越好。于是他便改了主意,沉重道:“孤王岂能作出王莽之事。你们这就回去,安抚各处官员,让他们实心实意,为汉室出力。”

    众位军师闻言大惊失色,他们揣摩不出李翊的用意,便行礼告退。

    众人走后,李翊找来亲卫大将典韦,密语一番,典韦领命而去。

    典韦出宫,拦住了贾诩的车驾。

    贾诩心里一动,小声问道:“典将军,不知此来所为何事?”

    典韦说道:“大王召见贾诩军师。”

    贾诩有所领悟,点了点头,再次返回了唐王宫。

    这一次,李翊在书房召见了贾诩。

    贾诩入书房参拜后,便静等李翊道出召见之意。

    李翊坐回位置上,琢磨了一番后对贾诩说道:“孤王不是不想称帝,只是汉室朝廷有所羁绊,若是能够将汉室甩出去,毁于他人之手,天下就没有了共主,孤王也就可以名真言顺称帝了。”

    贾诩多少猜出来一些,闻言点头,若真能如此,那就再好不过了。可是汉室岂能随意甩出去?甩出去又有谁来接盘?

    显然,大王找来自己,就是想让自己出主意。

    贾诩费尽心思琢磨了起来,然而他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办法能够将汉室甩出去。

    这时,李翊笑道:“如此这般,如何?”

    贾诩大为震惊,立刻躬身行礼道:“大王圣明,妙计安天下。”

    经过二十余年的大战,李翊以强大的实力横扫天下,如今天下只剩三位诸侯,李翊、刘备、孙权。

    这三家诸侯中,李翊的实力无疑是处于绝对优势的,可谓是十分天下有八分。并且他的治下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得来不易的太平日子中,百姓对唐王感恩戴德的同时,心中汉朝的影子越来越淡。

    刘备、孙权也早不将朝廷当回事,百姓也对汉室渐渐淡忘。百官一门心思等着唐王称帝,也好以拥戴之功,成为开国之臣,可就比在微弱的汉室下强十倍百倍。所以到了这个时候,汉室朝廷对李翊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反而成了更进一步的羁绊。

    李翊可不愿落下篡位的骂名,他不但自己不能落下,还要将这骂名送给了别人,而最佳的人选,自然是整天嚷嚷着自己是皇叔的刘备了。

    与另外一个时空不同,如今刘备这个皇叔的身份,是当初他跟曹操、袁绍等几个诸侯所成立的傀儡朝廷封赐的,李翊掌控的朝廷从来没有正式承认过,天下人九成九也是骂。若是刘备称帝,那么骂名刘备就背定了。

    刘备称帝,天下就没有了共主,人们大骂刘备卑鄙无耻的时候,心中对于出现别的人称帝的情况的抵触就更加弱了几分。要是这个时候,李翊再能够得到汉室天子的禅让,那李翊所担心的骂名就再不存在了。

    又能称帝,又不用背上篡位的名声,还能算计刘备,一举三得再好不过。

    然而刘备也不会如此听话,所以要用计诓骗。

    贾诩想不出好的办法,不过李翊却是琢磨出来一条妙计。

    这计策分几步走,李翊不好出面,需要一位重臣负责,在众位军机大臣中,他选择了贾诩,因为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