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召唤之三国霸业 >

第766部分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766部分

小说: 召唤之三国霸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翊就站在龙撵上,接受着万民的朝拜,他奋斗了这么多年,终于,他迎来了这一天。

    辰时的时候,李翊来到了天坛前。

    李翊登上天坛的时候,四周立刻静了下来。

    首先是祭拜天地。

    加上基座,几乎有三十丈的天坛大殿,旷古烁今十分宏伟。李翊通过大殿前的丹桥进入殿旁一侧的祭天神坛内,当他来到坛内后,文武百官并司仪人员,一路小快步,从丹桥两侧的台阶进入坛内。

    这时,六十四名手执羽扇,身穿儒衫的青年才俊来到大殿前的广场左侧列队。同时,咔咔的脚步声响起,六十四名精炼铠甲的魁梧勇士,右手提着开山大斧,左手持着虎纹大盾,来到大殿前的广场右侧列队。

    两阵纵横各式八列。

    羽扇儒衫者,代表着大唐帝国的文治才盛之气象。

    武士者,代表着大唐帝国将士,追随武德皇帝李翊征伐天下的威武雄姿。

    祭天神坛两侧设置着诸神神位,按照统属关系分为七组,每一组都有青色幔帐搭成神幄,两侧六组一边三组。拱卫中间的一组,这一组有正主位:天帝的神牌。两侧则是从神位,掌握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等神牌位。

    每个神牌位前,都有三牲和美酒,鲜果,佳肴等大量供品。只是存放祭品的器物、礼器就高达一千余件。

    神坛西南有檀香大鼎,东南有火柱天灯,檀香成雾色,将神坛笼罩如烟云飘渺之状,而烛火摇动期间,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祭天神坛前,李翊双手叠加环在胸前,两个大拇指遥遥相对,郑重拜在正中的金色蒲团上。

    这时,有司仪跪呈香柱。

    李翊把那香拿在手中,这一刻高擎拜香的武德皇帝李翊,他便代表着普天之下亿兆子民,请求皇天上帝为新兴的大唐帝国带来福祉。

    他由衷祈祷上天:“保佑朕的江山永固,国泰民安!”

    武德皇帝李翊洪亮的声音传到了坛外四周的时候,天坛外的乐师团奏起庄严的乐声。

    早就等待在广场上的羽扇儒衫方阵跳起文德舞,魁梧的勇士一手拿斧头,一手执盾牌跳起武德舞。有节奏的舞步,表达了大唐帝国对上天的崇敬,同时又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而这时,祭天神坛前的武德皇帝李翊起身,拿起坛上的明黄诏书展开。

    徐茂公、岳飞等文武百官双手叠加放在地上,额头拜在手背上不动。他们微微颤动的身躯,昭示着心中的激荡。

    李翊开始大声宣读祭天文:“奉天承运,臣开大唐国帝位,当承三皇五帝之志,体恤华夏百姓之疾苦。治四季五行之气,艺五谷耕种,抚万民,度四方,开山通路接连天下。”

    “昔日,天下大乱,百姓民不聊生,在此中华危难之际,赖天帝与四方神灵之护佑,助臣北服外族,南平叛逆。于是才有了今日大唐国之太平盛世。更赖四季变化之神明,更替有序。和风细雨,应时而至。天不言而有信,地无语而物成。于是,这才有了我华夏大地,我大唐国五谷丰登,六畜蕃盛。百姓无饥寒之苦,国内无兵火之灾,此皆天帝诸神之所赐也。”

    “今日,臣开国继位,为报答皇天诸神护佑之恩,臣特于此举行祭天大典。敬献玉璧、金圭、三牲六畜、清酒及五谷之实等各色祭品。乞皇天诸神共飨,护佑我大唐国泰民安!”

    百官顿首拜道:“乞皇天诸神共飨,护佑我大唐国泰民安!”

    祭天至此完毕。

    有亲卫军大将典韦带人抬出黄金龙椅,设置在三十丈高大的天坛主殿殿门处,面南摆放。

    至此,祭天完毕,登基大典开始。

    徐茂公和岳飞率文武百官,山呼拜道:“告祭天地礼成,请继皇帝位!”

    李翊表情庄重,但心里十分激荡。只见他这边刚刚放下祭天的祭文,后面百官呼啦啦全上来了。徐茂公托着李翊的左臂,岳飞托着李翊的右臂,其余百官都跟在侧后,众人拥簇李翊来到主殿前。

    百官拥簇着李翊来到龙椅上坐下,之后这才走下台阶,就在阶前依照品级排班。

    这时,华歆高举着一张金案来到李翊面前跪地放好,只见金案上是明黄色的龙袍。

    随后,又有王朗激动的牙齿打颤,高举一张宝案,跪呈到李翊面前,只见这宝案上,放置着华丽的冕冠。

    李翊就只能是庄重的端坐在龙椅上,目视前方。空洞洞看到啥神秘秘东西的眼神,心里却是在琢磨,这古代的礼节真是繁琐,若按照朕的想法,蓟城城头上念念开国礼文也就成了。

    然而,古时候皇权凌驾于一切之上。亿兆子民之上,只有李翊一人。所以,要彰显皇家威仪,能有多隆重就要有多隆重,能有多少程序就要有多少程序,程序越多越隆重,越能彰显帝王的威仪。

    所以,当华歆、王朗等人跪着退回去后。文武之前的徐茂公和岳飞对视一眼,躬身重新上了台阶。徐茂公跪在金案旁边,岳飞跪在宝案旁边。

    徐茂公取来龙袍加在李翊的身上。岳飞捧着冕冠,小心翼翼为李翊带好。

    望着这两位身边的重臣,李翊十分欣慰。

    而徐茂公和岳飞可不敢去看李翊,那样就是大不敬。两人下了台阶入班后,负责司仪的官员唱道:“排班!”

    百官站位,捧着朝板列成文武两班,首先鞠躬。

    呜呜沉重的号角声响起后,百官立刻改鞠躬为跪拜,三拜道:“吾皇万岁万万岁!”

    这时,龙袍冕冠加身的李翊微抬手道:“平身。”

    号角声停下,百官平身后,司仪又开始唱诺,于是群臣三跪九叩再来一遍。

    礼毕,司仪引徐茂公来到李翊的龙座前,唱道:“跪。”

    于是,徐茂公就跪在李翊面前,又将手中朝板往腰间一插。

    司仪传唱众官皆又跪拜。

    这时候司仪捧出宝盒,打开取出里面的玉玺,授给徐茂公。

    徐茂公急忙双手捧心状接过,又呈献给李翊,进言道:“陛下登大位,臣等谨上玉玺”。

    李翊坐着都已经累的不行了,也不知古代这些人为什么这么能折腾。但为了皇帝的威仪,李翊还需坚持下去。

    于是,李翊拿过徐茂公呈献的玉玺。

第1080章 三国鼎立() 
百官跪拜武德皇帝李翊,就有礼官领着徐茂公从另一侧走下台阶。徐茂公归位后,在司仪的唱喏下,聚齐的百官再拜。

    过程中李翊几乎全是在龙椅上坐着,连句台词都没有,表情也只有庄重威仪一种。

    然而仪式走到这里,终于李翊能够活动活动了。龙袍冕冠,又有玉玺在手。数百万百姓,几十万将士的目光注视下,李翊难掩心头的激荡。二十多年的征战,数百次的大小战役,不知多少次的出神入死,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这一天,为的就是登基称帝!

    终于,李翊做到了。回忆的碎片从他的脑海中划过,初来东汉是的落魄,讨伐黄巾时的意气风发,当朝大将军的位高权重,南征北战时的艰难险阻。

    李翊望着天空正中的太阳,阳光照耀,洒在他的身上,明黄的龙袍泛着光华。天空中有太阳,地面上,李翊便如同天空中的太阳一般,会用他独特的光芒照耀这天下,照耀这方大地上的子民。

    李翊高高举起右臂,玉玺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这一刻,数以百万计的百姓齐声山呼万岁,震颤天际。而数十万唐军勇士呼声中高举起手中的刀枪,泛射着锋芒的刀枪。

    大典结束后,在子民的欢呼声中,百官拥簇着李翊返回紫禁城。

    太和殿,大将卷帘,内侍捧玉玺置于案上,李翊穿龙袍冕冠升御座面南君临天下。

    徐茂公和岳飞引班,带领文武百官进入太和殿。

    在这座辉煌宽广的宏伟正殿,文武百官第一次正式参拜大唐国开国皇帝,武德皇帝李翊。

    礼毕后,李翊发布登基后的第一封诏书。

    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后。所以这第一封诏书,便是册封母仪天下的皇后的诏书。

    册封皇后之后,册封诏书中还会册封几位排名靠前的皇妃。这册封诏书可是要公布天下的,而排名靠后的皇妃将不会出现在国家级别的册封诏书中。

    因为李翊禁止在宫中启用太监这种生物,所以他的女官辛宪英就担当了宣读诏书的任务。

    在百官肃静后,辛宪英娇声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承天命,开国立社稷。励精图治,不敢懈怠。闻为圣君者必立后,以承祖庙,建极四方。今有正妃蔡琰,名士蔡邕之女,昔承明命,虔恭中馈。温婉淑德,娴雅端庄。宜建长秋,以奉宗庙,唯蔡氏德冠有佳,乃可当之。今朕亲授金册凤印,册后。为六宫之主。”

    “历朝宫规,多有陈旧,今我大唐国开国,朕当改之。废前朝皇后三卿,改大唐朝皇后六尚,并内侍、侍卫,皆以以下改之。”

    皇后三卿就是皇后的官署,官署内同样有司徒、司马、司空,负责管理后宫一切事物。李翊将其改为“六尚局”。分别为尚官局:负责宫内传达、人事、会计、处罚、门卫。尚衣局:负责文教、音乐、礼宾、礼赞。尚服局:负责符玺、衣饰、兵器。尚食局:负责食膳、药品。尚寝局:负责住行器具、园艺、灯火。尚工局:负责织染缝制,珠宝钱货。

    李翊作出六尚改制大致有两个意思。其一:昔日负责亲眷安全的暗影卫,将会名正言顺全面接管整个皇宫的事务。其二:重新评定宫中女官制度。

    在这份诏书中,李翊明确提出废除宫刑,并且皇宫中永不启用宦官。

    册封皇后之后,李翊在改革宫规制度的同时,又改革了嫔妃制度。

    首先,大唐朝摒弃了前朝繁琐的十四等级,内宫妃子定为四等:皇后一人,皇贵妃一人,封号妃子人数不固定,无封号妃子人数不固定。但是,对帝王的后妃总数量进行了限制,规定后妃数量不能超过二十四人。

    李翊册封前王妃刘静为皇贵妃,赐金册、宝印。

    对于自己的其余十九位夫人,李翊都赐予了封号。册封卞夫人为淑妃,邹夫人为贤妃,李影为静妃,甄姜为端妃,穆桂英为德妃,貂蝉为丽妃、萧绰为庄妃,糜贞为惠妃、甘倩为顺妃,李娥为康妃,翟雅为英妃,甄宓为华妃,大乔为宁妃、小乔为恭妃、步练师为玉妃,黄月英为懿妃,孙尚香为香妃,马云騄为云妃,樊夫人为宸妃,众封号妃子皆有金册、金印。

    册立皇后对于皇室十分重要,对于国家也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需要要诏告天下,普天同庆,并不单单只是宣读一番诏书,同时还要进行正式而隆重的立后仪式。

    李翊对百官宣读改革宫规的种种事项,是因为皇家事就是天下事。李翊的一系列改革,吸取了后世成熟的体制,所以百官们十分赞同。

    登基大典走到这里,已经到了最后阶段,正式册立皇后之后,国家就有了皇帝和皇后。

    于是,亲卫军在军官和宫中女官们的指挥下行动了起来,开始在太和殿外布置立后典礼。

    同一时间,蔡琰与诸位姐妹在交泰殿,焦急等待着消息。

    众位皇妃面庞平静,芳心内则是敲着小鼓。不知自己未来在这皇宫大内之中,到底会处在一个什么位置,到底在夫君心中处在一个什么位置。

    这时,新晋的女官之首“内司”郭女王着李翊的旨意,来到了交泰殿中,娇声道:“武德皇帝有旨,众人肃听。”

    等众位后妃肃拜之后,郭女王宣读了李翊的旨意,然后众位拜谢起身。

    蔡琰起身后,竟然也是大松一口气。她虽然早有准备,但听到册封自己为皇后的诏书后,还是喜极而涕。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这真是人生中最重大的事情。

    “参见皇后娘娘。”皇贵妃刘静起身后福礼道。

    有了正式的名分就大不同了,众位皇妃不能再想过去一样随便,皇家的规矩是必须要有的。

    “参见皇后娘娘。”众皇妃参拜的同时,大松一口气。蔡琰必然是皇后,而刘静原本就是汉室公主,地位尊崇,在李翊晋位唐王的时候,她也是与蔡琰平起平坐的王妃,所以她来坐皇贵妃也足以服众。

    内司郭女王率领宫内宫女、女官一起参拜。

    蔡琰摸出手帕点去眼角的眼泪,笑道:“都快起来。本宫就说嘛,陛下一定不会凉薄了我们。”

    蔡琰早有准备,令自己宫中的女“尚官”拿出金玉,赏给众人。

    众人拜谢后,郭女王说道:“请皇后娘娘起驾至太和殿成礼,接受百官朝拜。”

    当蔡琰乘坐简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