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召唤之三国霸业 >

第798部分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798部分

小说: 召唤之三国霸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死了?”霍峻已经没有发怒的心情了。

    护城河附近,密密麻麻的插着一片箭杆,很显然,将士们已经很拼命了。他们甚至冒着风险放下了吊桥,可最后的结果,还是只得到了一封信。

    “将军,这是信。”士卒递上密信,霍峻郑重接过。

    羊皮上斑斑驳驳的尽是血迹,足可看出信使曾经是多么的拼命。但令人叹息的是,霍峻甚至判断不出,拼命的勇士究竟是为了完成使命,还是仅仅是为了保命,又或其他什么。

    展信一看,霍峻当即虎躯一震:这分明跟上一封信一样啊!难道是一真一假,被唐军蒙中了?还是说,两个都是真的。是陛下不放心,所以……再或者都是假的?那李翊的目的何在?

    又是激动,又是担忧,霍峻找到了赵累来接暗号。

    对方一见之下,当即苦笑连连的说道:“这次不一样了,这封信其他内容都是一样的,只有日期变了,反攻发动的时间是明年二月……”

    霍峻听得目瞪口呆,既是为了幕府这些幕僚的刁钻心思,同样也是因为此信带来的困扰。

    “这两封信中,至少有一封是假的!”赵累斩钉截铁的说道,“很可能两份都是假的!”

    霍峻颔首不语。

    这两个日期,含义截然相反,刘备虽然耳根子软,但也不会朝令夕改到这个地步,前后相差不过三日,就在两个派系之中选了个来回。所以,信,至少有一封是假的,但到底哪一封才是假的,他却无从辨识。

    字迹,都是刘备亲笔,丝毫不差!信使的身份也差不多,上次那个是平夷尹氏的子弟,在平夷当廷掾;这次来的是永昌郡李氏的人。

    永昌郡眼下应该还在刘备手中,但也只是理论上,永昌郡北边就是越雋郡,谁知道驻守的唐军会不会趁势南下啊?

    情报不少,但没有一个能帮助霍峻看明真相,无一不是似是而非。

    赵累又说道:“如果我猜的不错,唐军中必有深刻了解我军内部情况之人,说不定是内应!”

    霍峻觉得这是一句废话,不了解这些的话,怎么可能写得出这样的暗语?

    至于唐军中熟悉己方大军情况之人,那还少了吗?从早期的严颜,到荆州大战的张任、李严、张翼等人,再到这次大战,就连两位丞相庞统和法正,以及大将军吴懿、征北将军王平等人,都成为了唐军的俘虏。

    当然,内应也不是不可能。到了今时今日,谁都知道,大唐一统天下的脚步已经难以阻挡,谁又保证内部没有人起了异心呢?

    问题不在这里,而在于,李翊既然有这样的手段,为何这么轻易就暴露出来?他目的何在?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高层中的内应,用好了,作用不止就这么一点吧?

    若是引自己出城,为何两封信的意思截然相反?不是应该语气一封比一封严厉,形成连贯性,逼自己出战吗?

    反之亦然,李翊也不像是要把自己稳在城中。

    那他到底要干什么,难不成只是为了把自己给搅晕?

第1124章 暗战诡战() 
霍峻一个头变成了两个大,只觉这一生中,从未遇到这么古怪,这么令他为难的事。

    情报越来越多,可霍峻却越来越糊涂,别说李翊的计谋,就连李翊到底要干什么,他都全然摸不到头绪。

    而且,他的苦难还没有终止,就在第二天,第三个信使也到了。

    让霍峻兴奋不已的是,这个信使是活的!

    “将军,弟兄们在城外尸堆里埋伏了一夜,果然等到了!可惜您没见到,兄弟们举着盾牌,架着弓弩跳出来的时候,唐军骑兵脸上的表情有多精彩……”

    报信的军士兴高采烈的夸耀着功绩,哪像是只救下了个信使,倒像是打败了唐军,活捉了李翊一样。

    不过,只要看到一向沉稳的霍峻也喜形于色,这些军士的表现就不足为奇了。

    只见霍峻高兴的说道:“好,很好,兄弟们的功劳,某记下了,日后定会在陛下面前为各位请功!”

    众人齐声道:“谢将军!”

    信使被带到霍峻面前的时候,赵累也赶到了。霍峻毫不耽搁,当即开始盘问:“你是何人?从何处来?信到底是谁写的?”

    霍峻自从十五六岁就跟随其兄长霍笃从军,至今已有十余年,枪下的冤魂何止百数,一身杀气有若实质一般。执掌大军,又在这层杀气之上,笼罩了一层威严,声色俱厉的喝问出声,连赵累都觉得心头一跳,背脊一凉,那个信使的感受更是可想而知。

    “在下……我……”转眼间,那人额上就见了汗。

    “哼!”霍峻怒哼一声,那人身子猛的一颤,突然跪倒,放声大哭道:“将军,小的是被逼的,求求您,不要杀我,饶我一命吧!”

    原来是这个脓包!

    霍峻与赵累对视一眼,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相同的判断:李翊弄巧成拙,气数已尽!

    压抑着心头的激动,霍峻冷声喝道:“起来好好说话。你若不隐瞒,某便留你一条狗命!”

    “多谢将军,多谢将军!将军的大恩大德……请将军垂询。”被霍峻的气势所慑,那信使的感激涕零只说了一半。这人也是个聪明人,念头一转,就知道霍峻的意思了。不等霍峻再问,就老老实实的回答起霍峻最初的问题来。

    “小的尹耿,在夜郎县任工官……”

    东汉诸县出产盐的,置盐官,负责管理盐场、盐矿,征收盐税。出产铁的县置铁官,负责冶炼、铸造。在手工业发达的县置工官,负责管理工匠、征收工商税赋。在水产发达的县置水官,负责管理渔场、征收税赋。以上这些官吏不隶属于郡县,均隶属于少府,属于派出机关。

    霍峻打断尹耿的话,问道:“你是平夷尹家的人?”

    尹耿眼睛一亮:“将军明鉴,某正是尹家旁系。将军可是与我家哪位长辈……”

    “继续往下说!”霍峻不动声色,又是一声冷喝。

    “是,是!”尹耿一缩脖子,立时又换回了先前的自称,讲述起自己的经历来,“十月,唐军大举南下,牂牁郡太守朱褒投降,包括我尹家在内的平夷四大家族都沦落敌手……”

    这些情报都相当旧了,霍峻也猜了个八九不离十,但他仍然听得很认真,旧情报也是情报,说不定隐藏着什么线索呢。

    这个活信使的身份,本身就是最好的情报了,通过此人,很可能得以判断出李翊的最终目的!

    那信使继续说道:“就在两天前,唐军的一个幕僚提审了小的……”

    “是怎样一个人?”赵累插嘴打断道。

    尹耿不假思索的说道:“是个年轻人,手里拿了一把白色的扇子,看上去就像是个小白脸,但做事却……”

    “诸葛亮!”只听了一半,赵累就做出了论断。

    尹耿看看赵累,又瞅瞅霍峻,见后者点头示意,于是继续说道:“他说……让小的假扮信使,送封书信进城,就会善待我的家人,哪怕小的死了也一样,若是有反复,就一个不留的全杀光。事先说的好好的,谁想半路上,追兵却突然放起箭来,要不是,要不是……”

    也不知是想起家人可能遭受屠戮,还是怕霍峻算账,他越说越慢,最后一口气卡在嗓子眼,咳了几声,继而又是大哭起来。

    霍峻不去理他,转向赵累问道:“子积,你怎么看?”

    “应该都是真话。”赵累缓缓点头,战局的演变和假信的事,都在他和霍峻预计之中,合情合理,不应有假。

    李翊之所以把信使都杀死在城下,恐怕也是怕出现这类孬种,或者心怀忠义之人,不顾家人的安危,也要吐露实情。

    实际上,李翊的威胁并不十分可怕,只要能把信使安然接进城,李翊就无可奈何了,他总不能因为莫须有的罪名,对各世家展开杀戮吧?

    那样的话,他就别想益州太平了!

    但对这些世家子弟来说,这个威胁还是很可怕的,哪怕是事后清算,也不能不担心。只是自家运气够好,直接抓了个孬种进来。

    赵累笑道:“诸葛亮智谋再高也不可能事先料到,此人会被我军活着借进城,那也就是说……”

    “不错!”霍峻重重点头,目光落在了那份假信上。

    信虽然是假的,但一样可以从中获得情报,因为假情报的反向,往往就是真相!

    耍了这么久的阴谋,敌人终于还是百密一疏,水落石出的一刻就在眼前!

    在霍峻的示意下,赵累拿起了信,展开一看,当即惊呼出声,声音中既惊且喜。

    “如何?”霍峻身体前倾,两手握拳,极为紧张。

    “将军请看!”赵累满面笑容,将信摊开,悠然解释道,“李翊技穷也,如累猜的不错,他的目的就是……”

    ………………

    赵累自以为得计,霍峻被折腾得不轻,但他们不知道,其实唐军众将一直也是雾里看花,不知道自家皇上和军师在搞什么名堂。

    所幸的是,相对于只能自行摸索的霍峻,唐军众将有不懂就问的便利。

    开始李翊和几位军师都故作神秘,面对众将的问询,都只推说时机不到,但今天,当第三名信使被活捉进城的时候,李翊终于松了口,而且这一开口,就一发不可收拾。

    “说是奇谋,其实这也是一场战斗,情报战!”

    “其精要就是对信息的控制!”

    “益州郡、牂牁郡等几个郡的面积实在是太广袤了,地形也非常复杂,我军兵少,对这一带的情况也不熟悉,很难达成彻底的屏蔽,短时间或许可以,却不可能长时间维持。如果强行封锁,那么就只能设法确保封锁线的严密。”

    “只要敌人取得任何一项突破性进展,哪怕成果极其细微,在智慧和耐心的共同作用下,也有可能被敌将抽丝剥茧的找出事情的真相,所以,朕反其道而行之,用大量亦真亦假的信息,彻底搅乱敌将的思路。”

    “调遣大量游骑,建立看得见的封锁线,让敌人无法得到我军不想让他们得到的情报;传递大量假情报给敌人,同样可以建立起一条看不见的封锁线,在找到辨明真伪的规律前,敌将同样无法得到确实的情报。”

    “实际上,这一计谋能奏效的关键,就是建立在敌将会苦苦寻找这条规律的基础之上,只要他去找,那他的失败就是注定了的。近日以来。孔明策划的一系列行动,都是为此而设。”

    李翊话音落地,帐下却没什么反应,这番高论引发了众将的思考,就连张飞这种直率性情的人,脸上都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色。

    从春秋至今,中原大地上进行过的各种战场不计其数,名将们应用的战法、策略如同天上的繁星一般,让人难以计数,假情报这种策略并不新鲜,但像李翊这样应用,就闻所未闻了。

    通常来说,假情报的作用是迷惑敌人,让敌人按照己方所期望的方式行事,务必求真。李翊的这场行动,在初期似乎就是循着这个模式进行的。

    但进行到现在,事情却完全变了味。

    今天首先提出疑问的,是龙卫将高宠。

    高宠是个比较纯粹的武将,执行命令的态度非常坚决,很少在战略上发表意见,今天之所以忍不住,是因为李翊的命令太奇怪了。

    在送信使之前,李翊提醒高宠,要小心埋伏,后者很郑重的应下,表示自己誓死完成任务。将假信使射杀在城下,并让假信落入守军的手中。

    结果,李翊摇摇头。告诉他,重点是保全自家将士的安全。信使什么的,大可以随他去。

    当时高宠感动不已,觉得这种体恤士卒的皇上,真是千载难逢。

    可是完成任务回来后,高宠却越琢磨越觉得不对劲,皇上体恤士卒之情不假,这么多年来,他一直都是这样。但他不在乎那信使是死是活也是真的。

    高宠是个实诚人,肚子里藏不住事情,于是,在军议上,他便提出了这个问题,引出了李翊的这番关于情报战的论述。

第1125章 真实目的() 
不在乎被人识破的假情报,能产生令人期待的作用吗?

    众将之中,颇有几个类似岳飞这样,时刻不忘学习新知识,追寻兵法最高奥秘之人。对他们来说,这所谓的情报战,就如及时而至的春雨一般,勾起了他们旺盛的求知欲。

    张飞也不敢大意,很难说将来他会不会遇见和霍峻一样的情况。困守孤城的同时,尚保有一战之力,万一围城的敌人有样学样,也用了类似的招数,他可不能莽莽撞撞的一头撞进去,总要有个破局之法才好。

    “这么说来,我军早先进行的封锁,也是为了给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