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召唤之三国霸业 >

第834部分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834部分

小说: 召唤之三国霸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些木筏拼接成的浮桥,桥身主体都在水面之下,还会随着波涛摇摆不定,不但很难命中,即便击中了,也造不成太大破坏。

    南岸这部分浮桥倒是高出水面,可距离却远了不少,即便是最强劲的弩车,被距离削弱后的杀伤力,对人的威胁仍然不小,却不足以破坏坚固的浮桥。

    更遑论还有在刀剑的逼迫之下,不断对浮桥进行修补的民夫在,即便有些破损,也很快能得到修复。

    激战进行了两个多时辰,终于,在午时三刻,第一块木筏搭上了北岸的河床!

    三万东吴将士欢声雷动。

    陈武、凌操同时发动,扬盾舞刀,身先士卒的冲上北岸。

    水乡中长大的江东子弟们水性超凡,摇摆不定的浮桥对他们无法造成任何影响,如履平地般的在桥上飞驰而过。

    冲上北岸,他们紧接着展示了自身良好的军事素养,没有急于冲向敌人,而是在两名先锋官的指挥下快速整队。

    重甲兵、刀盾手靠前,长枪兵、轻甲兵居中,弓箭手坠后,一个个小的方阵快速在河对岸成型。

    唐军蜂拥而上,试图抢占河滩,将刚刚上岸的敌军拍回水里去。

    可是,由守备军团组成的唐军终究是慢了半拍,冲上来的时候,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凭借快速建立起来的方阵,东吴军坚若磐石般巍然不动,硬是挡住了优势唐军潮水般的攻击,将其一次次撞得粉碎。

    不但如此,在初步站稳脚跟之后,他们立刻开始将阵地向桥头两侧延伸,为后续过河的袍泽腾出足够的空间落脚。

    ………………

    过午的阳光正烈,照得河面鲜红犹如火焰,无数东吴勇士穿过仿佛在燃烧着的河流,用自己的血或敌人的血,在这几欲吞噬天地般的血红上再加上浓重的一笔。

    周瑜看得热血沸腾,按捺不住的就要亲自上阵,对身旁的朱桓吩咐道:“好,好!休穆,你在这里压阵,某当直取徐庶、李宣的人头!”

    “大将军不可!”朱桓被吓了一跳。

    这种绞杀战最为凶险不过,四处都是刀剑长矛,稍微脱离己方战线,就会遭到四面八方的攻击,就算是周泰将军那样的绝世猛将都难抵挡,更何况大将军周瑜并不以勇武见长。

    这时候让周瑜上去,发生万一怎么办?要知道,周瑜可是东吴大军的统帅。

    再说了,眼下攻势迅猛,只是因为对方低估了东吴子弟的水上功夫,认为那浮桥一次无法通过太多人,一时措手不及而已,没准儿什么时候就会发生反复呢。毕竟,对岸的守将可是大唐兵部尚书徐庶,此人当初在荆州的时候,也是跟东吴有过交手,因此东吴对于徐庶并不陌生,朱桓很清楚此人的能耐。

    同样,朱桓也很了解周瑜,知道自己不可能一直拦着他,不过他至少要延缓周瑜的出击,要将最精锐的力量,在最恰当的时间点上,投入到最关键的地方。

    他抬手向对岸一指,沉声道:“大将军,前面已经有了子烈将军和凌老将军,子烈将军在前方强冲硬打,凌老将军在后压阵,已是很完美的组合。兵力再多,桥头那点地方也展不开。唐军挡不住他们的锋芒,肯定要设法反制,若是反制有效,大将军再出手不迟。”

第1174章 展昭VS陈武() 
周瑜循指望去,看见了陈武的身影。

    东吴武将给后世人的印象,多半不以武力见长,除了孙策、甘宁、太史慈之外,就没有能被列入一流之列的。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个误解,东吴武将的武力之所以被凭借的较低,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因为他们多半都是骑术不精,战场上厮杀,有马、没马的差别是很大的,骑术精良与否,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标准。其二则是因为在江东地区进行的战争,多半都是水战,个人武力在其中难以得到最好的发挥。

    就比如前面的陈武,他的武艺并不差,但他是水贼出身,只擅长水战和步战。他94的武力,要是跟武力值和他差不多的张辽、魏延、高长恭骑战,他绝对不是对手;但若是步战的话,那谁输谁赢就说不准了;而要是水战,陈武绝对吊打张辽等人。

    眼下正是最适合他发挥的场合。

    只见他长戟一挥,周围瞬间被扫出了一块空隙,然后他踏前一步,挥戟横扫,空隙瞬间增大,身后的东吴军迅速跟上,将他冲杀出来的空隙补满,将唐军向远处挤去。

    陈武就是用这样大开大合的招式,硬是在唐军整齐的方阵中,杀出一条血路来。

    距离太远,以周瑜的眼力也看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人倒在陈武的长戟下,他只看到对方那身皮甲慢慢变得通红一片。

    然后,他看见长戟断裂,被陈武顺手砸进敌军阵中,砸倒了一名旗手。

    接着,他看见陈武手两手各抓一柄战刀,横砍竖劈,如入无人之境。

    东吴军在对岸进展得这么顺利,倒有小半功劳要落在陈武身上。

    这种场面,本就是武将们尽情展示勇武的时候。

    “有道理。”周瑜点点头,压下胸口狂涌的战意,手指在雪亮的刀刃上抚过,眼中杀气四溢,“等等看也好。”

    看到前锋在对岸站稳了脚,东吴军士气大振,视如雨般的矢石于不顾,潮涌般向浮桥上涌去。

    跟随周瑜北上的这三万人马,都是这些年跟随他在江东东征西讨的嫡系部队,早已经打上他周瑜的烙印。

    从各种意义上来讲,今天这一战都不逊于当年项羽渡漳水,在钜鹿城下大破秦军那一仗。在怀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加上能够发挥所长的战场的双重影响下,这支军队爆发出来的力量只能用恐怖来形容。

    筑桥的民夫都受到了影响,手上的速度骤然加快。不管战争最终的胜负如何,只要把桥造好,他们就可能活着撤出战场,而不是客死他乡,连尸骨都不能入土为安。

    借助前锋的掩护,另外两座浮桥先后落成,向前输送兵力的速度,激增三倍。

    饶是如此,东吴军依然觉得不够快,他们将剩余的木筏利用起来,往返于滔滔浊浪,遮天矢石之间,竟是要以此为补充,输送兵力!

    在这股狂热的驱使下,桥头的先锋竟是以少敌多,将唐军的方阵打得节节后退,腾出来的空间越来越大,更多的东吴军涌上河床,冲向敌阵。

    守河岸的唐军以守备军团为主,挡不住东吴精锐的猛攻倒也不奇怪。其实他们的表现已经很不错了,若换成普通的乌合之众,被抱着必死决心的东吴军这么一冲,也许整个军阵都会被击穿。

    对此,唐军自然无法坐视。

    守险的关键不是完全让敌人过不了河,而是要趁着敌军立足未稳之际发动围攻。形成局部的兵力优势,大量杀伤敌人,瓦解敌军士气。如果轻易的让敌军在滩头站稳脚跟,那么随着敌军渡河的兵力的增加,形势就要发生逆转了。

    东吴军迅猛的攻势主要就是从陈武这一点上发动的,在规模相对有限的缠斗中,勇将的作用可以发挥到最大。

    徐庶自从初平元年就跟随李翊南征北战,迄今将近二十年了,久经战场,自然不会不明白这一点。

    但是,徐庶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的武艺虽然也不算差(武力值81),但他绝不是什么以勇武闻名的猛将,如果是对付一般的将领,他还能够跟人家斗一斗,可面前的这员东吴大将,明显是一流高手,他上去就是给人家送菜了。

    好在徐庶对此也是早有准备,他回头对身后的亲兵下了个命令。

    下一刻,只见唐军阵向两侧一分,一员身披银甲,手持长枪的将领,带着百余精锐冲了出来,目标直指正在人群中狂砍猛杀的陈武!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大唐左佥都御史展昭。

    大唐虽然猛将如云,但是如今留在蓟城的,却一个都没有。唯二的以勇武闻名的孙坚和孙策父子,也因为大唐朝廷“中级”,被大唐都察院左都御史弹劾,“留职待查”了。

    也正是因为大唐朝廷“中计”,临阵换将,周瑜这才断然决定发起强渡。否则,面对孙坚的防守,周瑜还真不敢造次。毕竟,他可是非常清楚这位老主公的能力的,他不但武艺高强,统帅能力超群,更厉害的是他对水战的理解。以蓟城的守备兵力,如果是孙坚统兵的话,他没有多少取胜的希望。

    但是,周瑜怎么也没想到,蓟城中还有一个展昭这样的武力超群的绝世猛将!

    展昭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将领,他擅长的是破案和缉拿案犯,所以他非常擅长步战。这也正符合面前的战场环境,毕竟双方交战的地点是滩涂,战马根本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

    但是,作为一个武者,展昭也向往战场厮杀。以前因为职务的原因,他没有什么上阵杀敌的机会。现在好不容易得到这么一个机会,展昭自然是战意勃发。

    “挡我者死!”展昭大声怒吼,长枪化作一道乌龙,刺穿迎上来的一名军侯。右臂上挑左臂下压,枪杆陡然一沉,竟是将敌人的身体挑在半空,当做武器甩进了前面的人潮之中。

    一名已经受伤倒地的东吴军士兵试图滚上前趁机抱住他的大腿,还没等滚到位置,展昭已经感觉到了危险,灵活的一个闪避。手中枪锋倒转,准确的刺入了偷袭者的咽喉,夺去了对方最后一丝生机。

    展昭厉声冷笑,踩过对方的身体,长锋再度向前。挑飞两面木盾,刺死盾后的刀手,如猛虎下山,蛟龙腾渊,硬是将东吴军的势头给打了回去,在人群中开出了一条通道来。

    沿着主将杀出的血路,亲兵们结队涌上,将敌阵中的豁口撕得越来越大。

    “贼子休得猖狂,给我拿命来!”陈武眼看不好,怒吼一声,挥刀杀上。

    被展昭杀得东倒西歪的东吴军顿时精神一振,明知不敌,只为拖延时间也要浴血奋战到底。

    陈武看也不看缠斗中的小兵一眼,一心盯住了展昭。吼声未落,刀光已到了跟前,闪电般劈出一道雪练,只要砍中,肯定能将敌人剁成两半。

    展昭急速转身,用枪刃部分侧敲上去的同时,身形再闪,来了个连消带躲。

    但陈武的刀法之高,比他他预料还要高出几分,他进步揉身,刀锋猛地画了道弧线,居然脱离了与枪锋的接触,拖着电光,斜斜斩向展昭的腰肋。

    这一刀若是被砍中,展昭非得被一刀两断不可。好在展昭亦非弱者,他97的武力值,可不是白给的,手中长枪在这种近身战中虽然施展不开,但身形却非常敏捷,脚踏连环,竟是纯凭步伐躲过了陈武这必杀一刀。

    占到先机的陈武一刀紧似一刀,刀刀不离展昭的脖颈和两肋,将狂猛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

    而展昭却也不落下风,枪走轻灵,身似游鱼,将敏捷和灵巧诠释得淋漓尽致,两人就这么斗了个旗鼓相当。

    陈武这个矛头被挡住,东吴军的攻势也是随之一滞。

    唐军摆出来的是经典的长矛方阵,接战的面积越大,才越有利于发挥威力。在接触面只有几十,甚至几个人的战斗中,枪矛阵的威力发挥不出,纯凭守备军团士兵的战力,自然不是东吴精锐的对手。

    不过,随着战线越拉越长,长矛阵的威力正在显现出来。本来凭着陈武的突击,还可以在矛阵中硬撕开缺口,进而扩大战果,但陈武一旦被挡住,东吴军的推进速度立刻就缓下来了。

    两军进入了短暂的僵持状态。

    当然,平衡不可能维持很久。

    看到这一幕,周瑜胸中的熊熊战意再也无法抑制,他将甩披风向身后一甩,提起战戟,将锋刃指向对岸,大喝一声:“儿郎们,随我杀敌!”

    “愿为大将军效死!”霎时间,数千人的齐声怒吼,将震天的喊杀声都压了过去,翻涌奔腾的波涛都为之战栗。

    朱桓这次没有劝谏,他知道劝不住,这支军队的灵魂就是这位儒雅的江东统帅。他们习惯了跟随在周瑜身边作战,周瑜亲临一线,还是在中军指挥,东吴军在这两种状态下展现出的气势是全然不同的。

第1175章 三面夹攻() 
有周瑜亲临一线,三万东吴军的战力可以当做五万人,或是更多来用。

    在后世传说中,周瑜一向都是以羽扇纶巾的形象示人,这种形象让人们下意识的不去考虑周瑜的武艺。

    但是,一个和勇武盖世的江东小霸王一起长大,义结金兰的人,武艺可能差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不管另外一个时空的情况如何,但是在这一个时空,周瑜的武艺肯定是不差的。

    因为在李翊的《三国志2018》的武将系统中,周瑜的武力值高达9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