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召唤之三国霸业 >

第870部分

召唤之三国霸业-第870部分

小说: 召唤之三国霸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就是场面话罢了。

    值守和收兵回营两个选择,各有利弊,值守的比较辛苦,还要冒着一定风险,不过天亮后,开始攻山,就不用当先锋了,说不定可以干脆不参与。

    天亮后,敌人就没那么可怕了,但也不是就变成了泥捏的。毫无疑问,攻山的先登,一定会损失惨重。封赏虽好,但必须得是在有命的前提下,保不住命,什么都白扯。

    心思各异,选择也不尽相同,闹腾了好半天,才算是有了个章程,四名校尉各率一营兵马,各守一个方向,其他人回营休息,准备天明后再战。

    移兵、回营,又是好一通折腾,等布置完成之后,连城楼的灯火都熄了。名士们喜欢夜生活,但也不是没节制的,彻夜狂欢毕竟不是常态。

    夜幕下,只有浙水澎湃的水声哗哗作响,富春城终于恢复了宁静。

    然而,这平静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

    “咚咚咚咚!”一阵激昂而急促的鼓声突然炸响,刚合上眼的东吴将士们,都是猛然一惊。

    “怎么回事?”

    “谁在敲鼓?”

    “又有敌人来了?老天,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镇静,镇静,都不要乱!是山上的敌人在敲鼓,这些坏种存心不让咱们好好睡觉,兄弟们,不用理会他们,继续休息,等天亮后再狠狠收拾他们!”

    ……

    混乱来的快,平息的也快,东吴军中虽然没什么名将,但也不至于被这种小手段给收拾了。武将们迅速判明了形势,并传达给了全军,士卒们骂骂咧咧的回到了营房,发誓天亮后,要给敌人好看。

    鼓声造成的影响,很快就消失了,但唐军的花样却还没完,战鼓声停,紧接着,又响起了一阵嚎叫声。

    “这又是咋回事?”

    “敲鼓敲不动了,就张嘴喊不成?哎呦,不对!唐那些坏种还带了长弓,他们射杀咱们的兄弟呢!”

    ……

    东吴军的大营就设立在城池与山之间,这个距离一共也不过数里,大营的边缘就在山脚下。从山上用强弓抛射,能将大营北端的一大片区域都覆盖进去。

    北营的士兵迷迷糊糊的惊醒,随后发现了正身处死亡地带,于是,豕突狼奔的向大营深处逃窜过来,再次惊动了整个大营。

    “唐军到底要做什么?他们疯了吗?”东吴众将或满心惊惧,或暴跳如雷,更有倒霉的,直接死在了睡梦之中。没人知道唐军到底要干什么,但所有人都有了明悟,这个晚上,是不可能平平安安的过完了。

    对东吴将士来说,从未有哪一刻,他们是如此的盼望着曙光降临。

    当这无比漫长的一夜终于到了尽头,朝阳的光芒驱退了黑暗时,数万人爆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声音之响亮,连奔腾中的大河都为之一颤。

    在这一刻,无论是高高在上的名士公卿,还是普普通通的军中一卒,所有人都在做着同样的事,所有人都达成了共识:可算是熬到头了!

    回想昨夜发现被夜袭时的心情,大家都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当时,所有人都认为,形势已经糟糕到了极点,没有什么能比这件事更可怕了。

    但如果现在再让他们做一次选择,他们宁愿在夜袭战中轰轰烈烈的战一场,也不愿意遭这份零碎罪。

    谁能想到,这伙敌军这么龌龊,这么会折腾呢?

    敲锣打鼓,只是无关痛痒的小事,在陛下帐下听命这么久,大伙早就习惯在噪音中入睡了。唐军的锣鼓虽响,却也算不得什么。

    以强弓抛射伤人,其实也不算什么大碍,毕竟弓箭射程有限,只能覆盖到北营边缘。惹不起,还躲不开吗?

    当然,几千人移营,就算是在白天,也会造成一定的混乱,在夜里进行,造成的影响自是可想而知。

    不过,这依然不算什么,捏着鼻子忍忍也就过去了,真正让人忍无可忍的是,就在一系列的混乱渐渐平息时,山上的敌军居然杀下来了!

    山脚下有兵马布防,也保持了足够的警惕。在山上锣鼓敲响和乱放箭的时候,都相应的提高的警惕。但夜毕竟很深了,人会困,也会累,折腾了这么久,注意力多少也会有些不集中。

    结果,就在这个当口,唐军呼啸而下,一通乱战之后,竟然彻底击溃了山南的一营兵马!

    因为场面太乱,幸存者也说不清,自己的部队是怎么被击败的。当时,他唯一的感觉就是,黑暗中藏着千军万马,从四面八方杀了出来,到处都是敌人。

    败兵的说辞不足为凭,但终究还是引起了高层的隐忧。

    之前蒋干等人曾送来了信,表示他们已经将唐军的主力阻挡在了天目山之北。让孙权可以放心的在南面搜刮。

    蒋干送这封信,其实就是顺水推舟,反正也得不到援兵,干脆就送给人情给孙权,加强点好感度什么的。

    孙权当然也很高兴,就算没有这封信,他也不会匆匆忙忙的渡河。有了这封信,他的底气就更足了。

    谁想到,风平浪静了这么久,唐军突然出现了,而且来的方向,是东吴军防御最为薄弱的环节上,容不得孙权不紧张。

    他最担心的,自然就是富春山以南,尚有敌军潜伏,或者正赶过来。敌军的数目应该不大,所以山上的敌人拼命骚扰,试图为后续部队制造机会。

    围山部队被击溃,也许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有了这样的担心,派出大量斥候向周边侦察,也就顺理成章了。

    孙权唯一忽略的就是,现在天还没亮,再多的斥候,也一样是睁眼瞎。

    来来回回的折腾了一夜,全军上下都是疲累不堪。

    时间倒是过的很快,斥候们迟迟未归,也不知是迷路了,还是在外面偷懒,反正是不见人影。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孙权的东吴军迎来了日出,看到了希望。

第1224章 大唐北府兵() 
“全军出击!目标,富春山之敌!”无视山脚下那片片狼藉,孙权瞪着通红的眼睛,将手中的玉如意指向了富春山,纵声怒吼道。

    山上,一杆唐字大纛迎风招展,与彤彤升起的红日相映生辉。

    东吴众将齐声呼道:“末将遵令!”

    用不着悬赏,东吴众将的士气就已经足够高了。任是换了谁,被人折腾了一整夜,仇恨值也会爆满的。

    他们气势汹汹的点起兵马,摆出了攻击阵型,四面八方的向富春山围杀而去。

    现在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富春山上的敌人的确只有几百人,根本不足为惧。

    局势终于云开月明,东吴的大臣和名士们也是故态萌生,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山上敌将究竟何人?能将夜战打出这样的水准,倒不失为一员良将。”

    “是啊,只可惜明珠暗投,却被李贼当做了弃子,可惜,可惜。”

    “陛下其实可以生擒之,唐国诸将多是寒门之后,只是想寻个出人头地的机会,故而无奈从贼,若是陛下以雅量且容之,以大义感召之,未必不能使其弃暗投明啊。”

    ……

    “唔……”

    孙权沉吟不语,他可没那么大气度,对于来犯的敌将,他只想杀之而后快,以儆效尤。

    但那样做的话,未免显得没有气度。他可不想名声中多个气量狭小的评价,所以也只能装深沉,看有没有机灵人会意了。

    机灵人当然是有的,而且很多。

    见孙权做思考状,东吴众臣和名士们就知道他的心意了,立刻话锋一转,不着痕迹的将话题带开。

    很快,人群中便再次传出了孙权爽朗的笑声。

    只听他意气风发的大声下令道:“传令,擂鼓,攻山!”

    ………………

    东吴大军进攻的方向依然是最平坦,朝向富春城的南山。

    东吴大军排出的是一个标准的鱼鳞阵,盾阵在前,重甲步兵在后。

    更远的地方,数千强弓手持弓而立,不断的将长箭从箭囊中抽出,从头到尾的仔细检查一遍之后,将其一一插在身前。

    虽然士卒脸上都有倦怠之色,但鲜明的衣甲,井然有序的队列,各兵种之间,默契协调的搭配……种种迹象都表明了,这是一支精锐。

    事实上也是如此,这是孙权好不容易才重新收拢的一支精兵。

    “咚!咚!咚!”鼓声以沉凝的节奏敲响,鱼鳞阵微微晃动了几下,踩着鼓点,缓缓前进。

    鼓为军乐,一则激励士气,同时也是号令,方便士兵统一步伐,保持军列的严整。

    只有到了突进的一刻,战鼓才会加快节奏,最大限度的激起士卒的战意和斗志。

    ………………

    一切都很顺利,这支顽敌就要罪有应得了,孙权很振奋。

    不过,他的好心情却在转眼间就被破坏了。

    进攻的队伍才刚到山脚下,敌军尚未发动狙击,还没到冲锋的时候呢,战鼓声中却多了几分杂音,让孙权感到非常扫兴。

    于是孙权黑着脸问道:“怎么回事,什么人乱敲鼓点?”

    旁边有人却是迟疑的说道:“陛下,这鼓声,似乎……不是从我军阵中传出来的。”

    鼓手在城外的大营,孙权却在城楼上,一时辨识不清鼓声的来由,倒也不奇怪。

    “哦?莫非又是敌兵作怪?”孙权冷笑道。

    事到临头,还敢搞这种花招?杀之亦不解恨,要活捉后,让其受尽酷刑而死!

    孙权咬了咬牙,在心底做出了击败这支敌军后的处置办法。

    “好像也不是……”说话之人凝神聆听片刻,猛然转头看向东方,抬手一指,失声叫道,“那是什么?”

    他这一嗓子喊的既突然,声音又响,声音中更是充满了惊诧之意,众人不由自主的循声看去,结果俱是大惊失色!

    只见天边那轮红日正缓缓升起,虽然被地平线遮住了一半身影,但却丝毫无损其灿烂的光辉。

    让人震惊的不是朝阳,而是朝阳下涌动着,自东而来的大潮!

    ………………

    大江大河之水,都是向东而流,自然没有倒卷的道理。

    朝阳下的大潮不是潮水,而是人潮!

    人潮最前方,一杆火红的“唐”字大旗傲然而立。

    稍矮并立的,同样是一面红旗,上面的字样却换成了一个“谢”字。

    在这两杆大旗之下,无数火红的旗帜如林而立,随着晨风飘拂,阵阵鼓动,如同浩瀚的红色大海,翻动着片片浪花,与朝阳一同相映成辉。

    旗林之下,汹涌的人潮无边无际,伴随着激昂的战鼓声,正急速进击而来!

    “是……唐国谢玄的军队!”

    随着大唐的立国,大唐那些声名在外的大将,东吴都有所了解。遍观整个大唐,有如此地位,又姓谢的,就只有大唐第十军团统帅谢玄了。因为谢玄近些年一直镇守广陵郡,所以他的军团又被东吴称之为北府军团,或者是北府兵。

    仿佛被冲天的战号声吓到,朝阳猛然向上一跃,彻底的脱离了大地,用畏惧的眼神打量着这支强兵,久久无言。

    北府兵前进的势头,全然不在朝阳升起之下,迅猛绝伦,前一刻还远在天边,转眼间就已经近在咫尺。

    “举!”行进之间传出了一声号令,随即,数不清的矛戈林立而起,密集如林,严整如山!

    “平!”无人停步,如狂风席卷,林木倒伏,矛戈之林应声前倾,整齐划一处,完全像是一个人在操控。

    “进!”就在孙权麾下的将兵们还在目瞪口呆,摆出一副无法置信的神情,注视着这支突如其来的敌军时,北府兵毫不迟疑,自然而然的做好了战斗准备。

    “破!”矛林向前猛突,果断突入敌阵之中,顺着朝阳的照耀,逆着大河的奔流,大唐北府兵,一往无前!

    ………………

    如同利刃砍在了豆腐上,东吴大军的侧翼被整整齐齐的削去了一大片。

    对北府兵的到来,孙权是有准备的,因为之前他就曾经得到过消息,说是有一支军队偷袭了从建业前来救援的吕蒙,孙权反复思考后,确定这支军队就是大唐大将谢玄麾下的北府兵。

    后来,他又陆陆续续的得到消息,说是谢玄率领北府兵杀入了吴郡。在那时候,孙权就担心这支军队西进富春。

    因此,哪怕在怒火攻心,勒令众将全力攻山的同时,孙权依然保留了几支预备队,分别在两翼防备,同时,沿河布置的防线也保持得很完整。

    夜袭部队的行为怎么看怎么不自然,孙权没法不防上一手。

    孙权想的不可谓不周全,但入夜后,发生的意外实在太多了。

    首先,奇袭部队出现的方向和攻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